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氮硫杆菌在废水脱硫、脱氮处理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57
1
作者 王爱杰 杜大仲 +2 位作者 任南琪 赵秋实 王文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3-425,429,共4页
综述了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denitrificans)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它在废水好氧脱硫、厌氧脱硫和厌氧脱氮3种工艺中应用的现状.阐明了不同工艺中脱氮硫杆菌的代谢途径、作用效果和关键影响因素.指出脱氮硫杆菌因具备生态幅宽、细胞外聚集... 综述了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denitrificans)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它在废水好氧脱硫、厌氧脱硫和厌氧脱氮3种工艺中应用的现状.阐明了不同工艺中脱氮硫杆菌的代谢途径、作用效果和关键影响因素.指出脱氮硫杆菌因具备生态幅宽、细胞外聚集单质硫和能够在厌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等优点,可以作为工程菌种来开发同步脱氮、脱硫新工艺,并提出了同步脱氮、脱硫新工艺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硫杆菌 废水处理 脱硫 单质硫 厌氧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酸脱硫反应器中影响硫酸盐还原的关键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爱杰 任南琪 +2 位作者 计红芳 李建政 郭婉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5-449,共5页
为定量化分析影响硫酸盐还原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采用产酸脱硫反应器进行连续流试验和静态试验 ,考察硫酸盐还原过程的致变量—COD SO42 - 比、硫酸盐负荷率 (Ns)和因变量—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和碱度 (ALK)与硫酸盐去除率的对应关... 为定量化分析影响硫酸盐还原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采用产酸脱硫反应器进行连续流试验和静态试验 ,考察硫酸盐还原过程的致变量—COD SO42 - 比、硫酸盐负荷率 (Ns)和因变量—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和碱度 (ALK)与硫酸盐去除率的对应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欲实现硫酸盐去除率达到 80~ 90 %的水平 ,上述四个关键因子应满足下列条件 :COD SO42 - 比大于 2 .0 ,Ns小于 7.5kg (SO42 - ) (m3·d) ,pH值为 6 .0~ 6 .2 ,ORP为 - 32 0~ - 4 2 0mV ,ALK为 15 0 0~ 2 0 0 0mg L时 .而且 ,此时反应器的运行应控制在中温 ( 34± 1℃ )条件 ,进水中硫酸盐的浓度小于 2 0 0 0mg L ,水力停留时间 (HRT) 6~ 8h ,生物量 (MLVSS)大于 10 0 0 0mg L,进水碱度约 30 0mg L ,出水中的挥发性脂肪酸 (VFA)含量小于 2 0 0 0mg 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 产酸脱硫反应器 影响因素 硫酸盐还原菌 SRB 去除率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过程中碱度的平衡与调节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爱杰 任南琪 +1 位作者 林明 杜大仲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1-654,共4页
为探讨硫酸盐还原过程中碱度的变化规律 ,采用产酸脱硫反应器通过连续流运行处理硫酸盐废水 .在硫酸盐去除率达到最大并稳定时 ,探讨硫酸盐还原反应体系碱度的组成和计算方法 ,挥发酸 (VFA)与 pH值对碱度平衡的影响 ,体系中各种碱度形... 为探讨硫酸盐还原过程中碱度的变化规律 ,采用产酸脱硫反应器通过连续流运行处理硫酸盐废水 .在硫酸盐去除率达到最大并稳定时 ,探讨硫酸盐还原反应体系碱度的组成和计算方法 ,挥发酸 (VFA)与 pH值对碱度平衡的影响 ,体系中各种碱度形式的相互转化等 .试验结果表明 ,硫酸盐还原过程碱度增加 ,各种形式的碱度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 ;碱度组成与体系 pH值直接相关 ,pH =6 0~ 6 2时 ,产酸脱硫反应器中硫酸盐去除率和体系中的碱度值最大 ;产酸脱硫反应器中的总碱度大部分以Ac-碱度形式存在 ,但反应体系的缓冲能力由H2 CO3 /HCO3 -控制 ;进水碱度控制在 30 0~ 5 0 0mg/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 还原反应 碱度 产酸脱硫反应器 计算公式 挥发酸 PH值 两相厌氧处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同步脱氮脱硫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代谢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爱杰 万春黎 +2 位作者 任南琪 赵阳国 刘一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6-539,共4页
