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标本缓急治则治疗IgG4相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一例及体会
1
作者 路理杰 李军祥 +5 位作者 史瑞 胡立明 孟捷 王林恒 王志斌 陈晓伟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2574-2577,共4页
IgG4相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IgG4-related autoimmune pancreatitis,以下简称AIP)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为胰胆系恶性肿瘤,伴有梗阻性黄疸时可先行胆道引流。口服糖皮质激素是治疗AIP的首选方案。本文结合病案具体分析了西医... IgG4相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IgG4-related autoimmune pancreatitis,以下简称AIP)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为胰胆系恶性肿瘤,伴有梗阻性黄疸时可先行胆道引流。口服糖皮质激素是治疗AIP的首选方案。本文结合病案具体分析了西医微创及激素治疗和中医辨证施治的过程。中医将本病归于“黄疸”“腹痛”范畴,通过辨证认为脾胃虚弱为本,湿热、气滞、血瘀为标,基于内经“标本缓急”治则,初期以大柴胡汤加减,清热通腑,合“引而竭之”之义治其标;中期清利兼醒脾,标本兼治;后期湿热瘀渐去,但湿浊为患,斡旋中焦乃是祛除湿邪的生成源头,方以三仁汤加减,以通调代补益,脾胃通降,则不补自补,恢复脏腑功能,为治其本。本案中无论西医微创或激素治疗,还是中医辨证施治,都体现了给毒邪以出路的理念,充分体现了“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中医理念,最终取得确切疗效。而中医药的使用能达到标本同治、脏腑同调,缩短了激素维持治疗时间,在治疗本病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G4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胆道梗阻 中西医结合治疗 激素治疗 黄疸 标本缓急 大柴胡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监测指南与指南执行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孟捷 王林恒 谢春娥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61-1166,共6页
及时发现和切除腺瘤性息肉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肠镜是息肉切除后随访监测的主要手段。各国在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根据自身国情制定了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内镜监测指南,在临床工作中遵循指南可以提高监测的效率,合... 及时发现和切除腺瘤性息肉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肠镜是息肉切除后随访监测的主要手段。各国在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根据自身国情制定了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内镜监测指南,在临床工作中遵循指南可以提高监测的效率,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缩短预约等候时间,减少频繁复查给患者带来的风险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但是,在对息肉切除术后肠镜监测的调查中发现,各国对指南的执行和依循情况不尽理想,既有对高危病变的监测不足,也有对低危病变和普通增生性息肉的过度监测,造成该种状况的因素有指南本身、医生对指南的知晓和认识等。我国目前应当参考国外指南制定和临床执行的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同时便于临床执行的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结肠镜监测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 息肉切除术 监测 指南 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唐井钢 相锋 王林恒 《中国医学工程》 2007年第12期996-997,共2页
目的探讨常规十二指肠镜治疗对急性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1999年10月~2006年10月31例急性复发性胰腺炎住院患者,进行常规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引流术、鼻胰管引流、塑料支架引流,观察其对胰腺炎的治疗作... 目的探讨常规十二指肠镜治疗对急性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1999年10月~2006年10月31例急性复发性胰腺炎住院患者,进行常规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引流术、鼻胰管引流、塑料支架引流,观察其对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术后进行随访0.5~2年。结果其中14例发现微小病变,占45.16%,随访期间胰腺炎未再复发。结论常规十二指肠镜治疗对急性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6410例结直肠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袁文玲 张立平 +5 位作者 王林恒 王允亮 陈润花 孟婕 胡立明 姚玉璞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0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6410例结直肠病患者临床资料,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6410例结直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410例结直肠病患者均经结肠镜检查确诊,其中结直肠息肉患者5412例、结直肠憩室患者393例、结直肠... 目的分析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6410例结直肠病患者临床资料,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6410例结直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410例结直肠病患者均经结肠镜检查确诊,其中结直肠息肉患者5412例、结直肠憩室患者393例、结直肠炎患者3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94例、结直肠癌患者255例、大肠黑变病患者252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便秘及便血等,其中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炎、结直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便血,大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便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便血、黏液脓血便。