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天然气轻烃回收装置C_3^+收率的方案比选——以中坝气田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治红 吴明鸥 +1 位作者 李涛 伍申怀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7-86,共10页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矿区江油轻烃厂回收装置采用透平膨胀机单机膨胀制冷工艺,回收中坝气田天然气中C_3以上组分,因仅配备了排气量为(16~17)×10~4m^3/d的低压气增压机组,在目前天然气处理量为40×10~4m^3/d、高压原...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矿区江油轻烃厂回收装置采用透平膨胀机单机膨胀制冷工艺,回收中坝气田天然气中C_3以上组分,因仅配备了排气量为(16~17)×10~4m^3/d的低压气增压机组,在目前天然气处理量为40×10~4m^3/d、高压原料气量最低时仅有17×10~4m^3/d、原料气压力由3.65 MPa降到2.80 MPa左右的情况下,出现了透平膨胀机的膨胀比和冷凝效率降低、低温制冷系统冷量不足、液烃产品产量和C_3^+收率下降等问题,同时,也直接影响着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为了提高回收装置的C_3^+收率,提出了4种工艺改造方案:①残余气循环工艺(RSV);②直接换热工艺(DHX);③原料气增压的单级膨胀(ISS)工艺;④原料气增压+DHX工艺。对比上述4种方案的轻烃收率、能耗和经济性后认为:上述第三种方案,即原料气增压的单级膨胀工艺静态投资回收期较短(0.74年),C_3收率为89.43%、液化气产量为19.04 t/d,分别较原工艺提高了46.32%和42.94%,同时其单位能耗较低,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适合于该装置的工艺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坝气田 天然气 轻烃回收 残余气循环 直接换热 C_3^+收率 液化气产量 改造方案比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大涝坝凝析气处理装置的参数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治红 吴明鸥 +2 位作者 文军红 刘雄伟 肖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3-96,125-126,共4页
塔里木盆地大涝坝凝析气处理装置的天然气设计处理量为25×104 m3/d,而目前该装置的天然气实际处理量增至40×104 m3/d,原料气的组成也有所变化,天然气变富,进气压力降低且生产装置的运行参数也与设计参数有一定偏差,导致装置... 塔里木盆地大涝坝凝析气处理装置的天然气设计处理量为25×104 m3/d,而目前该装置的天然气实际处理量增至40×104 m3/d,原料气的组成也有所变化,天然气变富,进气压力降低且生产装置的运行参数也与设计参数有一定偏差,导致装置的C3及C3+回收率仅为70%和81%。为此,借助模拟软件HYSYS分析了天然气经膨胀机组膨胀后的压力、低温分离器温度、脱乙烷塔理论塔板数、脱乙烷塔底重沸器温度、脱乙烷塔的进料位置和脱乙烷塔的进料温度对C3及C3+回收率的影响,并论述了在现有装置条件下对上述参数进行优化的可行性。优化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C3及C3+回收率分别得到大幅提高,C3的回收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现在的85%,增加了15%;C3+的回收率也由原来的81%提高到现在的91%,增加了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大涝坝气田 凝析气 天然气处理 模拟 参数优化 敏感性 C3及C3+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油轻烃回收装置C_3收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治红 吴明鸥 +2 位作者 伍申怀 李涛 林雪松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6,共7页
江油天然气凝液回收装置采取低温分离法回收天然气中C_3及以上组分,设计处理量为45×10~4 m^3/d,现天然气处理量40×10~4 m^3/d。目前,中坝须二气藏呈高压气量逐步降低、低压气量逐步增加的趋势。原料气压力波动也较大,高压气... 江油天然气凝液回收装置采取低温分离法回收天然气中C_3及以上组分,设计处理量为45×10~4 m^3/d,现天然气处理量40×10~4 m^3/d。目前,中坝须二气藏呈高压气量逐步降低、低压气量逐步增加的趋势。原料气压力波动也较大,高压气压力由3.65 MPa降至约2.8MPa,轻烃厂主要生产参数与设计值存在较大偏差。此外,GB 11174-2011《液化石油气》于2012年7月1日正式实施后,新增对液化气中(C_3+C4)烃类组分体积分数不小于95%的规定,对装置的生产操作参数、液化气产量及C_3收率将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液化气气质在满足新国标要求的前提下,C_3收率仅61.12%。为此,在不改变现有装置的条件下,借助计算机模拟软件分析相关参数的敏感性,针对装置现状及主要敏感因素,提出提高原料气压力、降低原料气温度、稳定脱乙烷塔再沸器温度、参数优化及进行工艺改造等措施,以提高装置C3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回收 敏感性 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一号联合站天然气处理装置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治红 李智 +1 位作者 叶帆 张益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61-566,共6页
