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客流争夺与补充的轨交对公交非对称竞合关系评价
1
作者 王殿海 徐梦丹 +2 位作者 张萌 曾佳棋 蔡正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1,共10页
对轨交(轨道交通)与公交间的竞合关系进行准确量化是促进公交线路合理规划的前提,本文考虑公交与轨交之间的非对称影响,从客流争夺和补充的角度分析轨交对公交客流的抑制和促进作用。在同一评价维度下,提出竞争度、合作度和竞合度概念,... 对轨交(轨道交通)与公交间的竞合关系进行准确量化是促进公交线路合理规划的前提,本文考虑公交与轨交之间的非对称影响,从客流争夺和补充的角度分析轨交对公交客流的抑制和促进作用。在同一评价维度下,提出竞争度、合作度和竞合度概念,进而建立“站点对-公交站-公交线”三个层次的竞争度、合作度和竞合度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居民出行方式离散选择模型以定量计算竞合指标。基于杭州市4条典型公交线路展开案例研究,对比了考虑客流因素前后各线路的竞合指标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考虑客流因素后,部分线路的竞合评价结果产生了显著变化,其中143路公交线与轨交2号线的关系由合作变为竞争,竞合度由0.069上升至0.999。最后,本文通过出行需求分布的可视化结果验证了这一变化的合理性,表明所提竞合模型能够有效量化轨交对公交在三个层次上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获得更加真实合理的评价结果。研究结果可用于识别与轨道交通竞争关系显著或者合作程度较低的公交线路,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协调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竞合关系 离散选择模型 常规公交 轨道交通 线网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贝叶斯优化出行链识别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殿海 徐望 +2 位作者 蔡正义 曾佳棋 黄宇浪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93-2405,共13页
为了克服手机信令数据定位信息的时空不确定性对出行识别的影响,分析手机信令数据的时空特性,在时空阈值识别停留点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兴趣面(AOI)信息和基站位置数据,提出可变参数滑动窗口的出行停留点识别方法.建立出行链模型,采用贝... 为了克服手机信令数据定位信息的时空不确定性对出行识别的影响,分析手机信令数据的时空特性,在时空阈值识别停留点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兴趣面(AOI)信息和基站位置数据,提出可变参数滑动窗口的出行停留点识别方法.建立出行链模型,采用贝叶斯多目标优化获得模型的最佳参数,实现时空阈值的动态调整,提高识别的准确性.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组织志愿者采集真实出行GPS数据和出行信息标签作为验证数据,与应用模型于对应手机信令数据后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手机信令数据的采样在移动和静止状态下存在特性差异;相较于对比方法,提出的出行链识别方法在泛化性能和最优性能方面都表现出较小的误差和较高的识别率,尤其在识别率指标上,相比其他的最新算法改进了3%~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行链识别 贝叶斯优化 手机信令数据 兴趣面(AOI) 停留点 OD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数据的公交站点区间行程时间可靠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殿海 汤月华 +2 位作者 陈茜 高杨斌 金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412,共9页
为提高公交行程时间预测与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借助显著性分析确定影响可靠性预测的主要因素.首先,基于公交GPS数据,采用地图匹配算法建立站点区间行程时间计算方法;其次,针对11组不同路段站点之间的区间行程时间数据,通过拟合优度检验筛... 为提高公交行程时间预测与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借助显著性分析确定影响可靠性预测的主要因素.首先,基于公交GPS数据,采用地图匹配算法建立站点区间行程时间计算方法;其次,针对11组不同路段站点之间的区间行程时间数据,通过拟合优度检验筛选最佳分布模型,并利用最大似然估计获取最优分布模型参数;最后,建立公交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交通条件、道路条件、采样间隔与行程时间波动指数、延误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三元高斯混合分布模型能以100%的接受率最优地拟合公交行程时间数据,站点区间长度、公交小时流量、采样间隔与行程时间可靠性存在相关关系,而交叉口相对位置则为非关键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 行程时间可靠性 高斯混合分布模型 波动指数 延误指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线公交优先信号协调控制方法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殿海 朱慧 +1 位作者 别一鸣 魏强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59-865,共7页
为了解决在干线协调控制中,采用绿灯延长、红灯早断等方法实施公交优先可能破坏干线协调的交通流问题,提出了干线公交信号优先的2层优化方法,上层为干线协调控制,下层为公交优先控制.在干线协调层面,以检测器检测到的社会车辆流量数据... 为了解决在干线协调控制中,采用绿灯延长、红灯早断等方法实施公交优先可能破坏干线协调的交通流问题,提出了干线公交信号优先的2层优化方法,上层为干线协调控制,下层为公交优先控制.在干线协调层面,以检测器检测到的社会车辆流量数据优化公共周期、绿信比和相位差;在公交优先层面,以协调相位绿波带上下限作为配时参数调整的约束条件,在不破坏协调相位绿波带的情况下采用绿灯延长或提前启亮方式为公交车提供信号优先;建立了公交优先控制流程,确定了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以长春市人民大街为例对算法进行了Vissim模拟验证.结果表明:实施该算法后,协调相位公交车辆延误和人均延误均有显著降低;干线各交叉口总体车均延误略有增加,人均延误有一定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线协调 公交优先 绿波带 绿灯延长 绿灯提前启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运输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方法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殿海 栗红强 +1 位作者 王建智 纪景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00-104,共5页
