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市售牛油理化性质与风味品质的比较
1
作者 王浩文 张峰轶 +3 位作者 王传明 刘琨 王奇 周兴江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0,共5页
为探究不同市售牛油的风味品质,采集来自7个产地的市售牛油,对牛油样品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酸值、过氧化值、熔点及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并进行感官评价和电子鼻测定。结果表明:7种市售牛油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为0.01%~0.22%,酸值(KOH)为... 为探究不同市售牛油的风味品质,采集来自7个产地的市售牛油,对牛油样品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酸值、过氧化值、熔点及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并进行感官评价和电子鼻测定。结果表明:7种市售牛油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为0.01%~0.22%,酸值(KOH)为0.68~1.07mg/g,过氧化值为0.020~0.085g/100g(酸值和过氧化值均符合国标要求),熔点为44.5~46.5℃;7个市售牛油的脂肪酸主要由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组成,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4.98%~58.8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1.18%~4502%;脂香味、膻味和焦香味是7个市售牛油的主体香气特征;电子鼻分析表明7个市售牛油的气味组分主要有氮氧化合物、芳香成分、甲基类、硫化物等;样品1的过氧化值、酸值、反式油酸、亚油酸含量均高于其他市售牛油,因此其脂香味、肉香味和奶香味的香气强度较高;样品4的酸值较低,可能由于其精炼程度较高,因此整体香气强度较弱;其他5种市售牛油的风味相似度较高。综上,市售牛油理化性质较好,不同样品间风味有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油 风味 品质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皮兔丁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与品质的变化研究
2
作者 尤香玲 王浩文 +4 位作者 徐向波 易宇文 邓静 蔡雪梅 吴华昌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2,共8页
为研究陈皮兔丁在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对陈皮兔丁在加工过程(鲜肉、腌制后、油炸后、炒制后)中的理化性质、质地、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兔肉的L*值、a*值在加工过程中明显下降,b*值在加工过程中呈先上升后... 为研究陈皮兔丁在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对陈皮兔丁在加工过程(鲜肉、腌制后、油炸后、炒制后)中的理化性质、质地、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兔肉的L*值、a*值在加工过程中明显下降,b*值在加工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兔肉水分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质构方面,兔肉经加工后,pH值、硬度、内聚性、胶黏性、咀嚼性显著升高。陈皮兔丁在加工过程中共检测出31种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总量在加工过程中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加工有助于提高陈皮兔丁的营养品质。陈皮兔丁在加工过程中共检测出7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经油炸后,陈皮兔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显著增加,说明加热有助于陈皮兔丁挥发性风味的形成。基于VIP值共筛选出10种差异性风味物质,可作为区分不同加工阶段陈皮兔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该研究为陈皮兔丁加工工艺优化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兔丁 加工过程 品质变化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烫制红油辣椒的风味研究
3
作者 张峰轶 王浩文 +2 位作者 田浩 刘琨 王传明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2,共7页
