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生物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佳佳 毕佳军 +8 位作者 赵建生 焦依帆 杨淑君 崔佳琦 赵丽丽 张义平 王海磊 陈红 姜晓冰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11期208-214,共7页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等问题,安全、营养、可持续的食品供给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以科技手段赋能食品行业,拓宽食品边界,将更多生产场景引入食品领域,成为“新食品”开发的关键推动力。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能解决食品领...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等问题,安全、营养、可持续的食品供给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以科技手段赋能食品行业,拓宽食品边界,将更多生产场景引入食品领域,成为“新食品”开发的关键推动力。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能解决食品领域中的诸多难题,如减少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食品工业迭代升级等。该文详细介绍合成生物技术在新食品类型的研发与创新、改善食品营养、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等领域的应用,以期对未来新食品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技术 食品研发与制造 食品营养改善 食品包装材料 食品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鲢鱼内脏油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海磊 罗庆华 +3 位作者 黄美娥 王苗苗 吴沛霖 向建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48-252,257,共6页
为建立鲢鱼内脏油的最佳提取方法及工艺,充分利用鲢鱼资源,以鲢鱼内脏为原材料,分别采用淡碱水解法-钾法和酶解法进行鱼油提取,以鱼油提取率和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钾法提取鲢鱼内脏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5∶1(mL/g)、... 为建立鲢鱼内脏油的最佳提取方法及工艺,充分利用鲢鱼资源,以鲢鱼内脏为原材料,分别采用淡碱水解法-钾法和酶解法进行鱼油提取,以鱼油提取率和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钾法提取鲢鱼内脏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5∶1(mL/g)、硝酸钾用量5%、温度70℃、pH7.5、水解时间40min和盐析时间15min,鱼油提取率为87.49%;酶解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7、温度50℃、酶解时间2.5h、酶添加量1.5%和液固比1.5∶1,鱼油提取率为90.33%。钾法与酶解法提取的鱼油理化指标分别为:酸值14.58、9.23mg KOH/g,过氧化值3.82、3.47mmol/kg,碘值123.93、127.48g I2/100g,水分及挥发物0.48%、0.32%,不溶性杂质0.13%、0.34%。除不溶性杂质外,其他指标酶解法均优于钾法。酶解法是鲢鱼内脏油提取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鱼油 钾法 酶解法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鳡鱼内脏油的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海磊 罗庆华 +2 位作者 王苗苗 黄美娥 向建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5,共6页
为寻求鳡鱼资源利用新途径,以鳡鱼内脏为原料,采用钾法和酶解法提取鳡鱼内脏油,并对所得油进行理化性质及DHA分析比较,确定鳡鱼内脏油较好的提取方法。钾法提取鳡鱼内脏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5∶1、pH 7.5、水解温度70℃、水解时... 为寻求鳡鱼资源利用新途径,以鳡鱼内脏为原料,采用钾法和酶解法提取鳡鱼内脏油,并对所得油进行理化性质及DHA分析比较,确定鳡鱼内脏油较好的提取方法。钾法提取鳡鱼内脏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5∶1、pH 7.5、水解温度70℃、水解时间50 min、硝酸钾用量4%、盐析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鳡鱼内脏油提取率为87.92%;酶解法提取鳡鱼内脏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5∶1、pH 7、酶解温度45℃、酶添加量2.5%、酶解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鳡鱼内脏油提取率为92.13%。钾法和酶解法所提鳡鱼内脏油中DHA含量分别为24.07、36.38 mg/g,酶解法所提鳡鱼内脏油各项理化指标及DHA含量均优于钾法。研究表明酶解法是鳡鱼内脏油提取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鳡鱼 鱼油 钾法 酶解法 D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破伤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海磊 孙映雪 +3 位作者 郭志伟 郭明月 屈振武 赵永奎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0期93-95,共3页
