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燕窝果在云南普洱的引种表现
1
作者
徐玉梅
王睿芳
+3 位作者
潘耕耘
刘堂
罗春明
马俊雄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58-61,共4页
以燕窝果嫁接苗为试验材料,开展燕窝果引种栽培试验研究,观测生长量、生物学特性、物候、果实形态特征、果实品质、抗性、初产等指标,研究燕窝果在云南普洱的引种表现。结果表明:(1)燕窝果引进到普洱种植萌芽、成枝能力强,一年四季均能...
以燕窝果嫁接苗为试验材料,开展燕窝果引种栽培试验研究,观测生长量、生物学特性、物候、果实形态特征、果实品质、抗性、初产等指标,研究燕窝果在云南普洱的引种表现。结果表明:(1)燕窝果引进到普洱种植萌芽、成枝能力强,一年四季均能萌芽、抽新稍;(2)燕窝果具有早实、丰产、稳产特性,平均单果重356.9 g,平均纵径98.76 mm,平均横径71.78 mm,果形指数为137.6%,可食率为60.85%,初产平均每667 m^(2)产量为426.7 kg,盛产平均每667 m^(2)产量1350 kg;(3)燕窝果果实中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1.1%,每百克果实中含有蛋白质1.6 g,淀粉2.3 g,还原糖8.6 g,VC 4.75 g;(4)燕窝果具有较强的抗虫害、抗旱能力。通过研究,燕窝果在云南普洱种植表现较好,能正常生长结实,产量较高,适宜在云南普洱推广种植,助力“一村一品”产业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窝果
引种
普洱
引种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菌间作模式对大叶茶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杨云丽
马剑
王睿芳
《南方农业》
2017年第2期13-16,共4页
以云南大叶茶为研究对象,分析套种食用菌形成的茶菌共生模式对山地茶园土壤微生物类群和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树与食用菌的复合栽培模式下,土壤微生物中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的变化情况为:对照组>两年>一年;随着...
以云南大叶茶为研究对象,分析套种食用菌形成的茶菌共生模式对山地茶园土壤微生物类群和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树与食用菌的复合栽培模式下,土壤微生物中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的变化情况为:对照组>两年>一年;随着降雨量的变化情况为:细菌数量持续增多,放线菌数量是旱季>雨季>雨季初期、真菌数量是雨季初期>旱季>雨季;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 H值。菌包是一个巨大的水源,回田可以培肥茶园土壤,选择适宜的食用菌品种进行套,为改变茶园种植模式单一改善茶园环境、为提高茶园综合效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类群
间作模式
大叶茶
土壤酸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菌共生对云南大叶茶茶园土壤增益性和肥效分析
被引量:
6
3
作者
陶忠
马剑
王睿芳
《南方农业》
2016年第6期1-3,共3页
以云南大叶茶为研究对象,分析套种食用菌形成的茶菌共生种植模式对山地茶园土壤增益和肥效影响。结果表明,套种食用菌、菌包回田用作有机肥的种植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水解氮、有机质含量和pH值,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相对于茶园土壤有效p...
以云南大叶茶为研究对象,分析套种食用菌形成的茶菌共生种植模式对山地茶园土壤增益和肥效影响。结果表明,套种食用菌、菌包回田用作有机肥的种植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水解氮、有机质含量和pH值,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相对于茶园土壤有效pH和土壤容重,菌包回田使茶园土壤有效氮和有机质含量的肥效持续时间延长。选择适宜的食用菌品种进行套种,能提高茶园土壤肥力和复合系统的生产力,实现山地茶园的土壤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茶
食用菌
套种
山地茶园
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微生境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种群动态研究
4
作者
舒梅
成文章
+2 位作者
王睿芳
李孙洋
赵艳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65-69,共5页
微生境对动物的生存与繁殖起着重要的作用。本项目选择在普洱市思茅区南岛河云南省咖啡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定点定期的取样,调查4种不同微生境条件(阳坡和阴坡、空旷和隐蔽咖啡地)下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在阳坡、空旷的咖...
微生境对动物的生存与繁殖起着重要的作用。本项目选择在普洱市思茅区南岛河云南省咖啡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定点定期的取样,调查4种不同微生境条件(阳坡和阴坡、空旷和隐蔽咖啡地)下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在阳坡、空旷的咖啡地,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种群数量和危害高于其他微生境。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各虫态抗逆性强,虫枝浸泡10d,各虫态死亡率低,只有浸泡25d后,死亡率达到90%以上。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的危害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揭示了微生境与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种群动态的关系,为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境
咖啡
咖啡灭字脊虎天牛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菌间作共生对大叶茶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4
5
作者
杨洪姣
马剑
王睿芳
《农技服务》
2017年第2期12-14,共3页
对间作两年食用菌,间作一年食用菌和单作茶园3种大叶茶树栽培模式茶园的茶叶产量进行调查分析,然后我们就土壤因素对茶叶产量的形成差异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茶菌间作两年处理的茶园产量相对更高,一年茶菌间作茶园次之,单作茶园最少。茶...
