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深层稠油水平井前置CO_(2)蓄能压裂技术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兆臣 卢迎波 +5 位作者 杨果 黄纯 弋大琳 贾嵩 吴永彬 王桂庆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84,共7页
利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中深层稠油油藏参数,对水平井前置CO_(2)蓄能压裂技术的开发机理、关键操作参数及开发效果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伴随压裂—焖井—生产等开发阶段的延伸,前置CO_(2)蓄能压裂后的油井逐步显现出... 利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中深层稠油油藏参数,对水平井前置CO_(2)蓄能压裂技术的开发机理、关键操作参数及开发效果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伴随压裂—焖井—生产等开发阶段的延伸,前置CO_(2)蓄能压裂后的油井逐步显现出增能改造、扩散降黏、膨胀补能、释压成泡沫油流等特性,井底流压提高了2~4MPa,CO_(2)扩散至油藏的1/3,原油黏度降至500mPa·s以下,泡沫油流明显;②研究区最优压裂段间距为60m、裂缝半长为90m、裂缝导流能力为10t/m,CO_(2)最佳注入强度为1.5m3/m,注入速度为1.8m3/min,油井焖井时间为30d,油藏采收率提高了2%~3%;③通过与常规压裂生产效果进行对比,前置CO_(2)蓄能压裂技术可使产油量提高5.2t/d,预测CO_(2)换油率达2.45,开发效果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稠油 水平井 二氧化碳蓄能压裂 低碳采油 乌夏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超稠油驱泄复合开发蒸汽腔演变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6
2
作者 赵长虹 孙新革 +4 位作者 卢迎波 王丽 胡鹏程 邢向荣 王桂庆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1-168,共8页
通过对新疆风城油田F井区侏罗系齐古组油藏开展二维、三维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其开发蒸汽腔的演变规律和开采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在蒸汽超覆和采出点泄压牵引作用下,蒸汽腔前缘主体向水平段方向推进,蒸汽腔前缘形态由... 通过对新疆风城油田F井区侏罗系齐古组油藏开展二维、三维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其开发蒸汽腔的演变规律和开采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在蒸汽超覆和采出点泄压牵引作用下,蒸汽腔前缘主体向水平段方向推进,蒸汽腔前缘形态由“壶嘴”形向“钟”形演化,最后变成“帽沿”形。蒸汽腔立体形态在直井周围先呈“孤岛”形,后连通成“廊桥”形,最后汇聚成一个大腔体。(2)根据蒸汽腔演变规律,将整个模拟实验过程划分为注采预热阶段、蒸汽腔形成阶段、蒸汽腔扩展阶段、蒸汽腔下降阶段,整个生产周期采出程度可达55.6%,油汽质量比为0.17,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3)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驱泄复合开发前期蒸汽驱替、中后期重力泄油的驱油机理,表征了蒸汽腔的演变规律,为同类型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超稠油 驱泄复合 蒸汽腔演变 物理模拟实验 齐古组 侏罗系 风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吸水特征及其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桂庆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5-98,共4页
页岩储层体积压裂后普遍存在压裂液返排率低的问题,大量压裂液滞留在储层内不仅会对页岩气的流动及解吸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到压裂后的裂缝导流能力。文中以四川盆地某区块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页岩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开展... 页岩储层体积压裂后普遍存在压裂液返排率低的问题,大量压裂液滞留在储层内不仅会对页岩气的流动及解吸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到压裂后的裂缝导流能力。文中以四川盆地某区块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页岩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页岩储层吸水能力实验,并评价了页岩吸水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区块页岩储层具有超低孔、低渗、低初始含水饱和度的特点,且黏土矿物质量分数较高,具备较强的吸水性。页岩岩心在蒸馏水中的吸水能力最强,在地层水中次之,在滑溜水压裂液中最弱。