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薯品种资源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本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2期107-108,共2页
对160份品种资源,通过生产力鉴定和烘干率测定,共分成9种类型,为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通过抗病性鉴定和薯肉颜色的调查,以及烘干率的高低,为专用型抗病甘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亲本选择的依据;对其中的51份材料进行... 对160份品种资源,通过生产力鉴定和烘干率测定,共分成9种类型,为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通过抗病性鉴定和薯肉颜色的调查,以及烘干率的高低,为专用型抗病甘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亲本选择的依据;对其中的51份材料进行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数量性状遗传距离测定和聚类分析,对杂交组合的亲本组配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品种资源 生产力 抗病性 烘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新品种皖薯7号的选育
2
作者 王本超 汪强 +2 位作者 刘玉恒 刘小平 樊有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6期585-586,共2页
甘薯新品种皖薯7 号是用甘薯品系82367 薯块经高频磁场处理,产生变异选育而成。历时8a 的多点生产力水平鉴定、栽培适应性鉴定和抗性鉴定,证明皖薯7 号是一个高产、稳产、抗性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好的优良甘薯新品种,... 甘薯新品种皖薯7 号是用甘薯品系82367 薯块经高频磁场处理,产生变异选育而成。历时8a 的多点生产力水平鉴定、栽培适应性鉴定和抗性鉴定,证明皖薯7 号是一个高产、稳产、抗性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好的优良甘薯新品种,适宜在甘薯主产区用于切薯干片和加工淀粉系列产品的种植;同时也表明甘薯品种利用薯块进行高频磁场处理效果明显,是甘薯新品种选育的一种新途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皖薯7号 高频磁场处理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毒甘薯推广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3
作者 王本超 汪强 +2 位作者 陈静娴 聂凡 董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2期258-259,共2页
脱毒甘薯的推广应用 ,是甘薯生产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脱毒甘薯较未脱毒同品种鲜薯增产 2 0 %以上 ,品质、抗性均有提高。实践表明 ,种植脱毒甘薯农民增产增收 ;同时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使这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脱毒甘薯的推广应用 ,是甘薯生产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脱毒甘薯较未脱毒同品种鲜薯增产 2 0 %以上 ,品质、抗性均有提高。实践表明 ,种植脱毒甘薯农民增产增收 ;同时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使这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再上一个新台阶 ,还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推广应用体系 ;各种植区应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合理布局 ,有选择的应用专用型脱毒甘薯品种 ;科研部门要严把脱毒甘薯各级别的质量标准 ,科技人员要深入生产第一线指导生产 ;各级领导要宏观指导 ,关心和爱护“企业 +农户”建制的健康发展 ,解决好产业化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加强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地区及皖南山区专用型脱毒甘薯推广应用的力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甘薯 推广体系 产业化 安徽 生产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育种亲本材料的筛选
4
作者 王本超 汪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4期322-325,共4页
通过对皖薯3号、徐薯18、农林10号等20份较优的种质资源进行生产力的鉴定、抗性(根腐病、抗旱性)鉴定以及杂交亲和性和配合力的研究,筛选出皖薯3号、豫薯6号、农林10号、徐薯18号和皖薯5号是专用型甘薯新品种选育的优... 通过对皖薯3号、徐薯18、农林10号等20份较优的种质资源进行生产力的鉴定、抗性(根腐病、抗旱性)鉴定以及杂交亲和性和配合力的研究,筛选出皖薯3号、豫薯6号、农林10号、徐薯18号和皖薯5号是专用型甘薯新品种选育的优良亲本材料,“皖薯3号×农林10号”、“徐薯18×豫薯6号”、“农林10号×皖薯5号”(均为正反交)是专用型甘薯新品种选育的优良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种质资源 亲本材料 杂交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测速系统中驱动电路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本超 张向东 韩香娥 《电子科技》 2007年第3期21-25,共5页