在分析公路运输对国民经济增长影响的基础上,吸取生产函数法基本思想,构造出类似于索洛增长速度方程的数学模型,测算公路运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应用吉林省18年的数据标定模型,计算出1998年吉林省公路运输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关键词 生产函数 索洛增长速度方程 公路运输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流理论的路网宏观交通状态判断模型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殿海 陈松 +1 位作者 魏强 王京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98-1103,共6页
为了建立服务于交通控制的路网宏观交通状态判断模型,首先提出了路网宏观交通状态参数的选取原则,确定了路网宏观交通状态参数;然后运用二流理论推导出路网宏观交通状态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路网宏观交通状态判断模型,在此基础上... 为了建立服务于交通控制的路网宏观交通状态判断模型,首先提出了路网宏观交通状态参数的选取原则,确定了路网宏观交通状态参数;然后运用二流理论推导出路网宏观交通状态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路网宏观交通状态判断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佳路网容量的计算方法;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利用VISSIM仿真软件模拟路网宏观交通状态演化过程,将模型确定的交通状态参数关系与仿真获得的状态参数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判断路网宏观交通状态,且模型参数易于标定,便于实际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交通状态 二流理论 交通仿真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排队最远点约束的最大周期时长优化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殿海 付凤杰 +1 位作者 蔡正义 马东方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74,共8页
为充分考虑排队最远点对上游节点的影响,尽量避免短连线路段发生排队溢流现象,利用交通波理论分析了进口道排队长度的演化规律,推导了饱和状态持续时段内排队最远点相对停车线位置距离的计算方法,并以交叉口关键相位关键车道排队最远点... 为充分考虑排队最远点对上游节点的影响,尽量避免短连线路段发生排队溢流现象,利用交通波理论分析了进口道排队长度的演化规律,推导了饱和状态持续时段内排队最远点相对停车线位置距离的计算方法,并以交叉口关键相位关键车道排队最远点最近为优化目标,建立了一种最大周期时长的优化模型.然后,设计了8种不同交通需求的测试环境,运用文中方法和现有方法分别计算了最大周期的最优值,根据等饱和度原则确定了两种方法下的信号配时方案,并利用VISSIM仿真获取了不同测试环境下两种方法的运行效率指标.结果表明:8种测试环境中,相对于现有方法,文中方法下关键相位关键车道的平均排队长度、排队最远点相对停车线位置的距离和车均停车次数分别降低了10.67%、11.36%和11.01%,上下游交叉口总的车均延误和停车次数分别降低了3.86%和3.81%,通过车辆数和平均车速分别提高了1.19%和3.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拥堵 交通波 最大周期时长 排队最远点 最大排队长度 VISSIM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路段流量相关性的检测器优化布设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殿海 徐程 +1 位作者 祁宏生 金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7-113,共7页
根据路网中路段间流量的相关性,提出了一种路网交通检测器优化布设方法.通过路径-路段发生矩阵得到关键路段数量,并分析了网络规模、网络连通性、OD对数量及路径数量对关键路段数的影响;综合考虑路径覆盖率、道路等级、道路长度以及配... 根据路网中路段间流量的相关性,提出了一种路网交通检测器优化布设方法.通过路径-路段发生矩阵得到关键路段数量,并分析了网络规模、网络连通性、OD对数量及路径数量对关键路段数的影响;综合考虑路径覆盖率、道路等级、道路长度以及配套设施等因素,建立了最优关键路段组选择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了通过线性组合由关键路段流量推算其他路段流量的方法.在典型Nguyen-Dupuis网络上的验证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器 优化布设 流量相关性 关键路段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可靠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殿海 祁宏生 徐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0年第5期12-21,共10页
