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型固体超强酸SO_4^(2-)/TiO_2-ZrO_2合成马来酸双酯 被引量:36
1
作者 王潍平 吕连海 杨锦宗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12-317,共6页
合成了新型的复合无机固体超强酸 SO_4^(2-)/TiO_2-ZrO_2,把它作为催化剂用于马来酸双酯的合成,其反应速度快,工艺简单,与催化剂硫酸相比,副反应少,对设备腐蚀小。此催化剂不怕水,再生容易,可反复使用。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 合成了新型的复合无机固体超强酸 SO_4^(2-)/TiO_2-ZrO_2,把它作为催化剂用于马来酸双酯的合成,其反应速度快,工艺简单,与催化剂硫酸相比,副反应少,对设备腐蚀小。此催化剂不怕水,再生容易,可反复使用。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对酯化产物进行了分析鉴定。对催化剂的表面性质进行了考查,并与催化酯化的活性、选择性进行了关联,其结果显示了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双酯 固体超强酸 复合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琥珀酸酯磺酸钠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潍平 吕连海 杨锦宗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0年第8期347-349,共3页
合成了新型的无机固体超强酸替代硫酸、对甲苯磺酸催化剂用于合成马来酸酯,与硫酸、对甲苯磺酸的催化结果比较,显示了高的活性和选择性。探讨了马来酸双酯的合成条件,使含有少量单酯的马来酸双酯一步合成琥珀酸酯磺酸钠,提高了反应速度... 合成了新型的无机固体超强酸替代硫酸、对甲苯磺酸催化剂用于合成马来酸酯,与硫酸、对甲苯磺酸的催化结果比较,显示了高的活性和选择性。探讨了马来酸双酯的合成条件,使含有少量单酯的马来酸双酯一步合成琥珀酸酯磺酸钠,提高了反应速度,简化了工艺过程。分别用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对酯化及磺化产物进行了分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琥珀酸酯 磺酸钠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固体超强酸SO_4^(2-)/TiO_2、SO_4^(2-)/ZrO_2合成马来酸二戊酯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潍平 杨锦宗 +1 位作者 张振刚 赵志忠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676-680,共5页
合成了 SO_4^(2-)/TiO_2、SO_4^(2-)/ZrO_2固体超强酸,并把它作为催化剂用于马来酸二戊酯的合成,同时与硫酸、对甲苯磺酸的催化效果作了比较。该固体超强酸作催化剂的情况下,催化剂与产品分离容易,产品后处理简单,从而简化了工艺,节约... 合成了 SO_4^(2-)/TiO_2、SO_4^(2-)/ZrO_2固体超强酸,并把它作为催化剂用于马来酸二戊酯的合成,同时与硫酸、对甲苯磺酸的催化效果作了比较。该固体超强酸作催化剂的情况下,催化剂与产品分离容易,产品后处理简单,从而简化了工艺,节约了原材料和能源,减少了废水,优于传统的硫酸、对甲苯磺酸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二戊酯 固体酸 硫酸 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酸催化合成马来酸双酯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潍平 杨锦宗 +1 位作者 张振刚 赵志忠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89年第11期489-492,共4页
本实验以硫酸、对甲苯磺酸以及合成的新型固体超强酸作为催化剂进行了马来酸双酯的合成。井且,把固体超强酸的催化效果与硫酸、对甲苯磺酸的催化效果作了比较,发现固体超强酸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并使合成过程简化。
关键词 马来酸双酯 酸催化合成
全文增补中
国际实验室间转基因产品检测能力验证的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曹际娟 郑江 +3 位作者 曹志军 王潍平 宋桂兰 朱水芳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5年第2期12-16,共5页
以转基因大豆为例,介绍开展APLACT034国际间实验室转基因检测能力验证的项目。对于样品量值(添加值)的设定进行试验,对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检验,并对参试实验室的测试结果进行系统的评价和分析。影响转基因产品测试结果的关键因素... 以转基因大豆为例,介绍开展APLACT034国际间实验室转基因检测能力验证的项目。对于样品量值(添加值)的设定进行试验,对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检验,并对参试实验室的测试结果进行系统的评价和分析。影响转基因产品测试结果的关键因素是检测方法、基因组DNA提取的质量、PCR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的加入量,以及是否使用标准物质作为质控对照和使用定量标准物质求出相关系数对定量检测结果进行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 质控 定量检测 对照 测试结果 PCR反应体系 国际 能力验证 项目 定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与P_2O_5对V_2O_5-TiO_2催化剂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韩维屏 王潍平 欧阳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74-81,共8页
V_2O_5-TiO_2催化剂在 Cs^+(Cs/PVT=0.012)和 P_2O_5协同作用下,V_2O_5晶相 V=O 键的特征伸缩振动1020cm^(-1)明显地位移到1005cm^(-1),与此同时,V-O-V 键的特征伸缩振动由879cm^(-1)红移到859cm^(-1)。说明一部分 V_2O_5在 TiO_2表面... V_2O_5-TiO_2催化剂在 Cs^+(Cs/PVT=0.012)和 P_2O_5协同作用下,V_2O_5晶相 V=O 键的特征伸缩振动1020cm^(-1)明显地位移到1005cm^(-1),与此同时,V-O-V 键的特征伸缩振动由879cm^(-1)红移到859cm^(-1)。说明一部分 V_2O_5在 TiO_2表面上转为非晶相,V=O 键长由1.58伸长到1.61。NH_3-TPD 谱与 NH_3-IR 谱的结果表明,Cs^+与 P_2O_5的协同作用还显著地加强了催化剂表面的 B 酸和 L 酸的强度。但 Cs/V 原子比如大于0.012时,ESR 谱中游离 V^(4+)的超精细结构讯号明显加强,对催化反应不利。Cs^+渗入到TiO_2晶格间隙,能提高联结有 VO_4四面体的 TiO_2的n 型电导,对于 VO_4捕捉气相氧原子有利。当 Cs^+接近 P-OH、V-OH 或 Ti-OH 的氧原子时,能极化氢氧基,提高了 B 酸强度。当 VO_4四面体氧原子缺位时,Cs^+接近 V-O-Ti 键的桥氧原子,则可提高 L 酸 V⊕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氧化钒 氧化钛 氧化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