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聚乙烯醇微囊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满燕 俞耀庭 T.M.SChang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65-869,F006,共6页
采用低温物理交联法制备新型聚乙烯醇微囊,所得微囊机械强度好,克服了目前普遍采用的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易碎的缺点,在APA微囊已完全破碎的机械强度下,聚乙烯醇微囊的破碎率仅为3%.在体外模拟肠胃生理极限条件下可保... 采用低温物理交联法制备新型聚乙烯醇微囊,所得微囊机械强度好,克服了目前普遍采用的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易碎的缺点,在APA微囊已完全破碎的机械强度下,聚乙烯醇微囊的破碎率仅为3%.在体外模拟肠胃生理极限条件下可保持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尿素、尿酸和肌酐等小分子具有良好的通透性,能在10min内完全通透.将高效分解尿素的脲酶基因工程菌E.coliDH5包埋于聚乙烯醇微囊之中,其工程菌仍具有很高的分解尿素能力,其活力约为自由菌的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微囊 低温物理交联 脲酶基因工程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PLGA纳米粒兔眼玻璃体内注射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越 王雨生 +4 位作者 宋存先 王满燕 杨菁 张自峰 惠延年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M)是眼科临床常用药物,但目前缺乏高效、低毒的给药途径。借助生物降解性多聚体材料聚乳酸-羟乙酸(PLGA)构建DM-PLGA纳米粒,兔眼玻璃体内注射可望在眼后节较长时间维持稳定的有效药物浓度。方法乳化/溶剂... 目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M)是眼科临床常用药物,但目前缺乏高效、低毒的给药途径。借助生物降解性多聚体材料聚乳酸-羟乙酸(PLGA)构建DM-PLGA纳米粒,兔眼玻璃体内注射可望在眼后节较长时间维持稳定的有效药物浓度。方法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载药量分别为20%和50%的DM-PLGA纳米粒,兔眼玻璃体内注射给药后于第1、7、14和21d分别进行临床观察和组织药物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给药后21d内,角膜和房水中药物浓度均低于检测水平下限(10μg·L-1);血浆药物浓度最高为024mg·L-1;载药量20%和50%的2组中视网膜脉络膜药物浓度分别为011-0.42mg·L-1和0.38-0.88mg·L-1,玻璃体药物浓度分别为0.82-26.52mg·L-1和1.78-85.72mg·L-1。临床观察眼底未见异常。结论载药量50%组的DM-PLGA纳米粒在兔眼玻璃体内可维持药物浓度达3周,提示具有眼内注射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聚乳酸-羟乙酸 缓释给药 眼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联单克隆抗体的聚氨酯膜在基因定位递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琳华 宋存先 +2 位作者 王满燕 杨菁 唐丽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0-354,i0002,共6页
目的研究偶联单克隆抗体胶原涂覆的聚氨酯膜在基因定位递送中的应用。方法将抗腺病毒纤突的单克隆F(ab)’2抗体通过巯基反应共价键偶联到胶原涂覆的聚氨酯膜上,再通过抗体-抗原特异性反应携带病毒基因载体,得到局部定位的基因运载体系... 目的研究偶联单克隆抗体胶原涂覆的聚氨酯膜在基因定位递送中的应用。方法将抗腺病毒纤突的单克隆F(ab)’2抗体通过巯基反应共价键偶联到胶原涂覆的聚氨酯膜上,再通过抗体-抗原特异性反应携带病毒基因载体,得到局部定位的基因运载体系。用报告基因进行平滑肌细胞(A10细胞)的体外转染实验和模拟生理条件的稳定性实验。结果体外细胞转染实验显示,该方法携带的载基因病毒在A10细胞中实现了高效、高度定位的基因表达。模仿生理条件的体外稳定性实验表明,通过抗体结合在PU膜上的载基因病毒可缓慢持续地释放出来,有效地转染A10细胞达20d左右。结论这种经抗病毒抗体连接固定于胶原涂覆聚氨酯膜的病毒能很好地局部定位递送基因,可望用于临床基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膜 抗腺病毒纤突的单克隆F(ab)’2抗体 基因载体 定位递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腺病毒复合物为载体的基因定位递送 被引量:2
4
作者 宋存先 王满燕 +3 位作者 RJ Levy S Tallapragada S DeFelice J T Hinson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0-595,共6页
临床基因治疗方案中基因载体在疾病部位的靶向递送仍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将腺病毒与一种生物素化的特异性抗腺病毒六邻体的多克隆IgG结合,固定于结合了亲和素的胶原蛋白膜上,成功获得腺病毒载体基因靶向定位递送体系。体外稳定性... 临床基因治疗方案中基因载体在疾病部位的靶向递送仍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将腺病毒与一种生物素化的特异性抗腺病毒六邻体的多克隆IgG结合,固定于结合了亲和素的胶原蛋白膜上,成功获得腺病毒载体基因靶向定位递送体系。体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中病毒载体可有效保持活性。通过这种特异性抗体偶联方式,将携带单纯疱疹胸苷激酶(HSVtk)编码基因片断的腺病毒结合在胶原膜上转染大鼠平滑肌细胞(A10),加入更昔洛韦(ganciclovir)后,只有生长在胶原膜上及膜邻近50μm内的细胞被杀死。在使用非特异性抗体的对照实验中,整个培养基范围内的细胞几乎全被杀死。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对猪的心肌进行转基因实验,结果显示注射特异性抗体偶联病毒的胶原凝胶比直接注射病毒悬液获得更高效的心室基因表达。所有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生物素和特异性抗体使病毒载体固定在胶原蛋白基质上,可达到有效的局部定位基因表达,避免向非病灶部位的扩散,是基因治疗中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载体定位递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特异 定位递送 抗体偶联 腺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清脂蛋白与胆固醇修饰的葡聚糖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曹宁宁 俞耀庭 +2 位作者 王满燕 王连永 陈长治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524-1528,共5页
采用浊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 (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与胆固醇修饰的葡聚糖 (CHD)的相互作用 .浊度法研究结果表明 ,CHD与 VLDL混合溶液的浊度大于 CHD与LDL混合溶液的浊度 .CHD浓度和 CHD链上胆固醇含... 采用浊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 (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与胆固醇修饰的葡聚糖 (CHD)的相互作用 .浊度法研究结果表明 ,CHD与 VLDL混合溶液的浊度大于 CHD与LDL混合溶液的浊度 .CHD浓度和 CHD链上胆固醇含量都对溶液的浊度产生影响 .当 CHD浓度为0 .3 mg/m L,CHD链上胆固醇含量为 4个 /1 0 0个糖环时 ,混合溶液的浊度可达到最大值 ,表明 LDL或VLDL聚集的程度最大 .Ca2 + 对 CHD与 LDL或 VLDL的相互作用没有影响 .高效液相色谱的研究结果表明 ,CHD与 LDL的结合使得复合物分子量增加 ;CHD分子量增大 ,复合物分子量也增加 ;当葡聚糖上胆固醇含量为 4.0时 ,复合物分子量最大 .实验结果表明 ,CHD能引起 LDL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脂蛋白 胆固醇 修饰 葡聚糖 相互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 极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血液净化 治疗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