多维、随机、动态是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的本质特征,交通可靠性是将可靠性思想引入交通研究中,形成了分析复杂交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交通可靠性,学术界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从模型到算法,交通可靠性研究已经形成了初步的... 多维、随机、动态是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的本质特征,交通可靠性是将可靠性思想引入交通研究中,形成了分析复杂交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交通可靠性,学术界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从模型到算法,交通可靠性研究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分析框架,但是目前尚缺乏这一领域的综述性文献.本文从可靠性研究历程出发,综述了交通可靠性的概念、定义、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其在交通优化中的应用,最后对交通可靠性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运行 可靠性 出行者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路段自行车换算系数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殿海 冯天军 +1 位作者 陶志兴 梁春岩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6年第4期37-41,共5页
车辆换算系数是统计交通流量的基本参数,为了准确计算道路的交通流量,有必要将自行车换算成标准小汽车.以往研究认为自行车相对于标准小汽车的换算系数为0.2,本文对城市道路路段自行车换算系数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个数值用在城市道路路段... 车辆换算系数是统计交通流量的基本参数,为了准确计算道路的交通流量,有必要将自行车换算成标准小汽车.以往研究认为自行车相对于标准小汽车的换算系数为0.2,本文对城市道路路段自行车换算系数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个数值用在城市道路路段上已经不够准确.城市道路路段分为有机非物理隔离设施和无机非物理隔离设施两种形式,换算系数也应该根据这两种情况分别计算.本文提出了车道有效宽度的概念,建立了自行车相对于机动车的换算系数模型,并结合模型,利用石家庄交通调查实测数据,分别得到城市道路路段有、无机非物理隔离设施两种情况下的自行车换算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算系数 车道有效宽度 混合交通 自行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支路交叉口设置信号的临界流量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殿海 马东方 陈永恒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9-763,共5页
为寻求主支路交叉口设置信号的临界流量依据,以可插车间隙理论和排队论为基础,用概率分析法证明了将多股主路车流看作一股车流的可行性,建立了主支路交叉口的平均延误模型.从交通效率的角度出发,对比交叉口信号设置前后的平均延误时间,... 为寻求主支路交叉口设置信号的临界流量依据,以可插车间隙理论和排队论为基础,用概率分析法证明了将多股主路车流看作一股车流的可行性,建立了主支路交叉口的平均延误模型.从交通效率的角度出发,对比交叉口信号设置前后的平均延误时间,针对常见的3种无信号交叉方式,得到了不同临界间隙下设置信号的临界流量曲线,为主支路交叉口的信号设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支路 信号设置依据 延误 临界流量 临界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交通控制中的数据采集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殿海 蔡正义 +2 位作者 曾佳棋 张国政 郭佳林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5-102,共8页
过去几十年来,城市交通控制技术为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和日益复杂的管理目标有了长足发展.作为城市交通控制策略制定和控制算法设计的基础,交通数据决定了城市交通控制的适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交通控制能... 过去几十年来,城市交通控制技术为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和日益复杂的管理目标有了长足发展.作为城市交通控制策略制定和控制算法设计的基础,交通数据决定了城市交通控制的适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交通控制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回顾交通控制系统中数据采集与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分析评述检测数据方法从固定式无标识数据、移动式检测数据到固定式有标识数据的演变,指出它们给交通参数估计带来的变革.结合20世纪末出现的移动式检测技术,分析评述了对应的两种交通参数估计方法,即基于概率论的方法和基于交通流激波理论的方法给交通控制带来的影响.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固定式有标识检测数据,分析其对城市交通需求估计及交通控制策略参数估计研究带来的新任务.最后,分析指出我国未来交通控制研究的三个方向:一是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的信息范围已扩展到区域和路网层级,二是交通参数估计研究的重点随着数据采集方式的演变已转向提高参数估计的实时性与精度等领域,三是交通参数研究理论与实践存在差异,如何结合我国城市交通系统运行中检测环境差异导致数据误差率的变化,交通流到达规律的变化,道路上不同种类交通流间的交叉干扰等实际应用因素,使方法与模型能有效地指导我国复杂的交通控制实践是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城市交通控制 交通数据 交通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舒适度的公交线网优化方法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殿海 熊满初 +1 位作者 章立辉 胥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9-795,共7页