由于页岩的吸水作用明显降低了裂缝表面的强度,导致支撑剂滑动或者嵌入,从而明显降低了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页岩导流板通入蒸馏水时裂缝导流能力下降幅度最大(83.02%),而通入滑溜水压裂液时裂缝导流能力下降幅度最小(39.13%)。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压裂液体系组成来抑制页岩储层的吸水作用,从而提高压裂液的返排率,降低页岩储层吸水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储层特征 压裂液 吸水实验 裂缝导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CO_(2)辅助蒸汽驱油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俊衡 王健 +4 位作者 周志伟 王丹翎 赵鹏 王桂庆 卢迎波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6期852-857,863,共7页
为进一步明确稠油油藏CO_(2)辅助蒸汽协同驱油机理,利用亚克力板可视化模型和天然岩心,开展了可视化CO_(2)辅助蒸汽驱油实验,分析了CO_(2)辅助蒸汽驱油过程中二者之间存在的“协同作用”及注入方式对实际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 为进一步明确稠油油藏CO_(2)辅助蒸汽协同驱油机理,利用亚克力板可视化模型和天然岩心,开展了可视化CO_(2)辅助蒸汽驱油实验,分析了CO_(2)辅助蒸汽驱油过程中二者之间存在的“协同作用”及注入方式对实际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辅助蒸汽驱具有协同降黏、扩大蒸汽波及系数、启动盲端残余油、破乳等“协同作用”,其中原油综合降黏率达到59.8%,蒸汽波及面积提高了37.44%。对比纯蒸汽驱,CO_(2)辅助驱可使原油采收率大幅上升,其中交替注入蒸汽与CO_(2)采收率为65.7%,比混合注入提高了7.9%,且能够在出口端观测到稳定的泡沫油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蒸汽驱 CO_(2)辅助蒸汽驱 可视化 泡沫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桂庆 《教师》 2016年第15期60-60,共1页
随着我国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发展的需求,小学教育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效率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多元智能理论与数学的教学理论在教学方式上有着很大的联系... 随着我国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发展的需求,小学教育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效率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多元智能理论与数学的教学理论在教学方式上有着很大的联系,将多元智能理论融入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来,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长绒棉纺纱生产实践 被引量:3
6
作者 沙亚明 王桂庆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8-40,共3页
分析了进口长绒棉的品质特征 ,针对进口长绒棉色泽黄、包与包之间差异大、有害疵点偏高、细小杂质多等特点 ,在预并工序采用条混的工艺取代原有的棉包混和工艺 ,同时 ,将长绒棉逐包分拣 ,分成黄、白、中间色三类 ,进行分箱配棉 ,在清梳... 分析了进口长绒棉的品质特征 ,针对进口长绒棉色泽黄、包与包之间差异大、有害疵点偏高、细小杂质多等特点 ,在预并工序采用条混的工艺取代原有的棉包混和工艺 ,同时 ,将长绒棉逐包分拣 ,分成黄、白、中间色三类 ,进行分箱配棉 ,在清梳工序尽可能多排除带纤维籽屑和短绒 ,减少棉结的产生 ,从而保证成纱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绒棉 品质 特征 工艺 棉条 混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棉纺纱生产实践
7
作者 沙亚明 王桂庆 《纺织标准与质量》 2005年第1期21-23,共3页
介绍了彩棉的品质特性和纺纱工艺过程,对彩棉和白棉混纺精梳针织纱的混合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清棉工序使用多仓混棉使彩棉充分混合,在清花、梳棉工序彩棉、白棉单独生产,有利于根据原料性能不同采用不同的工艺;彩棉和白棉在预... 介绍了彩棉的品质特性和纺纱工艺过程,对彩棉和白棉混纺精梳针织纱的混合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清棉工序使用多仓混棉使彩棉充分混合,在清花、梳棉工序彩棉、白棉单独生产,有利于根据原料性能不同采用不同的工艺;彩棉和白棉在预并上进行混合,确保彩棉、白棉混合均匀,使成纱无色差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纱生产 棉纺 彩棉 针织纱 精梳 清棉工序 梳棉工序 措施 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