目的 总结成年破伤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破伤风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69例成年破伤风患者,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55例及死亡组14例,比较两组预后相关指标[年龄、性别、职业、Ablett分级、发病期、潜伏期、合并基础疾病、并... 目的 总结成年破伤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破伤风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69例成年破伤风患者,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55例及死亡组14例,比较两组预后相关指标[年龄、性别、职业、Ablett分级、发病期、潜伏期、合并基础疾病、并发症、是否使用破伤风抗毒素(TAT)、是否使用免疫球蛋白(TIG)、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是否行气管切开、损伤部位、破伤风分型等],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破伤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破伤风Ablett分级高、发病期短、住院时间长、机械通气及并发症比例高(X2分别为37.104、11.471、5.449、11.152、5.983;P均<0.05)。破伤风Ablett分级高和住院时间长是成年破伤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成年破伤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破伤风Ablett分级高、住院时间长。成年破伤风患者在入院后应尽早进行破伤风Ablett分级、评估病情进展,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破伤风 破伤风感染 破伤风Ablett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油的提取方法及精制工艺探讨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海磊 罗庆华 黄美娥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9期99-102,共4页
鱼油产品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化工等行业。主要阐述了鱼油的提取方法、精制工艺及最新的研究动态,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鱼油提取技术的优化及新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鱼油 提取 精制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纳美芬治疗150例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海磊 马娜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8期78-79,共2页
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6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医院15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纳美芬组,比较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精神障碍及脑脊液恢复... 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6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医院15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纳美芬组,比较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精神障碍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烯醇化酶(NSE)及S100-β蛋白含量变化等。结果纳美芬组患儿意识恢复时间及精神障碍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纳美芬组NSE及S100-β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可以明显改善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美芬 病毒性脑膜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鳡鱼肌肉营养成分测定及评价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苗苗 王海磊 +3 位作者 罗庆华 向建国 吴沛霖 黄美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38-242,共5页
分析评价了配合饲料网箱养殖鳡鱼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鳡鱼的平均含肉率为74.69%,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72.87%、18.61%、6.60%和1.10%;17种氨基酸总量为75.87%,其中呈味氨... 分析评价了配合饲料网箱养殖鳡鱼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鳡鱼的平均含肉率为74.69%,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72.87%、18.61%、6.60%和1.10%;17种氨基酸总量为75.87%,其中呈味氨基酸含量总量高至28.91%,赖氨酸含量最高为7.76%,必需氨基酸指数为94.08;鳡鱼肌肉中共检出18种脂肪酸,包括神经酸,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7.07%,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9.54%,n-3与n-6系列脂肪酸比值为1.21,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总量达到8.67%。肌肉中所测10种矿质元素,硒含量丰富。配合饲料养殖鳡鱼肌肉营养价值很高,其脂肪与蛋白质质量优于野生鳡鱼与饵料鱼养殖鳡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鳡鱼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矿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结晶法富集鳡鱼内脏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 被引量:17
8