为改善公交拥挤状况,提高车内舒适度,基于站点OD(origin destination)信息已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公交线网优化方法.首先,以最大路线长度和换乘次数为约束,构建以人均舒适度最大为目标的公交线网优化模型;其次,采用隶属度函数计算乘客... 为改善公交拥挤状况,提高车内舒适度,基于站点OD(origin destination)信息已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公交线网优化方法.首先,以最大路线长度和换乘次数为约束,构建以人均舒适度最大为目标的公交线网优化模型;其次,采用隶属度函数计算乘客舒适度,并绘制舒适度随乘客数变化的关系图像,以验证优化方法的合理性;最后,运用爬山算法思想,使用交换路线法与邻近线路分担法,按照"由低到高,逐段优化"的原则优化线网,通过调整路线来平衡客流,均衡不同线路公交的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拥挤线路各站点间舒适度标准偏差由优化前的0.24减小为0.09,站点间的客流不均衡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乘客人均舒适度由原来的0.84提高到0.91,提升了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交 站点OD信息 人均舒适度 爬山算法 线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交通下右转机动车信号配时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殿海 梁春岩 +1 位作者 冯天军 陶志兴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1-254,共4页
为了减少右转机动车与直行自行车之间的干扰,提高交叉口的运行效率,本文分析了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右转机动车与自行车之间的冲突规律以及自行车交通流的行驶特性,确定设置右转机动车信号的直行自行车流量临界值.以减少冲突和提高交叉... 为了减少右转机动车与直行自行车之间的干扰,提高交叉口的运行效率,本文分析了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右转机动车与自行车之间的冲突规律以及自行车交通流的行驶特性,确定设置右转机动车信号的直行自行车流量临界值.以减少冲突和提高交叉口运行效率为目标,确定右转机动车相位绿灯起亮时刻和绿灯时长,并建立了相应的参数标定模型.以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VISSIM模拟软件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设置右转机动车信号后,右转机动车延误和机非冲突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交通 信号配时 搭接相位 延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车牌识别数据的混合交通流饱和流率实时估计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殿海 郭佳林 蔡正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43,共7页
为解决混合交通流饱和流率测算的实时性和时变性问题,实时获得混合交通流的饱和流率用以信号配时,本文提出基于自动车牌识别数据(Automatic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ALPR)的混合交通流饱和流率实时自动估计方法。首先,分信号周期提... 为解决混合交通流饱和流率测算的实时性和时变性问题,实时获得混合交通流的饱和流率用以信号配时,本文提出基于自动车牌识别数据(Automatic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ALPR)的混合交通流饱和流率实时自动估计方法。首先,分信号周期提取车头时距数据,在当前车和后车车辆类型确定时车头时距满足同一正态分布的假设基础上,构建车头时距的高斯混合模型并应用EM(Expectation Maximization)算法求解;其次,基于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选取高斯混合模型的最优个数,拟合数据得到高斯混合模型参数;最后,根据车头时距的高斯混合模型推算出混合交通流饱和流率。以杭州城市道路3条路段的ALPR数据为例,分析基于ALPR数据获取车头时距的采样误差,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与传统的HCM(Highway Capacity Manual)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ALPR数据的车头时距采样误差满足精度要求;与HCM的实测法相比,模型所得的混合饱和交通流率相对误差小,结果准确;该方法与传统的标准车流饱和流率折算法效果相近,并考虑混合交通流时变特性,能自动部署实时计算,鲁棒性良好,有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饱和流率 高斯混合模型 车牌识别数据 交通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混合交通控制设计理念与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殿海 金盛 +1 位作者 宋现敏 汪志涛 《城市交通》 2008年第2期16-22,共7页
针对我国城市特有的混合交通特性,在分析城市路网特征和交通流运行特征的基础上,确立了混合交通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理念。基于混合交通流理论,建立了城市交通控制的方法体系,包括匝道控制、单点控制、干线协调控制、区域协调控制以及公... 针对我国城市特有的混合交通特性,在分析城市路网特征和交通流运行特征的基础上,确立了混合交通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理念。基于混合交通流理论,建立了城市交通控制的方法体系,包括匝道控制、单点控制、干线协调控制、区域协调控制以及公交优先控制。运用此设计理念与方法开发出的混合交通控制系统(HiCON),在北京、青岛、福州三地的应用表明:车辆平均延误减少10%~20%,平均行程时间降低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管理 交通控制 混合交通 设计理念 控制方法 机非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对城市路网交通状态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殿海 黄莉莎 +1 位作者 曾佳棋 蔡正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55,65,共9页
