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条件对发酵产氢细菌B49产氢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相晶 任南琪 向文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9-103,共5页
采用间歇发酵实验,研究了葡萄糖浓度、接种量、温度、氮源、不同有机底物对发酵产氢产酸细菌新菌种B49(AF48ll48 in EMBL)生物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影响B49的产氢;B49生长和产氢适宜温度均为35℃;B49不能利用无机氮源,而有机氮是... 采用间歇发酵实验,研究了葡萄糖浓度、接种量、温度、氮源、不同有机底物对发酵产氢产酸细菌新菌种B49(AF48ll48 in EMBL)生物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影响B49的产氢;B49生长和产氢适宜温度均为35℃;B49不能利用无机氮源,而有机氮是B49生长、产氢的适宜氮源;葡萄糖是B49发酵产氢的最适宜底物,当浓度为10g/L时,B49的葡萄糖利用率为100%,氢气得率为1.69mol H_2/mol glucose;此外,B49可利用小麦、大豆、玉米、土豆及糖蜜废水和啤酒废水产氢,其中利用糖蜜废水、啤酒废水产氢分别为137.9ml H_2/ g COD和49.9ml H_2/g C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产氢细菌B49 产氢 批式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磺隆、醚苯磺隆及其体外代谢物对乙酰乳酸合成酶的离体抑制作用(英文)
2
作者 王相晶 向文胜 +1 位作者 郑永权 姜玲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27-232,共6页
利用异源表达于酵母细胞中的小麦细胞色素P450cDNA(CYP71C6v1)研究了磺酰脲类除草剂绿磺隆、醚苯磺隆的代谢作用。结果表明,代谢产物5-羟基绿磺隆和5-羟基醚苯磺隆能够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酶)活性,且代谢产物与母体化合物绿磺隆、醚... 利用异源表达于酵母细胞中的小麦细胞色素P450cDNA(CYP71C6v1)研究了磺酰脲类除草剂绿磺隆、醚苯磺隆的代谢作用。结果表明,代谢产物5-羟基绿磺隆和5-羟基醚苯磺隆能够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酶)活性,且代谢产物与母体化合物绿磺隆、醚苯磺隆抑制ALS酶活性的IC50值差异小,但是代谢产物在茎叶喷雾小麦和菜豆时,均未表现出活性。绿磺隆及其代谢产物抑制小麦ALS酶活性的IC50值分别为7.1×10-9和7.9×10-9mol/L,抑制菜豆ALS酶活性的IC50分别为3.6×10-9和4.1×10-9mol/L;醚苯磺隆及其代谢产物抑制小麦ALS酶活性的IC50分别为4.6×10-9和5.3×10-9mol/L,抑制菜豆ALS酶活性的IC50分别为4.7×10-9和4.9×10-9mol/L。结果表明,在磺酰脲类分子苯环5位上进行结构改造,有可能得到高活性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绿磺隆 醚苯磺隆 代谢产物 乙酰乳酸合成酶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金属离子对高效产氢细菌产氢能力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27
3
作者 林明 任南琪 +3 位作者 王爱杰 张颖 王相晶 马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7-151,共5页
金属离子Fe2 + 、Ni2 + 、Mg2 + 在生物产氢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 .在适当浓度下 ,研究金属离子对高效产氢细菌产氢能力的促进作用 ,是解决细菌产氢效率不高这一关键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也加快了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产业化进程 .间歇实验... 金属离子Fe2 + 、Ni2 + 、Mg2 + 在生物产氢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 .在适当浓度下 ,研究金属离子对高效产氢细菌产氢能力的促进作用 ,是解决细菌产氢效率不高这一关键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也加快了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产业化进程 .间歇实验结果表明 ,铁、镍和镁等金属离子对高效产氢细菌———B4 9产氢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使B4 9的最大产氢速率和平均产氢速率分别由 8 6 5和 0 36mmol·(g·h) -1提高到 2 8 0 1和1 95mmol·(g·h) -1.3种离子对B4 9产氢能力促进作用的顺序为Fe2 + >Ni2 + >Mg2 + ,Fe2 + 和Ni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高效产氢细菌 产氢能力 铁离子 镍离子 镁离子 生物制氢 发酵法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氢发酵细菌培养基的选择和改进 被引量:44
4
作者 林明 任南琪 +3 位作者 马汐平 王爱杰 马放 王相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8-402,共5页
