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不同管电压技术诊断急性胸痛三联症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皆欢 陈东风 +3 位作者 王少春 孙占国 王林省 张谷青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320-322,共3页
目的对比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在两种不同电压下显示急性胸痛患者肺动脉、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以及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以评估低电压扫描在急性胸痛患者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双源CT胸痛三联扫描模式,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 目的对比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在两种不同电压下显示急性胸痛患者肺动脉、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以及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以评估低电压扫描在急性胸痛患者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双源CT胸痛三联扫描模式,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对361例胸痛三联检查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及辐射的有效剂量。结果 120kV组与100kV组在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辐射剂量的对比中,120kV组的辐射剂量大于100k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两种不同管电压扫描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肺动脉、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无影响,并且应用100kV管电压扫描可以降低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可以作为急性胸痛患者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胸痛三联血管成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llis环变异与交通动脉瘤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艳杰 陈月芹 +3 位作者 王皆欢 孔维惠 靳峰 王小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633-1636,共4页
目的探讨Willis环变异与交通动脉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源Flash CT血管成像技术,回顾性分析102例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同期行颅脑CTA检查未见交通动脉瘤的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交通动脉瘤的形态以及Willis环变异... 目的探讨Willis环变异与交通动脉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源Flash CT血管成像技术,回顾性分析102例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同期行颅脑CTA检查未见交通动脉瘤的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交通动脉瘤的形态以及Willis环变异特点。结果前交通动脉瘤(ACoAA)、后交通动脉瘤(PCoAA)患者中Willis环变异率分别为69.2%、72%,对照组为45.2%;其中ACoAA组中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率61.5%,PCoAA组中大脑后动脉P1段变异率48%,而对照组中分别为14.3%、23.8%;以上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ACoAA组中,右侧Al段发育变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左侧(P<0.01)。结论Willis环变异与交通动脉瘤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大脑前动脉A1段和大脑后动脉P1段的变异。同时,还发现了Willis环的一些少见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动脉瘤 WILLIS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CS的影像教学系统在影像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奎元 张会如 +2 位作者 董睿 王皆欢 孙处然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研究基于图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的医学影像教学系统的构建及应用。方法在多媒体实验室安装教学PACS服务器,终端电脑安装PACS软件及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学生可调阅影像病例、书写... 目的研究基于图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的医学影像教学系统的构建及应用。方法在多媒体实验室安装教学PACS服务器,终端电脑安装PACS软件及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学生可调阅影像病例、书写诊断报告,提交报告后,教师可进行审核批阅。结果为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建立了一种数字化实验教学环境。结论基于PACS的影像教学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医学影像学 教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剂注射速率对腹部动脉CT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马奎元 史志涛 +4 位作者 陈月芹 李娴 王皆欢 孙占国 王林省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26-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MSCTA腹部血管成像中对比剂的注射速率对腹部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 40例受检者采用德国Siemens双源CT扫描仪(Somatom Definition)和Medrad Stellant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优维显370(Ultravist,370 mgI/ml),按注射速率3.0 m... 目的探讨MSCTA腹部血管成像中对比剂的注射速率对腹部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 40例受检者采用德国Siemens双源CT扫描仪(Somatom Definition)和Medrad Stellant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优维显370(Ultravist,370 mgI/ml),按注射速率3.0 ml/s、5.0 ml/s分A、B两组,各20例,保持每位检查者碘总量一致,即390 mgI/kg体重。双盲式观察,描绘腹主动脉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强化峰值(Peak Contrast En-hancement)、强化峰值时间(Time To Peak),利用曲线计算腹主动脉强化CT值在200 HU以上的起始时间(Tb200)及持续时间(T200)。结果腹主动脉强化峰值随着注射速率的提高而增高,B组明显高于A组(P<0.05);强化峰值时间B组快于A组(P<0.05);Tb200比较,A组较B组要慢(P<0.05);T200比较,A组较B组要长(P<0.05)。