作者 罗庆华 宋英杰 +3 位作者 王海磊 黄美娥 王苗苗 向建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6-39,共4页
以95%乙醇为溶剂,碘值和回收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优化低温结晶法富集鳡鱼内脏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结晶温度-30℃,结晶时间5 h;在最佳条件下,PUFA产品的碘... 以95%乙醇为溶剂,碘值和回收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优化低温结晶法富集鳡鱼内脏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结晶温度-30℃,结晶时间5 h;在最佳条件下,PUFA产品的碘值(I)为203.80 g/100 g,回收率为72.82%;富集后PUFA含量提高了24.26个百分点,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提高了3.81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鱼油 皂化 低温结晶 富集 鳡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法提取大鲵尾部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苗苗 罗庆华 +3 位作者 王海磊 宋英杰 王建文 向建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0,共5页
为寻求我国大鲵资源利用新途径,并建立大鲵尾部油的最佳提取方法及工艺,采用酶解法从大鲵尾部脂肪组织中提取大鲵尾部油,并对所得的大鲵尾部油进行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酶解法提取大鲵尾部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0.... 为寻求我国大鲵资源利用新途径,并建立大鲵尾部油的最佳提取方法及工艺,采用酶解法从大鲵尾部脂肪组织中提取大鲵尾部油,并对所得的大鲵尾部油进行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酶解法提取大鲵尾部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0.3%,料液比1∶1.0,酶解时间1.0 h,酶解温度60℃,p H 6.5;在最佳条件下,提取率为98.53%。所提的大鲵尾部油达到我国水产行业SC/T 3502—2000粗鱼油的一级标准。酶解法所提大鲵尾部油中检测出17种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49.42%,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2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鲵 大鲵尾部油 酶解法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吲哚和DL-丝氨酸为底物固定化酶法合成L-色氨酸 被引量:12
10
作者 庞敏 王海磊 +2 位作者 姚建铭 李俊 马云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9,共4页
以化学合成的吲哚和DL-丝氨酸为底物,通过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色氨酸酶促转化,生成L-色氨酸的同时也可获得D-丝氨酸,将DL-丝氨酸的拆分和L-色氨酸的合成同步化。下游工艺上,使用包埋法进行固定化酶促反应,进行了包埋条件的优化和... 以化学合成的吲哚和DL-丝氨酸为底物,通过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色氨酸酶促转化,生成L-色氨酸的同时也可获得D-丝氨酸,将DL-丝氨酸的拆分和L-色氨酸的合成同步化。下游工艺上,使用包埋法进行固定化酶促反应,进行了包埋条件的优化和固定化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的确立。最终,100mL反应体系中,包菌量16g,37℃反应24h,L-色氨酸可累积10.5g,相应吲哚转化率达7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色氨酸 大肠杆菌 色氨酸酶 固定化酶促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抗氧化剂对鳡鱼内脏油的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庆华 宋英杰 +4 位作者 王海磊 王苗苗 黄美娥 吴沛霖 向建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6-50,共5页
以过氧化值为指标,以空白样和添加TBHQ样为对照,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茶多酚、迷迭香酸、二氢杨梅素与VE4种天然抗氧化剂对鳡鱼内脏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当添加量均为0.02%时,其对鳡鱼内脏油抗氧化效果强弱为:TBHQ>二氢杨梅素... 以过氧化值为指标,以空白样和添加TBHQ样为对照,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茶多酚、迷迭香酸、二氢杨梅素与VE4种天然抗氧化剂对鳡鱼内脏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当添加量均为0.02%时,其对鳡鱼内脏油抗氧化效果强弱为:TBHQ>二氢杨梅素>茶多酚>迷迭香酸>VE;茶多酚、迷迭香酸和二氢杨梅素最适添加量分别为0.04%、0.06%和0.04%;VC对茶多酚和二氢杨梅素均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复配天然抗氧化剂的最佳组合为0.02%二氢杨梅素+0.02%茶多酚,并以0.02%的VC为增效剂;复配天然抗氧化剂对鳡鱼内脏油的抗氧化效果明显好于单一天然抗氧化剂的,且接近于TBHQ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抗氧化剂 鱼油 复配 鳡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菌产β-mannanase条件优化及底物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建新 张吨 +3 位作者 王海磊 韩科芳 赵杰 聂国兴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00-104,共5页
