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电学效应下微流动近壁面带电离子受力分析
1
作者 王燕令 王跃社 贾培英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4-627,共4页
应用离子分布的Boltzmann定律和Poisson方程研究了微流动中通道近壁面电势的分布,采用Derjaguin理论计算了动电学效应下带电离子受到的双电层作用力,应用Hamaker-DeBoer近似式得到了离子与壁面间的范德瓦尔力,同时也考虑到离子重力的影... 应用离子分布的Boltzmann定律和Poisson方程研究了微流动中通道近壁面电势的分布,采用Derjaguin理论计算了动电学效应下带电离子受到的双电层作用力,应用Hamaker-DeBoer近似式得到了离子与壁面间的范德瓦尔力,同时也考虑到离子重力的影响,揭示了三种力对带电离子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量纲间距d*≤0.2时,离子重力的影响可以忽略,带电离子主要受范德瓦尔力和双电层作用力的作用,且二力均随d*增大而减小,d*≤0.02时,范德瓦尔力起主要作用,当0.02<d*≤0.2时,双电层作用力逐渐起主导作用;d*>0.2时,重力、范德瓦尔力及双电层作用力都趋于零,均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动 带电离子 动电学效应 双电层 范德瓦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石墨烯片—石蜡复合相变蓄冷材料制备方法及热物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高茂条 王春煦 +2 位作者 吴学红 王燕令 苏震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8-132,共5页
纳米石墨烯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热物性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以纳米石墨烯片为填料,通过机械法和化学改性法,得出在纳米石墨烯片—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的分散体系中聚酯型超分散剂的最佳添加量为2%。试验通过沉淀、分离得到复合相变材料的稳定... 纳米石墨烯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热物性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以纳米石墨烯片为填料,通过机械法和化学改性法,得出在纳米石墨烯片—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的分散体系中聚酯型超分散剂的最佳添加量为2%。试验通过沉淀、分离得到复合相变材料的稳定均匀分散液,分析研究得出纳米石墨烯片的添加量对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起始点、终止点以及相变峰值等温度参数并没有太大影响,但纳米石墨烯片的添加量过多过少都会使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降低,当纳米石墨烯片的添加量为1.5%时,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较纯石蜡升高0.7%。同时纳米石墨烯片—石蜡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纳米石墨烯片 蓄冷材料 相变潜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壳式相变蓄热器鱼骨仿生肋片的传热特性研究
3
作者 康湘杰 郝凯乐 +2 位作者 吴学红 吕财 王燕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16-221,227,共7页
针对管壳式相变蓄热器相邻肋片间相变材料(PCM)融化效率低的问题,受到鱼类骨骼结构的启发,提出了一种鱼骨仿生肋片模型,数值研究鱼骨肋片结构参数、位置及角度对相变蓄热器蓄放热效率的影响,并对鱼骨肋片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采... 针对管壳式相变蓄热器相邻肋片间相变材料(PCM)融化效率低的问题,受到鱼类骨骼结构的启发,提出了一种鱼骨仿生肋片模型,数值研究鱼骨肋片结构参数、位置及角度对相变蓄热器蓄放热效率的影响,并对鱼骨肋片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鱼骨仿生肋片可强化传热,提高PCM熔化速率,合理调整肋片长度、位置及角度,可有效改善蓄热器温度分布均匀性;所添加鱼骨仿生肋片装置相比同体积传统直肋装置,熔化时间减少50.89%;优化设计的鱼骨分支肋片装置相比鱼骨肋片装置,熔化时间减少2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壳式蓄热器 仿生鱼骨肋片 强化传热 融化 储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国防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4
作者 亢晋军 王燕令 《政工学刊》 2015年第5期34-34,共1页
驻校选培办作为选拔、培养后备军官的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和责任意识,紧贴强军目标和部队建设需求,以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和军队好干部标准为牵引,着力在提升国防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工作能力上下功夫,力争为部队基层培养... 驻校选培办作为选拔、培养后备军官的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和责任意识,紧贴强军目标和部队建设需求,以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和军队好干部标准为牵引,着力在提升国防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工作能力上下功夫,力争为部队基层培养输送更多政治合格、作风优良的"举旗人"。一、注重铸魂育人,抓实理论教育和活动引领一要搞好创新理论教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素质 国防生 干部标准 理论教育 政治工作能力 政治合格 基层培养 红色资源 后备军官 政治工作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纳微米孔隙介质非线性渗流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张雪龄 邝颂雅 +4 位作者 师渝滔 朱维耀 王燕令 吴学红 牛聪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2-112,共11页
