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纤光栅传感器应变和温度交叉敏感问题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目光 李唐军 +2 位作者 卓锋 赵玉成 简水生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53,共4页
解决应变、温度的交叉敏感 ,实现应变、温度同时测量一直是光纤光栅传感器研究的关键问题 .文章从其产生机理出发 ,分析讨论了国内外解决此问题的最新进展 ,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应变、温度光纤光栅传感器 .
关键词 光纤光栅 应变 温度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偏振模色散抑制技术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目光 《现代有线传输》 2002年第2期19-22,共4页
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偏振模色散抑制技术的最新进展 ,对比了其各自的优缺点 ,并展望了这几种主流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光纤 偏振模色散 抑制技术 电域补偿 光域补偿 调制码型 旋转光纤 光纤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光纤光栅中基模到辐射模耦合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童治 陶锋 +3 位作者 魏淮 王目光 简水生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9-91,共3页
我们根据耦合模理论和辐射模式理论针对长周期光纤光栅环境折射率高于包层折射率的情况建立了完整模型 ,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值方法求解辐射模耦合方程组 ,定量的分析了长周期光纤光栅中基模到辐射模的耦合特性 ,并总结了长周期光纤光栅... 我们根据耦合模理论和辐射模式理论针对长周期光纤光栅环境折射率高于包层折射率的情况建立了完整模型 ,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值方法求解辐射模耦合方程组 ,定量的分析了长周期光纤光栅中基模到辐射模的耦合特性 ,并总结了长周期光纤光栅透射谱特性随环境折射率的变化规律 ,与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 .这种方法可以很容易推广到短周期布喇格光纤光栅的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模 耦合 长周期光纤光栅 辐射模 漏泄模式 三层阶跃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光纤光栅特性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童治 魏淮 +1 位作者 王目光 简水生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58,共4页
从耦合模理论出发 ,推导出长周期光纤光栅谐振波长 ,透射谱峰值及带宽的表达式 ,并进一步分析了在不同写入条件下对长周期光栅特性参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制作不同特性长周期光栅的方法 ,利用这种方法我们获得了 35 nm带宽内... 从耦合模理论出发 ,推导出长周期光纤光栅谐振波长 ,透射谱峰值及带宽的表达式 ,并进一步分析了在不同写入条件下对长周期光栅特性参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制作不同特性长周期光栅的方法 ,利用这种方法我们获得了 35 nm带宽内增益波动± 0 .6 d B的平坦化 ED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光纤光栅 耦合模理论 增益平坦 特性参数表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Gb/s光通信系统中光域偏振模色散补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唐军 王目光 +3 位作者 简水生 娄采云 霍力 姚和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12期74-77,共4页
在 4 0Gb s归零码 (RZ)大PolarizationModeDispersion(PMD)光通信系统中 ,采用两级四自由度光域PMD(偏振模色散 )补偿器 ,以信号的DOP(偏振度 )为反馈信号 ,利用自适应优化算法 ,实现了一阶及高阶PMD动态自适应补偿 .最大一阶PMD补偿能... 在 4 0Gb s归零码 (RZ)大PolarizationModeDispersion(PMD)光通信系统中 ,采用两级四自由度光域PMD(偏振模色散 )补偿器 ,以信号的DOP(偏振度 )为反馈信号 ,利用自适应优化算法 ,实现了一阶及高阶PMD动态自适应补偿 .最大一阶PMD补偿能力为 35ps ,二阶PMD补偿能力为 2 0 0ps2 ,PMD动态自适应补偿器的优化补偿时间小于1 0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模色散 自适应补偿 优化算法 光纤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FT和迭代插值的改进型超分辨算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目光 +1 位作者 郭玉箫 李艳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7-164,共8页