高效产氢菌株的筛选与分离是生物制氢技术应用的重要基础之一 ,现有培养基都存在一定缺陷 .为分离到高效产氢菌株 ,提出LM系列培养基配方 ,并通过产氢发酵细菌的分离和生长实验 ,确定了培养基的强还原剂为半胱氨酸 ,pH值为 6 .根据培养... 高效产氢菌株的筛选与分离是生物制氢技术应用的重要基础之一 ,现有培养基都存在一定缺陷 .为分离到高效产氢菌株 ,提出LM系列培养基配方 ,并通过产氢发酵细菌的分离和生长实验 ,确定了培养基的强还原剂为半胱氨酸 ,pH值为 6 .根据培养基对厌氧菌的分离数量、种类和培养基成分的分析 ,选择LM - 1培养基为产氢发酵细菌的分离培养基 .LM - 1培养基分离出的 5株高效产氢发酵细菌属于 4个菌属 ,其中拟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是国际上尚未分离到的高效产氢发酵细菌 .利用LM - 1培养基进行高效产氢细菌分离操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细菌 培养基 高效产氢菌株 生物制氢 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快速测定小麦中的咪鲜胺残留 被引量:26
5
作者 程莉 董丰收 +4 位作者 刘新刚 郑永权 陈武瑛 王晨蕊 王相晶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7-361,共5页
建立了简便、快速测定咪鲜胺在小麦籽粒中残留量的方法。前处理采用以乙腈作提取剂、PSA(primary secondary amine,N-丙基乙二胺)为分散净化剂的QuEChERS方法,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在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下进行检测... 建立了简便、快速测定咪鲜胺在小麦籽粒中残留量的方法。前处理采用以乙腈作提取剂、PSA(primary secondary amine,N-丙基乙二胺)为分散净化剂的QuEChERS方法,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在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下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在0.001~0.1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4。结果表明,在3个添加水平(0.001、0.01和0.1mg/kg)范围内的平均回收率为91.8%~98.3%,相对标准偏差为3.7%~7.0%,咪鲜胺在麦粒中的定量限为0.0001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QUECHERS 残留 咪鲜胺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药剂喷雾和灌根施药方式对西花蓟马的残留毒力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飞 王相晶 +3 位作者 吴青君 徐宝云 王少丽 张友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3-177,共5页
选取生产中常用的阿维菌素、噻虫嗪和螺虫乙酯,分别采用喷雾和灌根的方式施于甘蓝、甜椒和菜豆上,药后不同时间分别取3种作物上的老叶片及新生叶片,采用离心管法测定其对西花蓟马的残留毒力。结果表明,噻虫嗪灌根对西花蓟马的残留毒力最... 选取生产中常用的阿维菌素、噻虫嗪和螺虫乙酯,分别采用喷雾和灌根的方式施于甘蓝、甜椒和菜豆上,药后不同时间分别取3种作物上的老叶片及新生叶片,采用离心管法测定其对西花蓟马的残留毒力。结果表明,噻虫嗪灌根对西花蓟马的残留毒力最高,持效期长达一个月左右,可作为防治苗期西花蓟马的有效药剂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喷雾 灌根 残留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菌种非固定化技术制氢反应器产氢效能 被引量:8
7
作者 林明 任南琪 +4 位作者 马汐平 马放 王爱杰 王相晶 李建政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5-819,825,共6页
为了研究混合菌种非固定化技术生物制氢反应器的产氢效能,实验采用厌氧Hungate技术和MPN法,从采用混合菌种非固定化技术的生物制氢反应器厌氧活性污泥中分离到210株优势发酵菌株,其中18株为产氢细菌(HPB).实验结果表明,主要决定反应器... 为了研究混合菌种非固定化技术生物制氢反应器的产氢效能,实验采用厌氧Hungate技术和MPN法,从采用混合菌种非固定化技术的生物制氢反应器厌氧活性污泥中分离到210株优势发酵菌株,其中18株为产氢细菌(HPB).实验结果表明,主要决定反应器产氢效能的因素是反应器内HPB的数量和活性.采用混合菌种非周定化技术可以充分发挥HPB的产氢活性,但是由于反应器内HPB的数量和比例不高,大大制约了混合菌种非固定技术生物制氢反应器效能的充分发挥.针对这一结论,提出采用有自絮凝能力的高效产氢细菌进行快速启动和投加高效产氢菌株的方法提高生物制氢反应器的产氢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种 非固定化技术 制氢反应器 产氢效能 氢能 发酵细菌 生物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类型生物制氢反应器的运行及产氢特性 被引量:9
8
作者 郭婉茜 任南琪 +3 位作者 曲媛媛 王相晶 向文胜 孟昭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76,共5页
