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风功率预测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方法研究
1
作者 安佰慧 袁博文 +7 位作者 赵胜利 杨冬玉 王海琪 石君业 黄懿 刘冰 金龙 张博 《水电与新能源》 2024年第7期21-26,50,共7页
相比于陆上风电,海水的高比热容、海上的风流热效应等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海上风资源的随机性和间歇性更强,进而导致海上风功率变化较大且难以预测。目前,风功率预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陆上风电,少有针对海上风电功率模型的分析和讨论。... 相比于陆上风电,海水的高比热容、海上的风流热效应等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海上风资源的随机性和间歇性更强,进而导致海上风功率变化较大且难以预测。目前,风功率预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陆上风电,少有针对海上风电功率模型的分析和讨论。通过对海上风资源的特点、风功率预测案例的分析研究,并以我国北方某海上风电场为例,深入分析海上风电功率预测模型的关键影响因素,明确算法层面和非算法层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潜在改进方案的相应思路与方法,可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风功率预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番茄亲代与子代生长期内源激素含量与植株生长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王海琪 庞胜群 +3 位作者 杜红艳 吉雪花 马海翔 张小燕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8,共9页
【目的】研究加工番茄亲代与子代在不同生长时期叶片内源激素含量与植株生长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内源激素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择和选配、杂交后代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亲本T59、JW9、HZ38为参照,经系统... 【目的】研究加工番茄亲代与子代在不同生长时期叶片内源激素含量与植株生长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内源激素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择和选配、杂交后代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亲本T59、JW9、HZ38为参照,经系统选育获得的高代自交系Dg46-1和Dg149-1为试材,测定加工番茄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叶片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的含量,以及不同生育时期生长指标(株高、茎粗、叶面积),分析内源激素与生长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加工番茄杂交亲本及其后代随着生长发育叶片内赤霉素及生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苗期内源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且苗期叶片赤霉素和生长素含量与株高、茎粗、叶面积均呈正相关,其中与株高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除了花期茎粗与赤霉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果期株高与生长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外,蕾期、花期、结果期叶片内源激素含量与植株生长指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杂交育种中,不同父本与同一个母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获得的子代其株高、茎粗、叶面积并不完全由父本决定,而和子代苗期叶片内源激素含量有关。【结论】苗期叶片的内源激素是影响加工番茄植株生长的关键因素,随着生殖生长的开始,赤霉素、生长素对株高、茎粗、叶面积的影响减弱。通过杂交育种途径进行株型尤其是株高改良时,应重点关注苗期植株的内源激素含量,以提高选择效率,苗期叶片的赤霉素、生长素含量可作为预测杂交后代植株高度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番茄 种质资源 生长素 赤霉素 生长发育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索——以集美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海琪 李桂玲 +2 位作者 李健 杜希萍 潘文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02-106,共5页
生物工程是当今世界科学发展中极为重要和活跃的一门新兴学科。以集美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市场对生物工程类人才的需求状况,探索构建和改革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同时,以科研促进教学,将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 生物工程是当今世界科学发展中极为重要和活跃的一门新兴学科。以集美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市场对生物工程类人才的需求状况,探索构建和改革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同时,以科研促进教学,将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理念融入专业建设,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热情的激发,培养符合社会需求、推进科技创新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 创新创业人才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滴灌春小麦茎鞘NSC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车子强 蒋桂英 +2 位作者 王海琪 王荣荣 尹豪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109,129,共12页
在新疆气候条件下,为明确滴灌春小麦不同茎鞘节位果聚糖和NSC向籽粒转运提高产量的氮素响应机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强筋小麦‘新春37号’(XC37)、中筋小麦‘新春6号’(XC6)为主区,分别以施氮量300、255、210、0 kg·hm^(-2)为副区... 在新疆气候条件下,为明确滴灌春小麦不同茎鞘节位果聚糖和NSC向籽粒转运提高产量的氮素响应机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强筋小麦‘新春37号’(XC37)、中筋小麦‘新春6号’(XC6)为主区,分别以施氮量300、255、210、0 kg·hm^(-2)为副区,研究施氮量对滴灌春小麦茎鞘不同节位(穗下节间、倒二节间、其余节间)果聚糖和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SC)的积累转运及其对产量贡献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推进,两个品种春小麦茎鞘蔗糖果糖基转移酶(SST)活性、果聚糖含量、NSC含量及茎鞘干物质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果聚糖外水解酶(FEH)活性则为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各指标均以施氮量255 kg·hm^(-2)处理表现最优;各节位相比,其余节果聚糖代谢酶活性、果聚糖含量、NSC含量以及茎鞘干物质量最大,其果聚糖、NSC以及茎鞘干物质对产量贡献率分别比倒二节高11.18%~35.77%、14.77%~45.65%和25.81%~33.83%;两品种比较,XC37茎鞘中贮藏物质积累运转效率高于XC6,其果聚糖、NSC以及茎鞘干物质对产量贡献率分别比XC6高32.53%~116.74%、26.06%~35.26%和6.32%~21.73%;施氮量与品种互作效应对果聚糖、NSC花前转运率和贡献率及其穗下节干物质对产量贡献率均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果聚糖和NSC代谢及产量在施氮量为255 kg·hm^(-2)时表现最佳,该施氮量是新疆滴灌春小麦适宜的施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滴灌 施氮量 茎鞘节位 果聚糖 N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初探
5
作者 王海琪 宫三润怡 潘文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第7期54-57,共4页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苦瓜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求出其抑菌比,通过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及结合实验相关数据探讨了提取物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苦瓜提取物能够对部分细菌起到明显的抑制效果,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枯草芽孢杆菌为其中最具代表性...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苦瓜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求出其抑菌比,通过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及结合实验相关数据探讨了提取物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苦瓜提取物能够对部分细菌起到明显的抑制效果,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枯草芽孢杆菌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细菌。大量提取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若苦瓜粉末处于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30,并保持60℃水浴回流4h后,得到的苦瓜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故得出结论,苦瓜提取物的稳定性较强,高温下处理的活性损失小,耐紫外线,抑菌活性时间长达一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提取物 稳定性 抑制作用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