基于单快拍的快速迭代插值DOA(Direction of Arrival)估计方法,有效地消除了频谱泄漏,实现了多源DOA的无偏估计。但是该算法需要提前确定信源的个数,且运算量大,因此在工程应用中受限。本文提出一种新方案,利用传统角度域FFT提供粗略角... 基于单快拍的快速迭代插值DOA(Direction of Arrival)估计方法,有效地消除了频谱泄漏,实现了多源DOA的无偏估计。但是该算法需要提前确定信源的个数,且运算量大,因此在工程应用中受限。本文提出一种新方案,利用传统角度域FFT提供粗略角度估计,然后通过迭代插值法细化角度,最终基于对消残差功率和信息论准则进行信源个数估计。该方案无需预知信源个数,且文中提出的基于残差变化率的收敛策略大大减少了细化估计的迭代次数,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原算法的计算量。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在估计精度及分辨率方面性能接近快速迭代插值波束形成算法,优于子空间类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信号处理 迭代插值 超分辨 无源估计 低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干光通信系统载波相位估计算法性能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琪 王目光 《光电技术应用》 2016年第6期39-46,共8页
在相干光通信系统中,激光器相位噪声导致信号在复平面发生旋转,因此在接收端需要对信号进行载波相位估计和恢复。文中主要对当前载波相位估计算法特性进行比较研究。介绍了两种经典算法Viterbi&Viterbi算法和盲相位搜索(BPS)算法的... 在相干光通信系统中,激光器相位噪声导致信号在复平面发生旋转,因此在接收端需要对信号进行载波相位估计和恢复。文中主要对当前载波相位估计算法特性进行比较研究。介绍了两种经典算法Viterbi&Viterbi算法和盲相位搜索(BPS)算法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六种二阶级联相位噪声估计算法。比较八种载波相位估计算法的硬件复杂度及线宽容忍度,并评估了这八种载波相位估计算法在16QAM系统中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通信系统 载波相位估计算法 硬件复杂度 数字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非线性光纤正常色散区皮秒脉冲泵浦产生的超连续谱平坦性
8
作者 贾楠 李唐军 +2 位作者 孙剑 钟康平 王目光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6-202,共7页
数值仿真研究了双曲正割、高斯(m=1)、超高斯脉冲(m=5)形皮秒脉冲泵浦在高非线性光纤正常色散区中时频域演化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峰值功率、泵浦光纤参数相同的条件下,泵浦脉冲前(后)沿陡峭程度影响频谱展宽宽度,脉冲前后沿越陡峭,生... 数值仿真研究了双曲正割、高斯(m=1)、超高斯脉冲(m=5)形皮秒脉冲泵浦在高非线性光纤正常色散区中时频域演化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峰值功率、泵浦光纤参数相同的条件下,泵浦脉冲前(后)沿陡峭程度影响频谱展宽宽度,脉冲前后沿越陡峭,生成的超连续谱带宽越宽;脉冲前(后)沿的拖尾部影响展宽频谱的平坦性,脉冲前后沿拖尾越小,生成的超连续谱频带平坦度越高.泵浦脉冲中是否含有啁啾对生成的超连续谱的带宽和平坦性影响微弱.脉冲前(后)沿拖尾小或者陡峭的脉冲在高非线性光纤正常色散区可以产生带宽平坦的超连续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连续谱 自相位调制 光波分裂 平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0Gb/s OTDM复用与解复用结构优化技术研究
9
作者 陈明 吕博 +3 位作者 龚陶荣 王目光 李唐军 简水生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共4页
基于40Gb/sOTDM复用结构,利用电吸收调制器(EAM)及时钟提取模块组成的解复用模型,实现了10GHz时钟分量的提取和信号的解复用。针对OTDM复用后信号的非等幅现象以及对应频谱中含有10GHz、20GHz等其他频谱分量的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及讨... 基于40Gb/sOTDM复用结构,利用电吸收调制器(EAM)及时钟提取模块组成的解复用模型,实现了10GHz时钟分量的提取和信号的解复用。针对OTDM复用后信号的非等幅现象以及对应频谱中含有10GHz、20GHz等其他频谱分量的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及讨论。同时通过实验对不同的时钟提取与解复用结构提取出的时钟信号的质量进行了对比,优化了解复用结构,得到了抖动更小的帧时钟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时分复用(OTDM) 解复用 电吸收调制器(EAM) 时钟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偏振调制器-Sagnac环结构的线性下变频光载无线链路
10
作者 邵晨光 王目光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7-81,88,共6页
为了抑制下变频光载无线(Radio-Over-Fiber,ROF)链路中的三阶交调失真,提出一种基于偏振调制器(Polarization Modulator,Pol M)-Sagnac环结构的线性下变频光载无线链路。理论阐述了这种结构的调制方式和工作原理,对基于该结构的下变频... 为了抑制下变频光载无线(Radio-Over-Fiber,ROF)链路中的三阶交调失真,提出一种基于偏振调制器(Polarization Modulator,Pol M)-Sagnac环结构的线性下变频光载无线链路。理论阐述了这种结构的调制方式和工作原理,对基于该结构的下变频光载无线链路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最优化三个偏振控制器(Polarization Controller,PC)的参数以及偏振器(Polarizer)与PBS主轴的角度,这种技术可以达到最佳链路增益,同时系统的无杂散寄生动态范围(Spurious Free Dynamic Range,SFDR)达到127.4 d B·Hz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变频 光载无线电 三阶交调失真 偏振调制器 SAGNAC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因素对色散管理孤子传输的影响
11
作者 曹继红 王目光 宁提纲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6,46,共4页
