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求解复合圆筒壁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新方法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照亮 张克舫 +1 位作者 李华玉 梁金国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9-92,共4页
为了求解复合材料内的温度分布,根据导热基本规律,建立了复合圆筒壁导热问题的数学模型。采用Laplace变换和Stehfest数值反演技术对拉氏变换进行多次迭代反演,求得温度分布的近似解。设计了复合圆筒壁温度测试实验装置。复合圆筒壁的非... 为了求解复合材料内的温度分布,根据导热基本规律,建立了复合圆筒壁导热问题的数学模型。采用Laplace变换和Stehfest数值反演技术对拉氏变换进行多次迭代反演,求得温度分布的近似解。设计了复合圆筒壁温度测试实验装置。复合圆筒壁的非稳态测温装置的测试结果与利用高温四参数测试仪对注汽井的现场测试结果吻合良好,说明该解法的计算结果精度高,适用于不同的初边值条件或含内热源的导热问题,可应用于具体工程问题的分析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筒壁 非稳态导热 求解 Laplace变换 温度分布 参数测试仪 初边值条件 复合材料 数学模型 迭代反演 拉氏变换 反演技术 实验装置 温度测试 现场测试 测温装置 计算结果 分析计算 工程问题 近似解 注汽井 内热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伴热采油和输油工程设计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照亮 梁金国 弥康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2期35-37,共3页
在稠油和高凝油开采与输送过程中,电伴热工艺已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各种电伴热系统,确定了电伴热状态下井筒和输油管道的温度场、压力场、合理的伴热深度(长度)及伴热功率,求出了自控温伴热电缆伴热各段的长度,并对电伴热采油工况... 在稠油和高凝油开采与输送过程中,电伴热工艺已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各种电伴热系统,确定了电伴热状态下井筒和输油管道的温度场、压力场、合理的伴热深度(长度)及伴热功率,求出了自控温伴热电缆伴热各段的长度,并对电伴热采油工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可以根据原油的性质选择伴热深度、强度及抽汲工况参数,根据节能原则、电缆成本和现场条件选择电伴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伴热采油 稠油开采 输油工程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汽井井筒温度分布的模拟计算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照亮 杏花 梁金国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79,共4页
现场使用的注汽井井筒模拟软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隔热井筒的节点划分过粗 ,未考虑隔热油管接箍和伸缩管等对井筒温度分布的影响 ,其计算结果误差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井筒温度分布精细描述数学模型 ,编制了新的计算软件 ,此软件考... 现场使用的注汽井井筒模拟软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隔热井筒的节点划分过粗 ,未考虑隔热油管接箍和伸缩管等对井筒温度分布的影响 ,其计算结果误差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井筒温度分布精细描述数学模型 ,编制了新的计算软件 ,此软件考虑了接箍处轴向导热的影响 ,改进了地层热阻的计算方法 ,并采用新方法计算环空隔热介质的导热系数。对隔热油管外管壁温度分布进行的局部加密处理后的计算结果更能接近实际热损失情况。分别用数值解法和解析法求解了隔热管外管壁的温度分布。与现场测试数据的对比说明 ,精细模型计算的结果准确度高 ,能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 ,对地层热阻、环空隔热介质等的分析计算比较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井 井筒 温度分布 隔热油管 地层热阻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试井资料确定油层的热物性参数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照亮 成志刚 +1 位作者 陈延 梁金国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73,共3页
为了确定地层条件下油层的热物性参数,根据油田试井资料建立了生产井油层区域的导热和对流换热非稳态混合传热数学模型,确定了合理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计算了油层沿径向的温度分布剖面。采用复形调优法及变步长有限差分法,对目标函数... 为了确定地层条件下油层的热物性参数,根据油田试井资料建立了生产井油层区域的导热和对流换热非稳态混合传热数学模型,确定了合理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计算了油层沿径向的温度分布剖面。采用复形调优法及变步长有限差分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了求解,确定了油层的综合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热容量和井底产液温度等参数。将实例计算的井底产液温度与现场试井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较好,能够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 试井资料 井底 生产井 油田 径向 剖面 热物性参数 对流换热 传热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3ω法测量非线性KTP晶体各向异性导热系数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照亮 唐大伟 陈焕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71-1075,共5页