为探求反应器型式对发酵法生物制氢过程的影响,分别采用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和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EGSB)接种厌氧活性污泥,从糖蜜废水中制取氢气.运行中控制温度为35℃,通过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增加进水COD质量... 为探求反应器型式对发酵法生物制氢过程的影响,分别采用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和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EGSB)接种厌氧活性污泥,从糖蜜废水中制取氢气.运行中控制温度为35℃,通过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增加进水COD质量浓度的方式逐渐提高容积负荷(OLR),分别对CSTR系统和EGSB系统的产氢速率、pH、液相末端产物及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系统中,产氢速率均随OLR提高而逐渐升高.CSTR的最佳产氢OLR为25-35 kg/(m^3·d),而EGSB的最佳产氢OLR为70-80 kg/(m^3·d);此时,CSTR系统的最大产氢速率为6.21 L/(L·h),EGSB系统的最大产氢速率可达18.0 L/(L·h).稳定运行期,EGSB系统的生物量为27.6 gVSS/L,而CSTR的生物量仅为7.8 gVSS/L,说明较高的生物量是生物制氢反应器稳定运行和高效产氢的关键.两个系统均可形成乙醇型发酵,说明发酵类型的形成不受反应器型式影响.与CSTR反应器相比,EGSB反应器具有更好的耐酸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CSTR反应器 EGSB反应器 乙醇型发酵 产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废水厌氧水解酸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敏 任南琪 +2 位作者 李鹏 王相晶 王少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1-333,337,共4页
利用CSTR反应器进行了牛奶废水厌氧酸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牛奶废水的厌氧水解酸化过程表现为丁酸型发酵;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是蛋白质类物质厌氧处理的限速步骤;长链脂肪酸C18:1(含一个双键的不饱和油酸)的积累是造成蛋白质厌氧水解酸... 利用CSTR反应器进行了牛奶废水厌氧酸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牛奶废水的厌氧水解酸化过程表现为丁酸型发酵;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是蛋白质类物质厌氧处理的限速步骤;长链脂肪酸C18:1(含一个双键的不饱和油酸)的积累是造成蛋白质厌氧水解酸化效率降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牛奶废水的厌氧处理过程中用CSTR反应器作为生物产氢反应器是不适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酸化 牛奶废水 CSTR反应器 氨基酸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蔬菜烟粉虱种群动态及其对烟碱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19
10
作者 闫文茜 王相晶 +1 位作者 张友军 王少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4-157,169,共5页
为了明确北京地区蔬菜烟粉虱的种群发展动态及对常用烟碱类杀虫剂的抗药性,为烟粉虱防治适期的确定及高效杀虫剂的选择提供基础资料及科学指导,2009年调查了北京地区春茬和秋茬蔬菜烟粉虱的种群动态,并监测了该地区2009-2011年度烟粉虱... 为了明确北京地区蔬菜烟粉虱的种群发展动态及对常用烟碱类杀虫剂的抗药性,为烟粉虱防治适期的确定及高效杀虫剂的选择提供基础资料及科学指导,2009年调查了北京地区春茬和秋茬蔬菜烟粉虱的种群动态,并监测了该地区2009-2011年度烟粉虱种群对3种烟碱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春茬蔬菜烟粉虱在5月中旬种群快速上升,持续到春茬拉秧;秋茬蔬菜烟粉虱在塑料棚内9月上旬种群数量即开始上升,露地出现时间较晚,10月中旬后种群数量下降;塑料棚内种群数量明显高于露地蔬菜烟粉虱数量。烟粉虱2009年对吡虫啉和噻虫嗪的抗药性很高,2010年和2011年抗性程度显著下降,LC50处于133.94~251.16mg/L,属中等抗性水平;而对新型杀虫剂烯啶虫胺的抗药性在近3年内持续升高,抗性倍数由6.68倍升至83.62倍,即由低抗性水平升至高抗性水平。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蔬菜烟粉虱的防治应掌握春季5月中旬前、秋季9月中旬前种群处于低密度时进行。