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笔耕半个世纪 叩探算史千年——严敦杰先生的科学史研究和对中国珠算事业的贡献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渝生 《珠算与珠心算》 2006年第3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中国珠算协会 珠算事业 科学史 先生 科学技术史 常务理事 专家学者 严敦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船远航兴波澜 水密隔舱闯沧海
2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财富》 2024年第1期60-61,共2页
早在13世纪末,中国水密隔舱技术就由马可·波罗介绍到西方,18世纪末的1795年,英国海军总工程师塞缪尔·本瑟姆第一次采用中国水密隔舱技术建造新型军舰。从此,中国水密隔舱技术逐渐被世界各国的造船界普遍采用,对人类航海史的... 早在13世纪末,中国水密隔舱技术就由马可·波罗介绍到西方,18世纪末的1795年,英国海军总工程师塞缪尔·本瑟姆第一次采用中国水密隔舱技术建造新型军舰。从此,中国水密隔舱技术逐渐被世界各国的造船界普遍采用,对人类航海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密隔舱 航海史 英国海军 马可·波罗 造船界 塞缪尔 13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黎门三院士 悬壶济苍生
3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财富》 2023年第4期65-66,共2页
清明时节,祭奠逝者,追思故人,我不禁想到了今年1月去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普通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家黎介寿。说起黎介寿,不得不提“一门三院士”的“黎氏”传奇。上世纪初,黎介寿和他的哥哥黎鳖、弟弟黎磊石三兄弟出生在风雨如... 清明时节,祭奠逝者,追思故人,我不禁想到了今年1月去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普通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家黎介寿。说起黎介寿,不得不提“一门三院士”的“黎氏”传奇。上世纪初,黎介寿和他的哥哥黎鳖、弟弟黎磊石三兄弟出生在风雨如嗨、备受外国列强凌辱的旧中国,后来成长在日益强大的新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医学教育家 黎介寿 清明时节 济苍生 黎磊石 普通外科 追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革命改变世界发展格局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渝生 《领导科学论坛》 2018年第18期79-96,共18页
本文就科技革命改变世界发展格局进行了历史回顾、现状分析和未来展望,并对世界和我国科技发展格局作了清晰整体描叙。
关键词 科技革命 世界发展格局 回顾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与中国科技史——在第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仪式上的发言
5
作者 王渝生 《郭沫若学刊》 2008年第2期13-14,共2页
第一、二、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都有科技史著作获奖。本届则有席泽宗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卷》获二等奖,周魁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水利卷》获三等奖。作为评奖委员会的评委,我向他们和其他获奖者表示衷心的祝... 第一、二、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都有科技史著作获奖。本届则有席泽宗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卷》获二等奖,周魁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水利卷》获三等奖。作为评奖委员会的评委,我向他们和其他获奖者表示衷心的祝贺。中国科技史研究在中国历史学界占有一席之地,并取得重大成就,这也是同郭沫若重视科技史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学 中国科技史 郭沫若 颁奖仪式 科学技术史 科学思想 席泽宗 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6
作者 王渝生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5-10,共6页
回顾了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历程;介绍了近代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重点论述了20世纪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理论基础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以及20世纪的四大科学发现——宇宙大爆炸理论、物质结构夸克模型、大地构造板块学说和DNA... 回顾了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历程;介绍了近代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重点论述了20世纪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理论基础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以及20世纪的四大科学发现——宇宙大爆炸理论、物质结构夸克模型、大地构造板块学说和DNA双螺旋结构和五大技术发明——核技术、空天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展望了21世纪科技发展前途;提供了油气开发与利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技术发展 科学革命 技术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拉两杆桁架的最优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渝生 傅玉仙 《江西水利科技》 1995年第2期89-92,共4页
本文给出了受拉两杆对称桁架在材料总体积最小意义下的数学模型及其最优解。该结果简明、实用。
关键词 桁架 受拉杆 数学模型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启人类自我认知新纪元——写在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七十周年之际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财富》 2023年第3期64-65,共2页
