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环肽A水平与终末期肾病患者血管钙化及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马强 宋洞琪 王甲正 《中国血液净化》 2025年第4期288-291,295,共5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环肽A(cyclophilin A,CyPA)水平与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血管钙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4年5月收治的240例ES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管钙化组患者156例,非钙化组患者84例。比较... 目的研究外周血环肽A(cyclophilin A,CyPA)水平与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血管钙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4年5月收治的240例ES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管钙化组患者156例,非钙化组患者84例。比较血管钙化组以及非血管钙化组、生存组以及死亡组患者的CyPA、血清钙(Ca^(2+))、血清磷(P^(3-))、钙磷乘积、C反应蛋白(CRP)、血清肌酐(Scr)、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脂水平之间的差异,研究上述指标与死亡、血管钙化的相关性。结果钙化组及非钙化组患者的P^(3-)(t=4.140,P<0.001)、Ca^(2+)×P^(3-)(t=34.168,P<0.001)、CRP(t=40.459,P<0.001)、CyPA(t=14.743,P<0.001)、PTH(t=15.737,P<0.001)、白蛋白(t=33.470,P<0.00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组以及死亡组患者的P^(3-)(t=15.916,P<0.001)、Ca^(2+)×P^(3-)(t=25.969,P<0.001)、CRP(t=26.705,P<0.001)、CyPA(t=9.757,P<0.001)、PTH(t=206.716,P<0.001)、白蛋白(t=57.496,P<0.001)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P^(3-)(OR=0.313,95%CI:0.233~0.420,P<0.001)、Ca^(2+)×P^(3-)(OR=0.320,95%CI:0.259~0.396,P<0.001)、CRP(OR=0.299,95%CI:0.232~0.389,P<0.001)、CyPA(OR=0.362,95%CI:0.290~0.452,P<0.001)、PTH(OR=0.343,95%CI:0.269~0.436,P<0.001)、白蛋白(OR=3.271,95%CI:2.326~4.600,P<0.001)是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P^(3-)(OR=0.339,95%CI:0.261~0.443,P<0.001)、Ca^(2+)×P^(3-)(OR=0.351,95%CI:0.244~0.507,P<0.001)、CRP(OR=0.345,95%CI:0.249~0.478,P<0.001)、CyPA(OR=0.303,95%CI:0.223~0.412,P<0.001)、PTH(OR=0.336,95%CI:0.274~0.412,P<0.001)、白蛋白(OR=2.965,95%CI:2.258~3.894,P<0.001)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外周血CyPA水平与ESRD患者血管钙化及预后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诊断以及预后判定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环肽A 终末期肾病 预后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贾丽芳 冯悦民 王甲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住院患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大兴区人民医院2011-01-2013-06收治的97例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透析龄...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住院患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大兴区人民医院2011-01-2013-06收治的97例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透析龄、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透析前尿素氮、血肌酐、血浆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KT/V)等临床指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97例次MHD住院中因感染性疾病住院38例,感染率为39.2%,其中最常见感染为肺部感染23例,占因感染住院的60.5%,其次为深静脉导管感染6例,占15.8%。感染组年龄、CRP高于非感染组[(65.16±7.68)岁郴(58.95±9.00)岁,(44.05±14.11)哪(10.12±4.34)g/L,P〈0.01],血红蛋白和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非感染组[(91.86±10.92)g/Lvs(102.14±4.96)g/L;(27.97±2.48)g/Lvs(34.58±1.87)g/L,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以肺部感染多见,感染者多存在年龄大、CRP高、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感染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贾丽芳 周培一 +1 位作者 冯悦民 王甲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962-965,共4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06~2013—06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85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住院原因,比较住院和非住院患者的年龄、透析龄、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06~2013—06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85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住院原因,比较住院和非住院患者的年龄、透析龄、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透析前血肌酐、透析前血钾、血浆白蛋白(Alb)、透析前血钙、透析前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尿素氮下降率(URR)和尿素清除指数(KT/V)等临床指标,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4个月中,85例患者中33例有住院记录,共住院79次。住院的主要病因是心血管疾病、感染和脑血管疾病。住院组患者体重指数、血红蛋白和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住院组[BMI:(20.91±2.10) vs (22.95±2.80)kg/m^2;Hb:(94.94±12.95) vs (108.51±7.80)g/L;Alb:(29.91±3.48) vs (36.88±2.25)g/L]。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低体重指数和低白蛋白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危险因素(β=-0.323和-0.736)。结论心血管疾病是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首要原因,其次感染和脑血管疾病。低体重指数和低自蛋白是住院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住院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情况与透析性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红 周培一 +1 位作者 党毅 王甲正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8期513-516,共4页
目的分析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情况与透析性低血压(intradialytic-hypotension,IDH)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1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规律性碳... 目的分析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情况与透析性低血压(intradialytic-hypotension,IDH)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1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规律性碳酸氢盐透析,3次/周,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血生化、透析前后体质量、透析前后血压等资料,根据透析过程中是否出现IDH,分为IDH组(53例)和无IDH组(93例),进行影响IDH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分析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量(interdialysis weight gain,IDWG)、IDWG%与透析前后血压下降值的相关性。结果IDH组年龄、糖尿病占比、IDWG、IDWG%、透析前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透析前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超滤量、超滤率均高于无IDH组(t/χ^2=6.413,12.23,6.821,6.561,3.123,10.059,9.717,P均<0.001),IDH组透析前白蛋白低于无IDH组(t=3.852,P<0.001);年龄(OR=2.186,95%CI:1.329~3.596,P=0.002)、透析前SBP(OR=2.232,95%CI:1.338~3.723,P=0.002)、IDWG(OR=2.815,95%CI:1.557~5.088,P=0.001)、IDWG%(OR=3.093,95%CI:1.671~5.723,P<0.001)、超滤量(OR=2.109,95%CI:1.216~3.657,P=0.008)、超滤率(OR=2.284,95%CI:1.375~3.795,P=0.002)是MHD患者透析过程中发生IDH的独立危险因素;MHD患者IDWG、IDWG%与透析前后SBP(r=0.372,0.379,P均<0.001)、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r=0.381,0.395,P均<0.001)、MAP下降值均呈正相关(r=0.314,0.305,P=0.002,0.003);IDWG%≥4.1%者IDH发生风险高于IDWG%<4.1%者(Log-rank=21.670,P<0.001)。结论影响MHD患者透析过程中发生IDH的因素较多,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与IDH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应加强患者透析期间的体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体质量增长 透析性低血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