烟粉虱对新型杀虫剂烯啶虫胺的抗药性在近三年内快速上升,生产中应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种群动态 烟碱类杀虫剂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草胺、乙氧氟草醚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向文胜 王相晶 +1 位作者 王静 王晴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4-475,共2页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内标 ,对乙草胺、乙氧氟草醚的混剂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条件为 60m× 0 53mmi d ,膜厚 1 5μm(SE 30固定液 )熔融石英毛细管柱 ,柱温为 2 30℃ ,检测器、汽化室温度为2 50℃ ,载气 (N2 ...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内标 ,对乙草胺、乙氧氟草醚的混剂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条件为 60m× 0 53mmi d ,膜厚 1 5μm(SE 30固定液 )熔融石英毛细管柱 ,柱温为 2 30℃ ,检测器、汽化室温度为2 50℃ ,载气 (N2 )的流速为 1 5mL/min。该方法检测乙草胺和乙氧氟草醚含量 (质量分数 )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 44%和 0 47% ,平均相对标准偏差 (RSD) (n =1 0 )分别为 0 79%和 0 88% ,平均回收率 (n =1 0 )分别为 99 3 %和 1 0 0 1 %。该方法能分开乙氧氟草醚的两个同分异构体 ,操作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毛细管气相色谱 乙草胺 乙氧氟草醚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制氢反应器的运行及产氢特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婉茜 任南琪 +2 位作者 王相晶 向文胜 曲媛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7-401,共5页
以厌氧活性污泥为产氢菌种,糖蜜废水为底物,研究了新型外循环颗粒污泥膨胀床(ECGSB)生物制氢反应器的运行及产氢特性。结果表明,ECGSB反应器可在较高的容积负荷(VLR)下实现高效稳定的产氢,稳定运行时,反应器内可观察到自絮凝产氢颗粒污... 以厌氧活性污泥为产氢菌种,糖蜜废水为底物,研究了新型外循环颗粒污泥膨胀床(ECGSB)生物制氢反应器的运行及产氢特性。结果表明,ECGSB反应器可在较高的容积负荷(VLR)下实现高效稳定的产氢,稳定运行时,反应器内可观察到自絮凝产氢颗粒污泥的形成,污泥平均浓度高达24.1gVSS/d,系统最大产氢能力为7.43m^3/m^3·d,发酵气中氢气体积含量为50%~56%。系统形成自絮凝产氢颗粒污泥是ECGSB反应器高效运行和产氢的关键,自絮凝产氢颗粒污泥既增加了活性产氢细菌的生物持有量,又提高了系统抗冲击负荷的能力。连续流运行各项参数表明,ECGSB反应器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和产氢优势;提出乙醇型发酵快速启动的调控对策,在发酵法生物制氢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ECGSB反应器 产氢颗粒污泥 运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SP合成酶的特性及新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向文胜 张文吉 +1 位作者 王相晶 覃兆海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8,共8页
概述了 EPSP合成酶的生理作用。高等植物前体 EPSP合成酶进入叶绿体后 ,经剪切而成成熟 EPSP合成酶并定位于叶绿体内质膜上 ;EPSP合成酶的三维结构上存在三个活性区域 ,改变活性区域的氨基酸残基可对草甘膦产生抗性 ,同时表明了酶与草... 概述了 EPSP合成酶的生理作用。高等植物前体 EPSP合成酶进入叶绿体后 ,经剪切而成成熟 EPSP合成酶并定位于叶绿体内质膜上 ;EPSP合成酶的三维结构上存在三个活性区域 ,改变活性区域的氨基酸残基可对草甘膦产生抗性 ,同时表明了酶与草甘膦的结合位点 ;不同生物的 EPSP合成酶有高的同源性。 EPSP合成酶催化底物反应机理为 :PEP首先与酶形成过渡态 ,而后和 S3P形成缩酮四面体 ,最后生成 EPSP。草甘膦与 EPSP合成酶、EPSP形成三元复合物而阻断了 EPSP合成酶的催化作用 ;以 EPSP和 S3P· glyphosate为分子模型 ,设计合成的化合物对 EPSP合成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P合成酶 抑制剂 5-烯醇式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 生理作用 草甘磷 催化机理 除草剂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草甘膦菜豆耐性分子学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向文胜 李孱 +4 位作者 陶波 王相晶 李景鹏 苏少泉 张文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3-29,共7页