再过几天就是DNA双螺旋模型发现70周年。70年前,1953年2月28日,25岁的美国生物学博士沃森和正在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的37岁英国学者克里克跨界合作,优势互补,在伦敦卡文迪许实验室里用铁板、铁棍和铁丝搭建了一个既像旋梯又像麻花的奇特... 再过几天就是DNA双螺旋模型发现70周年。70年前,1953年2月28日,25岁的美国生物学博士沃森和正在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的37岁英国学者克里克跨界合作,优势互补,在伦敦卡文迪许实验室里用铁板、铁棍和铁丝搭建了一个既像旋梯又像麻花的奇特而美妙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学位 自我认知 克里克 DNA双螺旋结构 跨界合作 卡文迪许实验室 生物学博士 优势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科技规划助推科普事业腾飞
9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财富》 2020年第7期29-30,共2页
近日,科技部召开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老科技工作者座谈会,邀赵忠贤、屠海令、沈岩、李永舫、吴宏鑫、齐让、方新和我等8位老科技工作者代表出席会议,并就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编制提出意见和建议。回想2000年,我从中... 近日,科技部召开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老科技工作者座谈会,邀赵忠贤、屠海令、沈岩、李永舫、吴宏鑫、齐让、方新和我等8位老科技工作者代表出席会议,并就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编制提出意见和建议。回想2000年,我从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调到中国科技馆搞科普工作,当时中国科技馆二期新展厅建成开放,盛况空前,人满为患。中央领导、两院院士、学校师生、社区居民,都来参观科技馆,学习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科普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强烈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事业 老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技馆 科普工作 中国科学院 国家科技规划 弘扬科学精神 学校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图的动态三维显示
10
作者 王大江 王渝生 《江西水利科技》 1995年第4期251-256,共6页
以地形的等线图为原始信息,在一定简化条件下,经过数据处理,将每个地形元素的空间位置及灰度在计算机上显示,得到地形的三维图象.并能随着视点及视线的变化,实现地形图的动态三维显示.
关键词 地形图 动态三维显示 扫描线 地形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应力对轴心压杆稳定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翔 王渝生 杨小云 《安装》 2004年第1期8-9,13,共3页
近年来,就残余应力对轴心压杆稳定的影响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相比较,20年前颁布的《起重机设计规范》中一些相关内容就显得落伍了。文章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残余应力 轴心压杆 稳定 起重机 荷载 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建筑幕墙水密性及气密性的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渝生 《新材料·新装饰》 2004年第8期50-51,共2页
建筑幕墙属于建筑主体的围蔽物,其密封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文章介绍了提高建筑幕墙密封性能的方法和原理,以及在工程实践中采取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建筑幕墙 水密性 建筑主体 建筑物 气密性 使用功能 工程实践 直接影响 相应对策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要奔放 工作要严密--纪念克隆先驱童第周诞辰120周年
13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财富》 2022年第6期76-76,共1页
120年前,中国实验胚胎学创始人童第周(1902.5.28-1979.3.30)出生于浙江鄭县。童第周的幼年正逢中国新旧交替、动荡不安的时期。目睹了国家的积贫积弱,童第周从小就树立了科学救国的坚定信念。1927年,童第周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30年,... 120年前,中国实验胚胎学创始人童第周(1902.5.28-1979.3.30)出生于浙江鄭县。童第周的幼年正逢中国新旧交替、动荡不安的时期。目睹了国家的积贫积弱,童第周从小就树立了科学救国的坚定信念。1927年,童第周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30年,童第周负笈西行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留学。有一次他的导师达克教授正在做青蛙卵子试验,需要把卵子外面的一层薄膜剥掉。在显微镜下,达克教授和助手们怎么也去不掉那层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复旦大学 实验胚胎学 科学救国 积贫积弱 童第周 达克 布鲁塞尔大学 新旧交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华如珩--纪念王大珩诞辰107周年
14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财富》 2022年第3期76-77,共2页
王大珩(1915-2011),原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也是高科技“863”计划主要倡导者、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两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他开拓和推动了中国光学研究及光学仪... 王大珩(1915-2011),原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也是高科技“863”计划主要倡导者、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两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他开拓和推动了中国光学研究及光学仪器制造、国防光学工程和光学教育事业。在他96岁的一-生中,风光旖旎,光华如珩;其道大光,光耀中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科协 组织领导者 王大珩 中国科协 光学仪器 光学工程 光学研究 两弹一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多年前的那场科学挑战