结论在MSCTA腹部血管成像中,在碘总量及对比剂浓度一致时,注射速率为5.0 ml/s较3.0 ml/s有助于提高腹部动脉的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腹主动脉 对比剂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纵隔恶性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谷青 刘平 王皆欢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前纵隔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对2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及病理证实的前纵隔恶性肿瘤的临床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例行平扫,17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28例前纵隔恶性肿瘤,其中CT诊断恶性胸腺瘤8例,... 目的探讨前纵隔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对2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及病理证实的前纵隔恶性肿瘤的临床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例行平扫,17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28例前纵隔恶性肿瘤,其中CT诊断恶性胸腺瘤8例,淋巴瘤6例,生殖细胞肿瘤2例(精原细胞瘤1例,卵黄囊瘤1例),脂肪肉瘤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CT诊断准确率是71%(20/28)。结论 CT能较好地定性诊断前纵隔恶性肿瘤,但对部分病变的确诊仍需结合临床及组织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 恶性肿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前庭导水管15°斜状位图像的重建、径线测量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林省 张丽红 +3 位作者 陈月芹 王皆欢 刘艳杰 郭沐洁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重组前庭导水管(vestibular aqueduct,VA)15°斜矢状位图像,探讨径线测量值对大前庭导水管畸形(the 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LVA)的应用价值。方法标准化处理106例(212耳)正常人...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重组前庭导水管(vestibular aqueduct,VA)15°斜矢状位图像,探讨径线测量值对大前庭导水管畸形(the 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LVA)的应用价值。方法标准化处理106例(212耳)正常人的颞骨MSCT图像获得前庭水管标准化图像,测量VA中间径大小,建立99%医学参考值范围;对43(85耳)LVA患者VA中间径进行测量,并与正常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性别、侧别及各年龄组间VA中间径大小无统计学差异(t=0.252,P〉0.05;t=1.573,P〉0.05;F=0.089,P〉0.05)。VA中间径(0.76±0.15)mm;99%医学参考值范围:0.41~1.10mm。LVA患者VA中间径最大值为3.60mm,最小值为1.13mm,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7.892,P〈0.05)。结论利用MSCT多平面重组易于获得VA15°斜状位图像;99%正常人VA中间径参考值范围:0.41~1.10 mm;VA中间径大于1.10mm提示LA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导水管 畸形 多平面重组 MS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volution CT灌注成像对胃黏液腺癌的诊断价值探究
7
作者 张倩 王唯伟 +2 位作者 赵凡 陈月芹 王皆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70-274,共5页
目的 探讨Revolution CT灌注成像对胃黏液腺癌及非黏液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提升其定量诊断水平。方法 运用宽体探测器Revolution CT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胃黏液腺癌(MGC)及37例非黏液腺癌(NMGC)行灌注成像检查,探讨肿瘤的部位、胃壁... 目的 探讨Revolution CT灌注成像对胃黏液腺癌及非黏液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提升其定量诊断水平。方法 运用宽体探测器Revolution CT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胃黏液腺癌(MGC)及37例非黏液腺癌(NMGC)行灌注成像检查,探讨肿瘤的部位、胃壁厚度、强化程度及TN分期和灌注成像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的差异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T灌注参数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MGC及NMGC的T、N分期及强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发生部位、胃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C的灌注成像参数BF、BV和PS值NMG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四个灌注参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小分别为0.836、0.743、0.869和0.752,但两两之间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BF<45.91 ml/100g·min, BV<20.35 ml/100g, PS<11.99 ml/100g·min, MTT>6.59 s时,诊断MGC的敏感度为78.4%、64.9%、83.3%、66.7%,特异度为75.0%、83.3%、89.2%、83.8%,准确度为77.6%、75.5%、75.5%、75.5%。结论 revolution CT灌注成像可对MGC与NMGC定量鉴别,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液腺癌 胃非黏液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与DWI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性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唯伟 时克伟 +2 位作者 杨自力 王皆欢 陈月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9期1785-1789,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8例临床确诊的RA患者,活动组18例,稳定组10例,所有病例均行双腕关节MRI常规扫描、DWI和DCE-MRI检查,分...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8例临床确诊的RA患者,活动组18例,稳定组10例,所有病例均行双腕关节MRI常规扫描、DWI和DCE-MRI检查,分析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DCE-MRI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早期强化率(EER)、平均强化率(AER)及最大强化率(MER)、达峰时间(TTP);采用秩和检验评价两组间量化参数的差异性,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DWI和DCE-MRI的量化参数及临床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的相关性,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DWI和DCE-MRI的量化参数对RA活动性的诊断效能。