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发展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郭玲华 邓峥 +5 位作者 陶家生 孙晓峰 王碧茹 裴胜伟 梁巍 顾伟琪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0年第6期23-30,共8页
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因具备高时效性及持续探测能力等优势,已成为当前国际遥感卫星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文章围绕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重点针对光学、微波、电子侦察等国际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及卫星平台发展动态、发展趋势开展... 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因具备高时效性及持续探测能力等优势,已成为当前国际遥感卫星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文章围绕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重点针对光学、微波、电子侦察等国际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及卫星平台发展动态、发展趋势开展了调研与分析,梳理出国际发展情况对中国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领域发展的启示。文章从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领域发展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出支撑该领域发展需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 微波 电子侦察 空间目标监视 卫星平台 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人体蠕形螨感染的调查
2
作者 李哲 王碧茹 +2 位作者 程彦斌 马超 张敏如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65-168,共4页
调查了西安地区不同人群共769人蠕形螨感染情况,阳性率为24.71%,男性高于女性(P<0.01),干部高于其它人群,壮年高于青少年,并随年龄增长而有升高趋势。比较了健康人和面部皮肤病患者的感染情况,两者之间无差异性(P>0.05)。
关键词 蠕形螨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菌和肠道原虫所致腹泻及其临床分析
3
作者 王碧茹 杜安民 李哲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97-99,共3页
对826例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了某些病原检查,发现霉菌感染者86例(10.4%),溶组织阿米巴感染者17例(2.1%),兰氏贾弟鞭毛虫感染者8例(0.96%),肠滴虫感染者5例(0.61%)。并对各类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826例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了某些病原检查,发现霉菌感染者86例(10.4%),溶组织阿米巴感染者17例(2.1%),兰氏贾弟鞭毛虫感染者8例(0.96%),肠滴虫感染者5例(0.61%)。并对各类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针对病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霉菌 肠道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和煤泥的共燃烧行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碧茹 贾里 +4 位作者 王彦霖 程鹏 郭晋荣 张柳 金燕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4-293,共10页
山西省乃至全国大量煤泥和城市污泥处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清洁燃烧技术是污泥-煤泥协同处理的优选方法。为探究污泥-煤泥混燃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为清洁高效燃烧利用提供依据,采用热重质谱联用技术(TG-MS),研究了污泥和煤泥单独燃烧和... 山西省乃至全国大量煤泥和城市污泥处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清洁燃烧技术是污泥-煤泥协同处理的优选方法。为探究污泥-煤泥混燃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为清洁高效燃烧利用提供依据,采用热重质谱联用技术(TG-MS),研究了污泥和煤泥单独燃烧和共燃烧过程中的燃烧特性和污染性气体产物(CH_(4)、CO、CO_(2)、NH_(3)、HCN、NO、NO_(2)、H_(2)S、CH_(3)SH、COS、SO_(2)、CS_(2)、SO_(3))的析出特性,同时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污泥和煤泥单独燃烧和共燃烧过程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对两者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在污泥和煤泥共燃烧过程中,存在很明显的交互作用。污泥和煤泥相互促进,提高了整体的反应性能,其中煤泥掺混20%时燃烧特性最优,表明污泥比例的增加不会对燃料整体的燃烧性能造成影响。污泥和煤泥的质均活化能Em分别为51.170 kJ/mol和78.538 kJ/mol,混燃时污泥可以降低混合样品的质均活化能Em,协同作用使得混合样品的实际质均活化能Em低于计算值。污泥单独燃烧时动力学模型为(D3→D4);煤泥单独时的燃烧动力学模型为(F1);混合样品的区间动力学模型为(D3→D1→D3/F1),表明交互作用可以改变燃烧过程中的反应机理。当煤泥掺混20%时对温室气体(319.742%)的抑制效果最好;当煤泥掺混80%时对含硫气体(636.492%)和含氮气体(534.811%)的抑制效果最好;表明相互作用对混合样品的气体生成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其中煤泥掺混20%时对污染性气体排放总量的抑制效果最强(319.7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煤泥 热重-质谱 燃烧特性 共燃烧 清洁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民航与高新技术产业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碧茹 曾小舟 杨冰慧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80-88,共9页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基于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民航运输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运用江苏省近20年的航空运输业务量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建立VAR模型,分析航空运输与高新技术产业...