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毒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制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殿俊 刘小浩 +3 位作者 金辉 沈明勤 叶其正 常复蓉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18-21,共4页
中医认为温热病邪,灼伤津血,津液不足,不能载血运行。血受薰灼,则易于凝结瘀塞,导致血瘀。温病是外感六淫中具有热象特点的一类疾病。本实验就用绿脓杆菌血行感染,造成血与热结的热毒血瘀证模型。现报告如下: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菌种:... 中医认为温热病邪,灼伤津血,津液不足,不能载血运行。血受薰灼,则易于凝结瘀塞,导致血瘀。温病是外感六淫中具有热象特点的一类疾病。本实验就用绿脓杆菌血行感染,造成血与热结的热毒血瘀证模型。现报告如下: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菌种:经琼酯培养基转种14小时的绿脓杆菌菌落,生理盐水洗脱。以1%BaCl_2和1%H_2SO_4配成梯度比浊管,用721分光光度计在λ=520nm处测OD值,制作标准曲线,并经回归方程检验。再将洗脱菌落液测OD值,从标准曲线得知所含菌数,再稀释成1亿/ml绿脓杆菌菌液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 动物模型 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证方药对不同证型血瘀动物模型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殿俊 倪正 +4 位作者 王祥龙 常复蓉 张珊珊 华兴邦 吴尧忠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26-27,共2页
根据中医理论对血瘀常见病因、病机的认识,我们制备了比较符合临床特点的外伤、热毒、寒凝和血虚等不同证型的血瘀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使用有代表性的辨证方药对相应模型进行实验性治疗。从微循环、血泫流变、生理、生化、组织... 根据中医理论对血瘀常见病因、病机的认识,我们制备了比较符合临床特点的外伤、热毒、寒凝和血虚等不同证型的血瘀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使用有代表性的辨证方药对相应模型进行实验性治疗。从微循环、血泫流变、生理、生化、组织形态等方面观察对受试动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 中医药疗法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制 被引量:25
3
作者 常复蓉 王殿俊 +3 位作者 刘小浩 沈明勤 叶其正 金辉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23-25,共3页
国内曾经有过对大白鼠注射乙酰苯肼(APH)造成溶血性贫血制备血虚模型的报导。本实验研究是用急性失血来造成一种血虚模型,因为急性失血在临床上更为常见,更有现实意义。现报告如下: 实验方法 (1)选取雄性青紫兰家兔30只,体重2.71±0... 国内曾经有过对大白鼠注射乙酰苯肼(APH)造成溶血性贫血制备血虚模型的报导。本实验研究是用急性失血来造成一种血虚模型,因为急性失血在临床上更为常见,更有现实意义。现报告如下: 实验方法 (1)选取雄性青紫兰家兔30只,体重2.71±0.2kg,按均衡随机法分成3个观察组(1天组、3天组、5天组),每组10只。先做造模前各项指标测定,然后用股动脉放血的方法制备血虚模型。放血量为体重的3%,分2次放,一天一次放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 动物模型 血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人工神经网络的水质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曹春松 张淑芳 +2 位作者 田丽 王殿俊 洪云 《兵工自动化》 2008年第4期32-33,38,共3页
以RBF网络建立水质评价模型,网络的输入为某水样中参与评价的n种水质指标实测值的集合,输出为该水样的水质级别。问题关键集中在网络结构的选择、可调参数的优化方法,以及学习样本的代表性上。将n个样本划分成c个类的划分序列。只要在... 以RBF网络建立水质评价模型,网络的输入为某水样中参与评价的n种水质指标实测值的集合,输出为该水样的水质级别。问题关键集中在网络结构的选择、可调参数的优化方法,以及学习样本的代表性上。将n个样本划分成c个类的划分序列。只要在一定水平时样本被归入同一类后,在进行更高水平的划分时,确定类数即确定分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人工神经网络 RBF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的药理研究是个方向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殿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3-3,共1页
中药药理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是中药学和中医临床间的桥梁和纽带。中药药理首先依据中医中药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以中药药性为基础,对中药药理内容,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总结。单味中药药理的研究比较普及广泛,并且积累了大量经... 中药药理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是中药学和中医临床间的桥梁和纽带。中药药理首先依据中医中药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以中药药性为基础,对中药药理内容,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总结。单味中药药理的研究比较普及广泛,并且积累了大量经验和资料,但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整地阐明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中医临床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对病人进行辨证论治的,无论是辨证或论治,均有其明显的整体观。千百年来临床用药多为复方,中成药尽管剂型、用途、用法不一,但绝大多数都是复方,临床疗效也是以复方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理 中医中药 中药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