旨在为靶向调控红油辣椒的风味提供科学依据,以二荆条生辣椒粉为原料,分别用不同温度的三级菜籽油烫制红油辣椒,通过感官评价分析红油辣椒的感官属性和消费者喜好度,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分析消费者喜好度最高的红油辣椒,通过顶空固相微... 旨在为靶向调控红油辣椒的风味提供科学依据,以二荆条生辣椒粉为原料,分别用不同温度的三级菜籽油烫制红油辣椒,通过感官评价分析红油辣椒的感官属性和消费者喜好度,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分析消费者喜好度最高的红油辣椒,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红油辣椒的挥发性物质,结合PC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探究感官属性和挥发性成分的相关性,通过气味活度值(OAV)确定对红油辣椒感官属性具有重要贡献的挥发性物质,并分析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80℃烫制的红油辣椒具有典型的生辣味,150~190℃烫制的红油辣椒具有较强的熟辣味,240℃烫制的红油辣椒则具有较强的煳辣味,其中熟辣香型红油辣椒具有最高的消费者喜好度;红油辣椒中共检出181种挥发性物质,不同温度烫制红油辣椒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含量差异较大;与生辣味、熟辣味、煳辣味3种感官属性相关性较强的挥发性物质分别有20、18、61种,其中,与生辣味相关性较强的挥发性物质包括芳樟醇、正己酸乙酯等,与熟辣味相关性较强的挥发性物质包括壬醛、正己醛、3-甲基丁醛等,与煳辣味相关性较强的挥发性物质包括呋喃酮、N-甲基-2-吡咯甲醛等;红油辣椒中共确定17种重要挥发性物质,其中OAV大于10的物质有8种;红油辣椒生辣味主要来源于二荆条辣椒本身的挥发性物质迁移,熟辣味来源于脂肪氧化反应,煳辣味来源于美拉德反应。综上,烫制温度对红油辣椒的风味形成与转变有显著影响,通过原料的选择和烫制温度的调控,可更精准地调控红油辣椒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油辣椒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物质 感官属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综合气弹分析方法的旋翼非定常气动载荷计算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浩文 高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8-272,共5页
提出一种桨叶结构、气动和惯性耦合的旋翼系统综合分析方法 ,将桨叶绕挥舞、摆振及变距铰的刚性转角作为广义坐标 ,计入了桨叶整体运动和自身中等弹性变形之间的动力学耦合效应 ,桨叶弹性变量通过有限元法进行离散 ,翼型剖面气动力采用 ... 提出一种桨叶结构、气动和惯性耦合的旋翼系统综合分析方法 ,将桨叶绕挥舞、摆振及变距铰的刚性转角作为广义坐标 ,计入了桨叶整体运动和自身中等弹性变形之间的动力学耦合效应 ,桨叶弹性变量通过有限元法进行离散 ,翼型剖面气动力采用 Leishman-Beddoes二维非定常和动态失速模型 ,由自由尾迹模型得出桨盘的非均匀入流 ,依据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推导出桨叶前飞状态下的非线性周期时变动力学方程。对 Newmark隐式数值积分方法进行改进 ,用于求解旋翼桨叶的响应。以法国 SA3 49/2小羚羊直升机的试飞测试数据为依据 ,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旋翼 非定常流动 气动载荷 动态失速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AEROMECHANICAL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OLOGY FOR COUPLED ROTOR/FUSELAGE SYSTEM OF HELICOPTERS
5
作者 王浩文 高正 +1 位作者 郑兆昌 张虹秋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01年第1期47-52,共6页
The aeromechanical st ability for the coupled rotor/fuselage system of helicopters in forward flight i s investigated. The periodic time-varying equations of motion are developed thr ough building a new 24DOF coupled ... The aeromechanical st ability for the coupled rotor/fuselage system of helicopters in forward flight i s investigated. The periodic time-varying equations of motion are developed thr ough building a new 24DOF coupled rigid/elastic blended element based on the fle xible multibody system theory in this paper. It accounts for the effects of prec one, sweep, and the moderately large elastic deflections on the blade and elasti city of shaft and fuselage of the helicopter. The dynamic coupling between the r igid motion of blades about the flap, lag and pitch hinges of articulated rotor and moderately large elastic deflections are included. There is no restriction o n the rotation amplitudes of flap, lag