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卸荷诱发深基坑的不对称性变形特性与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邱滟玲 丁文其 +2 位作者 赵腾腾 王校勇 乔亚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06,共8页
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基坑在既有邻近基坑造成的单侧卸荷条件下施工,表现出与常规基坑不同的变形特性和机制。为此,依托上海某单侧卸荷的深基坑工程(34.3m),统计分析了现场监测数据(地下连续墙侧移、墙后土体侧移、周边地表沉... 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基坑在既有邻近基坑造成的单侧卸荷条件下施工,表现出与常规基坑不同的变形特性和机制。为此,依托上海某单侧卸荷的深基坑工程(34.3m),统计分析了现场监测数据(地下连续墙侧移、墙后土体侧移、周边地表沉降、支撑轴力和墙后土压力),揭示了软土地区单侧卸荷诱发的深基坑不对称变形特性,并初步探讨了其发生机制。结果表明:单侧卸荷引起了地下连续墙侧移的不对称性,卸荷侧侧移减小76%,非卸荷侧侧移增大72%,进而导致非卸荷侧地表沉降最大值增加1倍以上,这是卸荷侧土压力减小、围护结构整体水平位移和卸荷方向支撑等效刚度变化3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中,应充分考虑基坑的不对称变形特性,选取合适的等效支撑刚度进行计算,并针对卸荷/非卸荷侧制定合理的监测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监测分析 不对称变形特性 土压力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测试技术在模型沉桩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姜赟 陆烨 +1 位作者 唐侨楚 王校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08-213,共6页
以数字图像相关技术为基础,在不接触被测物体表面的情况下,采用无标识点法捕捉室内静压桩模型试验中土体的位移信息,分析并获得土体的位移规律。通过自行编制的MATLAB计算程序,可以计算提取出压桩过程中土体所有位置在任意时刻的位移变... 以数字图像相关技术为基础,在不接触被测物体表面的情况下,采用无标识点法捕捉室内静压桩模型试验中土体的位移信息,分析并获得土体的位移规律。通过自行编制的MATLAB计算程序,可以计算提取出压桩过程中土体所有位置在任意时刻的位移变化,从而对不同桩型、不同排土体积产生的土体位移进行了动态分析,拟合了土体的位移轨迹。同时,通过设置局部摄像头,观测分析了在桩土界面的扰动薄层位移特征。研究表明:土体的水平位移随桩体的压入逐渐增大至稳定。当桩径一致时,方桩具有比圆桩更强的挤土作用,且在土体深处两者的差异更为明显。但当排土体积一致时,方桩与圆桩之间的差异较小。桩–土界面扰动层厚度约为5.7~8.6倍平均粒径,层内土体随桩体压入向下移动;当桩体穿过观察区后,扰动层位移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测试技术 静压桩 土体位移 桩–土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