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细铜粉的制备方法、存在问题及应用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玉棉 于梦娇 +2 位作者 王胜 侯新刚 赵燕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F05期126-129,共4页
超细铜粉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方面的性质已经广泛应用于导电材料、催化、润滑油添加剂、纳米晶铜、医药等多个领域中。介绍了目前超细铜粉的制备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及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并概述了存在的问题及目前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超细铜粉 纳米铜粉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酸浸出黄钠铁矾渣工艺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玉棉 罗咏梅 +1 位作者 侯新刚 王学武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21,共5页
以黄钠铁矾渣为原料,研究硫酸浸出过程的工艺条件,分析浸出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5∶1,搅拌速率为350 r/min条件下,浸出黄钠铁矾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质量浓度为225 g/L,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2.5 h... 以黄钠铁矾渣为原料,研究硫酸浸出过程的工艺条件,分析浸出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5∶1,搅拌速率为350 r/min条件下,浸出黄钠铁矾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质量浓度为225 g/L,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2.5 h,该条件下多组实验的渣中Fe、Zn浸出率均大于96%.黄钠铁矾渣硫酸浸出过程在动力学上属于收缩核模型,受化学反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钠铁矾渣 硫酸 浸出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铜泥综合回收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玉棉 黄雁 +1 位作者 周兴 赵忠兴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5,共4页
以黑铜泥为原料,分别以硫化钠浸出法、酸浸法、碱浸-硫浸联合法进行黑铜泥综合回收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硫化钠浸出法与酸浸法均不易实现黑铜泥中Cu、As、Sb的有效分离,而碱浸-硫浸联合法的分离效果较好,在NaOH物质的量浓度1mol/L、液... 以黑铜泥为原料,分别以硫化钠浸出法、酸浸法、碱浸-硫浸联合法进行黑铜泥综合回收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硫化钠浸出法与酸浸法均不易实现黑铜泥中Cu、As、Sb的有效分离,而碱浸-硫浸联合法的分离效果较好,在NaOH物质的量浓度1mol/L、液固比为10∶1、反应时间为6h、温度80℃的条件下,黑铜泥中As的浸出率为92%,Cu、Sb的浸出率均低于3%.碱浸渣中的As、Sb采用硫化钠浸出,对硫浸液进行氧化处理可获得砷酸钠和锑酸钠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铜泥 砷酸钠 酸性浸出 Na2S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铜泥碱性浸出工艺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玉棉 刘启武 +2 位作者 冯福山 周兴 黄雁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8,共4页
以黑铜泥为原料,研究黑铜泥碱性浸出的工艺条件,从而使Cu、Sb、Bi和As有效分离,并探讨浸出过程的动力学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碱浸条件下,黑铜泥中As的浸出率为92.84%,Cu的浸出率为1.43%,Sb的浸出率为2.92%,Bi的浸出率为1.26%.黑铜... 以黑铜泥为原料,研究黑铜泥碱性浸出的工艺条件,从而使Cu、Sb、Bi和As有效分离,并探讨浸出过程的动力学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碱浸条件下,黑铜泥中As的浸出率为92.84%,Cu的浸出率为1.43%,Sb的浸出率为2.92%,Bi的浸出率为1.26%.黑铜泥碱浸出过程在动力学上符合液-固反应的收缩性未反应核模型,不是由单一步骤控制,而是由外扩散、内扩散和界面化学反应3个步骤混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铜泥 碱性浸出 工艺条件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铜泥酸性浸出及铜砷分离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玉棉 周兴 +1 位作者 黄雁 赵忠兴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22,共4页
研究黑铜泥酸性浸出的工艺条件,合适的工艺条件使Cu、As与Sb、Bi有效分离,最终实现Cu、As的综合回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酸浸条件为:H2SO4浓度为1mol/L,温度80℃,液固比为10∶1,浸出时间为4h,空气流量为0.7m3/h,搅拌速度为400r/min.在最... 研究黑铜泥酸性浸出的工艺条件,合适的工艺条件使Cu、As与Sb、Bi有效分离,最终实现Cu、As的综合回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酸浸条件为:H2SO4浓度为1mol/L,温度80℃,液固比为10∶1,浸出时间为4h,空气流量为0.7m3/h,搅拌速度为400r/min.在最佳酸浸条件下,黑铜泥中Cu、As、Sb、Bi的浸出率分别为90.44%、88.49%、5.16%、2.57%.浸出液经浓缩结晶析出硫酸铜,结晶硫酸铜中含铜的质量分数为25.09%.结晶后溶液经SO2还原得到As2O3,As2O3的质量分数为95.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铜泥 酸性浸出 硫酸铜 氧化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LiMn_2O_4的固相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玉棉 邹杰 +1 位作者 侯新刚 包飞燕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2,共3页
