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X_D1机车牵引电机转轴组件断裂失效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燕礼 朱有利 +1 位作者 刘忠伟 唐亮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73,共7页
HXD1型电力机车的牵引电机转轴和小齿轮轴采用圆锥过盈配合传动结构(下称转轴组件),使用中该组件出现了早期断裂失效.本文通过理化检测、断口和配合面宏/微观形貌观察等失效分析技术对失效组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材料成分、组织和显... HXD1型电力机车的牵引电机转轴和小齿轮轴采用圆锥过盈配合传动结构(下称转轴组件),使用中该组件出现了早期断裂失效.本文通过理化检测、断口和配合面宏/微观形貌观察等失效分析技术对失效组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材料成分、组织和显微硬度正常,小齿轮轴和电机转轴的失效形式分别为高周疲劳断裂和微动疲劳断裂.造成组件失效的原因和过程是,小齿轮轴近齿端油槽-油孔交界线处有较大的结构应力集中,油槽底部周向加工刀痕造成附加应力集中,在应力集中和旋转弯曲疲劳载荷作用下油孔边两个应力集中点萌生了疲劳裂纹并扩展;随小齿轮轴裂纹的不断扩展转轴组件结构刚度减小,继而诱发了与小齿轮轴匹配的电机轴配合面的微动疲劳,电机轴疲劳裂纹萌生于微动区的边缘处;电机转轴先于小齿轮轴完全断裂.基于本文的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组件抗疲劳断裂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 转轴组件 应力集中 微动疲劳 高周疲劳 圆锥过盈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棒锥面结构对孔冷挤压强化残余应力场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有利 侯帅 +2 位作者 王燕礼 边飞龙 管宇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7-92,共6页
为了在紧固孔周引入均匀的残余压应力,以延长紧固孔构件的疲劳寿命、提高其抗应力腐蚀性能,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轴对称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直接芯棒冷挤压强化过程进行了仿真,特别是对芯棒的前锥段曲线结构形式进行了设计与分析... 为了在紧固孔周引入均匀的残余压应力,以延长紧固孔构件的疲劳寿命、提高其抗应力腐蚀性能,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轴对称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直接芯棒冷挤压强化过程进行了仿真,特别是对芯棒的前锥段曲线结构形式进行了设计与分析,研究了前锥段曲线形式对残余应力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壁表面的周向残余应力分布复杂且不均匀,比较而言,外凸型正弦曲线型芯棒所产生的残余压应力沿孔壁深度方向分布更加均匀;几种曲线形式的芯棒在上表面近孔边区域均产生了径向残余拉应力,在孔的挤入段产生了轴向残余拉应力,但外凸型正弦曲线型芯棒在上述区域所产生的残余拉应力较小,且分布区域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挤压 残余应力 芯棒结构 疲劳失效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压强化技术及在航空领域研究应用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燕礼 朱有利 杨嘉勤 《航空制造技术》 2018年第5期75-83,共9页
金属疲劳和腐蚀失效是限制飞机日历寿命、影响航空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滚压强化是一种常用的提高航空金属零部件疲劳强度和耐腐蚀性能的机械表面强化技术。总结了滚压强化技术的强化机理,介绍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滚压强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金属疲劳和腐蚀失效是限制飞机日历寿命、影响航空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滚压强化是一种常用的提高航空金属零部件疲劳强度和耐腐蚀性能的机械表面强化技术。总结了滚压强化技术的强化机理,介绍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滚压强化技术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该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现状。可以预见,随着滚压技术的不断突破,其强化效果会越来越好,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在提高航空安全保障的同时,其价格优势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压强化 航空 残余应力 表面形貌 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边倒角对直接芯棒孔冷挤压残余应力场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侯帅 朱有利 +2 位作者 王燕礼 边飞龙 叶雄林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9-92,共4页
采用大变形弹塑性接触分析有限元方法,对倒角孔的直接芯棒冷挤压强化工艺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不同大小倒角的孔结构经强化后的周向残余应力分布。结果表明:网格尺度会影响计算结果精度,网格尺度不合理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计算结果;在孔的... 采用大变形弹塑性接触分析有限元方法,对倒角孔的直接芯棒冷挤压强化工艺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不同大小倒角的孔结构经强化后的周向残余应力分布。结果表明:网格尺度会影响计算结果精度,网格尺度不合理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计算结果;在孔的挤入端加工的倒角,外圆直径应小于芯棒工作段直径,在孔的挤出端加工的倒角,外圆直径应大于芯棒工作段直径,这样对采用直接芯棒孔冷挤压强化工艺提高孔结构的抗疲劳性能更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角孔 冷挤压 残余应力 抗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X_D1机车小齿轮轴断裂失效应力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朱有利 王燕礼 +1 位作者 唐亮 刘忠伟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5,共7页
