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流场可视化方法对比分析及综述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盛波 潘志庚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75-1881,1888,共8页
流场可视化是科学可视化一个非常热门的子领域,而对于二维流场可视化的研究是扩展到三维或者更高维流场的基础。根据不同作者对二维流体场可视化的不同分类结果,通过整合的方式归纳出直接法、纹理法、线形法、特征法四大类,在查阅近期... 流场可视化是科学可视化一个非常热门的子领域,而对于二维流场可视化的研究是扩展到三维或者更高维流场的基础。根据不同作者对二维流体场可视化的不同分类结果,通过整合的方式归纳出直接法、纹理法、线形法、特征法四大类,在查阅近期文献的基础上,加入基于信息论的二维流场可视化新类型,并详细介绍了各个方法的进展情况以及尚存在的困难问题,对各类可视化方法的具体应用也做了介绍,从而形成二维流场可视化方法的综述。在此基础上,介绍几种典型的算法并将他们进行对比分析,并以图表的形式将结果进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流场 信息论 可视化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碎屑岩地层断裂带内部结构及断层封闭性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盛波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5,共8页
根据盆地演化规律及断层穿层性,将海拉尔盆地断裂分为盆地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根据活动时期和变形特征,分为早期伸展断裂系统、中期张扭断裂系统、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断裂系统、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断裂系统和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晚期... 根据盆地演化规律及断层穿层性,将海拉尔盆地断裂分为盆地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根据活动时期和变形特征,分为早期伸展断裂系统、中期张扭断裂系统、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断裂系统、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断裂系统和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断裂系统.结合海拉尔盆地岩心和野外观察,建立3种断裂带内部结构模式:致密储层中断层角砾岩结构、泥质岩盖层中泥岩涂抹结构和泥质岩盖层内断层泥结构.与油气垂向运移有关的断裂系统包括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断裂系统(正反转断层)、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活动的断裂系统(反转再活动正断层)和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活动的断裂系统.该研究成果可以为海拉尔盆地断层封闭性评价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系统 断裂带内部结构 断层核 破碎带 断层封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信息和图像融合的二维流场可视化 被引量:4
3
作者 沈伟华 王盛波 潘志庚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96-1800,共5页
对基于信息论的流场可视化方法进行概述,在比较分析了几种经典的二维流场可视化技术之后,运用信息论中互信息的概念以及图像融合的技术,对已有的经典二维流场可视化技术进行处理,得到一种新的二维流场可视化技术,并得到不错的可视化结果。
关键词 互信息 图像融合 二维流场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性肥胖儿童肺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范群 胡晓玲 +4 位作者 蒋咏文 王盛波 马恩才 李学信 肖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75-176,共2页
近年来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肥胖不仅影晌心血管功能,而且影响呼吸功能,严重者可造成匹克威克综合征。为此我们于1993年底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对69对肥胖儿童及对照组进行了肺功能测定。
关键词 肥胖 肺功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中草药肾病”带来的反思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少华 王彬 +1 位作者 张晶瑜 王盛波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2期53-54,共2页
中草药肾病 ,也称马兜铃酸肾病 ,起因于比利时。国内报道日渐增多。我国是中草药应用大国 ,对中草药的肾毒性要有充分认识。在临床医生亟需明确相关药物的应用对策外 。
关键词 马兜铃酸肾病 中药毒性 合理用药 肾功能衰竭 药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的常见脉象及其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素云 宣文兰 +8 位作者 林院昌 谢志斌 崔志英 许俊杰 陈育尧 吕志平 王云翔 朱晓岚 王盛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32-35,共4页
作者观察了97例血液病患者的脉象,初步见到以数、滑、细、弦及其相兼脉象为常见;用 RM—6000型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其脉图,并结合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等实验室指标,结果看到血液病脉象的脉图所有时值参数均缩小,降中峡高度降低,斜率图(... 作者观察了97例血液病患者的脉象,初步见到以数、滑、细、弦及其相兼脉象为常见;用 RM—6000型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其脉图,并结合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等实验室指标,结果看到血液病脉象的脉图所有时值参数均缩小,降中峡高度降低,斜率图(微分图)的降斜Ⅰ(负波)的绝对值增高,反映了血液病患者随心率的加快,出现了以数、滑脉为主的脉象;同步检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示本组血液病患者全血粘度降低、血球压积及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血沉加快,反映其血液流变性增强,这正是产生数、滑脉象的生理、病理学基础;甲襞微循环显示血色浅淡、皮肤乳头变浅、平坦,并伴有轻度红细胞聚集(这与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一致),虚淤并见,也和血液病脉象所反映的疾病本质是一致的。实验研究结果从宏观和微观不同层次,揭示了血液病的常见脉象及其形成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脉象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例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与脉搏图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素云 林院昌 +6 位作者 谢志斌 刘池 刘伊丽 孙旗立 王云翔 朱晓岚 王盛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14-16,共3页
笔者用RM—3000型多道生理记录仪,同步记录了120例冠心病患者的心阻抗血流图(含微分图)、颈动脉搏动图、心音图、心电图Ⅱ导联、心尖搏动图、桡动脉脉搏图及其微分图;分析了冠心病患者的心功状况。其结果,120例冠心病患者心脏的舒缩功... 笔者用RM—3000型多道生理记录仪,同步记录了120例冠心病患者的心阻抗血流图(含微分图)、颈动脉搏动图、心音图、心电图Ⅱ导联、心尖搏动图、桡动脉脉搏图及其微分图;分析了冠心病患者的心功状况。其结果,120例冠心病患者心脏的舒缩功能存在着明显损伤,表现为心缩力指数(HI)、心脏指数(CI)降低、射血前期(PEP)时间延长、左室射血时间(LVET)缩短,PEP/LVET 增大、动脉顺应性(AC),左室顺应性(A/D 值减小)降低,总外周阻力(TPR)增高(P<0.01);这是病理性弦脉产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120例中,有113例表现为弦脉,其桡动脉搏主要表现为弦脉的脉图特征,即脉图收缩波变钝,下降支下降速度非常缓慢,甚至不降反而升高,致使潮波显著或非常显著、主波幅降低、快速射血期及收缩期时值缩短,形成平宽型、园突型或后突型等特征图形,此脉搏图形正是心功减损、动脉顺应性降低、总外周阻力增高、心脏后负荷加大的一种外在表现。从桡动脉脉图和心阻抗血流图等来检测心血管功能,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结果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功能 脉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