对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根据正交试验结果确定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50℃,反应时间24 h,锂锰原子数之比nLi∶nMn=1.05∶2.对优化条件下合成的正极材料LiMn2O4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 对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根据正交试验结果确定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50℃,反应时间24 h,锂锰原子数之比nLi∶nMn=1.05∶2.对优化条件下合成的正极材料LiMn2O4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和电化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该工艺条件下合成的LiMn2O4粉体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形貌.组装成的电池在常温下初始比容量为97.38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MN2O4 固相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钴掺杂对Ni(OH)_2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玉棉 张亚丽 +2 位作者 马莉莉 雷丹 魏志刚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共5页
以NiSO4、Al2(SO4)3、CoSO4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分别制备铝、钴单独掺杂和复合掺杂的Ni(OH)2样品,利用XRD、EDS和SEM对产物的晶型结构、化学成分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离子种类、数量及掺杂方式等因素对Ni(OH)2粉体的晶型... 以NiSO4、Al2(SO4)3、CoSO4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分别制备铝、钴单独掺杂和复合掺杂的Ni(OH)2样品,利用XRD、EDS和SEM对产物的晶型结构、化学成分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离子种类、数量及掺杂方式等因素对Ni(OH)2粉体的晶型结构、微观形貌均有较大影响.在掺铝量较低时样品为β-Ni(OH)2、α-Ni(OH)2混合相,当铝掺杂量(摩尔分数)大于10%时样品为单相的α-Ni(OH)2,微观形貌呈类球形;钴掺杂的样品为单相β-Ni(OH)2,微观形貌为纳米片构成的花瓣状微球,空隙清晰;Al/Co复合掺杂的样品为不规则层叠状结构的α-Ni(O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NI(OH)2 铝钴掺杂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铝电解质体系固体物相变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玉棉 赵忠兴 +2 位作者 张明谦 黄海波 刘杨军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3,共4页
针对国产电解铝工业所用的铝电解质成分较国外复杂,特别是电解质的摩尔比在2.7~3.1时,电解质熔体的物相结构复杂多变的情况,采用X射线衍射法和全元素化学分析法对工业电解质的固体物相组成、主要组分及电解质的摩尔比进行研究.研究结... 针对国产电解铝工业所用的铝电解质成分较国外复杂,特别是电解质的摩尔比在2.7~3.1时,电解质熔体的物相结构复杂多变的情况,采用X射线衍射法和全元素化学分析法对工业电解质的固体物相组成、主要组分及电解质的摩尔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钙盐始终以游离的CaF2形式存在.在电解质摩尔比2.7~3.0时,锂盐的酸性相LiNa2AlF6和碱性相LiF同时出现.X射线衍射法分析摩尔比结果较化学法偏高,且差值随摩尔比的增大而减小,当摩尔比大于3时,其测量结果与实际值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质 物相结构 X射线衍射 摩尔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在超细钴粉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玉棉 李存增 侯新刚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1,共3页
以1,2-丙二醇和Co(OH)2为原料制备了超细钴粉.探讨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对钴粉粒度、形貌及分散性的影响.利用SEM、XRD、激光粒度分析仪对钴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有效地阻止钴粉颗粒的团聚和长大,并能对钴粉进行分散... 以1,2-丙二醇和Co(OH)2为原料制备了超细钴粉.探讨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对钴粉粒度、形貌及分散性的影响.利用SEM、XRD、激光粒度分析仪对钴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有效地阻止钴粉颗粒的团聚和长大,并能对钴粉进行分散,其在制备过程中的作用优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1,2-丙二醇作还原剂,司班-20与吐温-80为添加剂制得的钴粉为球形,并以面心立方晶体为主,钴粉粒度分布较窄,平均粒径小于0.7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钻粉 1 2-丙二醇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炼锌净化渣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玉棉 侯新刚 +2 位作者 王大辉 杨妹娟 车骥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4,共3页
针对湿润法炼锌工厂逆锑净化工序产生钴渣的特性,研究了在常温条件下,用稀硫酸选择性地浸出锌,而将钴抑制在滤渣中,从而实现锌?钴分离的净化渣处理工艺.