针对塔河一号联合站天然气处理装置的实际情况,以该轻烃回收装置的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及装置参数优化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流程模拟软件建立了相应的工艺模型。选择透平膨胀机膨胀端出口温度、丙烷制冷后温度、低温分离器温度、重接触塔... 针对塔河一号联合站天然气处理装置的实际情况,以该轻烃回收装置的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及装置参数优化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流程模拟软件建立了相应的工艺模型。选择透平膨胀机膨胀端出口温度、丙烷制冷后温度、低温分离器温度、重接触塔理论塔板数、脱乙烷塔理论塔板数以及脱乙烷塔塔底重沸器温度为主要因素,讨论这些因素对C3、C+3回收率及装置能耗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以操作参数为决策变量,以回收率和能耗为优化目标,结合液化石油气质量标准确立相关的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流程模拟和SQP法的天然气处理装置优化模型,将C3回收率从83.63%提高到96.65%,C3+回收率从92.30%提高到98.43%。同时,液化气中C3+C4摩尔分数增至95%,C5摩尔分数降至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轻烃回收 膨胀机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涝坝天然气处理装置工艺改造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治红 吴青峰 +2 位作者 程晓明 胡志斌 吴成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83-486,共4页
大涝坝天然气处理装置采用膨胀制冷工艺,其设计天然气日处理量为25×104m3。自2005年投产以来,随着大涝坝凝析气田不断开发天然气的日处理逐渐增加至30×104m3左右,超过了设计处理能力,装置处于超负荷运行,造成C3及C3+收率降低... 大涝坝天然气处理装置采用膨胀制冷工艺,其设计天然气日处理量为25×104m3。自2005年投产以来,随着大涝坝凝析气田不断开发天然气的日处理逐渐增加至30×104m3左右,超过了设计处理能力,装置处于超负荷运行,造成C3及C3+收率降低;另外还存在大约每天10×104m3未经过严格脱烃的天然气直接进入了外输管网,造成外输气烃露点无法保证以及C3+资源未能充分回收。针对大涝坝天然气处理装置超负荷运行问题,在原有流程的基础上将分子筛脱水系统改造为四塔流程;制冷系统改造为副冷箱加双膨胀机流程,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改造后装置的处理能力增加了15×104m3/d,外输干气的烃露点下降了25℃,C3的收率增加了17.4%,C3+收率增加11.8%;液化气产量增加了18.6t/d,稳定轻烃产量增加了2.6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轻烃 膨胀机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空间位阻基团的选择性脱硫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治红 张诗悦 高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20,共7页
针对胺法脱硫技术选择性不高、生产运行费用高、易发泡、易降解变质等问题,从分子结构设计入手寻找一种空间位阻胺,解决现有胺法脱硫技术应用于天然气净化的局限性,提高溶剂选择性及脱硫效果,降低溶剂消耗,从而保证生产操作的稳定性。针... 针对胺法脱硫技术选择性不高、生产运行费用高、易发泡、易降解变质等问题,从分子结构设计入手寻找一种空间位阻胺,解决现有胺法脱硫技术应用于天然气净化的局限性,提高溶剂选择性及脱硫效果,降低溶剂消耗,从而保证生产操作的稳定性。针对1,3-二(二甲基胺)-2-丙醇(简称BDAP)的新型位阻胺进行合成、表征及评价实验,通过开展H_2S和CO_2的选择性吸收实验,表明此种空间位阻胺的天然气脱硫效果较好,合成路线简单,易于分离,经济环保,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脱硫 空间位阻胺 BDAP 合成 表征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CO_2天然气低温分离防冻堵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治红 吴明鸥 +1 位作者 王小强 肖乐 《天然气与石油》 2012年第4期26-29,98-99,共4页
