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登甲
1
作者 王登甲 《世界建筑》 2021年第5期55-55,127,共2页
2002年秋,怀着模糊的认识我来到了"西冶"学习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烧锅炉、修管道……直到大学二年级结束,班上的同学还在讨论,所谓的"暖通"专业究竟是干什么的。随着对供热工程、空气调节、制冷技术等专业课程... 2002年秋,怀着模糊的认识我来到了"西冶"学习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烧锅炉、修管道……直到大学二年级结束,班上的同学还在讨论,所谓的"暖通"专业究竟是干什么的。随着对供热工程、空气调节、制冷技术等专业课程的不断学习,暖通专业承担的行业使命与社会责任不断清晰,尤其认识到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节流、开源"两个方面的创新发展是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通专业 可再生能源利用 供热工程 空气调节 制冷技术 建筑节能 紧迫任务 专业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富集区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探讨(2):单体公共建筑 被引量:1
2
作者 默哲龙 王登甲 +5 位作者 陈耀文 多庆巴珠 刘艳峰 焦青太 张井山 周勇 《暖通空调》 2025年第1期80-86,共7页
在青藏高原太阳能富集区,结合单体公共建筑的实际使用特征和建筑用电用热需求,选择适宜的零碳技术方案是避免技术无序推广、无效投资的关键。本文分析了高原办公楼、村委会等小型单体公共建筑的用能特点及现状,提出了2种适宜的太阳能零... 在青藏高原太阳能富集区,结合单体公共建筑的实际使用特征和建筑用电用热需求,选择适宜的零碳技术方案是避免技术无序推广、无效投资的关键。本文分析了高原办公楼、村委会等小型单体公共建筑的用能特点及现状,提出了2种适宜的太阳能零碳技术方案及设计要点,结合工程案例对所述零碳技术方案进行了探讨,相关内容可为太阳能富集区单体公共建筑零碳化运行及太阳能技术应用示范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太阳能 零碳建筑 公共建筑 技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分层取热对大规模蓄热水池内部热分层影响的缩尺模型实验研究
3
作者 贾尚东 王登甲 +3 位作者 陈耀文 高萌 刘艳峰 樊建华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9-427,共9页
搭建具备分层取、回水功能的缩尺蓄热水池实验平台,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取热过程中取水口和回水口位置改变对水体热分层的影响。研究表明埋地蓄热水池在取热运行工况下,当回水口位于水池底部,且回水温度小于等于水池底部温度时,取、回水口... 搭建具备分层取、回水功能的缩尺蓄热水池实验平台,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取热过程中取水口和回水口位置改变对水体热分层的影响。研究表明埋地蓄热水池在取热运行工况下,当回水口位于水池底部,且回水温度小于等于水池底部温度时,取、回水口之间的水体流动可近似认为是“活塞流”;取水口位置对水体热分层有较大影响,当取水口相对高度依次按照0.2、0.4、0.6、0.8增大时,在相同取热时间段内混合数Nmix依次增加12.1%、11.9%、15.2%、20.3%,这表明取水口位置越高水体热分层程度减小得越快。因此在蓄热水池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取水口位置,尽可能降低对水体热分层的影响;现有理查森数Ri模型在表征取水口位置变化引起的水体热分层变化时不够直观,而采用Nmix指标或温跃层厚度能够较好反映由取水口高度变化导致的水体热分层变化。回水口高度需根据回水温度来确定,尽可能使回水温度与回水口所处水体温度相近以减少对水体热分层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储热 取热 热分层 蓄热水池 缩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取热对大规模蓄热水池热分层影响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贾尚东 陈耀文 +3 位作者 王登甲 高萌 刘艳峰 范思琴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0-478,共9页
