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葡北油田油源断裂分类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1
作者 邓松梅 刘淑芬 王殿举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4-662,共9页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断裂对葡北油田油气成藏的作用,基于断层引起的地层变形特征,通过断层地震特征的精细分析,重新划分并研究了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油源断裂对该油田葡萄花油层成藏的作用。根据断裂是否连接源岩和目的储层,且在油气成...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断裂对葡北油田油气成藏的作用,基于断层引起的地层变形特征,通过断层地震特征的精细分析,重新划分并研究了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油源断裂对该油田葡萄花油层成藏的作用。根据断裂是否连接源岩和目的储层,且在油气成藏期断裂是否活动,包括断距相对较大的断裂活动和无明显断距的微弱活动,划分了3种类型的油源断裂:一是沟通青一段源岩和葡萄花油层且断穿至T 06反射层(嫩江组三段底界面)的穿透型油源断裂;二是连接青一段源岩和葡萄花油层,在油气成藏期没有明显活动但引起断层端部发生褶皱变形的断层端部褶皱型油源断裂;三是连接青一段源岩和葡萄花油层在油气成藏期没有明显活动但断层两盘地层存在变形差异特征的断层两盘差异型油源断裂。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断裂与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油气平面分布吻合程度更高,其中,穿透型油源断裂对油气聚集控制作用最为显著,揭示了油源断裂的活动强度以及油源断裂与断层圈闭的匹配所控制的油气成藏数量对油气富集的差异性的影响,该研究对类似区块油源断裂对油气控制作用分析可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断裂 葡北油田 葡萄花油层 油气分布 断控储层 断层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白垩系泉头组典型河流相沉积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占东 王殿举 +5 位作者 张海翔 殷跃磊 赵凤全 徐磊 程鹏 刘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1-629,共9页
根据岩心、电测曲线、录井、分析化验和地震等资料,分析了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白垩系泉头组储层特征、沉积相类型以及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东南隆起区泉头组岩性以氧化较强的紫红色砂岩和粉砂岩沉积为主,储层成分主要由石英、长石、... 根据岩心、电测曲线、录井、分析化验和地震等资料,分析了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白垩系泉头组储层特征、沉积相类型以及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东南隆起区泉头组岩性以氧化较强的紫红色砂岩和粉砂岩沉积为主,储层成分主要由石英、长石、岩屑及微量造岩矿物组成,属低孔、低渗型致密储层。结合重矿物组合和砂岩百分含量分析法确定了盆地主要受梨树-桑树台、长春-农安和榆树-扶余三大水系控制,自东向西,沿着沉积盆地边缘至凹陷区方向,砂岩百分含量逐渐变小。泉头组沉积整体上表现为沉降速率快、粗粒沉积物快速充填的特点,具有陡坡成扇、缓坡成河的沉积特征。层序V-q1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和冲积扇沉积,层序V-q2和层序V-q3为从辫状河沉积过渡为曲流河沉积的过程,主要发育了冲积扇、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体系,层序V-q4辫状河到曲流河的过渡结束,完全表现出曲流河沉积特征,长春-农安与榆树-扶余两个水系在此时期于长春岭背斜带汇聚,形成了泉头组末期的河流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 辫状河 泉头组 白垩系 东南隆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古近系盐构造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江海 章雨 +1 位作者 王洪浩 王殿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5-76,共12页
以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古近系盐岩层系为重点,研究盐构造主应力方向和垂直挤压方向的变形特征,探讨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盐构造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其形成机理。通过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以克深和大北工区为例,对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典型盐... 以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古近系盐岩层系为重点,研究盐构造主应力方向和垂直挤压方向的变形特征,探讨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盐构造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其形成机理。通过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以克深和大北工区为例,对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典型盐构造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克深和大北工区的盐构造变形是前展式的,且变形主要集中在山前位置;靠近挤压端基底的早期隆起、先存断裂、同沉积作用以及盐岩层的初始沉积中心,影响了盐构造的形成;垂直挤压方向上,靠近挤压端的盐岩具有较强的侧向流动性,盐岩有向中部运动的速度分量,且越靠近中部运动速率越大,导致盐岩向中部聚集并强烈变形,发育复杂的褶皱样式并出现盐构造与源盐分离的构造组合,局部随逆冲断层冲破地表。相较于二维模拟研究,三维模拟能够完成盐构造主应力方向及其垂直方向的多角度分析,完整认识盐构造形成机制,为盐构造相关油气藏的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前陆冲断带 盐构造 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古地貌对沉积砂体的控制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占东 鲍楚慧 +1 位作者 王殿举 张海翔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357-2365,共9页