and pitch in the formulation. The stabili ty of periodic solution is studied using the Floquet theory. The transition matr ix is calculated by the Newmark integration method. The aeromechanical stability of a new helicopter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stable in the given forward flight. But the instability ari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bending and torsion stiffness of the sha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mechanical st ability coupled rotor/fuselage rigid/elastic blended element HELICOP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湖南卫视版《爸爸去哪儿》看“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改造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浩文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第11X期152-153,共2页
近年来,我国从国外引进了较多的真人秀节目,湖南卫视版《爸爸去哪儿》是根据韩国版的《爸爸!我们去哪儿》而引进的,文章通过该节目阐述引进"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改造问题。
关键词 本土化改造 去哪儿 播出时段 播出形式 广东电视台 社会热点问题 前期拍摄 亲子教育 美国家庭 广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DRC的直升机姿态解耦控制及参数整定 被引量:8
7
作者 吴超 王浩文 +2 位作者 姜辰 张玉文 倪先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85-2094,共10页
为满足ADS-33E-PRF所规定的飞行品质,有效克服模型外部扰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的直升机姿态控制策略.建立UH-60A直升机的飞行动力学模型和风模型,并进行配平计算以验证动力学模型和配平算法的准确性.在增稳反... 为满足ADS-33E-PRF所规定的飞行品质,有效克服模型外部扰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的直升机姿态控制策略.建立UH-60A直升机的飞行动力学模型和风模型,并进行配平计算以验证动力学模型和配平算法的准确性.在增稳反馈回路的基础上,基于单输入单输出的二阶LADRC控制器搭建了UH-60A的姿态解耦控制回路.针对ADS-33E-PRF品质要求,将控制器参数整定转变为时域与频域内的约束优化问题,结合H∞综合算法和最速下降算法进行了优化计算.对姿态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品质评估,并在大气扰动下对姿态保持控制进行了仿真,仿真和品质分析表明基于LADRC的姿态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解耦性能和抗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姿态解耦 参数整定 线性自抗扰 飞行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轴刚性双旋翼非定常气动干扰载荷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谭剑锋 孙义鸣 +1 位作者 王浩文 林长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62,共13页
共轴刚性双旋翼系统提高直升机最大前飞速度,但旋翼振动载荷明显增大。为研究高速共轴刚性双旋翼系统振动载荷特性,须首先分析共轴刚性双旋翼气动干扰下的非定常气动载荷。基于非定常面元法建立满足桨叶前缘和后缘边界条件的旋翼反流区... 共轴刚性双旋翼系统提高直升机最大前飞速度,但旋翼振动载荷明显增大。为研究高速共轴刚性双旋翼系统振动载荷特性,须首先分析共轴刚性双旋翼气动干扰下的非定常气动载荷。基于非定常面元法建立满足桨叶前缘和后缘边界条件的旋翼反流区气动模型以体现高速共轴刚性双旋翼后行边反流区影响,且增加共轴刚性双旋翼桨尖涡-桨叶气动干扰模型以体现共轴刚性双旋翼非定常气动干扰影响,并结合基于黏性涡粒子法的共轴刚性双旋翼尾迹模型,构建高速共轴刚性双旋翼气动干扰下的气动载荷分析方法。通过计算前飞状态下的X2共轴刚性双旋翼特征剖面非定常气动载荷时间历程,并与PRASADUM以及基于NASA OVERFLOW和CREATE AV Helios的CFD/CSD计算结果对比,验证本文共轴刚性双旋翼非定常气动载荷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相比于PRASADUM,本文分析更好地体现上、下旋翼在前行边和后行边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变化特性,并与CFD/CSD计算结果更吻合。分析X2上、下旋翼气动干扰对共轴刚性双旋翼桨叶非定常气动载荷的影响,以及单旋翼与共轴刚性双旋翼非定常气动载荷差异。分析表明,低速状态下的共轴刚性双旋翼非定常气动载荷受双旋翼桨尖涡干扰显著,而高速前飞状态受双旋翼桨叶干扰明显,且表现出桨叶片数整数倍的辐射状干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轴刚性双旋翼 非定常气动载荷 反流区 面元法 黏性涡粒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电控旋翼气弹分析的带襟翼翼型气动力模型 被引量:6