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基于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民航运输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运用江苏省近20年的航空运输业务量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建立VAR模型,分析航空运输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的航空客、货运均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高新技术产业对航空运输业的作用效果明显,特别是对航空货运具有显著的拉动效果。研究结论对制定江苏省航空运输与区域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高新技术产业 VAR模型 互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泥和煤泥混燃过程中交互作用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彦霖 贾里 +3 位作者 王碧茹 张柳 向军 金燕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174-4184,共11页
为了明确污泥(sewage sludge,SS)和煤泥(coal slime,CS)在混燃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并区分催化机制和非催化机制对交互作用的贡献,在获得燃料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不同污泥(原污泥、酸洗污泥、脱挥发分污泥)和煤泥的混燃特性... 为了明确污泥(sewage sludge,SS)和煤泥(coal slime,CS)在混燃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并区分催化机制和非催化机制对交互作用的贡献,在获得燃料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不同污泥(原污泥、酸洗污泥、脱挥发分污泥)和煤泥的混燃特性,分析交互作用的影响及机理,并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研究燃烧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混燃过程中,污泥可以提高共混物的着火性能,煤泥则可提高共混物的高温反应性;混燃过程中出现明显的交互现象,可归因于非催化和催化机制的共同作用,其中,非催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挥发分析出阶段,对燃烧有抑制作用,协同指数为−0.24~−0.01。催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固定碳燃烧阶段,可有效促进燃烧,协同指数为0.1~0.44。对于整个燃烧过程来说,污泥和煤泥具有协同作用,且脱挥发分可使协同作用增强;SS和CS的活化能分别为37.33~42.35 kJ/mol和80.77 kJ/mol,混燃时SS可降低共混物的表观活化能,同时协同作用使共混物的表观活化能低于其理论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煤泥 混燃 交互作用 燃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条件下城市污泥和烟煤煤泥混烧对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柳 贾里 +4 位作者 王彦霖 王碧茹 张佳栋 金燕 向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808-2816,共9页
污泥/煤泥作为高灰分低热值燃料,燃烧是大规模减量化处理以上2种物质的一种有效手段,随着雾霾问题的日益严重,在此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其颗粒物的排放问题。基于流化床实验台,采用自行设计的颗粒物收集装置,并且利用BT-9300HT激光粒度分... 污泥/煤泥作为高灰分低热值燃料,燃烧是大规模减量化处理以上2种物质的一种有效手段,随着雾霾问题的日益严重,在此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其颗粒物的排放问题。基于流化床实验台,采用自行设计的颗粒物收集装置,并且利用BT-9300HT激光粒度分析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分别得到生成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和化学成分,揭示了污泥/煤泥单独燃烧和污泥/煤泥混烧颗粒物的生成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污泥与煤泥在流化床中单独燃烧时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在800℃前后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差异,且PM_(2.5)/PM_(10)体积分数排放量与粒径分布峰值一致,为焦油对颗粒物的固定吸附作用、碱金属的熔融团聚作用与矿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的气化、碰撞、破碎作用交互影响所致。燃烧产生的PM_(2.5)主要成分为K,Mg,S,Cl,P,PM_(10)主要成分为Si,Al,Fe,Ca,且污泥的PM_(2.5)中K,Mg,S,Cl,P较煤泥高,煤泥的PM_(10)中Si,Al,Fe,Ca较污泥高。燃烧温度和污泥/煤泥质量比会影响颗粒物的排放特性,其中燃烧温度的升高会导致粗模态颗粒物对应的峰值呈现向小粒径方向且向上移动的趋势;不同质量比条件下颗粒物的实验值与线性加和值有明显差异,混烧明显减少了燃烧后PM_(2.5)的排放量,原因在于燃烧过程中污泥中的易气化元素(K,Cl,P,S等)与煤泥中的矿物质与焦炭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煤泥混燃 颗粒物 粒径分布 PM_(2.5)/PM_(10)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人员行为危险因素对慢性病患病率影响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碧茹 余永杰 +3 位作者 陈自然 陈智 吴世臣 王碧斐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8期122-125,146,共5页