关键词 锌冶炼 净化工艺 钴渣处理 湿法冶炼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络合剂对化学镀法制备镍包铜复合粉末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玉棉 孙建国 +1 位作者 赵忠兴 徐瑞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19,共4页
利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镍包铜复合粉末,考察柠檬酸钠、醋酸钠和乳酸3种络合剂对Ni/Cu包覆粉体的转化率、包覆效果及分散性的影响.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镍包铜粉末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 利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镍包铜复合粉末,考察柠檬酸钠、醋酸钠和乳酸3种络合剂对Ni/Cu包覆粉体的转化率、包覆效果及分散性的影响.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镍包铜粉末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柠檬酸钠作为络合剂能使镍更好地包覆于铜粉表面,镍金属原子分数大于90%,并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剂 镍包铜粉 化学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法制备镍包铜复合粉末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玉棉 魏志刚 +1 位作者 雷丹 张亚丽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36,共4页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镍包铜复合粉末,通过研究化学镀过程中还原剂、络合剂及稳定剂的质量浓度、温度、pH值等因素对沉积速率的影响规律得出化学镀镍的优化条件.利用XRD、SEM和EDS等测试手段对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粉末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镍包铜复合粉末,通过研究化学镀过程中还原剂、络合剂及稳定剂的质量浓度、温度、pH值等因素对沉积速率的影响规律得出化学镀镍的优化条件.利用XRD、SEM和EDS等测试手段对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粉末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硫酸镍质量浓度30g·L^-1,铜粉质量浓度10g·L^-1,联氨质量浓度60g·L^-1,柠檬酸钠质量浓度50g·L^-1,硫脲质量浓度10-20mg·L^-1,控制温度80-90℃,pH=10,超声功率50W时,镀层沉积速度较快,复合粉末表面镍包覆层均匀,包覆层厚度为0.29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法 复合粉末 沉积速率 镍包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混合方式对Cu/Ni复合粉体形貌及包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玉棉 冯福山 +3 位作者 张国策 赵中兴 杨凯 刘启武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共3页
研究化学沉积法制备Cu/Ni复合粉体工艺,从电化学、结晶学角度探讨不同混合方式对Cu/Ni复合粉体微观形貌及包覆效果的影响.用SEM、XRD研究镍包覆铜粉末的微观形貌及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原料混合方式对Cu/Ni复合粉体的微观形貌及包覆效果... 研究化学沉积法制备Cu/Ni复合粉体工艺,从电化学、结晶学角度探讨不同混合方式对Cu/Ni复合粉体微观形貌及包覆效果的影响.用SEM、XRD研究镍包覆铜粉末的微观形貌及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原料混合方式对Cu/Ni复合粉体的微观形貌及包覆效果影响很大,制备的Cu/Ni复合粉体仅由Cu、Ni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包铜 混合 形貌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滤饼制备砷酸铜的影响因素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玉棉 徐瑞 +1 位作者 赵忠兴 孙建国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共4页