9
作者 陆洋 王浩文 高正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3-247,共5页
为满足电控旋翼的气弹分析需要,给出了带襟翼翼型的综合时域非定常气动力模型,该模型可以计及襟翼移轴补偿的影响。之后通过与静态、动态风洞吹风数据的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相关分析表明该模型在翼型未发生失速前具有良好的静... 为满足电控旋翼的气弹分析需要,给出了带襟翼翼型的综合时域非定常气动力模型,该模型可以计及襟翼移轴补偿的影响。之后通过与静态、动态风洞吹风数据的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相关分析表明该模型在翼型未发生失速前具有良好的静、动态气动力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旋翼 襟翼 非定常气动力 移轴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旋翼桨叶鸟撞动态响应计算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长亮 王益锋 +2 位作者 王浩文 陈仁良 尚晓冬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2-68,共7页
基于旋翼综合气弹分析程序,求解出直升机旋翼桨叶在飞行过程中的稳态响应。以此作为鸟体撞击桨叶的初始状态,采用非线性流-固耦合算法,建立了直升机旋翼桨叶鸟撞动力学方程,利用直接数值积分方法求解桨叶的动态响应。并讨论了鸟体速度... 基于旋翼综合气弹分析程序,求解出直升机旋翼桨叶在飞行过程中的稳态响应。以此作为鸟体撞击桨叶的初始状态,采用非线性流-固耦合算法,建立了直升机旋翼桨叶鸟撞动力学方程,利用直接数值积分方法求解桨叶的动态响应。并讨论了鸟体速度、质量、撞击位置、桨叶根部约束和离心力等参数对桨叶动态响应的影响,从而为直升机桨叶抗鸟撞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鸟撞 桨叶 动态响应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坐标系下的旋翼气弹稳定性建模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东 高正 王浩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7-420,共4页
为了较好地描述直升机铰接式、无铰式及无轴承式旋翼的动力学特性,本文根据Hamilton原理,采用中等变形梁理论,用Chopra的15自由度有限元梁元进行离散,并将挥舞、摆振和变距铰运动作为广义坐标,采用二维准定常气动力模型,直接在惯性坐标... 为了较好地描述直升机铰接式、无铰式及无轴承式旋翼的动力学特性,本文根据Hamilton原理,采用中等变形梁理论,用Chopra的15自由度有限元梁元进行离散,并将挥舞、摆振和变距铰运动作为广义坐标,采用二维准定常气动力模型,直接在惯性坐标系下,建立了旋翼气弹分析的动力学模型,并用Pitt-Peters动态入流模型计入动态入流对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基于惯性坐标系的旋翼气弹建模方法简化了建模,方便地嵌入了动态入流模型。通过与Princeton梁实验数据、ITR旋翼试验数据和直升机分析软件UMARC的计算值的对比,验证了本气弹分析模型的正确性,指出误差来源于气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 气弹 稳定性 惯性坐标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旋翼气弹设计参数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陆洋 王浩文 高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7-703,共7页
以有限元旋翼气弹分析程序 LORA0 1为基础 ,建立了电控旋翼的气弹分析模型 ,给出了一种有效的旋翼 /襟翼耦合配平方法。以此为基础 ,选取改造后的 SA3 49旋翼为基准旋翼 ,对电控旋翼的若干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些参数包括 :桨叶... 以有限元旋翼气弹分析程序 LORA0 1为基础 ,建立了电控旋翼的气弹分析模型 ,给出了一种有效的旋翼 /襟翼耦合配平方法。以此为基础 ,选取改造后的 SA3 49旋翼为基准旋翼 ,对电控旋翼的若干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些参数包括 :桨叶预安装角、桨根弹簧扭转刚度、襟翼长度、襟翼中点径向位置、襟翼弦长比以及襟翼移轴补偿率。通过参数分析得到适宜的取值范围 ,可作为电控旋翼设计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旋翼 襟翼 气弹 耦合配平 襟翼铰链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铰接式旋翼舰面瞬态气弹响应及参数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东 高正 +1 位作者 王浩文 张虹秋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1,18,共6页
