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我国海相油气生成物质聚集特征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2
- 1
-
-
作者
丘东洲
赵玉华
刘传鹏
王登稳
-
机构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5-430,共6页
-
文摘
从海相油气形成的生烃物质、储烃物质和封烃物质3个方面,阐述这些物质的聚集特征和分布规律。海相生烃物质的分布与古构造、古沉积环境、古气候、古海洋等变化密切相关,其发育层位总是出现于大地构造格局、沉积盆地性质发生重大变革的转换期,在产出层位上与全球性缺氧事件紧密联系;海相储烃物质的分布主要受沉积、成岩、构造3种作用的控制,优质储集层的分布通常与二级海平面变化的低水位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后期密切相关;海相封烃物质的分布与海相区域烃源层的分布基本一致,但它的类型要比区域烃源层丰富。
-
关键词
海相油气
物质聚集
生烃物质
储烃物质
封烃物质
-
Keywords
marine hydrocarbon
material accumulation
hydrocarbon-generating material
hydrocarbon-storing material: hydrocarbon-sealing material
-
分类号
TE11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油藏高含水阶段CO_2水气交替驱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高超
王登稳
杨满平
田超利
-
机构
山东科瑞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燕山大学石油工程系
-
出处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4年第7期5-8,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E0403-60804041)
-
文摘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含水率高难控制的问题,提出了CO2水气交替驱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采取室内驱替实验和矿场试验对驱油效果进行了评价。室内实验表明:岩心高含水阶段水气交替驱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原油粘度和水气体积比对驱替效率的影响存在最佳区间。矿场试验表明:水气交替注入后单井日产油量提高22倍,含水率下降24.7%,阶段累积增油4721.2t,具有向其他高含水油田推广应用的价值。
-
关键词
高含水
CO2
提高采收率
驱替实验
矿场试验
水气交替驱
-
Keywords
high water content
carbon dioxide
enhanced oil recovery
displacement experiment
field test
water-gas alternating displacement
-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