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光脉冲的初始参数波动和脉冲对的间距等因素对小色散管理强度的孤子传输演变的影响。研究发现色散管理孤子对相对于初始状态总是走离,而且走离的程度与该孤子对的间隔有关;色散管理孤子的演进对光脉冲的初始脉宽波动... 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光脉冲的初始参数波动和脉冲对的间距等因素对小色散管理强度的孤子传输演变的影响。研究发现色散管理孤子对相对于初始状态总是走离,而且走离的程度与该孤子对的间隔有关;色散管理孤子的演进对光脉冲的初始脉宽波动比对其他初始参数敏感,所以设计此类系统时应首先确定初始脉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光孤子 色散管理 脉冲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干涉传感器相位生成载波解调算法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雨润 王目光 +3 位作者 孙春然 张静 邴帆 陈德胜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3-219,共7页
为了解决传统的相位生成载波解调算法中由调制深度漂移引起的解调结果失真现象,采用微分交叉相除的信号解调方法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分析及仿真验证,得到了一种不受调制深度限制的高性能相位生成载波解调方案。结果表明,在采用不同幅值和... 为了解决传统的相位生成载波解调算法中由调制深度漂移引起的解调结果失真现象,采用微分交叉相除的信号解调方法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分析及仿真验证,得到了一种不受调制深度限制的高性能相位生成载波解调方案。结果表明,在采用不同幅值和频率的待测信号进行仿真时,改进算法的解调性能始终十分优异;且当调制深度的值为典型值2.63rad和2.37rad以及非典型值1.5rad和3.0rad时,使用该算法得到的解调信号都没有发生失真;同时,当调制深度在0.5rad~3.5rad范围内变化时,与传统解调算法相比,改进算法中解调信号的幅值始终与待测信号保持一致,且高次谐波分量始终非常小。该研究解决了传统解调算法中调制深度变化带来的失真现象,为光纤干涉型传感系统的解调方案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技术 信号解调 微分交叉相除 调制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0Gbps光通信系统中光纤准直器的基准插入损耗与功率代价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骁 刘昱 +3 位作者 李唐军 王目光 梁林俊 简水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共6页
在几何光学和高斯光束传输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矩阵光学原理与高斯光束耦合理论,分析了基于自聚焦透镜光纤准直器引入高速光通信系统的基本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等特性,并采用光纤衰减基准测试方法对理论计算进行了实验验证.在160 Gbps光通... 在几何光学和高斯光束传输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矩阵光学原理与高斯光束耦合理论,分析了基于自聚焦透镜光纤准直器引入高速光通信系统的基本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等特性,并采用光纤衰减基准测试方法对理论计算进行了实验验证.在160 Gbps光通信系统中分析了该器件对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对误码率曲线进行了测试对比,讨论了光纤准直器增大系统功率代价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系统 自聚焦透镜 光纤准直器 插入损耗 回波损耗 功率代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Gb/s无线光通信传输系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应禄 王目光 +1 位作者 张建勇 简水生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58,共2页
无线光通信(FSO)是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实验分析了一单信道10Gb/s在大气中传输37m、零误码时功率代价为2.4dB的无线光通信系统,并从实验和仿真两方面论证了37m大气信道对空间高斯光束的影响,但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未对湍... 无线光通信(FSO)是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实验分析了一单信道10Gb/s在大气中传输37m、零误码时功率代价为2.4dB的无线光通信系统,并从实验和仿真两方面论证了37m大气信道对空间高斯光束的影响,但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未对湍流的影响进行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光通信 视场 激光光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色散和OSNR监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肃 王目光 《光电技术应用》 2018年第1期30-35,70,共7页
基于异步延时采样结合神经网络的方法,提出一种利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对光信噪比(OSNR)和色散(CD)的监测方法,主要在40 Gbit/s 16QAM通信系统以及非线性信道环境中,通过异步采样方法提取特征量,用GRNN实现OSNR、CD的监测。GRNN方... 基于异步延时采样结合神经网络的方法,提出一种利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对光信噪比(OSNR)和色散(CD)的监测方法,主要在40 Gbit/s 16QAM通信系统以及非线性信道环境中,通过异步采样方法提取特征量,用GRNN实现OSNR、CD的监测。GRNN方法不仅可以实现OSNR、CD的监测,与其他神经网络方法相比还具有参数少、算法效率高、易于优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性能监测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色散 光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的设计与实现
