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沿革”上做文章 于考据上下功夫──读徐学林的《安徽省志·建置沿革志》
1
作者 王献永 《江淮论坛》 CSSCI 1999年第5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建置沿革 全国行政区划 安徽省 安徽地区 安徽两淮地区 隶属关系 系统性 历史沿革 徐学 老子故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部《类编》的评论综述
2
作者 王献永 《江淮论坛》 CSSCI 1993年第2期110-112,共3页
贾文昭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论类编》及《中国近代文论类编》,于1988年、1991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和安徽黄山书社先后出版。这两部巨书,虽然是古、近代文论资料的汇编,但它们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且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近代文论 中国古代文论 学术价值 评论 安徽黄山 海峡 民族特色 汇编 西方文论 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杂文的意境创造
3
作者 王献永 《文史哲》 1984年第3期64-68,共5页
意境,是我们民族长期文艺实践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美学范畴,最初使用于诗词、绘画、音乐;以后又逐渐地使用于散文、小说、戏剧等。说散文有意境,一般只指抒情、写景或其他描绘性的散文。象鲁迅杂文这样议论性散文是否也有意境,其特点如何... 意境,是我们民族长期文艺实践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美学范畴,最初使用于诗词、绘画、音乐;以后又逐渐地使用于散文、小说、戏剧等。说散文有意境,一般只指抒情、写景或其他描绘性的散文。象鲁迅杂文这样议论性散文是否也有意境,其特点如何,是怎样创造的?等等,至今似乎还无人谈到。所谓意境,历来说法甚多,不尽相同,但究其大意,还是比较明确的:它主要是指作家在借助于客观事物将自己的主观思想情感作形神兼备反映的过程中,造成的“虚实相生、共殊交发”的艺术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杂文 盛宣怀 国民党 民族 意境创造 袁世凯 散文 抒情性 虚实相生 思想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杂文艺术的演进
4
作者 王献永 《江汉论坛》 1984年第10期39-44,共6页
从1918年5月15日,鲁迅于《新青年》发表《随感录二十五》起,至1936年10月17日他逝世前两日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止,其杂文创作经历了近十九个年头。这是一个怎样的发展、演进的过程,其特点如何?便是我这里所要着重阐明的。一... 从1918年5月15日,鲁迅于《新青年》发表《随感录二十五》起,至1936年10月17日他逝世前两日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止,其杂文创作经历了近十九个年头。这是一个怎样的发展、演进的过程,其特点如何?便是我这里所要着重阐明的。一、鲁迅杂文艺术的分期及其标准鲁迅杂文的分期问题,一般的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似乎早已解决。其实这种分期方法,完全是以作者思想发展为依据的,也就是说,是以其杂文的思想内容为划分标准的,显然是不够科学、妥当的。因为鲁迅杂文是一种艺术,那就应当按其艺术的特性作为分期的主要标准。虽然,文艺作品的艺术性与其思想性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杂文 艺术化 杂文创作 艺术表现 过程 诗化 思想性 艺术性 分期问题 思想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魯迅有关文艺与政治关系論述的札记
5
作者 王献永 《文艺理论研究》 1981年第3期55-61,共7页
在文艺与政治关系的思考中,很自然地使我们想起了鲁迅的有关论述。“我每每觉得文艺和政治时时在冲突之中”。这是鲁迅早在一九二七年在《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一文中所作的科学论断。在这里,鲁迅是就一般的文艺与政治关系,特别是就进步... 在文艺与政治关系的思考中,很自然地使我们想起了鲁迅的有关论述。“我每每觉得文艺和政治时时在冲突之中”。这是鲁迅早在一九二七年在《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一文中所作的科学论断。在这里,鲁迅是就一般的文艺与政治关系,特别是就进步和革命的文艺同腐朽、反动和保守的政治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对于无产阶级文艺与政治关系没有正面论及,但他对一般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分析,却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那就是,文艺与政治的矛盾、冲突,并不是哪个制造的,而是产生于它们各自不同的特殊规律。那么,无产阶级的文艺与政治也各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其间的矛盾自然也是存在的,而且是绝对的。远的且不说,从四十年代的延安文艺界开始,以至建国以来,在无产阶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中,何曾有一时平静,有时简直闹到了你死我活的尖锐程度。当然,它们同时又是反映同一个经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与政治 无产阶级 政治原则 政治内容 鲁迅 特殊规律 人民群众 政治概念 矛盾 生活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稳定地执行农村经济政策
6
作者 王献永 《江淮论坛》 1979年第2期28-31,共4页
在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一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指出,“要持续地、稳定地执行党在农村现阶段的各项政策。”这就是说,对于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不能满足于一般的贯彻执行,也不能只抓一阵子,而是要不折... 在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一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指出,“要持续地、稳定地执行党在农村现阶段的各项政策。”这就是说,对于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不能满足于一般的贯彻执行,也不能只抓一阵子,而是要不折不扣地贯彻下去,长期坚持下去,在这个基础上稳定下来。这是尽快发展社会主义农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根据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作出的科学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 科学结论 四中全会 中共中央 执行党 农业发展 迫切需要 农村人民公社 “四人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