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2018)
被引量:
144
1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疼痛和感觉障碍学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
+10 位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
于生元(
执笔
)
万琪(
执笔
)
王武庆
(
执笔
)
刘博(
执笔
)
李明欣(
执笔
)
吴子明(
执笔
)
周冀英(
执笔
)
董钊(
执笔
)
蒋子栋(
执笔
)
韩军良(
执笔
)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81-488,共8页
一、前言偏头痛和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两种疾患。早在公元前131年,Cappadocia的学者Aretaeus第一次将偏头痛及眩晕联系起来[1],Liveing在1873年注意到了头痛与头晕的关联性[2],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开始系统性地研究两者关系[3]。1984...
一、前言偏头痛和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两种疾患。早在公元前131年,Cappadocia的学者Aretaeus第一次将偏头痛及眩晕联系起来[1],Liveing在1873年注意到了头痛与头晕的关联性[2],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开始系统性地研究两者关系[3]。1984年Kayan等最先对偏头痛和眩晕的联系做了系统性的描述[4]。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反复眩晕伴偏头痛的病人曾被诊断为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头晕、偏头痛相关性前庭功能障碍、偏头痛性眩晕等[5-8]。1999年,Dieterich和Brandt首次倡导使用“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这一术语作为此类病人的诊断[9],从而取代了所有之前对于此类疾病的诊断。尽管对VM究竟是否为一个疾病实体还存在争议[10],但全球的多数专家依然认可VM的存在[11]。2012年国际头痛学会和国际Bárány学会共同制定并发表了统一的概念“前庭性偏头痛“及其诊断标准[12],被纳入2018年第3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诊断标准(ICHD-3)的附录中[13],成为国内外头痛和眩晕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VM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临床证据、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法的不断涌现,有必要制定我国VM的诊疗专家共识。通过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疼痛与感觉障碍学组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多次研讨,在参考借鉴国外最新诊断标准的同时,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和中国国情,制定出台了《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2018)》,以期规范和促进国内VM的诊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性眩晕
前庭功能障碍
专家
诊治
分类诊断标准
中国医师协会
头痛疾病
诊疗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2018)
被引量:
144
1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疼痛和感觉障碍学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
于生元(
执笔
)
万琪(
执笔
)
王武庆
(
执笔
)
刘博(
执笔
)
李明欣(
执笔
)
吴子明(
执笔
)
周冀英(
执笔
)
董钊(
执笔
)
蒋子栋(
执笔
)
韩军良(
执笔
)
机构
不详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出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81-488,共8页
文摘
一、前言偏头痛和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两种疾患。早在公元前131年,Cappadocia的学者Aretaeus第一次将偏头痛及眩晕联系起来[1],Liveing在1873年注意到了头痛与头晕的关联性[2],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开始系统性地研究两者关系[3]。1984年Kayan等最先对偏头痛和眩晕的联系做了系统性的描述[4]。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反复眩晕伴偏头痛的病人曾被诊断为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头晕、偏头痛相关性前庭功能障碍、偏头痛性眩晕等[5-8]。1999年,Dieterich和Brandt首次倡导使用“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这一术语作为此类病人的诊断[9],从而取代了所有之前对于此类疾病的诊断。尽管对VM究竟是否为一个疾病实体还存在争议[10],但全球的多数专家依然认可VM的存在[11]。2012年国际头痛学会和国际Bárány学会共同制定并发表了统一的概念“前庭性偏头痛“及其诊断标准[12],被纳入2018年第3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诊断标准(ICHD-3)的附录中[13],成为国内外头痛和眩晕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VM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临床证据、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法的不断涌现,有必要制定我国VM的诊疗专家共识。通过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疼痛与感觉障碍学组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多次研讨,在参考借鉴国外最新诊断标准的同时,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和中国国情,制定出台了《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2018)》,以期规范和促进国内VM的诊疗工作。
关键词
偏头痛性眩晕
前庭功能障碍
专家
诊治
分类诊断标准
中国医师协会
头痛疾病
诊疗指南
分类号
R441.2 [医药卫生—诊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2018)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疼痛和感觉障碍学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
于生元(
执笔
)
万琪(
执笔
)
王武庆
(
执笔
)
刘博(
执笔
)
李明欣(
执笔
)
吴子明(
执笔
)
周冀英(
执笔
)
董钊(
执笔
)
蒋子栋(
执笔
)
韩军良(
执笔
)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