目的调查深圳市龙华区公立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慢性病情况及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现状。方法对深圳市龙华区公立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发放慢性病现状及行为危险因素调查问卷,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医护人员行... 目的调查深圳市龙华区公立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慢性病情况及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现状。方法对深圳市龙华区公立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发放慢性病现状及行为危险因素调查问卷,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医护人员行为危险因素对慢性病患病率的影响。结果发放问卷830份,成功收回812份,调查结果显示,慢性病患病率为33.50%,其中颈腰部疾病、超重和肥胖、原发性高血压位于慢性病患病率的前3位,患病率依次为27.59%、25.37%、11.82%;人员基本情况中年龄、婚姻、工龄、每周工作时长、每月夜班次数不同的人员慢性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的吸烟、饮酒、运动、食盐、食油、睡眠等情况是医护人员慢性病患病的行为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1.398,95%CI=1.032~1.876)、饮酒(OR=1.456,95%CI=1.101~1.965)、高盐饮食(OR=1.438,95%CI=1.034~2.097)是导致慢性病发生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而运动(OR=0.558,95%CI=0.436~0.904)则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多个行为危险因素与深圳市龙华区公立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慢性病发生有关,建议对该类人群实施有效干预措施,以促进其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人员 慢性病 患病率 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燃烧颗粒物的排放特性及Hg元素在其表面凝结沉积机制
9
作者 张柳 贾里 +4 位作者 王彦霖 王碧茹 乔晓磊 金燕 向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55,共8页
基于污泥作为低热值燃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通过热重分析仪得到原污泥、酸洗污泥和脱挥发分污泥的燃烧特性与动力学特性,研究其燃烧后颗粒物的排放特性,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分析颗粒物成分及Hg在其表面的凝结沉积机... 基于污泥作为低热值燃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通过热重分析仪得到原污泥、酸洗污泥和脱挥发分污泥的燃烧特性与动力学特性,研究其燃烧后颗粒物的排放特性,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分析颗粒物成分及Hg在其表面的凝结沉积机制。结果表明:污水污泥(SS)燃烧生成的亚微米颗粒物(PM_(1))的主要成分是K、Cl、P、S和Fe,生成的超微米颗粒物(PM_(1~10))的主要成分是Si、Al、Fe和Ca;酸洗处理可降低亚微米颗粒物的排放量,脱挥发分处理可降低超微米颗粒物的排放量;对于SS样品,Hg元素在自由分子区域表现出d_(p)^(0)和d_(p)^(-1)的关系,分别对应均相成核机制和扩散机制;在连续介质区域表现出d_(p)^(-1)的关系,为表面反应控制机制;对于SS-A样品,Hg在连续介质区域表现出d_(p)^(-2)的关系,为扩散机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燃烧 颗粒物 燃烧动力学 HG 凝结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华区初高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海盟 叶春燕 +1 位作者 陈自然 王碧茹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0期112-115,共4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龙华区初高中学生艾滋病知识与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方法横断面方便抽样及分层整群抽样挑选541名初三和高一学生,对其展开匿名调查。结果高一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既往接受艾滋病知识、有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关注艾滋病宣... 目的调查和分析龙华区初高中学生艾滋病知识与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方法横断面方便抽样及分层整群抽样挑选541名初三和高一学生,对其展开匿名调查。结果高一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既往接受艾滋病知识、有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关注艾滋病宣传资料比例高于初三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三学生(OR=0.454,95%CI:0.356~0.586)、既往未接受性健康知识(OR=0.601,95%CI:0.475~0.781)、无性健康知识需求(OR=0.385,95%CI:0.291~0.512)、不知晓安全性行为(OR=0.415,95%CI:0.325~0.542)、不知晓正确使用安全套(OR=0.241,95%CI:0.196~0.322)及未关注艾滋病宣传材料(OR=0.392,95%CI:0.312~0.511)的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结论龙华区初高中生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部分学生发生过插入性行为,存在初高中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以及性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强化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知识 认知度 健康教育需求 初高中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