搭建蓄热水池分层取热缩尺实验平台,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分层取热对水体温度场的影响,利用出口温度、混合数(Nmix)、理查森数(Ri)等评价参数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取水口越靠近蓄热水池顶部,水体各层温度和取热温度降低... 搭建蓄热水池分层取热缩尺实验平台,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分层取热对水体温度场的影响,利用出口温度、混合数(Nmix)、理查森数(Ri)等评价参数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取水口越靠近蓄热水池顶部,水体各层温度和取热温度降低趋势越明显,Nmix增大得越快,水体的热分层程度减小得越快。取热过程中蓄热水体Ri主要取决于进出口流量,取水口位置对其影响较小;当取水口位于水池体积中位线以上时,取热效率随取热时间不断增加,且布水器越靠近顶部,取热效率增加得越快;在取水口位置固定的情况下,随着流量的增大,水池各层温度、取热温度、Nmix、取热效率变化得越快,且取水口越靠近顶部,水体热分层程度受流量影响越大;取热时,取水流量的变化相比于取水口高度的变化对蓄热水体的热分层状态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储热 热分层 取热 蓄热水池 缩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遮挡对光伏阵列发电性能影响研究
5
作者 张琦 王登甲 +1 位作者 梁宇翔 傅治国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7-593,共7页
该文分析光伏组件及阵列在间歇性局部遮挡条件下的输出特性,并针对光伏阵列的多峰性能曲线提出一种能准确追踪最大功率点的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利用5参数模型原理,在Simulink中搭建光伏组件及阵列的仿真模型。以西部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 该文分析光伏组件及阵列在间歇性局部遮挡条件下的输出特性,并针对光伏阵列的多峰性能曲线提出一种能准确追踪最大功率点的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利用5参数模型原理,在Simulink中搭建光伏组件及阵列的仿真模型。以西部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光伏阵列为例,应用Sketch up进行日照分析,模拟得到实际阴影遮挡条件,代入上述模型中得到性能曲线,并通过自适应粒子群算法进行MPPT追踪。最后通过实验证明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最大功率点追踪 太阳能发电 部分遮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富集区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探讨(3):乡村/农牧区住宅
6
作者 门端宜 王登甲 +4 位作者 曲磊 石利军 陈耀文 司鹏飞 刘艳峰 《暖通空调》 2025年第3期119-124,146,共7页
青藏高原乡村与农牧区通常地域偏远孤立、用能保障性差,但高原太阳能资源富集。本文基于高原乡村与农牧区住宅的建筑热工现状和用能需求特征分析,提出了“建筑围护结构差异化保温+被动式太阳能技术+主动太阳能供暖供电+分时分区利用”... 青藏高原乡村与农牧区通常地域偏远孤立、用能保障性差,但高原太阳能资源富集。本文基于高原乡村与农牧区住宅的建筑热工现状和用能需求特征分析,提出了“建筑围护结构差异化保温+被动式太阳能技术+主动太阳能供暖供电+分时分区利用”的零碳建筑技术路径,给出了3类适宜的太阳能驱动零碳建筑及能源系统技术方案和设计要点。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对所述零碳建筑技术方案进行了探讨,相关内容可为太阳能富集区乡村和农牧区住宅零碳化运行及太阳能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太阳能富集区 住宅 乡村 农牧区 零碳建筑 技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弥散供氧建筑室内氧气回收的风量平衡特性研究
7
作者 宋聪 康慧 +1 位作者 王登甲 刘艳峰 《暖通空调》 2025年第6期105-113,171,共10页
针对当前弥散供氧建筑中氧气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提出在高原民用建筑中通过氧气回收提高氧气利用率的弥散供氧模式。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对弥散供氧建筑氧气回收的风量平衡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流速、管径及大气压力对... 针对当前弥散供氧建筑中氧气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提出在高原民用建筑中通过氧气回收提高氧气利用率的弥散供氧模式。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对弥散供氧建筑氧气回收的风量平衡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流速、管径及大气压力对该供氧模式节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各风量的匹配关系等因素对出口氧气浓度和氧气节约率具有显著影响;在不同海拔下,机械供氧-氧气回收比的范围存在差异,随着海拔升高,该比值呈增大趋势,总体而言,该比值的最佳范围为0.27~1.84;在室内风量平衡状态下(总风量100%),当氧气回收量每增大1%时,回风量增大3%,新风量减小1%,排风量减小3%;出口氧气浓度在90%以上,氧气节约率可达4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弥散供氧 氧气回收 风量平衡 机械供氧-氧气回收比 氧气浓度 氧气节约率 氧气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供暖系统直埋管道保温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鸿森 王柏超 +2 位作者 宋聪 王登甲 刘艳峰 《暖通空调》 2025年第6期1-11,共11页
