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酸-多乙烯胺酰胺化反应
1
作者 付长征 王清颐 +1 位作者 匡正 翟光群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以正己酸与二乙烯三胺(DETA)为原料,在160℃条件下,采用一步法合成低分子量聚酰胺树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跟踪反应过程,研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当正己酸与DETA摩尔比为2.0∶1.5时,羧基与伯胺酰胺... 以正己酸与二乙烯三胺(DETA)为原料,在160℃条件下,采用一步法合成低分子量聚酰胺树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跟踪反应过程,研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当正己酸与DETA摩尔比为2.0∶1.5时,羧基与伯胺酰胺化反应速率远大于羧基与仲胺酰胺化的反应速率,这表明,反应产物以仲酰胺为主,同时生成少量叔酰胺,但很快与未反应的伯胺发生酰胺交换反应,生成仲酰胺;当胺过量时,反应产物仍以酸与胺2∶1的比例反应生成的三聚体为主;随着反应的进行,部分酰胺脱水环化为咪唑啉,酰胺环化率分别为加热1 h后的3.5%、加热2 h后的11.25%及最终加热3 h后达到30.52%。随着脂肪酸碳链的增长,位阻效应逐渐增强,形成咪唑啉的速率逐渐降低,叔酰胺占比提高,在进一步反应中均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机理 聚酰胺树脂 酰胺化反应 咪唑啉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江苏省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严惠敏 周铭瑞 +5 位作者 徐志鹏 王清颐 刘健峰 周杨阳 王乃江 丁奠元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3-302,共10页
以江苏省冬小麦播期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近20年冬小麦大田播期试验数据相关文献,按照晚播天数、品性、区域、年代进行分组,利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播期变化对江苏省冬小麦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江苏省冬小麦的播... 以江苏省冬小麦播期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近20年冬小麦大田播期试验数据相关文献,按照晚播天数、品性、区域、年代进行分组,利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播期变化对江苏省冬小麦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江苏省冬小麦的播期随时间的推移总体呈现出延迟的趋势,约5.5 d·10a^-1,苏北和苏南地区冬小麦均在晚播18~22 d开始出现减产趋势,苏中地区冬小麦在晚播23~27 d开始出现减产趋势;整体上江苏省晚播13~17 d左右的冬小麦有显著增产效应,增产达3.1%(95%置信区间0.4%~5.8%),晚播18~22 d及以上时,冬小麦产量开始呈现减产趋势。随着年代不断向后推移,晚播的减产效应出现的越来越早。2000—2010年,晚播23~27 d开始出现减产趋势;2011—2017年,晚播18~22 d开始出现减产趋势;(弱)春性冬小麦从晚播18~22 d开始出现减产效应,(半)冬性冬小麦从晚播8~12 d开始出现减产趋势,冬小麦的选择偏于春性化。Meta分析的数据中,冬小麦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更大(P<0.05,R2=0.3166)。适当晚播是江苏省稳定冬小麦产量,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其主要是通过影响晚播小麦穗数进而影响冬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冬小麦 产量 产量性状 气候变化 晚播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