为改善传统脱氮工艺中需要外加有机碳源从而增加运行费用的缺点,采用平板夹层培养和Hungate厌氧培养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够同时利用硫化物和硝酸盐的化能自养型兼性厌氧菌3-1F.16S rDNA测序分析表明,该菌与红平红球... 为改善传统脱氮工艺中需要外加有机碳源从而增加运行费用的缺点,采用平板夹层培养和Hungate厌氧培养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够同时利用硫化物和硝酸盐的化能自养型兼性厌氧菌3-1F.16S rDNA测序分析表明,该菌与红平红球菌的相似性达99%.菌株3-1F的代谢特征表现为接种后2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60 h达到生长高峰,此时,硫代硫酸盐和硝酸盐的利用率分别超过94%和75%,代谢产物以单质硫和氮气为主,含少量硫酸盐.目前,具备同步脱硫脱氮功能的红平红球菌尚未见报道,该菌株的获得为研究废水同步脱硫反硝化工艺并通过生物强化方式提高工艺的处理效能提供了微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脱氮脱硫 红平红球菌 鉴定 代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爱杰 王丽燕 +1 位作者 任南琪 杜大仲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46-1449,1501,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硫酸盐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的沿革和最新进展.20世纪90年代前国际上大多采用单相厌氧工艺处理硫酸盐废水,但常常运转失败.多数研究针对此问题,探讨硫酸盐还原菌(SRB)对产甲烷菌(MPB)和其他厌氧微生物的初级抑制作用和次级抑制... 综述了国内外硫酸盐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的沿革和最新进展.20世纪90年代前国际上大多采用单相厌氧工艺处理硫酸盐废水,但常常运转失败.多数研究针对此问题,探讨硫酸盐还原菌(SRB)对产甲烷菌(MPB)和其他厌氧微生物的初级抑制作用和次级抑制作用机制以及改进措施.90年代以后,国内外开发出多种硫酸盐废水生物处理新工艺,重点介绍了单相吹脱工艺、硫酸盐还原与硫化物光合氧化联用工艺、硫酸盐还原与硫化物化学沉淀联用工艺、生物膜法工艺、两相厌氧工艺、两相厌氧与硫化物生物氧化联用工艺等.简述了每种工艺的要点和研究成果.同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硫酸盐废水处理工艺效能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废水 硫酸盐还原菌(SRB) 产甲烷菌(M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生物脱臭滴滤塔对硫化氢和氨气的处理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爱杰 徐潇文 +2 位作者 任南琪 吴丽红 马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3-206,共4页
针对污水处理厂和化工厂排放的硫化氢(H2S)和氨气(NH3)严重污染环境并威胁人居健康的情况,以H2S和NH3混合臭气为研究对象,考察小试规模的改进型生物滴滤塔对H2S和NH3的脱臭效能及两者的相互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对H2S和NH3去除效果... 针对污水处理厂和化工厂排放的硫化氢(H2S)和氨气(NH3)严重污染环境并威胁人居健康的情况,以H2S和NH3混合臭气为研究对象,考察小试规模的改进型生物滴滤塔对H2S和NH3的脱臭效能及两者的相互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对H2S和NH3去除效果较好,在循环液喷淋量为10 L/s,气体流量为400 L/s的情况下,H2S容积负荷为68.2 g/(m3.h)时,去除率为99.2%;NH3容积负荷为10.53 g/(m3.h)时,去除率达到99.5%.而H2S和NH3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两者的去除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除非长时间通NH3和H2S混合气且相对质量浓度较高的情况.推测认为是高负荷条件导致生物膜中的功能微生物种群发生变动,从而引起NH3和H2S去除效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氨气 生物滴滤塔 生物脱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厂臭气生物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8
7
作者 王爱杰 徐潇文 +1 位作者 任南琪 许铁夫 《中国沼气》 2005年第3期15-19,共5页
综述了污水厂臭气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臭气成分、特征、主要来源、生物脱臭机理以及生物脱臭工艺等,着重介绍了生物滴滤塔工艺的特点和影响其净化效果的因素。文中指出,生物滴滤塔工艺具有构造简单、中等投资、运行费用低、去... 综述了污水厂臭气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臭气成分、特征、主要来源、生物脱臭机理以及生物脱臭工艺等,着重介绍了生物滴滤塔工艺的特点和影响其净化效果的因素。文中指出,生物滴滤塔工艺具有构造简单、中等投资、运行费用低、去除效率高、压降低、工艺条件易于控制等优点,是处理污水厂臭气的首选工艺。同时,也指出生物滴滤塔处理污水厂臭气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包括改进和优化工艺条件、改善填料的性能、改良和构建高效复合型除臭微生物等,特别强调应加强对除臭微生物的研究,以加速我国生物滴滤塔除臭工艺的工业化应用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厂臭气 生物滴滤塔 生物处理 生物脱臭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和AGPs对大白菜和普通白菜(小白菜)小孢子胚状体诱导及成苗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爱杰 章云 +1 位作者 刘洋 冯辉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2X期62-66,共5页