对间作两年食用菌,间作一年食用菌和单作茶园3种大叶茶树栽培模式茶园的茶叶产量进行调查分析,然后我们就土壤因素对茶叶产量的形成差异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茶菌间作两年处理的茶园产量相对更高,一年茶菌间作茶园次之,单作茶园最少。茶菌间作共生从三个方面改善土壤环境:(1)菌包的间作提高了土壤水分;(2)降低了土壤容重;(3)改变土壤易酸化的特性,提高其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菌间作
茶叶产量
土壤水分
土壤容重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省小粒咖啡种植生态适宜性区划
被引量:
26
6
作者
张明达
王睿芳
+4 位作者
李艺
胡雪琼
李蒙
张茂松
段长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8-178,共11页
小粒咖啡产业是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精准扶贫的重点内容,开展生态适宜性研究有助于优化布局和扩大规模。基于ArcGIS建立了云南省气候、土壤理化、地形地貌因子精细化空间分布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3个层次、11个生态适宜性指标权...
小粒咖啡产业是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精准扶贫的重点内容,开展生态适宜性研究有助于优化布局和扩大规模。基于ArcGIS建立了云南省气候、土壤理化、地形地貌因子精细化空间分布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3个层次、11个生态适宜性指标权重,在重点区域进行小粒咖啡种植区生态适宜性分析及区划研究。结果表明:1)气候因子是小粒咖啡种植生态适宜性的关键性因子,地形地貌因子影响其次,土壤理化性质因子的影响最小;最冷月平均气温、2—3月降水量和海拔3项因子对小粒咖啡生态适宜性影响较大,各地在开展种植规划时要重点关注。2)小粒咖啡最适宜、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和东南部,分别占国土面积的18.8%和15.0%,次适宜区占国土面积的21.0%。3)普洱市小粒咖啡适宜性最好,在中部和南部可开展大规模种植;临沧、德宏和保山等地应结合横断山脉的影响,在适宜性高的区域加强规划;西双版纳、文山、红河适宜性条件好,需加强规划和提高投入,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潜力;大理、怒江以及河谷热区也可以开展小粒咖啡种植,但需注意防范低温和干旱等灾害的影响。4)经采样点调查验证,生态适宜性分析及区划结果准确。云南省仍有较大范围的小粒咖啡种植适宜区,加强适宜种植区的规划布局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进而提升云南省小粒咖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方法可以推广至其他高原特色农业品种,为优化选址规划和科学生态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生态适宜
云南
种植区划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光伏板遮阴对大叶种茶树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马锦雄
王宏琳
+8 位作者
张军
谢鹏
殷雄康
袁海英
田洋
李秀
张春花
王睿芳
刘杰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2期164-167,208,共5页
[目的]探究光伏板遮阴对大叶种茶树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探索适合的光伏板遮阴程度,为茶光互补栽培模式的推广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比较了5种光环境下大叶种茶树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茶叶产量。[结果]光伏板遮...
