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急性白血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津媛 刘笑梅 王易 《中国小儿血液》 1999年第2期69-71,共3页
为了解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8例AL,包括2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期20例,缓解期7例),3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发病... 为了解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8例AL,包括2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期20例,缓解期7例),3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发病期28例,缓解期3)患儿化疗前后和20例正常儿童的血清TNFα水平。结果:血清TNFα水平ALL和AN-LL患儿发病期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而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的水平相似。ALL组与ANLL组、初发与复发病例、ALL的标危型与重危型相比,血清TNFα水平均无显著差异。ANLL组中,血清TNF水平M5最高、M3次之、M2最低,但均高于正常对照。AL患儿经化疗完全缓解后、升高的血清TNFα明显下降至正常对照水平。化疗缓解和死亡的患儿,其发病期血清TNFα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小儿童 肿瘤坏死因子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王津媛 李祯萍 《中国小儿血液》 1996年第3期140-141,共2页
本文采用国内第一株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单克隆抗体一SZ-51,以放免法直接测定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30例,健康儿童18例的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再障中急性型6例,慢性型24例,伴少... 本文采用国内第一株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单克隆抗体一SZ-51,以放免法直接测定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30例,健康儿童18例的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再障中急性型6例,慢性型24例,伴少量出血或皮肤出血点8例。结果显示再障和健康儿童的GMP—140分别为1160.93±458.23和630.28±204.45M/plt,因小板分别为66.4±22.10和188.11±26.01×10 ̄9/L,差别显著,P均<0.01,无出血患儿的PMP一140稍高于伴出血者。表明再障患儿体内血小板高度活化,也许可用来解释再障患儿为何严重出血不是很多,测定PPP—140能否预测再障患儿出血的可能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 颗粒膜蛋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白血病细胞染色体分析及其与临床预后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祯萍 王易 +3 位作者 柴忆欢 王津媛 何军 何亚香 《中国小儿血液》 1998年第6期246-248,共3页
为探讨白血病患儿细胞遗传学改变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我们对41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儿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28例异常核型检出(68%),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常核型检出率为67%,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常核型检出率为73%。急性白血... 为探讨白血病患儿细胞遗传学改变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我们对41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儿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28例异常核型检出(68%),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常核型检出率为67%,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常核型检出率为73%。急性白血病患儿染色体结构异常可视为预后不佳的标志,而正常二倍体核型及超二倍体核型的白血病(尤其是超过50条的急淋)则预后较好,还对其中11例患儿核型进行动态观察,提示细胞遗传学研究可作为白血病患儿诊断分型、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核型 儿童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63例 被引量:2
4
作者 何海龙 刘笑梅 +4 位作者 王易 柴忆欢 王津媛 李祯萍 朱玲俐 《中国小儿血液》 1999年第4期162-163,共2页
为了了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应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仪间接免疫荧光法对63例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分型:T淋巴细胞型、B淋巴细胞型、T/B混合型及裸核(Null型)ALL分别为41... 为了了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应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仪间接免疫荧光法对63例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分型:T淋巴细胞型、B淋巴细胞型、T/B混合型及裸核(Null型)ALL分别为41.3%、46%、9.5%、3.2%,髓系抗原(My)及CD(34)表达率为17.4%和28.5%,My+ALL中CD(34)表达为54.5%,显著高于My-ALL(23.3%)(P<0.01),T/B混合型ALL对My及CD(34)均有高表达,与T、B-ALL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免疫分型 流式细胞仪 儿童 急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肖佩芳 柴忆欢 +4 位作者 李健 徐杰 王津媛 朱玲琍 何军 《中国小儿血液》 2001年第1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儿童 急性白血病 免疫分型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编辑系统常见问题及改进建议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津媛 《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 2001年第5期40-41,共2页
现今的视频领域中,基于计算机技术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其日趋成熟的编辑方式,正以全新的概念打破了节目制作领域的传统格局,成为影视节目后期制作的主体.