HX_D1机车牵引电机小齿轮轴的两个疲劳源位于齿轮轴大端油槽-油孔交界处,相对于油槽谷底直径平面呈反对称分布,且不在油槽谷底.为深入研究应力在疲劳裂纹源萌生位置和裂纹萌生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HX_D1机车牵引电机转... HX_D1机车牵引电机小齿轮轴的两个疲劳源位于齿轮轴大端油槽-油孔交界处,相对于油槽谷底直径平面呈反对称分布,且不在油槽谷底.为深入研究应力在疲劳裂纹源萌生位置和裂纹萌生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HX_D1机车牵引电机转轴组件有限元细节应力分析模型,分析了在齿轮副啮合力作用下小齿轮轴的细节应力及分布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小齿轮轴大端油孔两侧的两个应力集中点关于油槽谷底直径平面呈现反对称分布,这与裂纹源的实际位置吻合;从小齿轮轴锥端向齿端观察,油孔左侧应力集中点第一主应力值较右侧大(约26 MPa),这一区别导致左侧首先萌生疲劳裂纹的概率增大,该分析结果与失效小齿轮轴失效样本统计分析结果吻合.计算结果证实,油槽-油孔交界处呈反对称分布的应力集中在小齿轮轴的疲劳裂纹萌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建议采用表面机械强化的方法在两个疲劳危险点引入适当的残余压应力,以改善小齿轮轴的抗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齿轮轴 应力集中 疲劳断裂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材夹层条件下不同工艺制备孔结构表面完整性和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董志鹏 王燕礼 +2 位作者 姚亮亮 杨帆 刘维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17期32-39,75,共9页
为研究异材夹层结构对不同工艺制备孔表面完整性和疲劳性能的影响,在夹层条件下采用钻–铰、滚光、冷挤压3种工艺制备了φ8.36mm终孔,开展了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表面残余应力、微观组织结构分析,以及疲劳试验和断口分析。结果表明,... 为研究异材夹层结构对不同工艺制备孔表面完整性和疲劳性能的影响,在夹层条件下采用钻–铰、滚光、冷挤压3种工艺制备了φ8.36mm终孔,开展了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表面残余应力、微观组织结构分析,以及疲劳试验和断口分析。结果表明,滚光在夹层孔端形成明显飞边,在7B04–T6孔端形成环状滚压微裂纹。冷挤压在衬套开缝对应夹层7B04–T6孔端区域形成挤压微裂纹。在文中疲劳载荷条件下,99.9%存活率、95%置信度时,滚光分别提高7B04–T6和TA15孔疲劳寿命0.01倍和0.63倍;A冷挤压量提高7B04–T6孔疲劳寿命3.25倍,但会降低TA15孔疲劳寿命;B冷挤压量分别提高7B04–T6和TA15孔疲劳寿命18倍和3.30倍;3类孔结构疲劳源均从孔壁或孔角萌生,没有从挤压或滚压微裂纹处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结构 滚光 开缝衬套挤压 表面完整性 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缝衬套孔挤压残余应力场数值计算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小辉 许光群 +5 位作者 聂利 贺旺 杨嘉勤 曹强 郑树民 王燕礼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70,共7页
本文基于有限元技术模拟了开缝衬套挤压和直接芯棒挤压两种孔挤压工艺,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工艺导致的孔壁材料轴向流动和孔壁残余应力场。结果表明:开缝衬套挤压可有效抑制材料向挤出端流动,这在飞机夹层孔结构挤压中可减小夹层间隙尺寸... 本文基于有限元技术模拟了开缝衬套挤压和直接芯棒挤压两种孔挤压工艺,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工艺导致的孔壁材料轴向流动和孔壁残余应力场。结果表明:开缝衬套挤压可有效抑制材料向挤出端流动,这在飞机夹层孔结构挤压中可减小夹层间隙尺寸;衬套开缝对应孔壁区域残余应力有突变,但仍然是对抗疲劳有利的压应力,而非拉应力;开缝衬套挤压挤入端孔边是压应力,而直接芯棒挤压是拉应力;相同干涉量条件下两种工艺引入的残余压应力峰值近似,但开缝衬套挤压残余压应力场域较直接芯棒挤压增大了约1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缝衬套 孔挤压 孔结构 残余应力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片喷丸对7B04-T6铝合金应力腐蚀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贺旺 王燕礼 +3 位作者 王亚南 刘金生 谭志国 高建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58,共7页
为研究喷丸对7B04-T6铝合金应力腐蚀抗性和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旋片喷丸技术对7B04-T6铝合金进行0.1~0.2 A、0.2~0.3 A两种喷丸强度的表面强化处理,进行喷丸前后试样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的测定与分析、表面形貌观察、恒载荷应力腐... 为研究喷丸对7B04-T6铝合金应力腐蚀抗性和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旋片喷丸技术对7B04-T6铝合金进行0.1~0.2 A、0.2~0.3 A两种喷丸强度的表面强化处理,进行喷丸前后试样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的测定与分析、表面形貌观察、恒载荷应力腐蚀测试、材料静态强度对比测试,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断口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0.1~0.2 A和0.2~0.3 A两种喷丸强度可分别在7B04-T6铝合金表面形成-350 MPa和-275 MPa残余压应力;表面粗糙度Ra从喷丸前的0.9μm分别增大至1.6μm和1.8μm;在3%NaCl+0.5%H2O2(质量分数)溶液中、(35±1)℃、350 MPa恒载荷作用下应力腐蚀持续时间分别较未喷丸试样提高11.3倍和8.7倍,0.1~0.2 A喷丸强度改善效果更佳;喷丸处理不改变材料的强度极限和断面收缩率,两种喷丸工艺对静态强度和断面收缩率的影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片喷丸 7B04-T6 应力腐蚀开裂 残余应力 静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