激光测速技术的主要方法有脉冲法和相位法。由于激光相位法测速系统设计复杂,成本较高,因此只考虑脉冲法激光测速。针对脉冲法激光测速,提出了两种易于实现的脉冲驱动电路的设计方法,方法一基于555振荡电路和CPLD,主要利用了CPLD的逻辑... 激光测速技术的主要方法有脉冲法和相位法。由于激光相位法测速系统设计复杂,成本较高,因此只考虑脉冲法激光测速。针对脉冲法激光测速,提出了两种易于实现的脉冲驱动电路的设计方法,方法一基于555振荡电路和CPLD,主要利用了CPLD的逻辑延时;方法二完全基于CPLD的逻辑实现。逻辑分析和仿真结果证明,两种方法都可以驱动激光器工作,产生的驱动脉冲的频率和脉宽均可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管理 脉冲激光 半导体 激光测速 驱动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皖芝1号选育与配套技术 被引量:8
6
作者 汪强 徐桂珍 +3 位作者 赵莉 王本超 曹文昕 张子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6182-16184,共3页
[目的]优选适合安徽生态条件的芝麻新品种,研究其高产配套技术。[方法]以芝麻雄性不育材料为母本,豫芝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在F2中选择优良可育株,通过逐代优选,系统选育出皖芝1号新品种。[结果]安徽省芝麻新品种区试结果表明,皖芝1号... [目的]优选适合安徽生态条件的芝麻新品种,研究其高产配套技术。[方法]以芝麻雄性不育材料为母本,豫芝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在F2中选择优良可育株,通过逐代优选,系统选育出皖芝1号新品种。[结果]安徽省芝麻新品种区试结果表明,皖芝1号在9个参试的常规品种中居第1位,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7.81%。2007~2009年在安徽及周边省份示范推广,表现产量高、品质好、抗性较强,综合性状优于当地主栽品种,比一般品种产量提高7.81%~59.70%。[结论]该研究对于加快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推广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芝1号 新品种 选育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茎尖组培和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汪强 童有才 王本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6期718-719,721,共3页
以 0 .5mm以下的花生茎尖为外植体 ,在MS附加不同激素和有机物的培养基上进行诱芽和诱根培养 ,结果表明 :①在MS + 1.0mg/LBA + 1.0mg/LNAA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和丛生芽发生率分别达到 90 .0 %和 80 .6% ;在 1/2MS(I) +MS(Ⅱ、Ⅲ、Ⅵ )+ 2 ... 以 0 .5mm以下的花生茎尖为外植体 ,在MS附加不同激素和有机物的培养基上进行诱芽和诱根培养 ,结果表明 :①在MS + 1.0mg/LBA + 1.0mg/LNAA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和丛生芽发生率分别达到 90 .0 %和 80 .6% ;在 1/2MS(I) +MS(Ⅱ、Ⅲ、Ⅵ )+ 2 .0mg/LNAA + 0 .1mg/LBA培养基上生根率和单个外植体产根数分别达到 86.7%和 5 .1个。② 2 ,4 D可促进愈伤组织增生 ,但无诱根效果 ;烟酸和VB6 可促进丛生芽发生 ;NAA对促进生根和生芽均有效果。③不同基因型间诱导愈伤组织和丛生芽存在一定差异。茎尖经诱芽、诱根培养出完整植株 ,炼苗后移至室外能正常开花、结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茎尖组培 植株再生 激素 愈伤组织 丛生芽诱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不育系0176A等综合性状鉴定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汪强 王本超 徐桂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2期203-204,共2页
对 11份芝麻不育系的综合性状鉴定研究表明 :芝麻不育系经 3~ 4代连续姊妹交和群体改良后 ,育性比趋向于 1∶1;叶型、种色、千粒重、一叶果数和株型等性状稳定较快 ,纯度均在 75 %以上 ,其中有 1/3以上不育系纯度达到 10 0 % ;腿高、... 对 11份芝麻不育系的综合性状鉴定研究表明 :芝麻不育系经 3~ 4代连续姊妹交和群体改良后 ,育性比趋向于 1∶1;叶型、种色、千粒重、一叶果数和株型等性状稳定较快 ,纯度均在 75 %以上 ,其中有 1/3以上不育系纯度达到 10 0 % ;腿高、单株结果数不育系间差异大 ;果型性状在系间和系内变异均较大 ,需继续分离提纯。上述结果为下一步继续进行不育系群体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不育系 综合性状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继蜂窝网中基于负载均衡的中继节点选择算法 被引量:3
9
作者 江帆 王本超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0-85,共6页
提出了一种中继蜂窝网络的基于负载均衡的中继节点选择策略(Load Balancing Relay Selec-tion,LB-RS)。根据每个用户的具体信道状况以及中继节点服务的用户数目,LB-RS以分布式的方式为每个用户选择最优的中继节点。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 提出了一种中继蜂窝网络的基于负载均衡的中继节点选择策略(Load Balancing Relay Selec-tion,LB-RS)。根据每个用户的具体信道状况以及中继节点服务的用户数目,LB-RS以分布式的方式为每个用户选择最优的中继节点。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单一物理层参数的中继节点选择算法相比,所提出的中继选择算法综合考虑了物理层的信道状况以及MAC层的资源与用户状况,有效地利用中继节点选择来实现小区内的负载均衡,获得了吞吐量性能与用户公平性之间的折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继蜂窝网络 中继选择 负载均衡 协作中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雄性核不育材料发现及其育性遗传 被引量:5
10
作者 汪强 王本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6期837-838,共2页