非线性KTP(KTiOPO4)晶体的各向异性导热性能对于部分消除热应力以改善倍频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建立了3ω法测试系统,介绍了其测量各向异性材料的原理。测试了SiO2薄膜/Si衬底试样的导热系数,验证了该实验方法及系统的合理性。应用此方法... 非线性KTP(KTiOPO4)晶体的各向异性导热性能对于部分消除热应力以改善倍频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建立了3ω法测试系统,介绍了其测量各向异性材料的原理。测试了SiO2薄膜/Si衬底试样的导热系数,验证了该实验方法及系统的合理性。应用此方法测试得到KTP晶体沿径向和倍频方向(轴向)的导热系数,得到其不均匀度为0.737。结果验证了KTP晶体导热系数的各向异性。设计的实验系统可以有效测量各向异性晶体的导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TP晶体 各向异性导热系数 3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喷雾冷却系统启动时间
6
作者 王照亮 马永 +1 位作者 张伟 赵欣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356-2360,共5页
以蒸馏水为冷却工质,对冷凝器内置的封闭式光滑表面喷雾冷却系统进行了启动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喷雾系统不同模块最优启动顺序为冷凝器、泵和加热器。采取6种不同的启动顺序,启动后加热表面的温度不均匀度均小于0.25℃。在... 以蒸馏水为冷却工质,对冷凝器内置的封闭式光滑表面喷雾冷却系统进行了启动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喷雾系统不同模块最优启动顺序为冷凝器、泵和加热器。采取6种不同的启动顺序,启动后加热表面的温度不均匀度均小于0.25℃。在最优启动顺序下,研究了冷却水流量、泵高度、加热功率和喷雾流量对启动时间的影响。随冷却水流量和喷雾流量增加启动时间缩短,随泵高度增加启动时间略微增大,随加热功率增大启动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启动时间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喷雾流量、冷却水流量、加热功率及泵相对于加热表面的高度。喷雾工质流量由10mL/min增大到35mL/min时,封闭式喷雾系统的启动时间缩短了5 000s。同样操作条件下,封闭式系统的启动时间比开放式系统延长15%~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系统 喷雾冷却 启动性能 驱动力 温度不均匀度 操作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评价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照亮 《能源与环保》 2019年第4期125-130,134,共7页
为了研究郑州市水资源综合承载力情况,对郑州市水资源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依据学者对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内容与原则,建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模型,结合郑州市区域发展以及自然特征,将处理后的指标进行模型计算。研究得出... 为了研究郑州市水资源综合承载力情况,对郑州市水资源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依据学者对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内容与原则,建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模型,结合郑州市区域发展以及自然特征,将处理后的指标进行模型计算。研究得出:郑州市水资源综合承载力主要是由水资源复合系统压力指数(CCI)、人口压力指数(F_pI)、经济压力指数(F_eI)、水资源系统协调指数(CHI)共同决定的,其中郑州市水资源综合承载力变化曲线呈现"V"字形,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研究为郑州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法 水资源承载能力 水资源复合系统压力指数 人口压力指数 经济压力指数 水资源系统协调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FLOW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照亮 《能源与环保》 2018年第7期108-113,共6页
运用FEFLOW有限元地下水模拟软件,对某条件下地下水环境进行了评价研究。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建立了数学模型以及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FEFLOW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地下水流场、分层的均衡性、潜水埋深、潜水水位,研究得出:在矿... 运用FEFLOW有限元地下水模拟软件,对某条件下地下水环境进行了评价研究。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建立了数学模型以及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FEFLOW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地下水流场、分层的均衡性、潜水埋深、潜水水位,研究得出:在矿井开采与某水源开采的条件下,形成了以某水源地为中心的大范围降落漏斗,从而造成潜水位下降程度相近;矿井抽水造成的潜水位下降和水源地抽水影响相比并不明显;2种方式的开采造成潜水埋深大幅度增加,导致了评价区域内潜水获得的蒸发量和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明显降低,研究为类似工程条件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FLOW 地下水环境 影响评价 流场 均衡性 潜水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风电场优化选址决策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照亮 马平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42,47,共5页