梳理了直埋供热管道保温设计进展及其在高原太阳能供暖系统中的应用现状,结合相关文献与标准总结了管道热损失计算、运行效率评价、保温层厚度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首先,从稳态和非稳态两方面详细论述了供热管道的热损失计算方法及其... 梳理了直埋供热管道保温设计进展及其在高原太阳能供暖系统中的应用现状,结合相关文献与标准总结了管道热损失计算、运行效率评价、保温层厚度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首先,从稳态和非稳态两方面详细论述了供热管道的热损失计算方法及其发展。其次,结合管道运行评价将供热管道保温设计分为经济保温方法与其他保温方法并总结了设计要点。再次,阐述了高原地区太阳能供暖的发展,并指出了高原地区直埋管道保温设计存在的不足。最后,展望了高原太阳能供暖系统直埋管道保温设计的研究重点,围绕高原特殊气候与地质条件,探索了太阳能供暖系统管网输配降损新方法与新技术,助力我国供暖事业绿色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埋供热管道 太阳能供暖系统 高原地区 管道热损失 管道保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供暖供冷室内热环境特性及热辐射场评价方法
9
作者 杨佳霖 吴小舟 +3 位作者 王登甲 赵明明 冯爱荣 王永红 《暖通空调》 2025年第6期18-27,共10页
通过实验测试的方式研究了不同辐射供暖供冷系统室内热环境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提出了基于室内平均辐射温度的热辐射场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与顶板辐射供冷系统室内垂直平均辐射温度差值为1.5℃左右,而地板辐射供冷系... 通过实验测试的方式研究了不同辐射供暖供冷系统室内热环境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提出了基于室内平均辐射温度的热辐射场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与顶板辐射供冷系统室内垂直平均辐射温度差值为1.5℃左右,而地板辐射供冷系统与顶板辐射供暖系统室内垂直平均辐射温度差值能达到5.5℃。同时,地板辐射供暖与地板辐射供冷室内热辐射场非均匀度分别为2.4%~4.8%和4.5%~7.7%,而顶板辐射供暖与顶板辐射供冷室内热辐射场非均匀度分别为1.9%~3.5%和1.0%~2.6%。此外,地板辐射供暖供冷系统的热辐射效率均大于100%,而顶板辐射供暖供冷系统的热辐射效率均小于100%。因此,不同辐射供暖供冷系统室内热环境特性及热辐射场差异比较大,工程应用时应结合舒适性和节能性进行合理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供暖供冷 平均辐射温度 室内热环境 热辐射场非均匀度 热辐射效率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太阳能供暖蓄热系统保温及容积设计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登甲 刘慧 +2 位作者 殷庭强 张睿超 刘艳峰 《暖通空调》 2024年第2期16-21,共6页
针对西藏高原强太阳辐射、大温差及低气压的特殊气候条件,分析了高原太阳能蓄热体的热损失特征,归纳了典型高原地区的阴天概率分布,计算了当地太阳辐射规律与建筑热负荷规律。通过模拟分析得到了太阳能供暖蓄热体的年热损失量与集热蓄... 针对西藏高原强太阳辐射、大温差及低气压的特殊气候条件,分析了高原太阳能蓄热体的热损失特征,归纳了典型高原地区的阴天概率分布,计算了当地太阳辐射规律与建筑热负荷规律。通过模拟分析得到了太阳能供暖蓄热体的年热损失量与集热蓄热比、蓄热容积之间的函数关系,推荐给出了适宜于高原地区的保温材料及不同蓄热模式下的保温厚度,并给出了不同蓄热周期、不同供暖末端热媒温度的蓄热容积推荐值,结果可供高原太阳能供暖蓄热系统精细化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太阳能供暖 蓄热系统 蓄热容积 保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富集区零碳建筑研究的基础科学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柳 王登甲 +2 位作者 刘衍 罗智星 朱新荣 《世界建筑》 2024年第10期37-44,共8页