城市道路在雨天易发生交通拥堵是人们的普遍感受。然而,降雨是否必然引发拥堵?感受是否属实?本文从理论出发,结合实际数据进行解释。通过分析认为,雨天驾驶员倾向于保守驾驶,使饱和车头时距增大。基于该假设,建立受信号影响的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在雨天易发生交通拥堵是人们的普遍感受。然而,降雨是否必然引发拥堵?感受是否属实?本文从理论出发,结合实际数据进行解释。通过分析认为,雨天驾驶员倾向于保守驾驶,使饱和车头时距增大。基于该假设,建立受信号影响的城市道路交通流模型,并对不同降雨场景下平均行程速度的变化情况进行理论分析。利用视频数据统计得到的各降雨等级下的饱和车头时距,验证降雨会使饱和车头时距增大的假设。选取杭州市萧山区局部路网数据进行数值模拟,并基于VISSIM路网仿真验证构建的模型。结果表明:降雨对路网平均速度的影响是负面的。在交通需求较小时,降雨的负面影响几乎可以忽略;随着降雨等级提高,交通需求大的路网更容易出现过饱和,路网平均行程速度将出现陡降,交通状态迅速恶化。在选取的模拟场景下,相比于非降雨天气,小雨情景下路网平均速度下降7.03%,中雨下降14.61%,大雨下降21.34%,暴雨下降22.82%。基于VISSIM的仿真结果与模型理论值拟合度高,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由结论可知,由于高峰时段的交通需求远大于平峰时段,因此,高峰时段的降雨会给城市路网交通状态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更加需要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城市道路交通流模型 交通流理论 城市路网交通状态 降雨 饱和车头时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汇集时间间隔的城市间断交通流预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殿海 谢瑞 蔡正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07-1617,共11页
针对城市交通流受信号控制的影响而呈现出间断性、周期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提出基于最优汇集时间间隔的城市间断交流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傅里叶变换和自相关分析获取城市间断交通流的信号控制周期,再利用交叉验证均方差模型确定最优... 针对城市交通流受信号控制的影响而呈现出间断性、周期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提出基于最优汇集时间间隔的城市间断交流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傅里叶变换和自相关分析获取城市间断交通流的信号控制周期,再利用交叉验证均方差模型确定最优汇集时间间隔与信号周期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融合贝叶斯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模型的LSTM-BConv预测模型.基于实测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1)基于最优汇集时间间隔统计交通流数据能有效提升城市间断交通流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2)城市间断交通流数据的最优汇集时间间隔为交通信号控制周期的倍数;3)对比试验结果表明,LSTM-BConv预测模型优于常见的预测模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提升了4.57%.预测结果可以为信号控制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间断流 最优汇集时间间隔 信号控制周期 短时交通流预测 贝叶斯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重组与出行分布的复杂问题及研究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殿海 李振福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3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居民重组与出行分布是城市系统的复杂问题。本文着重阐述了居民重组与出行分布复杂问题研究的内容、思路以及模型体系的建立,并提出了完成这些研究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 居民重组 出行分布 复杂问题 研究方法 城市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费及奖励策略对通勤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殿海 李逸文 蔡正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为研究收费及奖励两种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对居民通勤出行方式选择的调控作用,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通过SP(Stated Preference)和RP(Revealed Preference)调查私家车通勤出行者在停车收费及非小汽车出行奖励情景下的方式选择意向,利用非集... 为研究收费及奖励两种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对居民通勤出行方式选择的调控作用,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通过SP(Stated Preference)和RP(Revealed Preference)调查私家车通勤出行者在停车收费及非小汽车出行奖励情景下的方式选择意向,利用非集计理论分别建立停车收费和出行奖励单独实施和共同实施下通勤出行方式选择的巢式Logit(NL)模型,研究停车收费及出行奖励对私家车通勤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的单独影响及共同影响效果,并分析两类策略的弹性。研究结果表明:停车收费和非小汽车出行奖励均能减少私家车出行比例,增加公交和地铁等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当停车收费达到一定费率时,才能有效减少私家车出行,适当的奖励能有效激励出行者转向其他出行方式,若同时实施收费和奖励策略,将表现为收费为主和奖励为辅的联合作用;在3类场景中,收入均是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收入越高,继续选择私家车出行的可能性越大;单独收费场景下,停车收费弹性随费率增加而增大,且费率较低时缺乏弹性,出行奖励弹性随奖励金额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小额奖励即有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出行方式选择 巢式Logit 停车收费 出行奖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