风电场选址时存在对多种备选方案进行选择的问题,文章从多角度出发,选取地理、技术、经济、环境因素,提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解决方案,构建风电场选址的递阶层次结构。以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为基本的数学模型,构造因素的比较判... 风电场选址时存在对多种备选方案进行选择的问题,文章从多角度出发,选取地理、技术、经济、环境因素,提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解决方案,构建风电场选址的递阶层次结构。以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为基本的数学模型,构造因素的比较判别矩阵以及方案的优先矩阵;通过将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转化为精确数矩阵,对其进行一致性的判定和改进,计算出各因素权重,对备选方案进行单因素排序以及综合排序。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在风电场选址决策中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层次分析法 风电场 选址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结构表面封闭式喷雾冷却传热特性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伟 王照亮 徐明海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53-2058,共6页
以蒸馏水为工质,在闭式循环喷雾冷却系统上,变化喷雾流量,研究了表面几何结构对喷雾传热性能的影响。从对流换热和相变换热比例关系的角度,对喷雾换热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光滑表面相比,微结构表面可明显增强喷雾换热强度,... 以蒸馏水为工质,在闭式循环喷雾冷却系统上,变化喷雾流量,研究了表面几何结构对喷雾传热性能的影响。从对流换热和相变换热比例关系的角度,对喷雾换热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光滑表面相比,微结构表面可明显增强喷雾换热强度,这主要归因于相变换热的增强。表面温度较低时,直肋面换热效果最好;增大流量,光面换热增强,而直肋面变化不明显。表面温度较高时,方肋面换热效果最好;随着流量增大,所有面换热均增强。对于微结构表面,相变换热份额均大于50%,故而以相变换热为主;而光滑表面,即使在温度较低时,相变换热份额也大于20%。临界热流密度与三相接触线长度正相关,流量为15.9mL/min时,方肋面、直肋面和光面的临界热流密度依次为159.1,120.2,109.8W/cm2,蒸发效率分别为96.0%,72.5%,6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微结构表面 相变换热 临界热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矩形毛细微槽群轴向干涸高度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学功 白莉 +1 位作者 王照亮 唐大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9-123,共5页
对背面有热流输入的开放式竖直矩形毛细微槽群蒸发热沉中液体沿槽道方向的润湿与流动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并提出了预测纯蒸发换热情形下竖直矩形毛细微槽群中液体沿槽道方向的干涸点高度的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与... 对背面有热流输入的开放式竖直矩形毛细微槽群蒸发热沉中液体沿槽道方向的润湿与流动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并提出了预测纯蒸发换热情形下竖直矩形毛细微槽群中液体沿槽道方向的干涸点高度的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干涸点高度随热负荷的增加而降低,矩形毛细微槽的几何尺寸及微槽群密度对竖直矩形毛细微槽群蒸发热沉中液体的润湿和相变换热特性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微槽群 蒸发换热 干涸点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井分层配汽工程设计 被引量:6
12
作者 志刚 张毅 +1 位作者 王照亮 梁金国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5期65-67,共3页
针对非均质性稠油油藏 ,建立了二层地质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单井分层配汽问题。对管流、嘴流、渗流的协调计算及蒸汽流过节流喷嘴的临界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分层配汽工艺可得到合理的注汽剖面 ,实现了单井分层配汽 ,... 针对非均质性稠油油藏 ,建立了二层地质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单井分层配汽问题。对管流、嘴流、渗流的协调计算及蒸汽流过节流喷嘴的临界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分层配汽工艺可得到合理的注汽剖面 ,实现了单井分层配汽 ,节约了作业费用。对配汽量、注汽速率及喷嘴结构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在现场进行了实际应用 ,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分层注汽 配汽量 喷嘴 临界流动 限流射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地层热阻新模型进行注汽井井筒热力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瑞清 孙连杰 +2 位作者 王照亮 罗晓娥 刘丽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3期97-99,共3页
针对注汽井筒的传热特点,建立了注汽井传热过程中地层热阻的恒壁温计算模型,并与恒热源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前者更能反映注汽过程的散热特性。结合注汽井井筒散热理论模型,计算了蒸汽沿井筒的温度、压力、干度和热损失沿程分布,并... 针对注汽井筒的传热特点,建立了注汽井传热过程中地层热阻的恒壁温计算模型,并与恒热源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前者更能反映注汽过程的散热特性。结合注汽井井筒散热理论模型,计算了蒸汽沿井筒的温度、压力、干度和热损失沿程分布,并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与现场测试结果的对比说明,考虑地层热阻的综合传热模型可以较好地对注汽井井筒进行热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热阻 热损失 注蒸汽 稠油热采 计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正中囊肿 被引量:7
14
作者 邢虎 王照亮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4年第4期260-261,共2页
腭正中囊肿是一种少见的非牙源性面裂囊肿,它位于腭正中线上,腭乳头之后,第一例病例由Rushton报道于1930年,至1985年见于文献的报道仅17例。
