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杀性巴氏杆菌来源的外膜囊泡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并促进凋亡
1
作者 王阳 王泽益 +1 位作者 曹向乾 沈兵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00-1008,共9页
目的探究多杀性巴氏杆菌(Pm)培养上清液及Pm来源的外膜囊泡(Pm-OMV)对膀胱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培养Pm并收集其培养上清液,以PBS和脑心浸出液(BHI)细菌培养基作为对照组,通过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其对膀胱... 目的探究多杀性巴氏杆菌(Pm)培养上清液及Pm来源的外膜囊泡(Pm-OMV)对膀胱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培养Pm并收集其培养上清液,以PBS和脑心浸出液(BHI)细菌培养基作为对照组,通过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其对膀胱癌细胞系T24和5637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超速离心法收集Pm培养上清液中的Pm-OMV,以上清液剩余成分作为对照,通过CCK-8、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其对T24和563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T24和5637细胞凋亡的作用。最后在裸小鼠体内构建异种移植瘤模型,瘤内多点注射Pm-OMV和PBS,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通过增殖标志物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TUNEL法检测验证Pm-OMV在体内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在体外实验中,Pm培养上清液显示出对T24和5637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与PBS组和BHI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m-OMV不仅能够抑制T24和5637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还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与上清液剩余成分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裸小鼠皮下移植瘤实验进一步证实了Pm-OMV在体内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促凋亡效果,与PBS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m-OMV可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并促进其凋亡,为研究肿瘤内微生物调控肿瘤进展的机制和开发新的膀胱癌治疗策略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多杀性巴氏杆菌 细菌外膜囊泡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