用耐性菜豆根尖为材料,以λgt10为载体获得了4.8×105个重组噬菌体的cDNA文库。以植物EPSP合成酶基因保守序列合成二段探针,经噬菌体原位杂交筛选出了阳性克隆,并进行了酶切鉴定。测定 cDNA 序列长度为2024个核苷酸,其中编码长1... 用耐性菜豆根尖为材料,以λgt10为载体获得了4.8×105个重组噬菌体的cDNA文库。以植物EPSP合成酶基因保守序列合成二段探针,经噬菌体原位杂交筛选出了阳性克隆,并进行了酶切鉴定。测定 cDNA 序列长度为2024个核苷酸,其中编码长1569个核苷酸,共编码523个氨基酸和一个终止密码子,与已发表的其它植物成熟EPSP合成酶氨基酸序列相比具有很高的同源性(≥84.8%),但进入叶绿体运输肽的氨基酸同源性低。以耐性菜豆EPSP合成酶的cDNA序列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感性菜豆EPSP合成酶cDNA片段,并克隆于pUC18质粒上,经测定序列并比较发现:感性菜豆EPSP合成酶cDNA核苷酸序列1737位碱基为G,而耐性的为C,从而表达出的513位氨基酸残基感性的为E,耐性的为Q,表明两种菜豆EPSP合成酶cDNA核苷酸序列一位点的差异是它们对草甘膦耐性不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草甘膦 EPSP合成酶 CDNA克隆 耐性机理 核苷酸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植物对二斑叶螨解毒酶活性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戴宇婷 王相晶 +4 位作者 张友军 吴青君 徐宝云 谢文 王少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9-82,91,共5页
[目的]明确不同蔬菜寄主对二斑叶螨解毒酶活性的诱导影响,为叶螨的寄主适应性及叶螨对寄主的抗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将饲养在菜豆上的二斑叶螨分别转移到黄瓜、甘蓝和茄子上饲养3代后,测定包括菜豆在内的4种不同寄主植物对叶螨体... [目的]明确不同蔬菜寄主对二斑叶螨解毒酶活性的诱导影响,为叶螨的寄主适应性及叶螨对寄主的抗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将饲养在菜豆上的二斑叶螨分别转移到黄瓜、甘蓝和茄子上饲养3代后,测定包括菜豆在内的4种不同寄主植物对叶螨体内解毒酶系活性的诱导影响。[结果]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二斑叶螨体内解毒酶系活性差异显著。从菜豆寄主转养到黄瓜、甘蓝和茄子上后,后3个寄主上叶螨种群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显著下降,茄子上种群活性最低,菜豆种群是茄子种群的2.75倍;而后3个寄主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比活力显著上升,茄子种群最高,是菜豆种群的6.03倍。4种供试寄主植物的二斑叶螨种群中,在黄瓜寄主上羧酸酯酶(CarE)和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种寄主植物,CarE活性的高低顺序为黄瓜>菜豆和甘蓝>茄子,而MFO活性为黄瓜>茄子和菜豆>甘蓝。[结论]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可诱导二斑叶螨体内的解毒酶系活性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这可能是二斑叶螨对寄主具有广泛适应性的生理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主植物 二斑叶螨 解毒酶系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ASB反应器酸化后的状态及恢复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刘敏 任南琪 +2 位作者 王爱杰 丁杰 王相晶 《中国沼气》 2003年第2期7-10,共4页
进行了三组两相厌氧工艺中产甲烷相(UASB)反应器的酸化试验研究,考察了酸化后的状态并采取了三种不同的酸化后恢复手段。结果表明,反应器酸化后表现为COD去除率下降、pH值下降、碱度值下降、产气率减少,同时ORP值上升,菌群组成也发生明... 进行了三组两相厌氧工艺中产甲烷相(UASB)反应器的酸化试验研究,考察了酸化后的状态并采取了三种不同的酸化后恢复手段。结果表明,反应器酸化后表现为COD去除率下降、pH值下降、碱度值下降、产气率减少,同时ORP值上升,菌群组成也发生明显变化;在恢复过程中用贮留的产甲烷相出水快速置换反应器中含有高浓度有机酸的污水,是反应器酸化后的快速恢复手段;工程运行中COD的常规监测有利于防止反应器的酸化;反应器气体产量可作为工程运行的指示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恢复 COD常规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草甘膦菜豆耐性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向文胜 赵长山 +3 位作者 陶波 王相晶 苏少泉 张文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3-38,共6页
采用液谱测定耐性、感性菜豆叶片对草甘膦的吸收及草甘膦传导入根中的量。耐性、感性菜豆吸收、传导草甘膦无差异。耐性、感性菜豆 EPSP合成酶提取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 3.0 0 mg/ m L和 3.0 8mg/ m L ,EPSP合成酶的比活性分别为 2 .1... 采用液谱测定耐性、感性菜豆叶片对草甘膦的吸收及草甘膦传导入根中的量。耐性、感性菜豆吸收、传导草甘膦无差异。耐性、感性菜豆 EPSP合成酶提取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 3.0 0 mg/ m L和 3.0 8mg/ m L ,EPSP合成酶的比活性分别为 2 .13nmol· min-1· mg-1蛋白和 1.97nmol· min-1· mg-1蛋白 ,但耐性、感性菜豆 EPSP合成酶比活性被草甘膦不同浓度抑制的差异大 ,抑制耐性菜豆 EPSP合成酶活性的草甘膦浓度 I50 为 19.2μmol/ L ,而感性的 I50 为 6 .3μmol/ L。两种菜豆对草甘膦的耐性差异在于各自的 EPSP合成酶比活性被草甘膦的抑制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草甘膦 耐性机理 EPSP 合成酶 除草剂 液相色谱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与乙酰乳酸合成酶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姜玲 王相晶 向文胜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13,共8页