在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试验基地发现了芝麻雄性不育株 ,将其与可育株特征进行观察研究 ,结果表明 :二者主要区别是不育株雄蕊败育彻底 ,雌蕊发育正常 ,具有正常的结实能力 ,镜检后花粉败育率为 99.9% ,而可育株雄蕊、雌蕊、结实均正常 ,... 在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试验基地发现了芝麻雄性不育株 ,将其与可育株特征进行观察研究 ,结果表明 :二者主要区别是不育株雄蕊败育彻底 ,雌蕊发育正常 ,具有正常的结实能力 ,镜检后花粉败育率为 99.9% ,而可育株雄蕊、雌蕊、结实均正常 ,花粉败育率仅为 2 .0 %。初步的遗传分析表明 ,控制雄性不育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 ;在不同的基因型中 ,雄性不育性状受 1~ 2对隐性基因控制 ;在某些基因型中 ,雄性不育性状可能受两个以上基因位点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雄性核不育材料 育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数量性状遗传距离测定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钰 王本超 刘小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0年第2期132-138,共7页
在以往的甘薯育种中一般仅根据表现型来选配亲本,但这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本文应用多元回归这一数学方法来测定与产量、品质有关的数量性状的遗传差异作为亲本选配的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亲本聚为八大类,不同类群间的亲本遗传差异... 在以往的甘薯育种中一般仅根据表现型来选配亲本,但这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本文应用多元回归这一数学方法来测定与产量、品质有关的数量性状的遗传差异作为亲本选配的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亲本聚为八大类,不同类群间的亲本遗传差异大,其后代变异幅度也大.因此,选配亲本进行杂交时应在不同类群间进行.经过测定,初步筛选出25个综合性状较好的亲本供选配亲本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育种 数量性状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灰色系统理论定量评价甘薯高级育种材料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强 王本超 +1 位作者 王钰 杨文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甘薯多年多点鉴定试验、各级区域试验中的高级育种材料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其结果比仅对鲜、干薯产量作方差分析等能更准确、全面地反映参试材料的优劣性。以1994~1995年本所全国北方甘薯区域试验为例,选择...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甘薯多年多点鉴定试验、各级区域试验中的高级育种材料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其结果比仅对鲜、干薯产量作方差分析等能更准确、全面地反映参试材料的优劣性。以1994~1995年本所全国北方甘薯区域试验为例,选择反映参试材料优劣性的10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常规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兼用型材料的关联度(ri)大小依次为:皖S367>鲁薯7号>豫薯7号>冀87-21-2-2;2.食用型材料ri大小依次为:徐43-14>烟27>阜88-7-3。这一结果澄清了各参试单位利用单项性状指标(如产量)进行常规分析引起的争议,为优良品系皖S367和徐43-14推荐参加全国甘薯生产试验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材料 经济性状 关联分析 定量评价 甘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用型甘薯新品种皖薯3号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13
作者 胡建勋 王钰 +3 位作者 刘小平 王本超 汪强 杨文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4期318-319,321,共3页
皖薯3号是一个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综合性状优良的兼用型甘薯新品种。据多年试验结果,夏薯平均单位面积产鲜薯、薯干和淀粉,依次比徐薯18增产10.56%、11.34%和11.85%。鲜薯烘干率29.6%、淀粉率20.2... 皖薯3号是一个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综合性状优良的兼用型甘薯新品种。据多年试验结果,夏薯平均单位面积产鲜薯、薯干和淀粉,依次比徐薯18增产10.56%、11.34%和11.85%。鲜薯烘干率29.6%、淀粉率20.2%,比徐薯18分别提高1.5和2.0个百分点。块根内涵品质以干基平均值计算,含蛋白质3.93%、淀粉77.35%、总糖5.27%,比徐薯18依次增加0.22、4.25、0.95个百分点。皖薯3号高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和茎线虫病。耐旱耐涝性较强。大、中薯率80.9%,熟食味优良。积极推广皖薯3号对持续提高黄淮海地区粮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品种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耐旱耐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无线网络中基于业务区分的多信道MAC协议
14
作者 江帆 王本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146,共6页