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浸出硫化砷滤饼,有效实现As与Cu和Bi等金属的分离,对浸出液经氧化脱硫后配入黑铜泥的酸性浸出液制备砷酸铜.研究结果表明:当NaOH的浓度为1.5mol/L、液固比10∶1、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5h、搅拌速度为400r/min时,硫... 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浸出硫化砷滤饼,有效实现As与Cu和Bi等金属的分离,对浸出液经氧化脱硫后配入黑铜泥的酸性浸出液制备砷酸铜.研究结果表明:当NaOH的浓度为1.5mol/L、液固比10∶1、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5h、搅拌速度为400r/min时,硫化砷滤饼中As的浸出率达到96.56%,Cu浸出率仅为0.12%;经氢氧化钠浸出,浸出渣中Cu、Bi的质量分数分别从原来15.93%和1.96%增加到56.31%和6.92%,使Cu和Bi得到高度富集;所制备的砷酸铜w(Cu)>29.8%,w(As)>26.19%,砷酸铜的结构式为Cu5As4O15.9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砷滤饼 氢氧化钠 浸出 砷酸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离子交换法从低浓度硫酸镍溶液中回收镍 被引量:11
15
作者 侯新刚 潘佼 +1 位作者 王玉棉 张琰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22,共4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对低浓度硫酸镍溶液进行吸附实验,研究影响镍离子回收率的因素,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室温下,pH值对树脂吸附效果影响不大,在反应时间60 min,搅拌速度200 r/min的条件下,镍的回收率能达到90%以上.动力学研究表明,吸... 采用离子交换法对低浓度硫酸镍溶液进行吸附实验,研究影响镍离子回收率的因素,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室温下,pH值对树脂吸附效果影响不大,在反应时间60 min,搅拌速度200 r/min的条件下,镍的回收率能达到90%以上.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速率主要受液膜扩散控制,吸附等温线遵循Freundlich曲线.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树脂功能基中氧原子与Ni2+形成配位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 动力学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微晶碱式碳酸锌的制备 被引量:6
16
作者 侯新刚 郝亚莉 +2 位作者 王玉棉 王胜 尹雪亮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4-36,共3页
以ZnSO4·7H2O和NH4HCO3为原料,掺入一定质量的MgSO4·7H2O,制备纳米微晶碱式碳酸锌粉体.分析Zn、Mg元素的质量分数,通过XRD检测粉体晶粒度.结果表明,少量Mg的掺入可降低碱式碳酸锌的晶粒度,随Mg的质量分数增加,Zn的质... 以ZnSO4·7H2O和NH4HCO3为原料,掺入一定质量的MgSO4·7H2O,制备纳米微晶碱式碳酸锌粉体.分析Zn、Mg元素的质量分数,通过XRD检测粉体晶粒度.结果表明,少量Mg的掺入可降低碱式碳酸锌的晶粒度,随Mg的质量分数增加,Zn的质量分数依次减小,粉体晶粒度也呈减小趋势;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粉体的晶粒度逐渐增大;加快搅拌速度,粉体的晶粒度减小.得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是Mg的质量分数1.11%~1.36%,反应温度60℃,搅拌速度350-400r/min.在此工艺下,可制得Zn的质量分数为56.18%,Mg的质量分数为1.31%,晶粒度为9.5nm的碱式碳酸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晶 碱式碳酸锌 晶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类混合萃取剂从镍电解阳极液分离钴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燕春 王玉棉 +2 位作者 寇生中 侯新刚 王胜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72,共3页