以3个耐抽薹大白菜和3个普通白菜(小白菜)一代杂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阿拉伯半乳聚糖(AG)和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GPs)对大白菜和普通白菜小孢子胚状体诱导及其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LN-13培养基中添加10 mg.L-1AG、10 mg.L-1AGP... 以3个耐抽薹大白菜和3个普通白菜(小白菜)一代杂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阿拉伯半乳聚糖(AG)和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GPs)对大白菜和普通白菜小孢子胚状体诱导及其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LN-13培养基中添加10 mg.L-1AG、10 mg.L-1AGPs或10 mg.L-1AG+10 mg.L-1AGPs,可以促进大白菜和普通白菜小孢子胚状体发生及直接成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普通白菜(小白菜) 阿拉伯半乳聚糖 阿拉伯半乳糖蛋白 小孢子胚状体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发作与颈动脉易损斑块HRMR-VWI征象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爱杰 和一帆 +4 位作者 张少芹 黄冉冉 董圣杰 王春业 张国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158-2163,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分析颈内动脉易损斑块HRMR-VWI特征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CI)发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因存在一侧肢体脑... 目的探讨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分析颈内动脉易损斑块HRMR-VWI特征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CI)发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因存在一侧肢体脑缺血症状而行HRMR-VWI检查患者,筛选ACI及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发作患者责任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起始段易损斑块77例,其中ACI组患者37例,TIA组患者40例,对ACI及TIA发作患者ICA易损斑块HRMR-VWI形态学、斑块成分、临床资料及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变量筛选分析及风险评估,构建预测评估模型。结果ACI组最窄处管腔直径较TIA组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度较TIA组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斑块成分显示纤维帽缺损、斑块内出血及强化均较TIA组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个变量中LASSO回归筛选出的危险因素为:性别、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的直径、纤维帽缺损、斑块内出血、斑块内强化、冠心病、吸烟史。构建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性别(OR=6.1,95%CI:1.3~31.9)、ICA斑块远端正常血管直径(OR=0.3,95%CI:0.1~0.8)、纤维帽缺损(OR=14.0,95%CI:2.1~92.6)、斑块内强化(OR=5.8,95%CI:1.31~25.4)为发生ACI的重要风险因素,此模型评估ACI的曲线下面积为0.8649(95%CI:0.7846~0.9452,P<0.001)。结论男性患者ICA易损斑块存在纤维帽缺损、斑块内强化,且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的直径越小,脑内发生ICA相关急性脑卒中的风险越大,为HRMR-VWI检查预测ACI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易损斑块 急性脑卒中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锰离子对硝化反应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70
10
作者 王秀蘅 任南琪 +1 位作者 王爱杰 马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2-125,共4页
