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吟宏大之歌颂家国深情--听《陆在易与马勒的对话》交响合唱音乐会
1
作者 王梓路 曹家苗(图) 《歌剧》 2025年第6期12-19,共8页
“假如我的音乐只能使人感到愉快,那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要使人高尚起来。”陆在易如是说。令人愉悦的音乐不胜枚举,使人高尚的作品却绝非平常。跨越中西,穿越百年,陆在易与马勒笔下的歌曲都应归属此列。说起马勒的《大地之歌》,可谓... “假如我的音乐只能使人感到愉快,那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要使人高尚起来。”陆在易如是说。令人愉悦的音乐不胜枚举,使人高尚的作品却绝非平常。跨越中西,穿越百年,陆在易与马勒笔下的歌曲都应归属此列。说起马勒的《大地之歌》,可谓是以中式意象构筑的人生透镜,观仰天地,抒情感怀;陆在易的《桥·家·盼》三部曲和《中国,我可爱的母亲》更是以宏大思绪编织的生命颂歌,吟唱家国,余韵不衰。5月9日晚,交响合唱音乐会《陆在易与马勒的对话》在上海大剧院拉开序幕。在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的执棒下,韩蓬、王潇希、潘墨尧等歌唱家与上海歌剧院合唱团、交响乐团共同为听众奉上了一场经典碰撞、回味不绝的宏大佳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之歌 中国我可爱的母亲 桥家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勃拉姆斯的“传统”之思:以“引用”为径
2
作者 王梓路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6-75,共10页
勃拉姆斯作为“古典传统维护者”的身份是19世纪音乐历史中屹立不倒的丰碑,也是其长久以来倍受关注的重要原因。在器乐体裁的创作中,勃拉姆斯通过对其他作品的“引用”展现了别具一格的作曲技巧,也充分彰显出对传统的追怀。将以此为出发... 勃拉姆斯作为“古典传统维护者”的身份是19世纪音乐历史中屹立不倒的丰碑,也是其长久以来倍受关注的重要原因。在器乐体裁的创作中,勃拉姆斯通过对其他作品的“引用”展现了别具一格的作曲技巧,也充分彰显出对传统的追怀。将以此为出发点,结合目前学界对勃拉姆斯器乐作品中“引用”现象的研究,通过挖掘这一现象,同时从“音乐修辞”理论的角度对相关作品进行分析,以此来诠释勃拉姆斯兼具古典传统与浪漫意蕴的创作风格、对历史主义进行体认与反思的历史意识,以及崇尚“经典”的传统观念,最终揭示勃拉姆斯对传统的回望,呈现其作为时代之“逆流者”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拉姆斯 19世纪音乐 浪漫主义 传统 音乐修辞 引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暮景之下的“新世界”——评《晚景与勃拉姆斯:维也纳自由主义黄昏中的音乐与文化》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梓路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47-54,共8页
导言在艺术和人文批评中,将“晚期风格”引入文学、音乐和视觉艺术的现象似乎已成为一种常态。而在西方音乐的历史进程中,对“晚期”这个概念的讨论与贝多芬的音乐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究其本质而言,“晚期”和“晚期风格”断然不是相同... 导言在艺术和人文批评中,将“晚期风格”引入文学、音乐和视觉艺术的现象似乎已成为一种常态。而在西方音乐的历史进程中,对“晚期”这个概念的讨论与贝多芬的音乐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究其本质而言,“晚期”和“晚期风格”断然不是相同的概念。简单来说,“晚期”一词属于客观的时间范畴。根据萨义德的描述,我们很值得在“晚期”这个词语微妙地变化着的含义之上逗留,它的范围从未完成的约定、经过自然的循环、直到消失了的生命。同时,“晚期”并没有指定一种与时间相关的单一关系,它是一个相对的术语,但始终都会带来时间上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拉姆斯 西方音乐 视觉艺术 贝多芬 时间范畴 人文批评 萨义德 维也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激光雷达行人识别错误率的多算法组合的研究
4
作者 严薪 江铭鑫 +3 位作者 孟凡喆 章鹏 王梓路 赵宁 《电子器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86-990,共5页
为了提高激光雷达识别行人的正确率,提出了一种可以降低行人识别错误率的多算法组合。该方法先采用高斯滤波算法降低噪声的影响,然后利用近邻聚类算法对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再利用组合的聚类中心角算法和最小二乘圆拟合算法对聚类后的数... 为了提高激光雷达识别行人的正确率,提出了一种可以降低行人识别错误率的多算法组合。该方法先采用高斯滤波算法降低噪声的影响,然后利用近邻聚类算法对数据进行聚类处理,再利用组合的聚类中心角算法和最小二乘圆拟合算法对聚类后的数据进行行人腿部检测,完成行人的识别。该多算法组合与单一使用一种识别算法相比,行人识别的错误率由40%降低到了10%以下,充分说明该算法组合具有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识别 激光雷达 近邻聚类 圆拟合 聚类中心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