富含CO2天然气在采用低温分离技术进行处理时,容易导致天然气处理装置发生CO2冻堵,造成装置停车甚至设备损坏,影响装置的正常生产。借助HYSYS模拟软件,选择P-R状态方程,通过气体过冷、液体过冷、残余气再循环、残余气富集再循环、加入... 富含CO2天然气在采用低温分离技术进行处理时,容易导致天然气处理装置发生CO2冻堵,造成装置停车甚至设备损坏,影响装置的正常生产。借助HYSYS模拟软件,选择P-R状态方程,通过气体过冷、液体过冷、残余气再循环、残余气富集再循环、加入防冻剂五种工艺的CO2在脱甲烷塔塔液分布、乙烷收率、能耗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寻求较佳的方案解决富含CO2天然气轻烃回收装置的冻堵问题。经过综合分析得出,残余气再循环工艺及残余气富集再循环工艺性能优良,能有效处理富含CO2天然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CO2 冻堵 乙烷收率 防堵工艺 HYSY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克拉美丽气田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治红 张锋 +3 位作者 曹洪贵 柳海 陶玉林 吴明鸥 《天然气与石油》 2012年第5期1-4,104,共4页
现克拉美丽气田的主要单井集输工艺为"井口注醇初级节流+集气站集中加热节流"和"井口加热节流+集气站集中加热节流"两种,在开采、集输过程中常因天然气水合物冻堵而影响气井正常生产。针对天然气组成、凝析油含量... 现克拉美丽气田的主要单井集输工艺为"井口注醇初级节流+集气站集中加热节流"和"井口加热节流+集气站集中加热节流"两种,在开采、集输过程中常因天然气水合物冻堵而影响气井正常生产。针对天然气组成、凝析油含量、电解质浓度、抑制剂浓度等影响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各因素在克拉美丽气田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中的作用。同时,根据克拉美丽气田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止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预防措施,有效地改善天然气水合物冻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水合物 凝析油 电解质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循环腔进口位置对超音速分离器流场影响数值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治红 朱超 +1 位作者 王小强 但小东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超音速分离器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分离设备,具有传统分离方式和设备不可比拟的高效性和经济性。在相同的结构尺寸下,对传统超音速分离器与再循环超音速分离器进行了对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出口压力下,再循环分离器的流场分布... 超音速分离器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分离设备,具有传统分离方式和设备不可比拟的高效性和经济性。在相同的结构尺寸下,对传统超音速分离器与再循环超音速分离器进行了对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出口压力下,再循环分离器的流场分布较传统分离器好,且能使激波远离喉部,扩大超音速流动的区域范围,有利于气液分离。同时,针对再循环腔不同进口位置对流场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进口位置在Laval喷管出口时,流场稳定性较好,有利于提高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分离器 再循环 数值模拟 激波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美丽气田天然气处理装置工艺改造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治红 吴明鸥 +3 位作者 柳海 张锋 曹洪贵 陶玉林 《天然气与石油》 2016年第5期15-20,6-7,共6页
克拉美丽气田天然气处理装置采用注乙二醇防冻,J-T阀节流制冷,低温分离脱水脱烃工艺。但克拉美丽气田自投产后,井口压力差异大、压力递减快、气量变化幅度大等特点越发明显,部分运行参数远偏离设计值,导致外输天然气水露点和烃露点达不... 克拉美丽气田天然气处理装置采用注乙二醇防冻,J-T阀节流制冷,低温分离脱水脱烃工艺。但克拉美丽气田自投产后,井口压力差异大、压力递减快、气量变化幅度大等特点越发明显,部分运行参数远偏离设计值,导致外输天然气水露点和烃露点达不到要求,给天然气处理装置可靠运行带来严重的影响。针对天然气处理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子筛脱水、外加丙烷制冷和浅冷分离脱烃"工艺改造方案,原料气温度、压力以及气量变化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装置操作灵活且稳定,满足克拉美丽气田中后期开发的需要。工艺改造后液烃产量由124 t/d提高到156 t/d,产量增加了25.81%,静态投资回收期为0.71 a,回收期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处理 节流 露点控制 丙烷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C发电技术在低温余热回收利用中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治红 丁晓明 +2 位作者 黄昌猛 裴廷刚 刘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5-100,107,共7页
