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极材料Li_4Ti_5O_(12)的蔗糖改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田志宏 赵海雷 +1 位作者 王治峰 王捷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0-334,共5页
以蔗糖为碳源,采用固相法合成了C改性的Li4Ti5O12材料.XRD衍射分析表明,C的引入没有改变Li4Ti5O12的尖晶石结构,且缓解了颗粒间的团聚,并以初始蔗糖含量为10%(by mass)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最佳.0.2C放电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79.1 mAh/g,... 以蔗糖为碳源,采用固相法合成了C改性的Li4Ti5O12材料.XRD衍射分析表明,C的引入没有改变Li4Ti5O12的尖晶石结构,且缓解了颗粒间的团聚,并以初始蔗糖含量为10%(by mass)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最佳.0.2C放电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79.1 mAh/g,在2C和3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仍达143.8 mAh/g和129.4 mAh/g.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测试显示改性后的Li4Ti5O12材料电极极化程度较小,并且具有较小的电极反应阻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4TI5O12 蔗糖改性 复合材料 倍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软弱夹层巷道滑移机理及动态支护方法研究
2
作者 王治峰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11期88-93,共6页
针对三道沟煤矿45203工作面含泥岩夹层巷道在回采中存在的严重变形问题,采用现场监测、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这类巷道在工作面回采扰动下的巷道变形机理及动态支护技术。结果表明:含泥岩夹层巷道变形主要以两帮变... 针对三道沟煤矿45203工作面含泥岩夹层巷道在回采中存在的严重变形问题,采用现场监测、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这类巷道在工作面回采扰动下的巷道变形机理及动态支护技术。结果表明:含泥岩夹层巷道变形主要以两帮变形为主,巷道两帮最大位移达357 mm,最大破坏深度达1.89 m,需对巷道进行加强支护;在煤体水平方向的剪应力与泥岩夹层接触面上产生的摩擦力相互作用下,导致泥岩夹层巷道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滑移特征。基于此,提出了以“加强锚杆+预应力锚索”支护为主的含软弱夹层巷道分阶段动态支护方法。通过现场试验,顶底板移近量降低了48.3%,两帮移近量降低了58.3%,巷道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巷道变形 滑移机理 动态支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深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3
作者 王治峰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5期80-84,92,共6页
以三道沟煤矿85214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浅埋深大采高工作面矿井的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利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建立固支梁和悬臂梁模型,确定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和周期来压步距分别为104.91和19.90 m。基于覆岩浅埋结构性质,建立短砌体梁... 以三道沟煤矿85214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浅埋深大采高工作面矿井的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利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建立固支梁和悬臂梁模型,确定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和周期来压步距分别为104.91和19.90 m。基于覆岩浅埋结构性质,建立短砌体梁和台阶岩梁模型,确定支护阻力分别为5 624和14 461 kN;利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井下支架工作阻力数据实测分析,确定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106 m,周期来压步距16.8 m,月平均次数11次,平均支架载荷37.5 MPa,支承压力主要分布于工作面中部区域。研究结果证明了来压步距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确定了浅埋深条件下覆岩结构呈现短砌体梁结构和台阶岩梁结构的破断特点,可为矿井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矿山 浅埋深大采高工作面 来压步距 短砌体梁 台阶岩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Bell型拉瓦尔管雾化喷头及其性能研究
4
作者 王治峰 陈博 李健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为解决煤矿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浓度粉尘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Bell型拉瓦尔管雾化降尘技术,并设计了相应喷头。建立喷雾除尘实验平台,利用拉瓦尔管气流加速原理和液滴破碎原理,测定喷雾压力和喷雾距离对喷雾质量的影响,确定其最佳... 为解决煤矿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浓度粉尘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Bell型拉瓦尔管雾化降尘技术,并设计了相应喷头。建立喷雾除尘实验平台,利用拉瓦尔管气流加速原理和液滴破碎原理,测定喷雾压力和喷雾距离对喷雾质量的影响,确定其最佳气压和最佳距离,得到了液滴在不同气压、喷雾距离的变化规律,最后研究了不同种类喷头的雾化效果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压的逐步增加,喷雾D_(10)、D_(50)、D_(90)、D_(SMD)、D_(VAD)逐步减小,雾化效果与之呈正比,最佳气压为0.5 MPa;随着喷雾距离逐步增加,喷雾D_(10)、D_(50)、D_(90)、D_(SMD)、D_(VAD)逐步增加,雾化效果整体呈下降趋势,最佳范围在15~100 cm;新型Bell型拉瓦尔管雾化喷头雾化效果均优于高压喷头和超声波雾化喷头,选新型Bell型拉瓦尔管雾化喷头作为最佳喷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虹吸式喷嘴 雾化机理 汲水虹吸 雾化特性 雾滴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互联网上日本语信息浏览问题
5
作者 关岫玲 王治峰 《日语知识》 2001年第6期45-46,共2页
自<日语信息处理>刊出以来,收到了很多读者来信及电话,咨询有关日文信息浏览及文字处理的问题.在此我们对广大读者对<日语知识>编辑部及本栏目的支持和信任表示衷心感谢.并愿意继续努力为读者在日本语语种的计算机系统方面... 自<日语信息处理>刊出以来,收到了很多读者来信及电话,咨询有关日文信息浏览及文字处理的问题.在此我们对广大读者对<日语知识>编辑部及本栏目的支持和信任表示衷心感谢.并愿意继续努力为读者在日本语语种的计算机系统方面排忧解难.本期我们先回答读者来信中提出的比较普遍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来信 栏目 编辑部 网上 语种 信息浏览 知识 日本语 日语 回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碱二元体系石油磺酸盐驱油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甦 王一飞 王治峰 《炼油与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25-29,共5页
二元体系(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与三元体系比较,因为没有了碱的协同作用,仅仅依靠低的界面张力,很难达到三元体系的驱油效果。为提高二元体系驱油效果,除优化产品配方外,还需综合考虑提高体系抗吸附性能、产品乳化性能等。文中通过开展... 二元体系(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与三元体系比较,因为没有了碱的协同作用,仅仅依靠低的界面张力,很难达到三元体系的驱油效果。为提高二元体系驱油效果,除优化产品配方外,还需综合考虑提高体系抗吸附性能、产品乳化性能等。文中通过开展室内驱替实验,研究了无碱二元复配体系(简称二元体系)中石油磺酸盐浓度、油水界面张力、二元体系吸附性、乳化性等因素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无碱二元体系 驱油 抗吸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