综述了酵母乙酰乳酸合成酶(ScALS)与磺酰脲类除草剂氯嘧磺隆(chlorimuron-ethyl,CE)形成的复合物在0.28nm分辨率下的晶体结构及拟南芥乙酰乳酸合成酶(AtALS)与磺酰脲类和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复合物的三维结构。除草剂的分子结构与酶、底物... 综述了酵母乙酰乳酸合成酶(ScALS)与磺酰脲类除草剂氯嘧磺隆(chlorimuron-ethyl,CE)形成的复合物在0.28nm分辨率下的晶体结构及拟南芥乙酰乳酸合成酶(AtALS)与磺酰脲类和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复合物的三维结构。除草剂的分子结构与酶、底物并不相似,但它们与酶形成的复合物可阻断底物进入酶活性位点通路而起抑制作用。连接磺酰脲的10个氨基酸残基同样连接咪唑喹啉酸,另有6个残基只与磺酰脲而不与咪唑喹啉酸相连,有2个残基只与咪唑喹啉酸而不与磺酰脲相连,即两种抑制剂占据了特别的重叠位点,但以不同方式连接。抗性杂草的产生是因为突变株ALS的残基位点变异,从而引起除草剂与ALS结合方式的变化。这些研究对进一步理解除草剂与靶分子的作用方式及除草剂的分子药物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乳酸合成酶 磺酰脲类除草剂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 分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冬酰胺合成酶B抑制剂高效液相色谱筛选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继 于丹 +2 位作者 向文胜 范志金 王相晶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2-475,共4页
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测定天冬酰胺合成酶B(AS-B)酶活性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酶反应体系中的氨基酸经2,4-二硝基氟苯(DNFB)柱前衍生,通过RP-HPLC测定酶反应体系前后底物及产物的变化来分析酶的活性。采用的色谱柱为AgilentC1... 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测定天冬酰胺合成酶B(AS-B)酶活性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酶反应体系中的氨基酸经2,4-二硝基氟苯(DNFB)柱前衍生,通过RP-HPLC测定酶反应体系前后底物及产物的变化来分析酶的活性。采用的色谱柱为AgilentC18柱(250mm×4.6mm,5μm),以50mmol/L醋酸钠缓冲液(pH6.2)-乙腈(体积比为15∶8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365nm,于6min内实现了各组分的基线分离。通过该方法测定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行AS-B的抑制定量分析。将已知AS-B抑制剂L-谷氨酸-γ-甲酯作用于酶反应体系,测得的抑制剂的抑制常数与文献值相接近,证明该方法可用于AS-B抑制剂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天冬酰胺合成酶B 抑制剂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正交设计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家强 王相晶 +6 位作者 郭兆将 朱勋 吴青君 谢文 王少丽 徐宝云 张友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94,共5页
以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建立小菜蛾的ISSR最佳反应体系。通过梯度退火试验,确定不同引物的最适退火温度。优化得到的反应体系(20μL)为:Mg2+浓度1.5mmol/L、Taq DNA聚合酶2.5U、dN... 以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建立小菜蛾的ISSR最佳反应体系。通过梯度退火试验,确定不同引物的最适退火温度。优化得到的反应体系(20μL)为:Mg2+浓度1.5mmol/L、Taq DNA聚合酶2.5U、dNTPs浓度0.2mmol/L、引物浓度1.25μmol/L、模板DNA量20ng。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0min;94℃变性45.0s,40~61℃(不同引物退火温度各异)退火1.0min,72℃延伸1.5min,40个循环;72℃延伸10.0min;10℃保存。利用所建立的ISSR-PCR反应体系,获得了清晰、重复性好的DNA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ISSR 正交设计 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