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莺歌海盆地天然气勘探历程与大中型气田成藏模式
1
作者 吴克强 郭潇潇 +3 位作者 罗威 吴杨瑜 王碧维 操义军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5,共10页
莺歌海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天然气产区之一。系统梳理了莺歌海盆地天然气勘探历史,以盆地已发现的大中型天然气田为对象,总结了天然气成藏关键要素、成藏过程及成藏模式。结果表明:(1)莺歌海盆地天然气勘探历程可划分为起步探索、底辟浅层... 莺歌海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天然气产区之一。系统梳理了莺歌海盆地天然气勘探历史,以盆地已发现的大中型天然气田为对象,总结了天然气成藏关键要素、成藏过程及成藏模式。结果表明:(1)莺歌海盆地天然气勘探历程可划分为起步探索、底辟浅层背斜勘探、高温高压勘探、新领域探索与滚动勘探4个阶段,不同阶段在天然气勘探领域突破、储量增长及经营模式上存在变化与差异。(2)莺中背斜带强大的源储压差驱动下中新统烃源岩生成的成熟—高成熟的烃类气沿断裂和微裂隙向上垂向运移至黄流组储层,随着晚期底辟断裂再次活动,晚期生成的高成熟—过成熟天然气和CO_(2)沿断裂和微裂隙再次向上运移,同时深部已成藏的天然气会遭受破坏,天然气再次调整至更浅层的莺歌海组储层中成藏。(3)莺东断阶带中新统和渐新统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在强大的源储压差驱动下,一方面沿着通源断裂和伴生裂隙向上运移至黄流组及以下储层,同时可通过砂体或者不整合沿构造脊侧向运移至储层聚集成藏。总结天然气勘探历程与大中型气田成藏模式对莺歌海盆地下步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勘探历程 莺中背斜带 莺东断阶带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油气成藏期次划分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碧维 陈红汉 宋国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5,共3页
系统采集了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61块样品,检测所捕获的各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水包裹体的盐度,并观察了烃类流体包裹体荧光颜色。经过系统分析表明,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发生过4次油充注,均一温度分别为:29.8~57.8℃,74.6~90.7℃,1... 系统采集了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61块样品,检测所捕获的各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水包裹体的盐度,并观察了烃类流体包裹体荧光颜色。经过系统分析表明,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发生过4次油充注,均一温度分别为:29.8~57.8℃,74.6~90.7℃,107.4~117.3℃,135.3~145.8℃,对应的同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65~80℃,80~100℃,100~120℃,135~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流体包裹体 油气成藏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演化对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成藏差异性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徐新德 张迎朝 +5 位作者 裴健翔 熊小峰 侯静娴 程利敏 甘军 王碧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20,共9页
尽管两个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区"东方区"和"乐东区"均位于莺歌海盆地莺歌海凹陷中央底辟带,但二者天然气的成藏机制却存在一定差异。为此,分析了构造演化对烃源岩发育和底辟活动的控制作用以及对两区天然气成藏差异性... 尽管两个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区"东方区"和"乐东区"均位于莺歌海盆地莺歌海凹陷中央底辟带,但二者天然气的成藏机制却存在一定差异。为此,分析了构造演化对烃源岩发育和底辟活动的控制作用以及对两区天然气成藏差异性的影响:①中新世以来的构造演化导致沉降、沉积中心由东方区向乐东区迁移,这是控制该区中新统烃源岩发育和底辟活动的主要因素,对天然气的生成、成藏和分布产生重要影响;②东方区烃源岩生气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长,而乐东区烃源岩的生气时间则相对较晚、生气更集中,更有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③晚中新世以来的底辟活动对天然气的运移、成藏和分布起决定性作用;④东方区底辟构造较少、活动能量较弱,而乐东区底辟构造更发育且活动更为复杂;⑤二者天然气的成藏机制也有共同之处,即均处于高温高压带,天然气成藏均受控于底辟活动。结论指出,该盆地底辟波及区能量相对较低,中深层天然气的成藏时间较早,保存条件较好,CO_2风险较低,是有利的优质天然气分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藏 差异性 构造演化 烃源岩 底辟活动 乐东区 东方区 莺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昌凹陷优质烃源岩地化特征与生烃潜力 被引量:8
4
作者 谢瑞永 黄保家 +2 位作者 游君君 王碧维 王丽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9-71,75,共4页
文昌凹陷为珠江口盆地西部主体凹陷,主要包括文昌A凹陷与文昌B凹陷,面积约4000km2,该凹陷及其周缘累计发现原油地质储量超过1亿m3,天然气约300亿m3,为证实的富生烃凹陷。主要发育"两类、三型"即文昌组、恩平组两大类,具体分... 文昌凹陷为珠江口盆地西部主体凹陷,主要包括文昌A凹陷与文昌B凹陷,面积约4000km2,该凹陷及其周缘累计发现原油地质储量超过1亿m3,天然气约300亿m3,为证实的富生烃凹陷。主要发育"两类、三型"即文昌组、恩平组两大类,具体分为文昌组中深湖相源岩、文昌组滨浅湖相源岩及恩平组河沼相源岩三种类型;近年钻探的文昌19-1M-X井首次揭示了该凹陷生烃门限以下文昌组湖相优质烃源岩的存在,为重新厘定凹陷生烃潜力提供新的证据。本文通过对进入生烃门限和未进入生烃门限优质烃源岩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盆地模拟手段分析认为:始新世-渐新世早期欠补偿沉积背景及沉积-构造控制下的古湖泊旋回特点致使文昌组地层形成具备优质烃源岩地化特征的生油岩;文昌A凹陷为油气并举凹陷,偏气;文昌B、C凹陷及琼海凹陷周缘地区成熟烃源岩以文昌组为主,且主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凹陷 富生烃凹陷 烃源岩 生烃门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类包裹体荧光光谱技术在乌石凹陷油气成藏期次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汪紫菱 徐新德 +3 位作者 游君君 毛欢 雷明珠 王碧维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55,共10页
油气成藏期次确定是研究油气成藏过程的基础,乌石凹陷受包裹体资料限制,之前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因而该区油气成藏期次不清。为解决乌石凹陷流沙港组油气成藏期次确定这一难题,本研究基于流体包裹体新样品检测,运用荧光光谱方法,对乌石凹... 油气成藏期次确定是研究油气成藏过程的基础,乌石凹陷受包裹体资料限制,之前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因而该区油气成藏期次不清。为解决乌石凹陷流沙港组油气成藏期次确定这一难题,本研究基于流体包裹体新样品检测,运用荧光光谱方法,对乌石凹陷流沙港组油气充注期次及成藏时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石凹陷流沙港组油包裹体荧光颜色丰富,观察到发亮黄色、黄绿色、蓝色3种不同的荧光;油包裹体主峰波长和红绿熵主要分布在亮黄色荧光区域和黄绿色、蓝色荧光区域,这两个区域主峰波长、红绿熵值存在明显降低的趋势,显示包裹体内油的成熟度增高;受油气来源及油气差异聚集的控制,乌石凹陷不同构造区块,油气充注期次及充注油气性质存在一定差别,流沙港组油层整体存在2期油气充注。该研究成果不仅有效解决了乌石凹陷成藏认识上的关键问题,对乌石凹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同时对其他区域也具有较为广泛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荧光光谱 成藏期次 流沙港组 乌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