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男性占比显著高于女性(P<0.05);≤40岁的结直肠病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占比最高,60~70岁间为结直肠息肉、大肠黑变病、结直肠憩室的检出高峰,≥71岁患者中以结直肠癌占比最高。结直肠癌发病部位以直肠为主,溃疡性结肠炎发病部位以直乙状结肠为主,结直肠憩室发病部位以结肠为主,结直肠息肉发病部位以左半结肠为主。结直肠息肉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瘤为主,形态以山田Ⅰ型、Ⅱ型为主。541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中,息肉癌变130例,癌变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为主。结论结直肠病以结直肠息肉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便秘及便血,其中≤40岁男性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占比较高,≥71岁患者中结直肠癌占比最高。部分结直肠息肉患者出现息肉癌变,癌变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病 结肠息肉 结肠癌 直肠病 直肠息肉 直肠癌 结肠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学研究探索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文婷 张厂 +9 位作者 王林恒 李军祥 胡立明 孟捷 韩海啸 王志斌 陈润花 余轶群 赵薇巍 彭丹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931-936,共6页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5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采用因子分析联合聚类分析的方法,得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常见的中医证素、病性和证型分布规律。结果 ...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5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采用因子分析联合聚类分析的方法,得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常见的中医证素、病性和证型分布规律。结果 (1)25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类寒热错杂证(35.17%),类肝脾胃不和证(24.11%),类肝胃郁热证(40.71%),(2)病性以虚实夹杂证居多,占58.89%,单纯实证较少,占40.71%。结论本研究显示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证型主要归为类寒热错杂证、类肝脾胃不和证、类肝胃郁热证三型;病性以虚实夹杂证居多,单纯实证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证候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碎石篮治疗胃石症(附101例报告) 被引量:18
6
作者 唐井钢 尹敬芬 +1 位作者 王新胜 王林恒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胃石症的效果。方法 :采用自制碎石篮与胃镜捆绑绞碎胃结石 ,共治疗 10 1例胃石患者。结果 :10 1例患者 99例 1次治愈 ,2例 2次治愈 ,一次根治率 99%。结论
关键词 碎石篮 胃结石 内镜碎石 胃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进行EST治疗胆管疾病38例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林恒 熊玉庆 +1 位作者 崔秀珍 韩书明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胆管疾病 EST 门诊 治疗 乳头肌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胰利胆合剂灌肠在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预防中的作用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昔伟 张伟戈 +3 位作者 王林恒 李凌楠 张厂 孟捷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8期52-55,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清胰利胆合剂灌肠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PEH)的预防作用及对炎症因子IL-6、IL-8、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79例预行ERCP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中药组(40例)和西药组(39例)。两组... 目的观察中药清胰利胆合剂灌肠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PEH)的预防作用及对炎症因子IL-6、IL-8、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79例预行ERCP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中药组(40例)和西药组(39例)。两组术前均常规治疗,中药组术前2h给予清胰利胆合剂100mL保留灌肠,西药组术前2h给予吲哚美辛栓0.1g塞肛。记录PEP和PEH发生例数,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4、24h的血清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IL-6、IL-8、IL-10变化及患者术后腹痛、排气情况。结果中药组与西药组PEP和PEH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前后腹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CRP、PCT、IL-6、IL-8、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药组术后24h血淀粉酶降低水平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药清胰利胆合剂灌肠预防PEP及PEH与西药疗效相当,能降低PEP及PEH的发生率,促使患者术后更快的排气,调节免疫功能,加强对胰腺的保护作用,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降低血淀粉酶水平的效果优于西药;对炎症因子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清胰利胆合剂 中药灌肠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高淀粉酶血症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