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萎缩性胃炎血清学指标与基因p53、bcl-2联合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徐光辉 刘斌 +4 位作者 王泽衍 柏乃运 吴奇 王娟 仇敏洁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0-403,共4页
目的研究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epsinogenⅠ、Ⅱ,PGⅠ、Ⅱ)、胃泌素(gastrin,GAS)、幽门螺杆菌抗体(helicobacter pylori IgGantibodies,HpIgG)以及黏膜组织p53、bcl-2含量的变化,探讨... 目的研究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epsinogenⅠ、Ⅱ,PGⅠ、Ⅱ)、胃泌素(gastrin,GAS)、幽门螺杆菌抗体(helicobacter pylori IgGantibodies,HpIgG)以及黏膜组织p53、bcl-2含量的变化,探讨血清PGⅠ、PGⅠ/Ⅱ比率(PGR)、GAS、Hp IgG以及p53、bcl-2的基因检测作为发现胃癌前病变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本研究总共纳入患者396例,失访12例,最后完成384例,根据胃镜和病理结果分为4组;萎缩性胃炎组135例,胃溃疡组95例,胃癌组79例,浅表性胃炎组75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i 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标本PGⅠ、PGⅡ、Hp IgG抗体,放射免疫法(radioi mmunoassay,RIA)测定GAS水平以及黏膜组织p53、bcl-2的单克隆基因蛋白;Hp感染检测方法:胃镜病理切片银染色法、14碳尿素呼气试验(14C-urea breath test,14C/UBT)尿素呼气试验。结果萎缩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67.4%(91/135),高于浅表性胃炎组Hp阳性率48.0%(3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胃溃疡、胃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PGⅠ、PGⅠ/Ⅱ水平明显低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组,高于胃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GAS水平低于胃溃疡、胃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度CAG、异型增生患者中PGⅠ水平、PGR明显低于轻、中度患者,而PGⅡ、GAS水平高于轻、中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bcl-2的表达水平与CAG不同程度有关,其中以重度CAG、异型增生组患者Hp感染率高,重度CAG、异型增生及胃癌组患者具有p53、bcl-2的高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AG患者表现为低水平PGⅠ、PGR和GAS的增高,而胃癌筛查可通过低水平PGⅠ、PGR,高水平GAS和组织p53、bcl-2的表达来确定,Hp感染与CAG、胃癌相关。具有p53、bcl-2表达和高水平GAS的CAG需高度重视,有必要长期内镜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 胃蛋白酶原类 蛋白质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黑变病与癌基因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徐光辉 仇敏洁 +3 位作者 凌国敏 李慧敏 刘斌 王泽衍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研究结肠黑变病(MC)黏膜组织大肠癌相关癌基因(APC、Bcl-2、K-ras、Ki-67)和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变化,与结肠癌、癌前病变之间的比较,探讨MC病变癌变的风险。方法本研究纳入445例患者,根据肠镜检查和病理结果分为5组。MC组108例... 目的研究结肠黑变病(MC)黏膜组织大肠癌相关癌基因(APC、Bcl-2、K-ras、Ki-67)和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变化,与结肠癌、癌前病变之间的比较,探讨MC病变癌变的风险。方法本研究纳入445例患者,根据肠镜检查和病理结果分为5组。MC组108例,对照组分为4组:溃疡性结肠炎(UC)组69例,大肠息肉(CP)组122例,大肠癌(CRC)组96例,正常黏膜组50例。均行黏膜组织相关癌基因(APC、Bcl-2、K-ras、Ki-67)和Cox-2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Bcl、K-ras阳性表达率,MC老年组51.4%(36/70)、41.4%(29/70)显著高于MC中青年组26.3%(10/38)、21.1%(8/38)(P<0.05)。APC阳性表达率,MC组63.0%(68/108)、UC组46.4%(32/69)、CP组45.9%(56/122)和CRC组25.0%(24/96)均低于正常黏膜组74.0%(37/50)(P<0.05),CRC组又低于MC组和CP组(P<0.05);Bcl-2、K-ras阳性表达率,MC组42.6%(46/108)、34.3%(37/108)、UC组56.5%(39/69)、62.3%(43/69)、CP组68.9%(84/122)、63.1%(77/122)和CRC组82.3%(79/96)、66.7%(64/96)高于正常黏膜组18.0%(9/50)、8.0%(4/50),UC组、CP组和CRC组又高于MC组(P<0.05);Ki-67阳性表达率,UC组58.0%(40/69)、CP组67.2%(82/122)和CRC组67.7%(65/96)高于MC组33.3%(36/108)和正常黏膜组14.0%(7/50)(P<0.05);Cox-2的阳性表达率,CP组26.2%(32/122)和CRC组36.5%(35/96)高于正常黏膜组8.0%(4/50)(P<0.05);APC、Bcl-2、K-ras、Ki-67、Cox-2的阳性表达率,MC组服用泻药60.7%(54/89)、41.6%(37/89)、33.7%(30/89)、32.6%(29/89)、19.1%(17/89)与未服用泻药者73.7%(14/19)、47.4%(9/19)、36.8%(7/19)、36.8%(7/19)、21.1%(4/19)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老年病人与中青年相比,细胞黏膜凋亡与突变相关性大;MC与正常黏膜、UC、CP比较,MC细胞黏膜凋亡与突变可能性介于正常黏膜与癌前病变之间。为此,临床应重视MC,尤其MC伴息肉,通过肠镜下活检行黏膜组织大肠癌相关癌基因监测,可提高基层医院早期大肠癌的诊治水平,可作为切实可行的MC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黑变病 肠镜 基因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