以产β-甘露聚糖酶的植物内生菌Bacillus subtilis UD-20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产酶条件优化得出最佳产酶方案为:魔芋精粉30 g/L,蛋白胨3 g/L,硝酸铵3 g/L,氯化钙3.0 mmol/L,氯化镁2.0 mmol/L,氯化钡0.2 mmol/L,2%的接种量发酵培养72 h,酶... 以产β-甘露聚糖酶的植物内生菌Bacillus subtilis UD-20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产酶条件优化得出最佳产酶方案为:魔芋精粉30 g/L,蛋白胨3 g/L,硝酸铵3 g/L,氯化钙3.0 mmol/L,氯化镁2.0 mmol/L,氯化钡0.2 mmol/L,2%的接种量发酵培养72 h,酶活高达213.6 U/mL,是优化前的2.4倍,通过补料发酵使酶活提高到275.1 U/mL,较补料前提高了34%。另外,静置培养也使酶活得到了很大提高。较低的Km(10.9 mg/mL)和较高Vmax(9 960.2 U/mL)显示该酶的具有较强的底物特异性,以葡甘露聚糖为底物时的酶活高达6 116.6 U/mL,是酶解槐豆胶的22.2倍,酶解瓜尔豆胶的28.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菌 Β-甘露聚糖酶 葡甘露聚糖 静置培养 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头坝一级水电站对峡谷视觉景观影响分析
13
作者 徐海洋 孙显春 +1 位作者 张虎成 王海磊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5,57,共3页
水电站大坝建设不可避免地会改变峡谷视觉景观。为此,通过采用可视域损失、大坝视觉影响范围、高差损失等一系列景观测度参数,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模拟,分析枕头坝一级水电站建设对大渡河峡谷整体和局部景观的视觉影响。结果表... 水电站大坝建设不可避免地会改变峡谷视觉景观。为此,通过采用可视域损失、大坝视觉影响范围、高差损失等一系列景观测度参数,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模拟,分析枕头坝一级水电站建设对大渡河峡谷整体和局部景观的视觉影响。结果表明,处于典型高山峡谷区的枕头坝一级水电站对整个大峡谷视觉景观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 视觉景观 峡谷 枕头坝一级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瘤菌吸氢基因种间转移的研究
14
作者 王振宇 郭晓芳 +1 位作者 王海磊 刘国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4128-4129,共2页
通过三亲本杂交将花生根瘤菌吸氢基因的重组质粒pZ55(Tcr)转入野生型的大豆、绿豆等根瘤菌菌株(Hup-、Apr),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生条件下,诱导大豆和绿豆根瘤菌吸氢活性的表达,实现了花生根瘤菌吸氢基因的种间转移。在豌豆和四季豆根瘤菌... 通过三亲本杂交将花生根瘤菌吸氢基因的重组质粒pZ55(Tcr)转入野生型的大豆、绿豆等根瘤菌菌株(Hup-、Apr),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生条件下,诱导大豆和绿豆根瘤菌吸氢活性的表达,实现了花生根瘤菌吸氢基因的种间转移。在豌豆和四季豆根瘤菌中却不能表达吸氢活性,提示外源吸氢基因的表达受到受体菌株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转吸氢基因 三亲本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易有效的提取真菌DNA化学改良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谷艳昌 侯瑛 +4 位作者 王海磊 刘国生 王振宇 吴飞燕 段佩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6884-6886,共3页
[目的]探索适合真菌基因组DNA提取的有效方法。[方法]以酵母菌(Hansenulasp.HS07A)和青霉菌(Penicilliumsp.HS07B)为供试菌株,分别采用煮沸裂解法、石英砂研磨法、研磨和反复研磨冻融法和化学改良法提取其基因组DNA,比较这4种方法的提... [目的]探索适合真菌基因组DNA提取的有效方法。[方法]以酵母菌(Hansenulasp.HS07A)和青霉菌(Penicilliumsp.HS07B)为供试菌株,分别采用煮沸裂解法、石英砂研磨法、研磨和反复研磨冻融法和化学改良法提取其基因组DNA,比较这4种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化学改良法提取基因组DNA,除去了机械破壁过程,减少了机械力对DNA造成的破坏,运用阴离子去污剂SDS提取DNA安全、价廉,能有效、完整地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凝胶电泳条带清晰、无弥散,以此基因组DNA作为目的片段的PCR扩增模板,扩增效果优于改良前的方法,并且这种方法也适合多种真菌和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结论]化学改良法是提取真菌基因组DNA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基因组DNA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水热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义平 刘德阳 +3 位作者 池承灯 何勇锦 王海磊 姜晓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38-447,共10页
淀粉是食品体系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来源,其在食品加工过程的水热稳定性与其糊性质及营养功能特性密切相关。通过提高淀粉的水热稳定性可明显延缓淀粉在机体内的消化速度与消化程度,对于机体血糖的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淀粉的多... 淀粉是食品体系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来源,其在食品加工过程的水热稳定性与其糊性质及营养功能特性密切相关。通过提高淀粉的水热稳定性可明显延缓淀粉在机体内的消化速度与消化程度,对于机体血糖的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淀粉的多尺度结构与其功能性质的内在关联的角度出发,概述了淀粉水热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系统探讨了影响淀粉水热稳定性的食品加工条件及淀粉关键结构特征,指出调控淀粉水热稳定性的食品加工方法与手段,并针对淀粉水热稳定性的调控现状提出展望,以期为淀粉基功能营养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水热稳定性 多尺度结构特征 精细结构 糊化性质 消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J_(89-6)降解木质素的条件优化及相关研究