致密油储层基质内纳微米孔隙介质的渗流特性和机理研究对促进致密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调研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国内外的致密油藏特征,分析了致密油岩心的非线性渗流特征和渗流机理,并从孔隙结构特征、流体性质和液固界... 致密油储层基质内纳微米孔隙介质的渗流特性和机理研究对促进致密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调研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国内外的致密油藏特征,分析了致密油岩心的非线性渗流特征和渗流机理,并从孔隙结构特征、流体性质和液固界面作用等3个方面分析了对渗流特征的影响;最后从理论计算、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三个角度阐述了致密油孔隙介质流动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可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纳微米孔隙 非线性渗流 渗流机理 液固界面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电场作用下电场流动聚焦装置内微液滴的生成实验
6
作者 王燕令 任敏 +3 位作者 张常青 刘鹤 陈华 吴学红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7-194,共8页
采用非接触式电极放入方式,避免了电化学效应的产生,通过改变外加交流电场强度和电场频率,研究了液滴交流电场流动聚集断裂过程的流型转变、液滴当量直径和生成频率。结果表明,流量不变时,仅通过改变外加电场,依次可观测到液滴从弹状流... 采用非接触式电极放入方式,避免了电化学效应的产生,通过改变外加交流电场强度和电场频率,研究了液滴交流电场流动聚集断裂过程的流型转变、液滴当量直径和生成频率。结果表明,流量不变时,仅通过改变外加电场,依次可观测到液滴从弹状流、滴状流到喷射流的流型转变。当毛细数<0.1时,生成的液滴当量直径随毛细数增加呈指数减小,且低频电场下的液滴当量直径比高频下的更为均匀。液滴的生成频率随着电场强度和电场频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较高的电场强度和电场频率均会导致液滴断裂时间提前,相应生成的液滴当量直径较无外加电场时的减小约60%,生成频率提高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液滴 分散相 连续相 交流电场 生成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片热风干燥特性及收缩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7
7
作者 刘鹤 焦俊华 +3 位作者 田友 刘佳敖 王燕令 吴学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8-64,共7页
为提高马铃薯片的热风干燥效率及品质,控制其干燥过程中的收缩变形,本文研究了不同热风温度(45、55、65、75℃)和切片厚度(3、5、7、9 mm)对马铃薯片热风干燥特性曲线、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及活化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室内热风温... 为提高马铃薯片的热风干燥效率及品质,控制其干燥过程中的收缩变形,本文研究了不同热风温度(45、55、65、75℃)和切片厚度(3、5、7、9 mm)对马铃薯片热风干燥特性曲线、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及活化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室内热风温度越高、马铃薯切片厚度越小时,干燥速率越快。在研究范围内,马铃薯片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在5.02×10^(-10)~11.53×10^(-10)m^(2)/s范围内,其值随热风温度升高或切片厚度减小而增大。此外,研究发现Weibull分布函数能够很好地描述马铃薯片的降速干燥过程和收缩动力学模型。通过Arrhenius方程计算得到马铃薯片的干燥活化能和收缩活化能分别为27.35和46.44 kJ/mol,马铃薯片干燥比收缩消耗活化能少。本研究为马铃薯片在热风干燥加工中水分迁移和体积收缩变化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热风干燥 收缩动力学 水分扩散系数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无机盐热化学储热材料及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雪龄 雷旭东 +4 位作者 王菲菲 王燕令 张琦 王玉静 赵萧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11,共6页
水合盐热化学吸附储热技术具有储能密度高、热损低等优点,其在低品位能源回收利用等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从储热密度,实验条件,循环稳定性等角度对热化学吸附储热单质水合盐、复合盐以及系统应用3个方面的研究热点及最新进展进行归... 水合盐热化学吸附储热技术具有储能密度高、热损低等优点,其在低品位能源回收利用等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从储热密度,实验条件,循环稳定性等角度对热化学吸附储热单质水合盐、复合盐以及系统应用3个方面的研究热点及最新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对化学吸附储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缺陷进行了讨论和改进研究探讨。结果表明,对储热材料的传热传质强化以及系统的优化设计是未来热化学储能领域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盐 储能 热化学吸附 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