结果活动组及稳定组RA间的DWI和DCE-MRI的量化参数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C值和EER、AER、MER、DAS28呈负相关,与TTP呈正相关;EER、AER、MER与DAS28呈正相关,TTP与DAS28呈负相关。ADC值和EER、AER、MER及TT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4、0.972、0.797、0.944、0.944,均有诊断效能。结论 DCE-MRI与DWI可以从血流动力学及水分子弥散受限两方面对RA活动性进行双重量化,诊断效能较高,值得推荐;而对于不能耐受造影剂的患者可考虑单独采用DWI扫描,亦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膜肉瘤的CT、MRI表现及相关病理改变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唯伟 时克伟 +2 位作者 杨自力 王皆欢 陈月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5期883-886,共4页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CT和MRI特征及相关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患者资料,其中行CT平扫5例,增强2例;行MRI平扫18例,增强13例;3例行DWI检查。结果病灶多邻近下肢大关节,表现为深部组织内团块状或分...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CT和MRI特征及相关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患者资料,其中行CT平扫5例,增强2例;行MRI平扫18例,增强13例;3例行DWI检查。结果病灶多邻近下肢大关节,表现为深部组织内团块状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CT表现病灶呈等或稍低密度5例,其内密度不均匀,2例伴条状钙化,均位于病灶边缘。MRI 18例患者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7例T_2WI呈均匀高信号,11例呈混杂高信号,其中8例可见低信号分隔,10例见"三重信号征",4例见"鹅卵石征",2例见"液-液平面";增强扫描,9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4例呈均匀强化;3例病灶在DWI呈明显高信号。光镜下双向分化型8例,单相纤维型9例,低分化型4例。结论滑膜肉瘤的CT与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综合分析有助于术前诊断,最终确诊依赖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体探测器CT行全脑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A扫描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种振 郭翔 +4 位作者 于昊 王科鑫 孙占国 王皆欢 陈月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1950-1953,1958,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宽体探测器CT行全脑灌注联合头颈部CTA一站式扫描的价值。方法选取接受一站式全脑灌注联合头颈CTA模式扫描的40例患者作为A组,全脑CT灌注扫描的40例患者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及客观评价,比较两种扫描模... 目的探讨采用宽体探测器CT行全脑灌注联合头颈部CTA一站式扫描的价值。方法选取接受一站式全脑灌注联合头颈CTA模式扫描的40例患者作为A组,全脑CT灌注扫描的40例患者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及客观评价,比较两种扫描模式下的CT灌注图像质量、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等。结果两组CTA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且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参数评价中A组颈内动脉末端CT值SI血管(584.88±142.11)HU高于B组(447.93±85.14)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灌注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其中A组脑血容量(CBV)图像质量略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流峰值时间(Tmax)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辐射剂量、CT剂量指数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宽体探测器用于一站式全脑CT灌注成像联合头颈CTA扫描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并且可以降低辐射剂量、缩短扫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 颈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CANopen的可远程更新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11
作者 王皆欢 霍旭颖 《中国新通信》 2014年第22期95-96,共2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CANopen协议的压力数据采集设计方案,通过使用现有的Ci A DS301,Ci A DS401协议完成设计,提高设备的兼容性,通过使用IAP功能完成基于CAN的在线更新程序的功能,方便设备的在线升级。
关键词 CANOPEN DS401 I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CT表现
12
作者 种振 刘伟 +3 位作者 陈月芹 王皆欢 王正通 孙占国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335-338,共4页
目的分析40例COVID-19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胸部CT对该病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至3月3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济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确诊的40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病... 目的分析40例COVID-19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胸部CT对该病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至3月3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济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确诊的40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病灶单发12例(30%),多发28例(70%);单侧18例(45%),双侧22例(55%);单纯磨玻璃密度(GGO)32例(80%),完全实变1例(2.5%),GGO+实性混合密度7例(17.5%);分布模式为小叶核心型17例(42.5%),胸膜下型7例(17.5%),混合型13例(32.5%),弥漫型3例(7.5%)。伴随征象中血管增粗征17例(42.5%),胸膜平行征10例(25%),空气支气管征8例(20%),晕征7例(17.5%),反晕征1例(2.5%),铺路石征3例(7.5%)。吸收期病变残留纤维条索灶或胸膜下线的有14例(35%);病变完全消失未残留纤维条索灶的有20例(50%);以上2种形式均存在的有6例(15%)。有17例第2次CT复查有进展。结论COVID-19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在其早期诊断及治疗、转归的效果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