以某炼化厂实际产生的余热作为低温热源,参考低温热源物性及有机工质筛选原则,初选出7种适合该炼化厂低温余热发电的有机工质,以最大净输出功率为目标函数,考察过程的循环热效率、蒸发温度(压力)和废热排放量等工艺参数,对7种工质进行... 以某炼化厂实际产生的余热作为低温热源,参考低温热源物性及有机工质筛选原则,初选出7种适合该炼化厂低温余热发电的有机工质,以最大净输出功率为目标函数,考察过程的循环热效率、蒸发温度(压力)和废热排放量等工艺参数,对7种工质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工质R-600和R-152a在亚临界区域表现性能最佳,在超临界区域工质R-134a也表现出较好的性能,但亚临界有机朗肯循环表现出更好的热力学性能。对超临界和亚临界有机朗肯循环(ORC)过程中蒸发器内热传递过程做了分析,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对ORC系统工质流量、蒸发温度(压力)、膨胀机进气温度和过热度等影响因素做了分析研究,为炼化厂低温余热回收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工质 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 热传递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场下络合铁法脱硫过程传质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治红 李纭 +1 位作者 刘兵 黄华伦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5,26,共6页
H_2S是一种有毒有害气体,故天然气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脱硫处理。而超重力旋转填料床因其在巨大的剪切力作用下强化了传质,大大增加了设备的生产能力,且装置尺寸远远小于传统塔设备。超重力技术与氧化还原法结合在天然气脱硫领域具有较... H_2S是一种有毒有害气体,故天然气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脱硫处理。而超重力旋转填料床因其在巨大的剪切力作用下强化了传质,大大增加了设备的生产能力,且装置尺寸远远小于传统塔设备。超重力技术与氧化还原法结合在天然气脱硫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因此,建立一个实用可靠的传质系数模型,对超重力技术脱硫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用CH_4和H_2S的混合气模拟含硫天然气,并在某中试装置上用络合铁氧化还原法进行脱硫。根据所得的数据及旋转填料床中气液接触的特性,包括气体流量、液体流量、转子转速对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采用Matlab进行相关数据拟合分析,得到传质系数经验模型。对经验模型进行分析对比,根据超重力装置气液传质的特性对经验模型进行了改进,得到最终的传质系数经验模型。最后,将建立的传质系数经验模型与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经分析对比,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程度较高,平均偏差仅为0.12%,且该模型可以外推到其他体积与该超重力装置近似的装置,但气体流量应为1~10 m^3/h,液体流量为0.1~1 m^3/h,转速为100~1 500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 天然气脱硫 旋转填料床 传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天然气脱硫脱碳装置溶剂配比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治红 颜丽 《天然气与石油》 2015年第3期39-43,9,共5页
为降低能耗和提高硫黄回收质量,采用环丁砜、MDEA、DIPA和水的混合物做脱硫脱碳溶剂并通过过程模拟对溶剂配比进行优化。首先基于HYSYS中建立的工艺模型确定溶剂中环丁砜的含量,再该模型优化剩余组分(MDEA、DIPA和水)的配比。研究表明:... 为降低能耗和提高硫黄回收质量,采用环丁砜、MDEA、DIPA和水的混合物做脱硫脱碳溶剂并通过过程模拟对溶剂配比进行优化。首先基于HYSYS中建立的工艺模型确定溶剂中环丁砜的含量,再该模型优化剩余组分(MDEA、DIPA和水)的配比。研究表明:环丁砜质量分数达到36即可实现有机硫的有效脱除;优化后的溶剂质量配比为环丁砜∶MDEA∶DIPA∶水=36∶36∶0∶28,该溶液配比在保证净化气满足GB 17820-2012《天然气》二类气指标的前提下可降低能耗及提高硫黄回收率,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脱碳 有机硫 模拟 MDEA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采与集输过程中稠油降粘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治红 肖惠兰 左毅 《天然气与石油》 2012年第6期1-4,共4页