为了研究舰面铰接式旋翼桨叶桨尖与机体相碰的原因及参数影响,本文采用中等变形梁模型处理桨叶弹性变形,用有限转角模拟桨叶绕铰刚性运动和非线性准定常气动模型处理气动力。通过与国外计算及试验数据的相关性分析,验证了本文建模及计... 为了研究舰面铰接式旋翼桨叶桨尖与机体相碰的原因及参数影响,本文采用中等变形梁模型处理桨叶弹性变形,用有限转角模拟桨叶绕铰刚性运动和非线性准定常气动模型处理气动力。通过与国外计算及试验数据的相关性分析,验证了本文建模及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参数分析表明:1)挥舞限动块脱开前,桨叶弹性变形提供的桨尖挥舞位移占主要部分,脱开后,桨叶刚性运动提供的桨尖挥舞位移占主要部分;2)舰面流场采用梯形流时,计算的桨尖挥舞位移最大;3)挥舞限动角大小及离心式限动块释放时间对桨尖最大挥舞位移影响不明显;4)直接增加桨叶挥舞刚度可显著地减小桨尖向下最大挥舞位移;5)随总距增加,桨尖挥舞挠度减小不明显,这是通过增加总距来减小桨叶挥舞位移不可行的另一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铰接式旋翼 气弹响应 机理 参数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理性电控旋翼系统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陆洋 王浩文 高正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0-255,共6页
电控旋翼是于本世纪初提出的一种新概念旋翼系统。本文首次开展了电控旋翼的试验研究。首先自行研制了一套用于试验的原理性电控旋翼系统。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悬停和前飞状态下的电控旋翼襟翼总距和周期变距操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电控... 电控旋翼是于本世纪初提出的一种新概念旋翼系统。本文首次开展了电控旋翼的试验研究。首先自行研制了一套用于试验的原理性电控旋翼系统。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悬停和前飞状态下的电控旋翼襟翼总距和周期变距操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电控旋翼的襟翼总距和周期变距操纵效果与常规旋翼类似,电控旋翼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自动倾斜器操纵系统实现旋翼操纵。理论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则相互印证了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旋翼 襟翼 总距 周期变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复合材料柔性梁的响应计算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益锋 王浩文 +1 位作者 高正 崔玉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0-184,共5页
建立了一种复合材料柔性梁的响应计算方法,将三维非线性梁分析解耦为二维线性剖面分析和一维非线性梁分析两部分。引入Danielson-Hodges广义应变定义,采用中等变形梁理论,考虑横向剪切和三维翘曲的影响,对梁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 建立了一种复合材料柔性梁的响应计算方法,将三维非线性梁分析解耦为二维线性剖面分析和一维非线性梁分析两部分。引入Danielson-Hodges广义应变定义,采用中等变形梁理论,考虑横向剪切和三维翘曲的影响,对梁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与Princeton梁实验数据、Minguet实验数据和大变形梁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本文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旋翼 复合材料Danielson—Hodges广义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升沉运动对旋翼瞬态气弹响应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东 高正 王浩文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9-453,共5页
在旋翼气弹计算模型基础上引入舰船3个平动和3个转动广义坐标,根据Hamilton原理建立了基于广义力形式的计入舰船运动的旋翼瞬态气弹响应计算模型。通过与国外试验及计算值的对比验证了本文计算模型的正确性,经算例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 在旋翼气弹计算模型基础上引入舰船3个平动和3个转动广义坐标,根据Hamilton原理建立了基于广义力形式的计入舰船运动的旋翼瞬态气弹响应计算模型。通过与国外试验及计算值的对比验证了本文计算模型的正确性,经算例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升沉对桨尖最大负向位移影响明显,随升沉运动幅值增加、周期的减小,桨尖最大向下位移增加明显,相位影响显著;(2)升沉与纵摇耦合运动对桨尖最大负向位移影响明显;(3)升沉与横摇耦时主要以升沉为主,横摇贡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 瞬态气弹响应 升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旋翼/机身非定常气动干扰数值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谭剑锋 王浩文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0-327,共8页