基于分析盆地构造活动对沉积充填的响应关系可以明确构造对沉积体系发育和展布规律的控制,从而可以预测油气藏分布,为此,通过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古地貌对砂体和油气藏控制作用进行研究。结合油气勘探成果,探讨构造-古地貌背景下发育... 基于分析盆地构造活动对沉积充填的响应关系可以明确构造对沉积体系发育和展布规律的控制,从而可以预测油气藏分布,为此,通过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古地貌对砂体和油气藏控制作用进行研究。结合油气勘探成果,探讨构造-古地貌背景下发育的砂体与油气聚集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演化控制沉积演化,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发育的沉积砂体类型不同;缓坡、陡坡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带为主要物源方向,局部隆起为次要物源方向;依据古地貌的形态特征及成因机制,划分陡坡同向断阶型、缓坡同向断阶型、缓坡反向断阶型及洼槽边缘型4种古坡折类型,不同构造带位置、不同类型坡折带所发育的沉积砂体类型迥异;洼槽边缘断裂坡折带是最有利的勘探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乌尔逊—贝尔凹陷 构造-古地貌 断裂坡折带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泥底辟形成控制因素及构造演化模式 被引量:8
5
作者 雷雨婷 李江海 +1 位作者 王殿举 杨梦莲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50,共7页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是大西洋扩张过程中形成的典型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内部发育大量泥底辟构造,因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而成为西非油气勘探的重要潜力区。基于大西洋地质构造演化背景及尼日尔三角洲盆地相关地质研究,针对泥底辟形成的控制...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是大西洋扩张过程中形成的典型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内部发育大量泥底辟构造,因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而成为西非油气勘探的重要潜力区。基于大西洋地质构造演化背景及尼日尔三角洲盆地相关地质研究,针对泥底辟形成的控制因素和泥底辟构造演化模式问题,运用控制变量法和二维离散元模拟手段,得出一定的地层倾角会促进泥岩在三角洲末端大量堆积,同时隆起的新生洋壳可阻碍大套泥岩向海运移,两者综合促进了该区泥底辟的发育。该研究对中国沿海盆地泥底辟构造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底辟 离散元模拟 尼日尔三角洲 主控因素 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J2C2A—150型削匀机的研制
6
作者 王殿举 何豪英 +1 位作者 蔡元明 梅品淮 《中国皮革》 CAS 1987年第8期11-16,共6页
为提高国产削匀机的质量,以适应国内制革工业迅迷发展的新形势,国家经委、轻工业部将“皮革削匀机跳刀波纹的成因及消除”列入国家“六五”规划中的科技攻关项目。削匀机攻关的主要目标是解决皮革(特别是薄型服装革)削里时不出现“跳刀... 为提高国产削匀机的质量,以适应国内制革工业迅迷发展的新形势,国家经委、轻工业部将“皮革削匀机跳刀波纹的成因及消除”列入国家“六五”规划中的科技攻关项目。削匀机攻关的主要目标是解决皮革(特别是薄型服装革)削里时不出现“跳刀”波绞,保证厚度均匀、表面光整、精度达到0.5±0.08mm。在轻工部科技局的支持和组织下,天津皮革机械厂与天津大学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承担该项攻关任务。调研表明,“跳刀”波纹一直是制革工艺中的老大难问题,即使是国外进口的削匀机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同样问题。对有关资料查询表明,国内外均未发表过“跳刀”问题的研究报告。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其直接的实践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削匀机 削皮 跳刀 皮革 波纹 天津 制革机械 成革 GJ2C2A 刀辊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轴自动闭塞的研究
7
作者 王殿举 《中国铁路》 1991年第3期20-22,共3页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单线铁路区段以计数计轴装置为区间监督检查设备而构成的大区间自动闭塞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2.适用于电化与非电化区段; 3.不受区间长度的影响。
关键词 计轴 自动闭塞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铁路青函隧道的信号、通信设备
8
作者 王殿举 《铁道科技动态》 1989年第12期24-27,共4页
一、信号设备1.信号设备制式津轻海峡线由津轻线的中小国站到江差线的木古内站,包括引线部分34km 和海底地下部分54km,总长约88km。这段线路电气设备的基本设计思想是采用复线、交流电化牵引,以与当前的既有线相一致,而且当青函隧道新... 一、信号设备1.信号设备制式津轻海峡线由津轻线的中小国站到江差线的木古内站,包括引线部分34km 和海底地下部分54km,总长约88km。这段线路电气设备的基本设计思想是采用复线、交流电化牵引,以与当前的既有线相一致,而且当青函隧道新中小国站至木古内站间将来增设新干线时,也无须返工。同时,因为该区间包含有青函隧道这样的长大海底隧道,在设计时亦需考虑适应这种特殊条件。(1)津轻海峡线上的新中小国站至木古内站间,包括海底隧道,根据闭塞制式要求,车上安装了 ATC-1F 型(列车自动控制)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设备 通信设备 铁路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转辙机综合测试系统
9
作者 王燕梅 王殿举 《铁路计算机应用》 1997年第2期33-34,共2页
作者介绍了一种利用单片机在线测试道岔电动转辙机各种参数的系统,目前现场多采用单项测试多有不便。此方案解决了电动转辙机的综合测试的问题,适用,便于推广。
关键词 在线测试 铁路 道岔 电动转辙机 综合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