关键词 电视台 非线性编辑系统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节目制作与画面编辑实施
7
作者 王津媛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67-67,80,共2页
关键词 电视节目制作 画面编辑 电视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白血病长期生存因素探讨(附20例分析)
8
作者 李建琴 柴忆欢 +3 位作者 朱伶俐 彭惠兰 王津媛 李祯萍 《中国小儿血液》 2001年第6期258-261,共4页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儿童 长期生存 CR D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糖蛋白表达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
9
作者 何海龙 王津媛 +2 位作者 紫忆欢 李祯萍 朱玲琍 《中国小儿血液》 2001年第4期145-147,共3页
为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 (AL)P糖蛋白 (P gp)表达与临床、免疫分型及预后。运用单克隆抗体UIC2 及流式细胞仪 (FCM)间接免疫荧光法对不同时期儿童AL的P gp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4 5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P gp表达率8 89% ,1 2... 为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 (AL)P糖蛋白 (P gp)表达与临床、免疫分型及预后。运用单克隆抗体UIC2 及流式细胞仪 (FCM)间接免疫荧光法对不同时期儿童AL的P gp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4 5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P gp表达率8 89% ,1 2例复发ALL阳性率为 2 5% ,完全缓解 (CR)组为 0。 32例初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P gp表达率为 1 8 75% ,6例复发ANLL 33 3% ,CR组为 0。初治ANLL患儿P gp表达与CD34 、CD7高度相关 ,初治ALL与CD抗原无明显相关性。P gp+ANLL的CR率 2 0 % ,明显低于P gp ANLL( 83 3% ) ,P gp+ALL的CR率 ( 75% )与P gp ALL的CR率 ( 92 86 % )相近 (P >0 0 5) ,但复发率高。结果表明 :P gp高表达是导致儿童AL化疗耐药的重要机制 ,检测P gp是判断预后 ,指导治疗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糖蛋白 儿童 急性白血病 免疫分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实验与临床研究
10
作者 何海龙 王津媛 +3 位作者 柴忆欢 李祯萍 何军 何亚香 《中国小儿血液》 1999年第6期241-243,共3页
从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临床四方面对Ph+ALL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Ph+ALL发生率为7.1%,核型主要以Ph染色体与正常染色体嵌合(3/6),治疗后基本消失。免疫分型以B型为主(6/6),其它系列抗原以CD2、CD13、CD34高表达... 从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临床四方面对Ph+ALL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Ph+ALL发生率为7.1%,核型主要以Ph染色体与正常染色体嵌合(3/6),治疗后基本消失。免疫分型以B型为主(6/6),其它系列抗原以CD2、CD13、CD34高表达。形态学以L1多见(5/6),临床上以年龄大、白细胞计数高、治疗效果差及缓解持时间短为特点。提示,Ph+ALL是一组恶性特殊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淋巴细胞性 白血病 PH染色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输注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中的作用
11
作者 王易 柴忆欢 +5 位作者 李祯萍 王津媛 何海龙 徐杰 彭惠兰 朱玲俐 《中国小儿血液》 2000年第4期162-164,共3页
为探讨脐血 (cordblood ,CB)对急性髓系白血病 (ALL)强烈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辅助及支持治疗作用 ,用密闭式采血法采集CB ,一个胎盘所采集CB为 1个单位。对 42例AML患儿采用HAE/DAE方案化疗 ,其中治疗组在强烈化疗后 ,短期内多个CB连续输... 为探讨脐血 (cordblood ,CB)对急性髓系白血病 (ALL)强烈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辅助及支持治疗作用 ,用密闭式采血法采集CB ,一个胎盘所采集CB为 1个单位。对 42例AML患儿采用HAE/DAE方案化疗 ,其中治疗组在强烈化疗后 ,短期内多个CB连续输注 ,平均 4~ 5个单位CB。结果治疗组骨髓抑制期天数短于对照组 (P<0 .0 1 ) ,骨髓抑制程度治疗组较轻 ,治疗组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相对较高 (P <0 .0 1 ) ,并且治疗组感染和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另外 ,输注CB治疗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果表明 ,CB输注对AML强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有明显的恢复作用 ,可以减轻骨髓抑制程度 ,缩短骨髓抑制期 ,从而减少化疗后感染出血发生率 ,并有助于AML达到完全缓解 ,CB输注治疗白血病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及支持疗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脐血输注 骨髓抑制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