为提高氨氮废水硝化反应速率通过对比试验 ,考察了铁锰离子对高质量浓度氨氮废水硝化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铁离子对硝化反应的促进作用是质量浓度型的 ,中低质量浓度时有明显促进作用 ,5~ 2 0mg/L时促进效果最好 ;高质量浓度时促进... 为提高氨氮废水硝化反应速率通过对比试验 ,考察了铁锰离子对高质量浓度氨氮废水硝化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铁离子对硝化反应的促进作用是质量浓度型的 ,中低质量浓度时有明显促进作用 ,5~ 2 0mg/L时促进效果最好 ;高质量浓度时促进作用下降 ,但直至 80mg/L也未见有抑制作用 .锰离子对硝化反应的作用呈时间 -质量浓度积累效应 ,即作用时间短或低剂量时 ,对硝化反应有促进作用 ,而随着时间延长或质量浓度增加则有抑制作用 ;其最佳促进质量浓度和时间分别为 5mg/L和 2 4h ,而毒性下限是 4 0mg/L和 4 8h .铁锰离子共存时 ,铁阻止了硝化菌利用锰离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效应 铁离子 锰离子 硝化反应 硝酸菌 亚硝酸菌 氨氮废水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金属离子对高效产氢细菌产氢能力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27
11
作者 林明 任南琪 +3 位作者 王爱杰 张颖 王相晶 马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7-151,共5页
金属离子Fe2 + 、Ni2 + 、Mg2 + 在生物产氢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 .在适当浓度下 ,研究金属离子对高效产氢细菌产氢能力的促进作用 ,是解决细菌产氢效率不高这一关键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也加快了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产业化进程 .间歇实验... 金属离子Fe2 + 、Ni2 + 、Mg2 + 在生物产氢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 .在适当浓度下 ,研究金属离子对高效产氢细菌产氢能力的促进作用 ,是解决细菌产氢效率不高这一关键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也加快了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产业化进程 .间歇实验结果表明 ,铁、镍和镁等金属离子对高效产氢细菌———B4 9产氢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使B4 9的最大产氢速率和平均产氢速率分别由 8 6 5和 0 36mmol·(g·h) -1提高到 2 8 0 1和1 95mmol·(g·h) -1.3种离子对B4 9产氢能力促进作用的顺序为Fe2 + >Ni2 + >Mg2 + ,Fe2 + 和Ni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高效产氢细菌 产氢能力 铁离子 镍离子 镁离子 生物制氢 发酵法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氢发酵细菌培养基的选择和改进 被引量:44
12
作者 林明 任南琪 +3 位作者 马汐平 王爱杰 马放 王相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8-402,共5页
高效产氢菌株的筛选与分离是生物制氢技术应用的重要基础之一 ,现有培养基都存在一定缺陷 .为分离到高效产氢菌株 ,提出LM系列培养基配方 ,并通过产氢发酵细菌的分离和生长实验 ,确定了培养基的强还原剂为半胱氨酸 ,pH值为 6 .根据培养... 高效产氢菌株的筛选与分离是生物制氢技术应用的重要基础之一 ,现有培养基都存在一定缺陷 .为分离到高效产氢菌株 ,提出LM系列培养基配方 ,并通过产氢发酵细菌的分离和生长实验 ,确定了培养基的强还原剂为半胱氨酸 ,pH值为 6 .根据培养基对厌氧菌的分离数量、种类和培养基成分的分析 ,选择LM - 1培养基为产氢发酵细菌的分离培养基 .LM - 1培养基分离出的 5株高效产氢发酵细菌属于 4个菌属 ,其中拟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是国际上尚未分离到的高效产氢发酵细菌 .利用LM - 1培养基进行高效产氢细菌分离操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细菌 培养基 高效产氢菌株 生物制氢 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废气(VOC)生物处理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4
13
作者 王丽燕 王爱杰 +1 位作者 任南琪 杜大仲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32-735,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有机废气生物处理的3种典型工艺———生物洗涤器、生物滤池和生物滴滤塔的研究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包括针对高浓度废气和较难生物降解的物质,培养专属菌种并优化其生存条件;提高疏水性或难降解废气的处... 综述了国内外有机废气生物处理的3种典型工艺———生物洗涤器、生物滤池和生物滴滤塔的研究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包括针对高浓度废气和较难生物降解的物质,培养专属菌种并优化其生存条件;提高疏水性或难降解废气的处理能力;改善生物滤料、填料的物理性能和使用寿命;实现自动控制等.指出生物处理法比传统工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是有机化工和石油化工行业有机废气处理的理想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废气 生物洗涤器 生物滤池 生物滴滤塔 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高效产氢细菌的筛选及其耐酸性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任南琪 林明 +2 位作者 马汐平 王爱杰 李建政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0-84,共5页