[目的]探究光伏板遮阴对大叶种茶树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探索适合的光伏板遮阴程度,为茶光互补栽培模式的推广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比较了5种光环境下大叶种茶树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茶叶产量。[结果]光伏板遮阴处理对大叶种茶树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荧光参数和茶叶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与无遮阴处理(CK)相比,各光伏板遮阴处理初始荧光值(F_(o))、最大荧光值(F_(m))、PSⅡ的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Phi2)、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PhiNO)、稳态荧光值(F_(s))均显著增加(P<0.05);与无遮阴处理(CK)相比,各光伏板遮阴处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光化学淬灭系数(qL)、PSⅡ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PhiNPQ)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适度遮阴有利于缓解夏秋季节强光和高温对大叶种茶树叶片光合系统的伤害,同时提高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茶叶产量,对于开发夏秋茶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云南普洱地区应推广茶光互补栽培模式,建议光伏板遮阴程度为3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种茶树
光伏板遮阴
叶绿素
荧光参数
茶光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燕窝果在云南普洱的引种表现
1
作者
徐玉梅
王睿芳
潘耕耘
刘堂
罗春明
马俊雄
机构
普洱学院
普洱东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58-61,共4页
基金
教育厅项目燕窝果引种栽培技术研究(No.2021J0522)。
文摘
以燕窝果嫁接苗为试验材料,开展燕窝果引种栽培试验研究,观测生长量、生物学特性、物候、果实形态特征、果实品质、抗性、初产等指标,研究燕窝果在云南普洱的引种表现。结果表明:(1)燕窝果引进到普洱种植萌芽、成枝能力强,一年四季均能萌芽、抽新稍;(2)燕窝果具有早实、丰产、稳产特性,平均单果重356.9 g,平均纵径98.76 mm,平均横径71.78 mm,果形指数为137.6%,可食率为60.85%,初产平均每667 m^(2)产量为426.7 kg,盛产平均每667 m^(2)产量1350 kg;(3)燕窝果果实中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1.1%,每百克果实中含有蛋白质1.6 g,淀粉2.3 g,还原糖8.6 g,VC 4.75 g;(4)燕窝果具有较强的抗虫害、抗旱能力。通过研究,燕窝果在云南普洱种植表现较好,能正常生长结实,产量较高,适宜在云南普洱推广种植,助力“一村一品”产业振兴。
关键词
燕窝果
引种
普洱
引种表现
Keywords
Hylocereus megalanthus
introduce a plant
Pu’er
introduction performance
分类号
S667.9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菌间作模式对大叶茶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杨云丽
马剑
王睿芳
机构
普洱学院农林学院
出处
《南方农业》
2017年第2期13-16,共4页
基金
普洱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K2015034)
文摘
以云南大叶茶为研究对象,分析套种食用菌形成的茶菌共生模式对山地茶园土壤微生物类群和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树与食用菌的复合栽培模式下,土壤微生物中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的变化情况为:对照组>两年>一年;随着降雨量的变化情况为:细菌数量持续增多,放线菌数量是旱季>雨季>雨季初期、真菌数量是雨季初期>旱季>雨季;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 H值。菌包是一个巨大的水源,回田可以培肥茶园土壤,选择适宜的食用菌品种进行套,为改变茶园种植模式单一改善茶园环境、为提高茶园综合效率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类群
间作模式
大叶茶
土壤酸碱度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菌共生对云南大叶茶茶园土壤增益性和肥效分析
被引量:
6
3
作者
陶忠
马剑
王睿芳
机构
普洱学院农林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南方农业》
2016年第6期1-3,共3页
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Y330)
文摘
以云南大叶茶为研究对象,分析套种食用菌形成的茶菌共生种植模式对山地茶园土壤增益和肥效影响。结果表明,套种食用菌、菌包回田用作有机肥的种植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水解氮、有机质含量和pH值,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相对于茶园土壤有效pH和土壤容重,菌包回田使茶园土壤有效氮和有机质含量的肥效持续时间延长。选择适宜的食用菌品种进行套种,能提高茶园土壤肥力和复合系统的生产力,实现山地茶园的土壤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云南大叶茶
食用菌
套种
山地茶园
肥效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微生境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种群动态研究
4
作者
舒梅
成文章
王睿芳
李孙洋
赵艳
机构
普洱学院
出处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65-69,共5页
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No.2014Y508)
云南省财政厅项目(No.云财教[2013]212号)
文摘
微生境对动物的生存与繁殖起着重要的作用。本项目选择在普洱市思茅区南岛河云南省咖啡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定点定期的取样,调查4种不同微生境条件(阳坡和阴坡、空旷和隐蔽咖啡地)下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在阳坡、空旷的咖啡地,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种群数量和危害高于其他微生境。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各虫态抗逆性强,虫枝浸泡10d,各虫态死亡率低,只有浸泡25d后,死亡率达到90%以上。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的危害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揭示了微生境与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种群动态的关系,为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框架。
关键词
微生境
咖啡
咖啡灭字脊虎天牛
种群动态
Keywords
microhabitats
coffee
Xylotrechus quadripes
population dynamics
分类号
S435.71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菌间作共生对大叶茶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4