考查了磷酸类混合萃取剂和离心萃取器在镍钴分离中的应用,采用P507、P204磷酸类混合萃取剂,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后,使用LH50型离心萃取器,并调整通量等参数,使两相夹带均小于1%。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即有机相中萃取剂... 考查了磷酸类混合萃取剂和离心萃取器在镍钴分离中的应用,采用P507、P204磷酸类混合萃取剂,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后,使用LH50型离心萃取器,并调整通量等参数,使两相夹带均小于1%。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即有机相中萃取剂∶磺化煤油∶TBP体积比为30%∶60%∶10%(萃取剂组成比P204∶P507为4∶1),pH为4,O/A为1∶1,时间15 min,离心萃取通量为4.5 L/h,钴的一级萃取率为88.69%,两级逆流萃取后,镍钴比达到8 000以上,得到符合高纯镍电解工艺的电解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分离 混合萃取剂 离心萃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钾铁矾渣浸出液还原和深度净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侯新刚 王学武 +2 位作者 王玉棉 罗咏梅 周永娜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30,共6页
以热酸直接浸出黄钾铁矾渣的浸出液为原料,采用单因素法对浸出液还原、硫化沉淀除隔和氟化沉淀除钙除镁的工艺进行研究.浸出液还原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80℃,时间2 h,搅拌速度150-200 r/min,铁粉加入量为理论量1.15倍的条件下,浸出... 以热酸直接浸出黄钾铁矾渣的浸出液为原料,采用单因素法对浸出液还原、硫化沉淀除隔和氟化沉淀除钙除镁的工艺进行研究.浸出液还原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80℃,时间2 h,搅拌速度150-200 r/min,铁粉加入量为理论量1.15倍的条件下,浸出液中Fe^3+全部被还原,铁锌比接近低功耗锰锌铁氧体的理论配方,杂质Cu^2+的质量浓度降到1 mg/L,去除率在99%以上,Cd^2+的去除率为17%.硫化沉淀除隔实验结果表明:浸出液还原反应完成后,直接在其中加入理论量1.4倍的(NH4)2S,反应时间为30 min,溶液中杂质Cd2+的质量浓度降到1 mg/L以下,去除率在98%以上.氟化沉淀除钙除镁综合实验研究中,溶液中Mg^2+、Ca^2+的除去率分别为96.73%和7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钾铁矾渣 还原 硫化沉淀 氟化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转炉烟灰酸浸净化液中锌的萃取分离
19
作者 侯新刚 张琰 +2 位作者 张霞 王玉棉 潘佼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24,共4页
以p204为萃取剂,260号磺化煤油为稀释剂,从铜转炉烟灰酸浸净化液中萃取分离锌.考察萃取振荡时间、p204的体积分数、相比率(O/A)以及料液初始pH值对锌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分析确定p204从铜转炉烟灰酸浸净化液中萃取分离锌... 以p204为萃取剂,260号磺化煤油为稀释剂,从铜转炉烟灰酸浸净化液中萃取分离锌.考察萃取振荡时间、p204的体积分数、相比率(O/A)以及料液初始pH值对锌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分析确定p204从铜转炉烟灰酸浸净化液中萃取分离锌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室温条件下,当萃取平衡时间为6 min,p204的体积分数为30%,相比率(O/A)为2∶1,料液初始pH值为3.0时,锌的一级萃取率达到57.32%.经4级错流萃取可以将料液中锌的质量浓度降低到0.027 g/L,锌萃取率达到97.26%.负载有机相经2 mol/L的H2SO4反萃,锌可完全反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转炉烟灰 萃取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法制备超细氧化亚铜
20
作者 侯新刚 周永娜 +2 位作者 王玉棉 王学武 罗咏梅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2,共4页
采用水解法制备超细氧化亚铜粉体,通过单因子实验研究分散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物配比对所制备的超细氧化亚铜粉体材料形貌和粒径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较佳的工艺条件下,... 采用水解法制备超细氧化亚铜粉体,通过单因子实验研究分散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物配比对所制备的超细氧化亚铜粉体材料形貌和粒径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较佳的工艺条件下,能制备出形状规则、粒径均一的立方体结构粉体材料,粒径约为213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氧化亚铜 水解法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