稠油具有密度大、粘度高、轻油含量少、流动阻力大的特点,使得开采和输送稠油的工艺难度大,增加了成本,为了能够合理、经济地开采和输送稠油,必须进行降粘。综述了稠油开采和集输过程中常用的降粘方法(包括加热降粘法、化学剂降粘... 稠油具有密度大、粘度高、轻油含量少、流动阻力大的特点,使得开采和输送稠油的工艺难度大,增加了成本,为了能够合理、经济地开采和输送稠油,必须进行降粘。综述了稠油开采和集输过程中常用的降粘方法(包括加热降粘法、化学剂降粘法、掺稀降粘法、稠油改质降粘法、微生物降粘法等)的降粘原理及技术应用情况,比较了开采和集输在具体条件下降粘方法的特点。分析认为,化学剂降粘法因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实现,具有一定的优势,建议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开采 集输 化学剂降粘 加热降粘 微生物降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insulf-DO硫磺回收工艺技术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治红 李纭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6年第3期10-14,共5页
由于处理贫酸气的需要,直接氧化法引起了人们的重视,Clinsulf-DO硫回收工艺作为直接氧化工艺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自投产应用以来通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装置工艺设计、单元设备改造、催化剂应用以及防腐节能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因此... 由于处理贫酸气的需要,直接氧化法引起了人们的重视,Clinsulf-DO硫回收工艺作为直接氧化工艺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自投产应用以来通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装置工艺设计、单元设备改造、催化剂应用以及防腐节能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因此着重介绍了国外开发的Clinsulf-DO硫回收工艺。简述了Clinsulf-DO硫回收工艺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其工艺流程。同时综述了Clinsulf-DO硫回收工艺技术的应用进展,分析了Clinsulf-DO硫回收工艺技术的优点,并且将Clinsulf-DO硫回收工艺与其他直接氧化法工艺技术进行了比较。指出了目前Clinsulf-DO硫回收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最后提出了国内应该把重心放在解决反应器结构以及催化剂的开发上,以利于ClinsulfDO硫回收工艺技术的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净化 酸气 Clinsulf-DO硫回收 反应器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含水量的公式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42
16
作者 诸林 白剑 王治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8-120,共3页
天然气含水量的计算是天然气工业有关工艺设计、生产装置考核、水合物抑制剂的使用等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主要计算。公式化计算又分成两类 :一类是基于已知气体干基组成 ,通过使用状态方程进行水烃体系平衡计算获得 ;另一类则基于已知温度... 天然气含水量的计算是天然气工业有关工艺设计、生产装置考核、水合物抑制剂的使用等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主要计算。公式化计算又分成两类 :一类是基于已知气体干基组成 ,通过使用状态方程进行水烃体系平衡计算获得 ;另一类则基于已知温度、压力条件 ,采用经验或半经验的对已有实验数据或图表的回归分析而获得。公式化计算避免了图算法的人为误差 ,同时又方便计算机处理 ,在天然气处理和加工计算中得到普遍认同。文章对目前国内外已有的主要公式化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 ,考查了计算结果并推荐了可信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含水量 公式化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空气开采海上稠油井筒传热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唐晓东 陈广明 +2 位作者 王治红 张文 曾林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1期87-91,共5页
为计算海上稠油井筒中的热量损失,在基本假设条件下,运用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原理对井筒传热过程进行分析,计算井筒总传热系数,并建立了数学模型。把整个井筒划分为等距的微元,在横向上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出计算公式;在纵向上通过积分的... 为计算海上稠油井筒中的热量损失,在基本假设条件下,运用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原理对井筒传热过程进行分析,计算井筒总传热系数,并建立了数学模型。把整个井筒划分为等距的微元,在横向上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出计算公式;在纵向上通过积分的方法计算出各个区域的热量损失。实例计算结果显示,根据井底需要的温度可为井口注气参数提供依据,为进一步从技术、经济等角度分析注空气采油井井筒传热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传热 热量损失 数学模型 注空气 稠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K状态方程的烃类液相密度计算校正 被引量:9