基于非定常面元/时间步进全展自由尾迹建立了旋翼/机身非定常气动干扰分析方法。方法中耦合了非定常面元法和时间步进自由尾迹,以准确模拟旋翼非定常气动力、旋翼尾迹及桨叶对机身的非定常干扰效应。为模拟前飞状态下具有升力的机身,将... 基于非定常面元/时间步进全展自由尾迹建立了旋翼/机身非定常气动干扰分析方法。方法中耦合了非定常面元法和时间步进自由尾迹,以准确模拟旋翼非定常气动力、旋翼尾迹及桨叶对机身的非定常干扰效应。为模拟前飞状态下具有升力的机身,将机身离散为汇/偶极子面元,并采用涡线镜像法模拟旋翼尾迹靠近机身表面产生的加速效应。通过计算前飞状态的Maryland、ROBIN(Rotor Body INteraction)旋翼/机身干扰下的非定常压力分布,并与可得到的实验值、CFD计算结果对比,验证方法的准确性。随后分析前飞速度、旋翼与机身距离对旋翼/机身非定气动干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机身头部和中部非定常压力主要受桨叶的通过性影响,而机身尾梁主要受尾迹/机身干扰影响,机身非定常气动力频率为桨叶片数的倍频。随前飞速度的增加,机身非定常压力幅值增加,尾梁压力幅值先增加后减小;增加旋翼与机身距离将减小机身和尾梁非定常压力幅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机身干扰 非定常面元法 自由尾迹 非定常气动力 直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翼/平尾气动干扰对直升机配平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剑锋 吴超 +1 位作者 王浩文 林长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49-2357,共9页
旋翼/平尾气动干扰建模是直升机全机配平模型和飞行动力学模型的核心内容。常规全机配平模型主要通过旋翼下洗流或诱导速度等方式间接考虑旋翼对平尾的气动干扰作用,但未充分考虑旋翼对平尾非定常气动干扰产生的非线性气动载荷,因而仍... 旋翼/平尾气动干扰建模是直升机全机配平模型和飞行动力学模型的核心内容。常规全机配平模型主要通过旋翼下洗流或诱导速度等方式间接考虑旋翼对平尾的气动干扰作用,但未充分考虑旋翼对平尾非定常气动干扰产生的非线性气动载荷,因而仍难于准确体现旋翼/平尾气动干扰对全机配平特性的影响。为此本文基于非定常面元/黏性涡粒子法,通过在平尾面元中增加由旋翼和平尾尾迹时变干扰产生的非定常压力项,建立旋翼/平尾气动干扰模型,直接计算平尾非线性气动载荷,并耦合基于GA/LM混合优化的直升机全机配平方法,构建旋翼/平尾气动干扰作用下的直升机全机配平特性分析方法。通过计算UH-60A直升机的旋翼操纵量和机体姿态,并与试验测试值对比验证本文方法的准确性。通过与基于诱导速度考虑旋翼/平尾气动干扰的直升机配平结果比较表明,后者难于体现直升机低速纵向操纵量和机体俯仰角突增现象,而本文方法能较好地体现直升机低速纵向操纵量和机体俯仰角突增,且与OH-6A、EH-101等试验测量的特性一致。研究不同平尾构型对旋翼/平尾气动干扰下直升机全机配平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低平尾产生较大的低速纵向操纵量突增,而高平尾则增加高速纵向操纵量;前置平尾产生较大的低速纵向操纵量突增,右旋直升机的右置平尾有利于减小低速纵向操纵量突增和机体俯仰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尾气动 黏性涡粒子法 直升机配平 旋翼操纵 机体姿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翼系统模态阻尼数值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华明 王安武 +1 位作者 何瑞恒 王浩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8-311,共4页
首先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旋翼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旋翼的振频和振型,然后对稳定悬停状态下的桨叶进行某阶模态的激励,并在旋翼重新达到稳定状态后停止激励,截取旋翼系统自由振动信号,用移动矩形窗法计算旋翼系统的模态阻尼。这种计算... 首先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旋翼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旋翼的振频和振型,然后对稳定悬停状态下的桨叶进行某阶模态的激励,并在旋翼重新达到稳定状态后停止激励,截取旋翼系统自由振动信号,用移动矩形窗法计算旋翼系统的模态阻尼。这种计算系统模态阻尼的数值方法能够对旋翼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各阶模态阻尼进行仿真,而且在仿真过程中可以根据桨叶振型将激励按相同相位施加于各自由度上,使桨叶只按该阶振型振动。使用该方法可以突破旋翼动力学试验中激振位置、激振频率与相位的限制,获得旋翼系统更全面的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移动矩形窗法 模态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猪场猪病的临床观察与动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长绪 王浩文 +2 位作者 刘燕玲 黄忠 蔡汝健 《猪业科学》 2006年第3期58-61,共4页
关键词 猪病 临床观察 大型猪场 免疫抑制性疾病 综合防制措施 猪圆环病毒 呼吸障碍 生产表现 引进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