5
作者
杨洪姣
马剑
王睿芳
机构
普洱学院农林学院
出处
《农技服务》
2017年第2期12-14,共3页
基金
普洱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K2015034)
文摘
对间作两年食用菌,间作一年食用菌和单作茶园3种大叶茶树栽培模式茶园的茶叶产量进行调查分析,然后我们就土壤因素对茶叶产量的形成差异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茶菌间作两年处理的茶园产量相对更高,一年茶菌间作茶园次之,单作茶园最少。茶菌间作共生从三个方面改善土壤环境:(1)菌包的间作提高了土壤水分;(2)降低了土壤容重;(3)改变土壤易酸化的特性,提高其pH值。
关键词
茶菌间作
茶叶产量
土壤水分
土壤容重
PH值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省小粒咖啡种植生态适宜性区划
被引量:
26
6
作者
张明达
王睿芳
李艺
胡雪琼
李蒙
张茂松
段长春
机构
云南省气候中心
普洱学院农林学院
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
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8-178,共11页
基金
云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018BC007)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1508,CCSF201426)资助~~
文摘
小粒咖啡产业是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精准扶贫的重点内容,开展生态适宜性研究有助于优化布局和扩大规模。基于ArcGIS建立了云南省气候、土壤理化、地形地貌因子精细化空间分布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3个层次、11个生态适宜性指标权重,在重点区域进行小粒咖啡种植区生态适宜性分析及区划研究。结果表明:1)气候因子是小粒咖啡种植生态适宜性的关键性因子,地形地貌因子影响其次,土壤理化性质因子的影响最小;最冷月平均气温、2—3月降水量和海拔3项因子对小粒咖啡生态适宜性影响较大,各地在开展种植规划时要重点关注。2)小粒咖啡最适宜、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和东南部,分别占国土面积的18.8%和15.0%,次适宜区占国土面积的21.0%。3)普洱市小粒咖啡适宜性最好,在中部和南部可开展大规模种植;临沧、德宏和保山等地应结合横断山脉的影响,在适宜性高的区域加强规划;西双版纳、文山、红河适宜性条件好,需加强规划和提高投入,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潜力;大理、怒江以及河谷热区也可以开展小粒咖啡种植,但需注意防范低温和干旱等灾害的影响。4)经采样点调查验证,生态适宜性分析及区划结果准确。云南省仍有较大范围的小粒咖啡种植适宜区,加强适宜种植区的规划布局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进而提升云南省小粒咖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方法可以推广至其他高原特色农业品种,为优化选址规划和科学生态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小粒咖啡
生态适宜
云南
种植区划
层次分析法
Keywords
Coffea arabica L.
Ecological suitability
Yunnan
Planting zon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分类号
F32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光伏板遮阴对大叶种茶树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马锦雄
王宏琳
张军
谢鹏
殷雄康
袁海英
田洋
李秀
张春花
王睿芳
刘杰
机构
云南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2期164-167,208,共5页
基金
国家能源集团科技项目(CSIEKJ230700105)。
文摘
[目的]探究光伏板遮阴对大叶种茶树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探索适合的光伏板遮阴程度,为茶光互补栽培模式的推广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比较了5种光环境下大叶种茶树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茶叶产量。[结果]光伏板遮阴处理对大叶种茶树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荧光参数和茶叶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与无遮阴处理(CK)相比,各光伏板遮阴处理初始荧光值(F_(o))、最大荧光值(F_(m))、PSⅡ的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Phi2)、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PhiNO)、稳态荧光值(F_(s))均显著增加(P<0.05);与无遮阴处理(CK)相比,各光伏板遮阴处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光化学淬灭系数(qL)、PSⅡ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PhiNPQ)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适度遮阴有利于缓解夏秋季节强光和高温对大叶种茶树叶片光合系统的伤害,同时提高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茶叶产量,对于开发夏秋茶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云南普洱地区应推广茶光互补栽培模式,建议光伏板遮阴程度为30%~40%。
关键词
大叶种茶树
光伏板遮阴
叶绿素
荧光参数
茶光互补
Keywords
Camellia sinensis
Photovoltaic panel’s shading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Tea-photovoltaic complementarity
分类号
S62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燕窝果在云南普洱的引种表现
徐玉梅
王睿芳
潘耕耘
刘堂
罗春明
马俊雄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茶菌间作模式对大叶茶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探析
杨云丽
马剑
王睿芳
《南方农业》
201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茶菌共生对云南大叶茶茶园土壤增益性和肥效分析
陶忠
马剑
王睿芳
《南方农业》
201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同微生境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种群动态研究
舒梅
成文章
王睿芳
李孙洋
赵艳
《热带农业科学》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茶菌间作共生对大叶茶产量的影响研究
杨洪姣
马剑
王睿芳
《农技服务》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云南省小粒咖啡种植生态适宜性区划
张明达
王睿芳
李艺
胡雪琼
李蒙
张茂松
段长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光伏板遮阴对大叶种茶树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马锦雄
王宏琳
张军
谢鹏
殷雄康
袁海英
田洋
李秀
张春花
王睿芳
刘杰
《安徽农业科学》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