建筑领域尽快实施推广零碳建筑,对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太阳能富集区”是指《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GB/T 37526-2019)中划定的我国单位面积年水平面总辐照量≥6300 MJ的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区,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 建筑领域尽快实施推广零碳建筑,对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太阳能富集区”是指《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GB/T 37526-2019)中划定的我国单位面积年水平面总辐照量≥6300 MJ的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区,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有着极其特殊的地域特征:冬季寒冷,建筑采暖周期长,运行碳排放高;辐射强烈,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建筑设备系统运行稳定性差、效率低;常规能源稀缺,但辐射资源丰富且地域广阔,降低了规模化利用太阳能的成本,具备率先实现区域性建筑碳中和目标的禀赋条件。在国家和建筑行业双碳战略目标任务的整体布局下,获得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太阳能富集区零碳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支持,该项目探索完全以太阳能为驱动能源,即能源端脱碳体系下,结合该区域的建筑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研究适配的零碳建筑技术路径、设计方法及其技术支撑体系,争取实现区域零碳建筑先行示范。本文旨在提出太阳能富集区零碳建筑研究基础科学问题的若干建议,为关键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富集区 零碳建筑 总体路径 科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富集区零碳建筑技术方案探讨(1):区域建筑群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睿超 王登甲 +3 位作者 刘艳峰 焦青太 李博佳 陈耀文 《暖通空调》 2024年第11期110-115,169,共7页
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具有以太阳能作为支撑率先实现建筑零碳化运行的先决条件。本文以区域建筑群为对象,调研了青藏高原多个城镇、县域、社区等区域建筑群组团及用能特征,重点分析了建筑群热、电供应技术现状。按... 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具有以太阳能作为支撑率先实现建筑零碳化运行的先决条件。本文以区域建筑群为对象,调研了青藏高原多个城镇、县域、社区等区域建筑群组团及用能特征,重点分析了建筑群热、电供应技术现状。按照建筑群是否有集中式太阳能供暖系统分为2种场景,提出了4种太阳能零碳建筑群技术实施方案建议:1)原有太阳能集中光热供暖+集中式光伏供暖供电;2)原有太阳能集中光热供暖+分布式光伏供暖供电;3)原有分布式光热供暖+集中式光伏供暖供电;4)新增集中式光伏提供零碳电力,满足建筑群供暖供电需求。讨论了上述几种技术实施方案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太阳能 零碳建筑 区域建筑群 技术方案 集中式光伏 分布式光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原零碳太阳能区域供暖新模式与实践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加平 王登甲 +2 位作者 焦青太 刘艳峰 曲磊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西藏高原冬季寒冷漫长,煤炭、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储量近乎为零,建筑供暖挑战极大。然而,当地太阳能资源极其丰富,具备利用太阳能实现建筑零碳供暖的先决条件。针对西藏高原“绿洲型”县城和乡镇,对“规模化太阳能集热+大型水体蓄热+建筑... 西藏高原冬季寒冷漫长,煤炭、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储量近乎为零,建筑供暖挑战极大。然而,当地太阳能资源极其丰富,具备利用太阳能实现建筑零碳供暖的先决条件。针对西藏高原“绿洲型”县城和乡镇,对“规模化太阳能集热+大型水体蓄热+建筑围护结构差异化保温+南北分环独立供暖”全链条零碳太阳能区域供暖模式进行了探索,阐述了规模化太阳能集热技术与产品、大型蓄热水体容量配置与高效蓄取热技术、建筑围护结构“差异化保温”设计方法、南北分环双独立供暖新系统等成套关键支撑技术与方法,并介绍了供暖新模式在西藏高原的工程实践经验与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太阳能 区域供暖 零碳 模式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光伏空调机组研发及性能实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樊博浩 王登甲 +4 位作者 肖莹 陈耀文 王莹莹 刘艳峰 刘怀灿 《暖通空调》 2024年第4期105-112,共8页