采用厌氧Hungate技术 ,从生物制氢反应器厌氧活性污泥中分离到 18株发酵产氢细菌 ,并从中优选出 1株高效产氢细菌B4 9。通过间歇试验 ,B4 9获得最大比产氢速率QH2 为 2 5 .0mmol/g·h ,单位体积产氢量YH2 为 1813.8mL/L ,氢气含量为... 采用厌氧Hungate技术 ,从生物制氢反应器厌氧活性污泥中分离到 18株发酵产氢细菌 ,并从中优选出 1株高效产氢细菌B4 9。通过间歇试验 ,B4 9获得最大比产氢速率QH2 为 2 5 .0mmol/g·h ,单位体积产氢量YH2 为 1813.8mL/L ,氢气含量为 6 4 .15 %。B4 9菌株为乙醇型发酵产氢细菌 ,具有良好的耐酸性 ,在 pH3.3仍能生长。发酵产氢和细菌生长的最适 pH值约为 3.9~ 4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氢 发酵细菌 乙醇型发酵 耐酸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碱预处理对剩余污泥发酵产酸效能提升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彭晶 郭泽冲 +3 位作者 侯玲玲 周爱娟 杜静雯 王爱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3-47,共5页
为提高污泥的有机物溶出率,以利于后续生物处理,采用热碱技术对剩余污泥进行预处理,并利用响应曲面法对预处理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处理剩余污泥,进行中温厌氧发酵试验,探讨预处理对发酵过程中污泥水解、挥发性脂肪酸产生... 为提高污泥的有机物溶出率,以利于后续生物处理,采用热碱技术对剩余污泥进行预处理,并利用响应曲面法对预处理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处理剩余污泥,进行中温厌氧发酵试验,探讨预处理对发酵过程中污泥水解、挥发性脂肪酸产生量和组成比例的影响.得到的最优预处理条件为:在pH12.0、88.8℃条件下处理73.79 min,能获得理论最大溶胞率48.1%.剩余污泥经热碱处理后能够提高厌氧发酵期间的溶胞率、溶解性蛋白质和溶解性总糖质量浓度,挥发性脂肪酸积累量在发酵第3天达到最大值,最高挥发酸质量浓度(以COD计)为3 269.20 mg/L,是对照组的3.22倍,且热碱预处理对挥发酸组成分布也有一定影响,各种挥发酸积累量顺序为:乙酸>正丁酸>异戊酸>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碱预处理 剩余污泥 响应曲面法 厌氧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FLP在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6
作者 任南琪 赵阳国 +1 位作者 高崇洋 王爱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2-556,共5页
介绍了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TRFLP)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点,综述了该技术在土壤、肠道、受污染环境以及污染物处理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分析中的应用.由于技术整合了自动测序仪的高分辨率和高通量特征,对分析复杂群落的结构... 介绍了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TRFLP)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点,综述了该技术在土壤、肠道、受污染环境以及污染物处理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分析中的应用.由于技术整合了自动测序仪的高分辨率和高通量特征,对分析复杂群落的结构较其它指纹技术更具有明显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无法将特异条带进行测序分析及原位杂交的缺点,可通过与克隆文库序列进行比较,并采用软件将多酶切的末端限制性片段(TRFs)与现有数据库进行叠加比较的方式加以弥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群落动态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DNA克隆文库 末端限制性片段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联合3D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2
17
作者 陈锋 张光辉 +4 位作者 李忠维 王爱杰 梁辉 王英 张国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磁共振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 ASL)与3D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的影像表现,并进一步评价其对溶栓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采用3.0T MRI扫描仪,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序列、DWI、MRA、3D ASL及SWAN检...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磁共振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 ASL)与3D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的影像表现,并进一步评价其对溶栓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采用3.0T MRI扫描仪,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序列、DWI、MRA、3D ASL及SWAN检查。两名神经影像诊断专家分别独自评价DWI、MRA、3D ASL、SWAN影像表现。结果 52例(82.5%)患者ASL-CBF表现为血流灌注减低,其中38例(73.1%)患者ASL低灌注范围明显大于DWI;16例(30.8%)ASL低灌注患者SWAN像检测到大脑中动脉血栓。11例(17.5%)患者ASL显示明显高灌注。12例(75.0%)ASL低灌注患者和4例(25.0%)ASL高灌注患者,SWAN像显示梗死区内和/或边缘存在出血性低信号。结论3D ASL联合SWAN成像既能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特点、责任动脉内血栓,还能够评价患者潜在出血风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3D动脉自旋标记 磁敏感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物氧化及新工艺 被引量:35
