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粉的酯化处理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周亚巍 宁莉萍 +3 位作者 杨永前 王燕高 逯新辉 陈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2-576,612,共6页
采用乙酸酐溶液对桦木粉进行酯化处理后热压制得HDPE/桦木粉木塑复合材料。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酯化处理前后的木纤维表面官能团,借助电子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测试软件处理前后的... 采用乙酸酐溶液对桦木粉进行酯化处理后热压制得HDPE/桦木粉木塑复合材料。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酯化处理前后的木纤维表面官能团,借助电子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测试软件处理前后的木材的解剖性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处理前后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从而得出最佳的处理工艺,并分析酯化反应程度与木塑复合材料力学强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控制木纤维的酯化反应程度可以有效改善木纤维表面的疏水性,改变纤维形态和微观形貌,从而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酯化处理木粉后,反应生成的乙酰基部分取代了纤维表面的羟基,降低了木纤维表面极性,而且木纤维的长度和壁厚有所增大;酯化处理后的木纤维表面平整光滑,且复合材料更加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酯化作用 力学性能 解剖性质 界面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木塑复合材料的老化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池冰 宁莉萍 +3 位作者 周亚巍 王燕高 董国龙 杨红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0-155,共6页
向桦木粉/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中添加白色、黄色和红色着色剂,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彩色木塑复合材料。研究着色剂种类及含量对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表面颜色的影响,同时分别考察彩色木塑复合材料在户外自然老化和紫外光加速... 向桦木粉/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中添加白色、黄色和红色着色剂,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彩色木塑复合材料。研究着色剂种类及含量对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表面颜色的影响,同时分别考察彩色木塑复合材料在户外自然老化和紫外光加速老化箱中的老化情况,分析讨论其老化机制。结果表明:添加着色剂可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材料的外观颜色;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和总色差随着色剂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当着色剂用量为3.5wt%时,复合材料的性能达到最佳;木塑复合材料经老化实验后表面褪色明显且力学强度显著降低,但自然老化后其性能下降更明显。这主要是因为木塑复合材料在老化过程中,不仅受到紫外光的照射发生了光降解,而且长期被雨水冲刷导致材料表面的桦木纤维及着色剂大量剥落,降低了材料界面结合强度,从而导致材料性能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着色剂 自然老化 紫外加速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被引量:4
3
作者 池冰 王燕高 +2 位作者 宁莉萍 陈琦 董国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37,共3页
木塑复合材料具有植物纤维和塑料的双重优点,具有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的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及户外景观等领域。但木塑复合材料存在颜色单一、附加值低等问题。对木塑复合材料的原料来源、工艺参数和使用场所的环境条件等... 木塑复合材料具有植物纤维和塑料的双重优点,具有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的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及户外景观等领域。但木塑复合材料存在颜色单一、附加值低等问题。对木塑复合材料的原料来源、工艺参数和使用场所的环境条件等影响材料外观颜色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制备彩色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提出了未来木塑行业将向功能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外观颜色 综述 功能化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改性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娟 宁莉萍 +3 位作者 王燕高 杨永前 洪志刚 卢圆圆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15,18,共4页
综述了玻璃纤维改性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老化性能、加工性能研究现状,客观地评价了玻璃纤维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该材料在研究和应用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 改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4种丛生竹材解剖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向娥琳 刘杏娥 +3 位作者 田根林 马建锋 杨淑敏 王燕高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生物解剖学方法,对广西4种丛生竹(撑篙竹、粉单竹、吊丝竹、青皮竹)的主要解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优质制浆造纸竹材的合理筛选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4种丛生竹的维管束形态均属于断腰型,平均纤维组织比量、纤维长度、... 采用生物解剖学方法,对广西4种丛生竹(撑篙竹、粉单竹、吊丝竹、青皮竹)的主要解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优质制浆造纸竹材的合理筛选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4种丛生竹的维管束形态均属于断腰型,平均纤维组织比量、纤维长度、长宽比和壁腔比分别介于40.2%~46.8%、1.75~3.54mm、117~229、2.50~5.90之间。在竹壁径向上,维管束密度由竹黄向竹青逐渐增大,而双壁厚呈减小的趋势,竹壁径中部的纤维长度、宽度和腔径均为最大。综合来看,4种丛生竹适宜作为制浆造纸原料。其中,撑篙竹的纤维性能与毛竹相近,粉单竹、青皮竹和吊丝竹的纤维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生竹 解剖特性 维管束 纤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