针对岛礁等孤立区域远离内陆、设备系统维修不便、安全可靠性要求高的问题,本文设计出直流型、交流型蓄电模块化新型光伏空调机组,对蓄电、逆变、制冷等机组部件进行了集成设计,对集成热堆积造成的机组性能衰减进行了理论分析。搭建了... 针对岛礁等孤立区域远离内陆、设备系统维修不便、安全可靠性要求高的问题,本文设计出直流型、交流型蓄电模块化新型光伏空调机组,对蓄电、逆变、制冷等机组部件进行了集成设计,对集成热堆积造成的机组性能衰减进行了理论分析。搭建了性能实验平台,实测了晴天、多云和雨天等不同天气工况下模块化空调机组的运行性能,得到2类机组的COP范围为2.80~3.35。模块化光伏空调机组可满足太阳能丰富的孤立区域的空调需求,具有更换灵活方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光伏空调 模块化机组 孤立区域 实验测试 机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太阳能供暖集中式与分散式组合蓄热系统形式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耀文 王登甲 +3 位作者 柳砚铭 庄照犇 刘艳峰 张井山 《暖通空调》 2024年第9期136-142,共7页
传统区域太阳能供暖系统通常采用集中式蓄热水体,往往难以兼顾由于供暖末端不同造成的热用户用热品位的差异,而以区域内高温用热末端的供水温度确定供暖系统水温,导致区域太阳能供暖系统运行温度偏高,从而造成集热系统效率低、蓄热和输... 传统区域太阳能供暖系统通常采用集中式蓄热水体,往往难以兼顾由于供暖末端不同造成的热用户用热品位的差异,而以区域内高温用热末端的供水温度确定供暖系统水温,导致区域太阳能供暖系统运行温度偏高,从而造成集热系统效率低、蓄热和输送热损失大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区域太阳能供暖集中式与分散式组合蓄热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组合蓄热系统与传统蓄热系统的特征与区别,探讨了组合蓄热系统运行特性、分散水箱分布形式、容量设计与匹配、运行调控策略及综合效益评价等方面需研究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供暖 组合蓄热 跨季节长期蓄热 容量匹配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局部辐射供暖典型热环境特征化表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玲 王登甲 +1 位作者 董斌彦 王天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9,共9页
局部精细化采暖是满足室内人员舒适前提下降低采暖能耗、实现采暖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提高采暖效率,给精细化辐射供暖提供方法参考,本文选取具有显著工位布局要求的办公场所作为对象,对地面局部辐射供暖模块影响下,室内不同... 局部精细化采暖是满足室内人员舒适前提下降低采暖能耗、实现采暖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提高采暖效率,给精细化辐射供暖提供方法参考,本文选取具有显著工位布局要求的办公场所作为对象,对地面局部辐射供暖模块影响下,室内不同区域热环境分布情况进行典型化研究分析,得到了不同局部模块供暖工况下室内非均匀热环境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局部辐射面积为16.7%时辐射区域与非辐射区域平均辐射温度相差3℃以上,具有明显的局部环境营造效果;地面局部辐射供暖辐射区域与非辐射区域不对称辐射温度差异显著;将局部辐射源设置在靠近外墙区域,可以提高整体平均辐射温度,使室内平均辐射温度分布更为均匀.本研究初步给出基于地面局部辐射供暖的典型化热环境共性特征表述,可为后续局部辐射供暖系统的精细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局部辐射供暖 非均匀热环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相变材料复合水箱蓄热特性研究
17
作者 胡冰 李勇 +3 位作者 王登甲 刘慧 吴家妍 刘艳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0-198,共9页
以双层相变材料复合水箱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对该水箱的蓄热特性进行模拟分析与实验验证,对比分析单、双层相变材料复合水箱的热特性,探究双层相变材料位置对复合水箱蓄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单层相... 以双层相变材料复合水箱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对该水箱的蓄热特性进行模拟分析与实验验证,对比分析单、双层相变材料复合水箱的热特性,探究双层相变材料位置对复合水箱蓄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单层相变材料复合水箱相比,双层相变材料复合水箱的热分层更好,蓄热能力得到提升,双层相变材料复合水箱较普通水箱的蓄热量提高9.7%。双层相变材料距离进出水口位置较远时,相变材料完成熔化的时间更接近,更有利于蓄热水箱的热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相变材料 储热 复合水箱 热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地区平板太阳能集热系统变流量运行策略及效益分析