为了满足认知无线网络中认知用户的业务服务质量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业务区分的多信道媒体接入协议(SD-MAC).根据授权用户的信道使用模型以及认知用户的业务类型,实时业务采用基于预约的接入机制,而非实时业务则通过采用基于竞争的接入... 为了满足认知无线网络中认知用户的业务服务质量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业务区分的多信道媒体接入协议(SD-MAC).根据授权用户的信道使用模型以及认知用户的业务类型,实时业务采用基于预约的接入机制,而非实时业务则通过采用基于竞争的接入算法实现信道共享.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MAC协议能够有效提高实时业务的吞吐率,保证较低的接入时延,从而有效地提升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网络 MAC 动态频谱共享 服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粗淀粉生化增白研究
15
作者 汪强 王本超 杨文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3期279-280,282,共3页
甘薯粗淀粉色泽发暗,品质变劣,主要原因是鲜薯加工过程中一部分薯渣、蛋白质、多酚化合物及其氧化后的黑色素随水混入淀粉中引起的。利用酸浆中乳酸链球菌产生的凝结素,促进淀粉迅速凝结,或利用某些化学试剂如亚硫酸钠、柠檬酸等可... 甘薯粗淀粉色泽发暗,品质变劣,主要原因是鲜薯加工过程中一部分薯渣、蛋白质、多酚化合物及其氧化后的黑色素随水混入淀粉中引起的。利用酸浆中乳酸链球菌产生的凝结素,促进淀粉迅速凝结,或利用某些化学试剂如亚硫酸钠、柠檬酸等可以调节淀粉乳液氢离子浓度,使其达到等电点等特性,产生增白去杂效果,生产出优质的精白淀粉。本试验在酸浆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对亚硫酸钠、柠檬酸及酸浆混配处理粗淀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单独用酸浆处理粗淀粉,淀粉乳液的氢离子浓度掌握在31.6~3.16mmol·L-1,处理时间48~60h。(2)用质量分数为0.0005的亚硫酸钠,或用质量分数为0.0005的亚硫酸钠与酸浆混配,或用质量分数为0.0005的亚硫酸钠与质量分数为0.0001的柠檬酸混配处理粗淀粉,比单独用酸浆处理淀粉,能更有效地除去杂质,增强漂白作用,淀粉回收率提高5%以上,处理时间也缩短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粗淀粉 生化增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mma分布的交通流时间序列分割模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本超 李丹 +1 位作者 秦攀 顾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3-299,共7页
准确获取交通流量变化点,对后续的交通流预测、分类及多时段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交通流时间序列的非负性及异方差性,采用Gamma分布拟合交通流时间序列,并对其进行有效分割.针对多元交通流时间序列,首先利用非负主成分分析方法实现降... 准确获取交通流量变化点,对后续的交通流预测、分类及多时段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交通流时间序列的非负性及异方差性,采用Gamma分布拟合交通流时间序列,并对其进行有效分割.针对多元交通流时间序列,首先利用非负主成分分析方法实现降维并提取特征序列,之后利用最大似然估计得到Gamma分布参数,通过不同参数的Gamma分布拟合特征序列的不同片段,并由赤池信息准则(AIC)确定最优分割边界及分割阶数.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割模型能够反映不同时段的交通流变化,与现有分割方法相比,取得了更好的分割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时间序列 GAMMA分布 时间序列分割 非负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交互式中继选择策略
17
作者 王本超 江帆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共5页
提出了一种协作中继网络的交互式中继节点选择(IRS)策略。用户首先分布式构造基于信道状况及中继节点负载情况的中继选择函数,选择最优的中继节点;中继节点再根据资源分配情况、业务优先级以及加权信道调度算法进行反向用户选择。仿真... 提出了一种协作中继网络的交互式中继节点选择(IRS)策略。用户首先分布式构造基于信道状况及中继节点负载情况的中继选择函数,选择最优的中继节点;中继节点再根据资源分配情况、业务优先级以及加权信道调度算法进行反向用户选择。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已研究的算法,所提出的IRS算法结合了信道状况、MAC层资源与用户业务状况等因素,利用用户和中继之间的两步式交互中继选择来调节小区内的用户负载分布,获得了小区吞吐量与用户公平性之间的折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继选择 协作中继网络 负载均衡 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高镍铸铁排气歧管热疲劳寿命预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涵宇 于善虎 +1 位作者 王本超 李巍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43-950,934,共9页
针对目前D5S高镍铸铁排气歧管热疲劳寿命预测公式精度不高的缺陷,对D5S材料进行高温拉伸试验,以估计Manson-Coffin公式寿命预测参数,结合STARCCM+与ABAQUS流固耦合功能,对D5S排气歧管热疲劳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排气歧管表面温度最... 针对目前D5S高镍铸铁排气歧管热疲劳寿命预测公式精度不高的缺陷,对D5S材料进行高温拉伸试验,以估计Manson-Coffin公式寿命预测参数,结合STARCCM+与ABAQUS流固耦合功能,对D5S排气歧管热疲劳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排气歧管表面温度最高位置出现在四缸排气流汇合处,5个循环后危险位置平均ΔPEEQ值达到0.548%;根据高温拉伸试验数据获得材料的应变-寿命曲线,并计算出危险位置预测寿命为1 678个循环;发动机台架验证试验的结果,两根歧管的寿命分别为2 217个循环和2 014个循环。与经验公式预测结果(625次循环)相比,修正公式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更为接近。研究成果可为D5S材料排气歧管寿命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歧管 流固耦合 高温拉伸试验 热疲劳 Manson-Coffin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