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钻孔体应变与降雨、地下水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川琴 李发 +3 位作者 金艳 李军辉 裴红云 王燚坤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33-935,940,共4页
利用合肥台、黄山台钻孔体应变2013-2015年观测资料日均值与降雨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进行相关分析,同时考虑体应变变化的滞后性,使用Matlab计算水位和体应变不同滞后时间的相关系数,确定滞后天数;扣除滞后天数,再进行回归拟合分析,消除... 利用合肥台、黄山台钻孔体应变2013-2015年观测资料日均值与降雨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进行相关分析,同时考虑体应变变化的滞后性,使用Matlab计算水位和体应变不同滞后时间的相关系数,确定滞后天数;扣除滞后天数,再进行回归拟合分析,消除水位干扰。鉴于水位对体应变干扰的复杂性,在运用长周期数据时,以月为窗长进行回归分析,能较好地消除水位对体应变的干扰,利于体应变的趋势性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体应变 降水 地下水位 相关分析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重力异常的大别造山带东段莫霍面反演研究
2
作者 黎哲君 黄显良 +4 位作者 郑海刚 王俊 王燚坤 袁泉 谈昕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51-761,共11页
利用实测布格异常和EGM2008重力异常融合结果,采用频率域位场反演方法计算大别造山带东段莫霍面三维空间分布,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等资料讨论大别造山带东段莫霍面分布特征及其构造含义等。研究结果显示:(1)莫霍面空间分布体现... 利用实测布格异常和EGM2008重力异常融合结果,采用频率域位场反演方法计算大别造山带东段莫霍面三维空间分布,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等资料讨论大别造山带东段莫霍面分布特征及其构造含义等。研究结果显示:(1)莫霍面空间分布体现了块体构造差异,大别造山带莫霍面最深,最大深度达42km,显示东大别造山带存在明显山根,扬子地块深度次之,华北地块最浅;郯庐断裂带及其东侧区域存在莫霍面上隆带;(2)大别造山带北侧和南侧莫霍面陡变带分别位于青山—晓天断裂附近和襄樊—广济断裂以北,体现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向大别造山带之下俯冲的构造特征,指示了深部构造缝合带位置;莫霍面深度特征表明郯庐断裂带区域构造边界带属性明显,其切割深度至少达到壳幔边界,大别造山带商城—麻城断裂两侧经历了差异隆升;(3)研究区域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莫霍面以上深度,莫霍面深度陡变带、上隆带及不同莫霍面深度特征区的转换带为区域地震活动提供了深部构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霍面 重力异常 重力反演 大别造山带 地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