16
作者 严锋斌 李唐军 +1 位作者 王目光 武宏刚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8-31,共4页
分析研究了偏振模色散对系统传输的影响和补偿原理,并设计了以TMS320C6711DSK为核心、通过PAM10偏振计、偏振控制计和可变时延线构成的四自由度二阶PMD补偿器,对高速光纤通信中的偏振模色散进行动态补偿实验。
关键词 偏振模色散 信号偏振度 DSP 自适应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算法在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技术中的应用
17
作者 刁操 李唐军 +1 位作者 王目光 龚向锋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9,共4页
介绍了10Gb/s的光纤通信系统中,优化算法在偏振模色散(PMD)自适应补偿技术中的应用。偏振模色散在线监测技术建立在偏振度(DOP)的基础上,偏振度随着微分群时延(DGD)的增加而减小。为了使用DOP做为PMD的监测反馈信号,需要在传输线路中模... 介绍了10Gb/s的光纤通信系统中,优化算法在偏振模色散(PMD)自适应补偿技术中的应用。偏振模色散在线监测技术建立在偏振度(DOP)的基础上,偏振度随着微分群时延(DGD)的增加而减小。为了使用DOP做为PMD的监测反馈信号,需要在传输线路中模拟DGD的状态,为此设计了一个PMD仿真器。在光纤输入复用器端使用一个偏振控制器(PC)来调整光信号的偏振态,在光纤输出复用器端使用一个起偏器。随后信号到达控制计算机,优化程序运行,寻找全局最优点并通过PC来控制PMD。对现代非线性优化算法进行了讨论,比较了它们在PMD自适应补偿技术中的优缺点。在实验过程中选择遗传算法,取得良好效果。在很短时间内一阶二阶PMD能达到最大补偿效果,其动态补偿时间不超过10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偏振模色散补偿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分复用系统频域盲均衡算法仿真 被引量:1
18
作者 靳伟娜 王目光 《光电技术应用》 2018年第1期60-65,共6页
模分复用系统中的模式耦合和差分模式群时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需在接收端进行均衡补偿以实现信号可靠传输。与时域均衡相比,频域均衡可有效降低DSP复杂度。基于频域盲均衡算法FD-CMA(frequency-domain constant modulus algorithm)和FD-... 模分复用系统中的模式耦合和差分模式群时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需在接收端进行均衡补偿以实现信号可靠传输。与时域均衡相比,频域均衡可有效降低DSP复杂度。基于频域盲均衡算法FD-CMA(frequency-domain constant modulus algorithm)和FD-MMA(frequency-domain multimodulus algorithm)在2×56 Gb/s 16 QAM模分复用系统中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从星座图和误码性能角度来讲,FD-MMA对非常数模信号的均衡性能优于FD-CMA。在误比特率为10-3处,FD-MMA较FD-CMA有2.8 dB光信噪比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分复用 频域均衡 FD-CMA FD-M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Sigma-Delta模数转换器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周雯 王目光 李博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5,共4页
采用光学模数转换技术已经成为高转换速率、高比特精度模数转换器(ADC)的发展趋势。光学Sigma-Delta ADC作为一种光学ADC,具有转换精度高和模拟电路简单等显著优点。介绍了光学Sigma-Delta ADC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了几种典型的光学Sigma... 采用光学模数转换技术已经成为高转换速率、高比特精度模数转换器(ADC)的发展趋势。光学Sigma-Delta ADC作为一种光学ADC,具有转换精度高和模拟电路简单等显著优点。介绍了光学Sigma-Delta ADC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了几种典型的光学Sigma-Delta ADC的系统结构,对不同结构的光学Sigma-Delta ADC的优缺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Sigma-Delta模数转换器 自电光效应器件 误码扩散神经网络 光纤晶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算法在二阶PMD补偿中的应用及硬件实现
20
作者 毕辉 李唐军 +1 位作者 刘向春 王目光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27,共4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几种现代非线性优化算法,在两级偏振控制器和时延线级联补偿器结构的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作为偏振模色散(PMD)补偿中的反馈控制算法进行全局最优化,使偏振度(DOP)实现最大化,实现PMD补偿。文章对遗传算法在二阶PMD补偿中... 文章简要介绍了几种现代非线性优化算法,在两级偏振控制器和时延线级联补偿器结构的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作为偏振模色散(PMD)补偿中的反馈控制算法进行全局最优化,使偏振度(DOP)实现最大化,实现PMD补偿。文章对遗传算法在二阶PMD补偿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设计了以TMS320C6711DSK为核心硬件的整套控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偏振模色散 偏振度 数字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