18
作者 梁平 王治红 +2 位作者 李志铭 唐柯 陈科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8-120,共3页
针对SRK状态方程在烃类体系相平衡中计算饱和液体体积时误差较大,易导致对饱和液体的密度预测欠准确的问题。在SRK状态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饱和液体体积的体积平移法,并采用Rackett方程中相关参数实现参数间的关联,从而更精确地实... 针对SRK状态方程在烃类体系相平衡中计算饱和液体体积时误差较大,易导致对饱和液体的密度预测欠准确的问题。在SRK状态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饱和液体体积的体积平移法,并采用Rackett方程中相关参数实现参数间的关联,从而更精确地实现饱和液相密度的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采用体积平移法后计算出的液相密度与实际密度的误差远小于未校正计算值的误差,提高了SRK状态方程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K状态方程 预测 液相密度 体积平移法 数值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酸配方室内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冯英 陈建波 +2 位作者 李建波 张太亮 王治红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6期83-84,87,共3页
针对乳化酸的特性及应用性质,选择适当的乳化剂、稳定剂,调节不同的油/酸比,并通过对乳化酸的破乳率、溶蚀率、缓蚀性、残酸再乳化性的研究,研制出一种稳定性好、酸化后残酸破乳率高,并且不具备再乳化性,具有一定缓速效果的新型乳化酸... 针对乳化酸的特性及应用性质,选择适当的乳化剂、稳定剂,调节不同的油/酸比,并通过对乳化酸的破乳率、溶蚀率、缓蚀性、残酸再乳化性的研究,研制出一种稳定性好、酸化后残酸破乳率高,并且不具备再乳化性,具有一定缓速效果的新型乳化酸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乳化 乳化酸 破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烷酸铜催化氧化海上稠油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唐晓东 孟科全 +2 位作者 崔盈贤 王治红 崔亚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5-437,共3页
Injecting air catalytic oxide production process,which has various production mechanism,is an innovative,efficient,and lower cost technology of enhance heavy oil recovery.So it is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by people.Usi... Injecting air catalytic oxide production process,which has various production mechanism,is an innovative,efficient,and lower cost technology of enhance heavy oil recovery.So it is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by people.Using the copper naphthenic as the catalyst,this paper focuses on evaluation of catalytic conditions for SZ36-1 heavy oil.When catalyst dosage is 0.2(w)%,reaction temperature is 100℃,air pressure is 2MPa and reaction time is 3d,oxygen dosage of tail gas was reduced from 21.0% to 10.0% and acid number of heavy oil was raised from 3.96mgKOH/g to 13.50mgKOH/g and viscosity was raised from 2.004Pa·S to 11.48Pa·S.When oxidized oil was added 1.2(w)% SW-1 additive and 40(w)% water,stirring was operated under constant temperature,O/W emulsified oil was generated,and viscosity was finally reduced to 0.067Pa·S and the total ratio of reduced viscosity was 96.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催化氧化 催化剂 降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