15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财富》 2021年第10期21-22,共2页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如约而至,这让我想起了2007年12月10日,杨振宁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50周年纪念日来到中国科技馆参加“大师讲科普”的情景。在那个特殊日子,诺贝尔奖委员会特别邀请李政道、杨振宁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出席获奖50年...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如约而至,这让我想起了2007年12月10日,杨振宁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50周年纪念日来到中国科技馆参加“大师讲科普”的情景。在那个特殊日子,诺贝尔奖委员会特别邀请李政道、杨振宁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出席获奖50年后的颁奖典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奖委员会 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国科技馆 如约而至 李政道 杨振宁 斯德哥尔摩 科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的春天,播撒改革开放的种子
16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财富》 2021年第5期31-32,共2页
1978年3月18日,早春二月,万物复苏,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邓小平代表党中央作的开幕词中的这些话,让知识... 1978年3月18日,早春二月,万物复苏,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邓小平代表党中央作的开幕词中的这些话,让知识界沸腾了,真切地感受到科学的春天来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现代化 全国科学大会 早春二月 知识界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春天 改革开放 四个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技“众帅之帅”--纪念朱光亚诞辰97周年
17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财富》 2021年第12期26-27,共2页
12月25日,是朱光亚院士诞辰97周年纪念日。两院院士朱光亚(1924.12.25-2011.2.26),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协主席、名誉主席,被誉为“中... 12月25日,是朱光亚院士诞辰97周年纪念日。两院院士朱光亚(1924.12.25-2011.2.26),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协主席、名誉主席,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 朱光亚 总装备部 中国科协主席 科技委主任 两弹一星 名誉主席 核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勇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纪念严济慈诞辰一百二十一周年
18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财富》 2022年第2期75-75,共1页
1月23日,是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名誉主席严济慈(1901.1.23-1996.11.2)诞辰121周年纪念日。1978年10月,首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开学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作为1978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首届研究生,我参加了开学典礼,我们研究生院的院长在... 1月23日,是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名誉主席严济慈(1901.1.23-1996.11.2)诞辰121周年纪念日。1978年10月,首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开学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作为1978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首届研究生,我参加了开学典礼,我们研究生院的院长在主席台上居中就座,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济慈院士,时年77岁,一位慈样的老科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济慈 中国科协 开学典礼 名誉主席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研究生 好高骛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引领边区工农业发展
19
作者 王渝生 《中国科技财富》 2021年第4期24-25,共2页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延安的科学光辉照亮了陕甘宁边区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康庄大道。说到技术创新,除了前文提到过的李强,我们再来介绍一位当年延安的工程技术人员沈鸿(1906-1998),他是拥党爱党的典范,...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延安的科学光辉照亮了陕甘宁边区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康庄大道。说到技术创新,除了前文提到过的李强,我们再来介绍一位当年延安的工程技术人员沈鸿(1906-1998),他是拥党爱党的典范,陕甘宁“边区工业之父”,新中国机械工业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业发展 工程技术人员 技术创新 创新引领 边区 生活水平提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议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
20
作者 徐善衍 茅玉麟 +8 位作者 刘巍 王景川 江泽慧 陆延昌 张泽 王渝生 陈剑虹 李华栋 马志明 《中国科技产业》 2005年第3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全民科学素质 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重大 专项 公民科学素质 行动计划 大专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国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