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韦伯《儒教与道教》引用有关中国文献略考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水涣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6-132,159-160,共7页
本文通过对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一书中明确出注引用的有关中国文献的较系统考察,主要说明部分学者因韦伯不通中文遂轻视其研究之价值,笼统批评有责人过苛之嫌。韦伯引用的文献并不限于少数先秦经典和《通鉴纲目》,而是尽可...
本文通过对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一书中明确出注引用的有关中国文献的较系统考察,主要说明部分学者因韦伯不通中文遂轻视其研究之价值,笼统批评有责人过苛之嫌。韦伯引用的文献并不限于少数先秦经典和《通鉴纲目》,而是尽可能地利用了包括敦煌文书在内的最新外文成果;并且韦伯的解读有着现代社会科学的综合深刻视角。至于其著作在文献方面受到的诟病,则可以从其与葛兰言、陈寅恪等学者的对比中,归纳出一些可能的历史语境原因。韦伯在世界宗教社会学比较背景下进行的中国宗教研究,其理论启发价值大大超过具体文献失误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韦伯
儒教与道教
欧洲汉学
葛兰言
陈寅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弘扬“致良知”学说需补偏救弊
2
作者
郗希
王水涣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40-141,共2页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促进了儒学的普及与世俗化,以"知行合一"的教化原则推动了道德实践。但由于"致良知"学说存在"认心为理""以心显性"的弊病,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和教条认...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促进了儒学的普及与世俗化,以"知行合一"的教化原则推动了道德实践。但由于"致良知"学说存在"认心为理""以心显性"的弊病,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和教条认知,因此在弘扬"致良知"学说时,需要补偏救弊,对古代"致良知"理论进行理性化、系统化、现代化的创造性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良知”
学说
特殊地位
儒家教化
知行合一
王阳明
儒学
心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统国家治理观念框架的近代转型与困境——以《大同书》和《周礼政要》产生的语境为例
3
作者
袁刚
王水涣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66,325,共9页
《大同书》与《周礼政要》分别代表了以近代文明为依托的政治观念制度全盘设计和中国特色本位"损益变法"两种改革思路。前者借助《礼记·礼运》之"大同"概念,以救助人类离苦得乐的哲学为宗旨,倡导破除国家、民...
《大同书》与《周礼政要》分别代表了以近代文明为依托的政治观念制度全盘设计和中国特色本位"损益变法"两种改革思路。前者借助《礼记·礼运》之"大同"概念,以救助人类离苦得乐的哲学为宗旨,倡导破除国家、民族、种族、男女、家庭、产业等界别而实现"公政府"的大同之治。后者则以《周礼》所设计的六官系统为依托,结合中国从秦汉直到晚清的历代治理经验,比照欧、美、日本诸国新式政治举措,提出了革新吏治、裁汰冗官、设立议院、立商部、废科举、兴学堂等一系列具体建议。脱胎于传统核心经典的两种国家治理框架方案,是研究古代国家治理观念框架经验时的重要参考,它们在近代政治社会变迁中的困境遭遇,也能给我们提供有益的思想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书》
《周礼政要》
国家治理观念
近代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韦伯《儒教与道教》引用有关中国文献略考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水涣
机构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6-132,159-160,共7页
文摘
本文通过对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一书中明确出注引用的有关中国文献的较系统考察,主要说明部分学者因韦伯不通中文遂轻视其研究之价值,笼统批评有责人过苛之嫌。韦伯引用的文献并不限于少数先秦经典和《通鉴纲目》,而是尽可能地利用了包括敦煌文书在内的最新外文成果;并且韦伯的解读有着现代社会科学的综合深刻视角。至于其著作在文献方面受到的诟病,则可以从其与葛兰言、陈寅恪等学者的对比中,归纳出一些可能的历史语境原因。韦伯在世界宗教社会学比较背景下进行的中国宗教研究,其理论启发价值大大超过具体文献失误的不足。
关键词
马克斯·韦伯
儒教与道教
欧洲汉学
葛兰言
陈寅恪
Keywords
Max Weber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European Sinology
Chen Yinkoh
Marcel Granet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95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弘扬“致良知”学说需补偏救弊
2
作者
郗希
王水涣
机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处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40-141,共2页
基金
北京大学翁洪武科研原创基金的研究成果
文摘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促进了儒学的普及与世俗化,以"知行合一"的教化原则推动了道德实践。但由于"致良知"学说存在"认心为理""以心显性"的弊病,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和教条认知,因此在弘扬"致良知"学说时,需要补偏救弊,对古代"致良知"理论进行理性化、系统化、现代化的创造性转换。
关键词
“致良知”
学说
特殊地位
儒家教化
知行合一
王阳明
儒学
心学
分类号
B248.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统国家治理观念框架的近代转型与困境——以《大同书》和《周礼政要》产生的语境为例
3
作者
袁刚
王水涣
机构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66,325,共9页
文摘
《大同书》与《周礼政要》分别代表了以近代文明为依托的政治观念制度全盘设计和中国特色本位"损益变法"两种改革思路。前者借助《礼记·礼运》之"大同"概念,以救助人类离苦得乐的哲学为宗旨,倡导破除国家、民族、种族、男女、家庭、产业等界别而实现"公政府"的大同之治。后者则以《周礼》所设计的六官系统为依托,结合中国从秦汉直到晚清的历代治理经验,比照欧、美、日本诸国新式政治举措,提出了革新吏治、裁汰冗官、设立议院、立商部、废科举、兴学堂等一系列具体建议。脱胎于传统核心经典的两种国家治理框架方案,是研究古代国家治理观念框架经验时的重要参考,它们在近代政治社会变迁中的困境遭遇,也能给我们提供有益的思想借鉴。
关键词
《大同书》
《周礼政要》
国家治理观念
近代转换
Keywords
governance
Kang Youwei
Ta Tong Shu
Zhou Li Zheng Yao
context
分类号
D09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韦伯《儒教与道教》引用有关中国文献略考
王水涣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弘扬“致良知”学说需补偏救弊
郗希
王水涣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传统国家治理观念框架的近代转型与困境——以《大同书》和《周礼政要》产生的语境为例
袁刚
王水涣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