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枰稀 曾凡伟 +3 位作者 张东 张廷玖 肖智文 常晟嘉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4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在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炎患者进行股骨颈截骨时为其保留股骨颈残端的长度对其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在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炎患者进行股骨颈截骨时为其保留股骨颈残端的长度对其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过程中,在对照组患者股骨小粗隆上方1.5 cm处进行股骨颈截骨,在试验组患者股骨小粗隆上方1.2 cm处进行股骨颈截骨。手术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双下肢的长度差、髋关节功能的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在术后,试验组患者中双下肢长度差在0~5 mm之间患者的占比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与保留1.5 cm长的股骨颈残端相比,在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股骨颈截骨时为其保留1.2 cm长的股骨颈残端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截骨 保留 长度 髋关节炎 全髋关节置换术 双下肢不等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骨科医联体共享机制研究
2
作者 王枰稀 曾凡伟 +2 位作者 张东 杨涛 罗苹原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0期189-190,共2页
本文以达州市中心医院与南江县人民医院骨科松散型医联体为研究样本,根据医联体开展以来的情况,对帮扶前后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手术量、业务量、新技术的开展进行分析。结果提示,成立医联体以后受帮扶单位骨科床位使用率、手术量... 本文以达州市中心医院与南江县人民医院骨科松散型医联体为研究样本,根据医联体开展以来的情况,对帮扶前后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手术量、业务量、新技术的开展进行分析。结果提示,成立医联体以后受帮扶单位骨科床位使用率、手术量、业务收入、新技术的开展均呈上升趋势,但并未开展双向转诊及远程会诊。同时对医联体的协同联动机制进行探讨,尤其对共享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深入分析医联体双方、当地政府三方共赢的基础,深入挖掘利益共享机制,从多方面改善合作方式,提升合作效率,为国家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发展提供经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联合体 松散型模式 利益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副舟骨切除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池雷霆 李程 +5 位作者 张东 李智 黄波 张廷玖 庾明 王枰稀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12期933-934,共2页
目的:观察及评价单纯副舟骨切除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年1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患者23例25足,全部采用单纯副舟骨切除术治疗,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8~35岁,平均14.6岁;病程6个月~12年。... 目的:观察及评价单纯副舟骨切除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年1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患者23例25足,全部采用单纯副舟骨切除术治疗,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8~35岁,平均14.6岁;病程6个月~12年。主要症状是跑步或行走后足疼痛,多为间歇性,查体足舟骨粗隆处异常突起伴压痛,X线或CT检查发现副舟骨存在。治疗是以足副舟骨为中心做一长约2cm弧形切口,剖开或部分切断胫后肌腱,暴露出副舟骨并切除,明显突起的舟骨隆突部分咬除和修整,胫后肌腱均予修复。术后佩戴内翻位支具2周扶双拐不负重行走,2周后逐渐弃拐负重,3个月内避免剧烈跑跳运动。有残留症状者结合理疗和足弓垫支撑垫等处理措施。术后随访评估患者症状缓解程度及活动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症状完全消失21足,大部分缓解4足(其中3足合并轻度扁平足,1足合并陈旧扭伤)。平均住院5d,无切口感染,均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结论:单纯副舟骨切除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对胫后肌腱损伤小,不干扰足底内侧纵弓,术后无须长时间制动,住院时间短,创伤小,临床疗效较好,特别适合无扁平足及陈旧足外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晚期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廷玖 张东 +2 位作者 曾凡伟 庾明 王枰稀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0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晚期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NVS)近期疗效观察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2年8月,收治晚期膝关节PVNS患者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45~65岁,平均51.8岁。病程2.5~6年,平均4.1年。均为单膝发... 目的探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晚期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NVS)近期疗效观察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2年8月,收治晚期膝关节PVNS患者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45~65岁,平均51.8岁。病程2.5~6年,平均4.1年。均为单膝发病,左膝7例,右膝5例。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结果通过观察1例术后伤口浅表发生感染,通过处理后得到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48个月,平均时间26个月。随访后,有2例自觉膝关节慢性疼痛。通过随访后观察,在12例晚期膝关节PVNS患者经过治疗获优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经过膝关节表面置换晚期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NVS),可以达到预期的功能恢复,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表面置换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术前血清SRF、pNF-H、NLRP3水平与术后预后不良的关系
5
作者 吴治林 王浩 +1 位作者 何秦 王枰稀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3期62-67,共6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手术患者术前血清反应因子(SRF)、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pNF-H)、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与术后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手术患者术前血清反应因子(SRF)、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pNF-H)、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与术后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19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失访4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52例与预后不良组13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前血清SRF、pNF-H、NLRP3水平,分析术前血清SRF、pNF-H、NLRP3水平与脊髓神经损伤程度及术后预后不良的关系,并评价其对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术前血清SRF低于预后良好组,而脊髓神经损伤程度、椎管侵占率、pNF-H、NLRP3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脊髓完全损伤患者术前血清SRF低于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而pNF-H、NLRP3高于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P<0.01)。椎管侵占率≥50%患者术前血清SRF低于椎管侵占率<50%患者,pNF-H、NLRP3高于椎管侵占率<50%患者(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血清SRF与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椎管侵占率呈负相关,术前血清pNF-H、NLRP3与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椎管侵占率呈正相关(P<0.01)。术前血清SRF、pNF-H、NLRP3单独及联合预测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0.798、0.808、0.935,联合预测的价值最高(P<0.01);危险度分析显示,术前血清SRF低水平提示患者术后预后不良风险增加4.925倍,术前血清pNF-H、NLRP3高水平提示风险增加4.224、4.517倍(P<0.01)。结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术前血清SRF、pNF-H、NLRP3水平异常表达与脊髓损伤程度、椎管侵占率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三者在患者术后预后不良方面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髓神经损伤 血清反应因子 神经丝蛋白H磷酸化亚型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预后不良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