18
作者 任南琪 王爱杰 +1 位作者 李建政 杜大仲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5-268,275,共5页
综述了丝状硫细菌、光合硫细菌和无色硫细菌 3类氧化硫化物为单质硫的微生物的生理特征与产硫条件 ,以及国内外利用其进行生物脱硫工艺的研究现状 ,指出无色硫细菌体外排硫、氧化硫的效率高 ,每增长 1g细菌细胞至少可产生 2 0 g单质硫 ... 综述了丝状硫细菌、光合硫细菌和无色硫细菌 3类氧化硫化物为单质硫的微生物的生理特征与产硫条件 ,以及国内外利用其进行生物脱硫工艺的研究现状 ,指出无色硫细菌体外排硫、氧化硫的效率高 ,每增长 1g细菌细胞至少可产生 2 0 g单质硫 ,更适合于工业化的生物脱硫工艺 .同时总结了生物脱硫新工艺的重要标准和今后研究与应用的方向 ;总结了国内外从酶学和遗传学角度研究生物脱硫过程的分子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硫 硫化物氧化细菌 单质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菌种非固定化技术制氢反应器产氢效能 被引量:8
19
作者 林明 任南琪 +4 位作者 马汐平 马放 王爱杰 王相晶 李建政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5-819,825,共6页
为了研究混合菌种非固定化技术生物制氢反应器的产氢效能,实验采用厌氧Hungate技术和MPN法,从采用混合菌种非固定化技术的生物制氢反应器厌氧活性污泥中分离到210株优势发酵菌株,其中18株为产氢细菌(HPB).实验结果表明,主要决定反应器... 为了研究混合菌种非固定化技术生物制氢反应器的产氢效能,实验采用厌氧Hungate技术和MPN法,从采用混合菌种非固定化技术的生物制氢反应器厌氧活性污泥中分离到210株优势发酵菌株,其中18株为产氢细菌(HPB).实验结果表明,主要决定反应器产氢效能的因素是反应器内HPB的数量和活性.采用混合菌种非周定化技术可以充分发挥HPB的产氢活性,但是由于反应器内HPB的数量和比例不高,大大制约了混合菌种非固定技术生物制氢反应器效能的充分发挥.针对这一结论,提出采用有自絮凝能力的高效产氢细菌进行快速启动和投加高效产氢菌株的方法提高生物制氢反应器的产氢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种 非固定化技术 制氢反应器 产氢效能 氢能 发酵细菌 生物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3D-ASL和SWI联合检查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21
20
作者 张国伟 陈锋 +5 位作者 李忠维 王爱杰 梁辉 王英 任金岩 张光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7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 探讨3D-ASL和SWI技术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治疗方案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后的ASL和SWI表现,其中4例于治疗前、4例于动脉溶栓治疗后、5例静脉溶栓治疗后、33例抗凝治疗后、12例于治疗后30~60... 目的 探讨3D-ASL和SWI技术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治疗方案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后的ASL和SWI表现,其中4例于治疗前、4例于动脉溶栓治疗后、5例静脉溶栓治疗后、33例抗凝治疗后、12例于治疗后30~60天复查,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别统计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ASL像高/低灌注、SWI像出血或侧枝循环形成的影像学表现,按NIHSS评分评价临床愈后效果。结果 本组46例中,14例患者ASL像上呈局部或大部分高灌注,占30%,其余32例为低灌注,占70%;4例行动脉溶栓,ASL像上呈局部或大部分高灌注,SWI像上均可见面积大小不等的低信号出血灶;5例行静脉溶栓,ASL像上呈高灌注3例、呈低灌注2例,SWI像可见脑出血1例;33例行抗凝治疗,7例于治疗后ASL像上呈高灌注,其中5例SWI像可见低信号出血灶,2例SWI像上未见出血灶;26例ASL像呈低灌注,10例SWI像上可见出血灶,16例SWI像未见出血灶。4例有房颤病史且平常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在抗凝治疗后均于ASL像上表现为高灌注。本组16例中,24例于SWI像上显示梗死区或周围血管增多、增粗,占52%。SWI像上9例可见沿大脑中动脉走行的条状低信号影,占20%。NIHSS评分:1例死亡,5例无变化,其余40例经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联合运用3D-ASL和SWI技术指导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ASL SWI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