18
作者 陈耀文 庄照犇 +2 位作者 赵一婷 王登甲 刘艳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42-450,共9页
针对室外环境参数波动变化以及蓄热系统温度波动特性,提出一种太阳能集热系统变流量运行调控策略,建立最优流量优化模型,回归得到不同工况下最优流量值多项式函数,并与定流量运行策略下的系统运行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定流量... 针对室外环境参数波动变化以及蓄热系统温度波动特性,提出一种太阳能集热系统变流量运行调控策略,建立最优流量优化模型,回归得到不同工况下最优流量值多项式函数,并与定流量运行策略下的系统运行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定流量运行方式相比,采用变流量调控策略时,集热系统净收益显著提升。对于拉萨地区100 m^(2)串并联形式平板太阳能集热系统,采用变流量运行策略时,虽然运行泵耗增加,但集热量增益更大,相比单位集热面积流量为0.02 m^(3)/(h·m^(2))时,集热系统净收益增加了468.7 MJ,提高了6.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系统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集热量 变流量运行 流量调控 运行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太阳能供暖集中式与分散式组合蓄热系统运行性能分析
19
作者 柳砚铭 刘艳峰 +3 位作者 陈耀文 王登甲 田志勇 庄照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7-414,共8页
针对传统太阳能供暖仅集中蓄热系统运行温度高造成集热效率低以及热损失大等问题,提出区域太阳能供暖集中式与分散式组合蓄热系统,建立组合蓄热系统的数学物理模型,利用Matlab平台编写组合蓄热系统模拟仿真程序,并将系统与区域太阳能供... 针对传统太阳能供暖仅集中蓄热系统运行温度高造成集热效率低以及热损失大等问题,提出区域太阳能供暖集中式与分散式组合蓄热系统,建立组合蓄热系统的数学物理模型,利用Matlab平台编写组合蓄热系统模拟仿真程序,并将系统与区域太阳能供暖集中式蓄热系统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集中式蓄热系统,组合蓄热系统在西宁地区的太阳能保证率提高约36%,且逐月太阳能供热量更稳定;组合蓄热系统总集热效率提高约10%;组合蓄热系统的运行温度降低,其中集中埋地蓄热水体平均温度相较于集中式蓄热系统全年平均降低约17℃,热力管网平均温度全年平均降低约27℃;组合蓄热系统总热损失减少2.23TJ,其中热力管网热损失仅为集中式蓄热系统的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供暖 蓄热 热泵 Matlab 太阳能保证率 集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水器结构参数对拼装式方形蓄热水箱热分层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张昀枫 陈耀文 +3 位作者 朱常琳 王登甲 贾尚东 刘慧 《暖通空调》 2024年第11期74-79,157,共7页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改善拼装式方形蓄热水箱内部热分层效果的方形布水器,对比了有无布水器对蓄热水箱热分层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布水器的3种结构参数(平板尺寸、平板间距、挡板安装形式)对蓄热水箱热分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布水器入口...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改善拼装式方形蓄热水箱内部热分层效果的方形布水器,对比了有无布水器对蓄热水箱热分层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布水器的3种结构参数(平板尺寸、平板间距、挡板安装形式)对蓄热水箱热分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布水器入口方式能有效改善水箱内热分层效果;平板当量直径与水箱当量直径比为0.15、平板间距与水箱高度比为0.05的布水器表现出更好的分流效果,挡板安装形式对水箱热分层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水箱 布水器 热分层 结构参数 平板尺寸 平板间距 挡板安装形式 分层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