17
作者 李平 杨辉 王海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4592-4592,4600,共2页
从10个金针菇菌株中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降解木质素能力的金针菇J89-6,对其液体降解条件进行优化,发现在27℃、pH值5.5、转速100 r/min、接种量为5%的液体培养条件下,J89-6对木质素磺酸钙的降解率可达46%。试验还测定了3种重要的木质素降... 从10个金针菇菌株中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降解木质素能力的金针菇J89-6,对其液体降解条件进行优化,发现在27℃、pH值5.5、转速100 r/min、接种量为5%的液体培养条件下,J89-6对木质素磺酸钙的降解率可达46%。试验还测定了3种重要的木质素降解酶,发现该菌株能产生漆酶与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木质素 漆酶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精神差为首发症状的颅内肿瘤1例并相关文献复习
18
作者 马娜 王海磊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8期195-195,197,共2页
目的通过1例以精神差为首发症状的松果体肿瘤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拓宽临床诊疗思路,加强对颅内肿瘤的认识。方法结合1例表现为多睡、精神差患儿的临床资料、诊疗过程及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多种临床症状、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 目的通过1例以精神差为首发症状的松果体肿瘤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拓宽临床诊疗思路,加强对颅内肿瘤的认识。方法结合1例表现为多睡、精神差患儿的临床资料、诊疗过程及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多种临床症状、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结果患儿以睡眠增多、精神差为主要症状,头颅CT可见双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扩大,头颅MRI显示三脑室后方团状肿块,病灶内呈混杂信号,可见软组织、钙化及囊性坏死区,术后病理考虑畸胎瘤。结论儿童松果体肿瘤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凡有精神及神经系统症状患儿均应考虑做头颅CT或MRI扫描,早期诊断,防止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儿童 精神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消防机器人系统设计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伟 阮鹏程 +3 位作者 徐岳 张茂春 于柠源 王海磊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01-1303,共3页
为保证变电站消防安全,在发现火情后及时处置,设计研发了一套应用于变电站的消防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包括消防机器人及消防介质供给装备。机器人采用履带式移动底盘,配备红外热成像仪、可见光摄像机和测距传感器等装置,灭火装置具有升降... 为保证变电站消防安全,在发现火情后及时处置,设计研发了一套应用于变电站的消防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包括消防机器人及消防介质供给装备。机器人采用履带式移动底盘,配备红外热成像仪、可见光摄像机和测距传感器等装置,灭火装置具有升降调节功能,可选择使用消防水、泡沫和超细干粉等多种灭火介质。机器人本体携带干粉,消防介质供给装备为机器人持续提供消防泡沫和消防水。火灾报警后,后台控制系统根据机器人实时获取的现场数据信号对着火点进行定位并判断火情,通过计算机或远程遥控指挥机器人行进,选择使用消防水、泡沫和干粉进行灭火降温作业,第一时间对火灾进行处置。机器人还设有自喷淋降温系统,以保证机器人在高温环境下的持续作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 履带式 变电站 消防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影响力的方式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璐璐 王海磊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第19期58-59,共2页
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使得媒体形式推陈出新,对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带来极大挑战,媒体融合已然成为大势所趋。融媒体时代的来临,电视新闻要将自身传播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需要从业者创新思维,改进新闻内容传播方式,运用融媒体思维和方式,让电... 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使得媒体形式推陈出新,对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带来极大挑战,媒体融合已然成为大势所趋。融媒体时代的来临,电视新闻要将自身传播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需要从业者创新思维,改进新闻内容传播方式,运用融媒体思维和方式,让电视新闻行业能够得到持续发展。下文简要介绍融媒时代新闻传播特点,进而探讨电视新闻在传播环节遇到的困境,以此为出发点,提出提升电视新闻影响力的传播方式,以供行业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 电视新闻 传播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