关键词 囊肿 非牙源性 乳头 面裂 病例 文献 中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态沸腾中汽化核心处温度时间序列的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贾涛 王照亮 布文峰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74,共4页
对典型核态沸腾传热实验中不同热流密度下汽化核心处的温度时间序列,进行了非线性研究.重建了这些温度时间序列对应的三维吸引子,从三维吸引子中求出了关联维数,并从不同热流密度下的温度时间序列中计算了其相应的最大李亚普诺夫指数.... 对典型核态沸腾传热实验中不同热流密度下汽化核心处的温度时间序列,进行了非线性研究.重建了这些温度时间序列对应的三维吸引子,从三维吸引子中求出了关联维数,并从不同热流密度下的温度时间序列中计算了其相应的最大李亚普诺夫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汽化核心处的温度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化核心 吸引子 关联维数 最大李亚普诺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套炉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连杰 杨静 +3 位作者 王照亮 李斌 付学强 霍彦莉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91,共1页
烟管总传热系数和加热盘管总传热系数是影响水套炉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对热负荷为1 750 kW、设计热效率为90%的水套炉进行模型热力分析,结果表明:随烟管总传热系数的增大,火筒及烟管的结构尺寸显著缩小,筒体长度大幅度降低;随加热盘管... 烟管总传热系数和加热盘管总传热系数是影响水套炉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对热负荷为1 750 kW、设计热效率为90%的水套炉进行模型热力分析,结果表明:随烟管总传热系数的增大,火筒及烟管的结构尺寸显著缩小,筒体长度大幅度降低;随加热盘管总传热系数的增大,加热盘管数量和结构尺寸显著缩小,筒体直径大幅度减小。强化烟管和加热盘管的传热特性是水套炉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套炉 烟管 盘管 火箱 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采出水驱动带经济器的高温压缩式热泵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伟 牛栓文 +1 位作者 徐涛 王照亮 《工业加热》 CAS 2022年第9期15-19,23,共6页
针对油田中低温采出水,采用带经济器的两级高温压缩式热泵回收采出水余热,用于油田生产加热。根据采出水资源特点确定了热力循环各个节点的热力学状态参数、㶲和性能指数。定义了采出水驱动的高温压缩式热泵的制热效率和㶲效率。建立了各... 针对油田中低温采出水,采用带经济器的两级高温压缩式热泵回收采出水余热,用于油田生产加热。根据采出水资源特点确定了热力循环各个节点的热力学状态参数、㶲和性能指数。定义了采出水驱动的高温压缩式热泵的制热效率和㶲效率。建立了各个子系统的㶲平衡方程并进行了㶲损和㶲效率分析。压缩机的㶲损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蒸发器和冷凝器。二次膨胀阀效率最低,并且制热温度越高㶲损失越大。改变经济器的中间压比可使得制热效率和㶲效率改变约10%。相比于㶲效率,高温压缩式热泵的制热效率对采出水温度更敏感。研究结果对于油田采出水驱动的高温热泵的开发和运行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压缩式热泵 油田采出水 经济器 制热效率 㶲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新工艺提高锅炉热效率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克舫 王照亮 赵延茂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2-32,共1页
1.锅炉运行现状及分析 胜利油田某注汽站有6台高压注汽锅炉,平均运行时间在6年以上,有的达到11年,设备老化严重.2000年对4台锅炉的运行状况进行测试表明,热效率和干度都没有达到设计要求.6#锅炉热效率低,主要是因为排烟热损失大、锅炉... 1.锅炉运行现状及分析 胜利油田某注汽站有6台高压注汽锅炉,平均运行时间在6年以上,有的达到11年,设备老化严重.2000年对4台锅炉的运行状况进行测试表明,热效率和干度都没有达到设计要求.6#锅炉热效率低,主要是因为排烟热损失大、锅炉表面散热损失多等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锅炉 热效率 应用效果 运行现状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热反射实验中微弱信号的测量
19
作者 布文峰 郑兴华 +2 位作者 唐大伟 王照亮 程光华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4,共4页
介绍了用激光光热反射方法测量表面下物体热物性的实验原理.分析了实验中噪声的主要来源,运用带通滤光片结合差分探测的方式降低激光器产生的噪声.锁相放大技术对被测信号进行窄带放大,锁相放大器结合示波器输出了被测信号的周期变化部... 介绍了用激光光热反射方法测量表面下物体热物性的实验原理.分析了实验中噪声的主要来源,运用带通滤光片结合差分探测的方式降低激光器产生的噪声.锁相放大技术对被测信号进行窄带放大,锁相放大器结合示波器输出了被测信号的周期变化部分,实现了光热法测量中微弱信号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物性 光热反射技术 噪声 滤波 锁相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东二号联三环节能流分析
20
作者 赵守明 李清方 王照亮 《节能技术》 CAS 2012年第1期55-58,共4页
为了提高孤东二号联用能效率,需要分析该站用能的薄弱环节,采用三环节方法对该站的能流分布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建立了联合站的能流图,然后在加热炉等主要能耗设备用能分析的基础上找出能量转化与传输环节、能量利用环节和能量回收环... 为了提高孤东二号联用能效率,需要分析该站用能的薄弱环节,采用三环节方法对该站的能流分布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建立了联合站的能流图,然后在加热炉等主要能耗设备用能分析的基础上找出能量转化与传输环节、能量利用环节和能量回收环节的主要问题。分析结果显示,加热炉效率低、设备散热损失大、泵机组效率低、高含水加热等是孤东二号联主要的用能薄弱环节,为进行节能优化提出了工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站 能流 三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