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发性金融“走出去”的国际地理布局 被引量:1
1
作者 倪经纬 王曙吉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18,共15页
在中国现实条件下,金融地理研究的核心价值在于从理论上构建新的金融地缘框架。开发性金融是中国金融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开发性金融"走出去"的国际地理布局机制,是通过金融要素全球配置,解决发展中国家和新兴... 在中国现实条件下,金融地理研究的核心价值在于从理论上构建新的金融地缘框架。开发性金融是中国金融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开发性金融"走出去"的国际地理布局机制,是通过金融要素全球配置,解决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存在的"密度、距离、分割"问题,构建符合商业利益价值基础的"中心-外围"模式,形成多样化的合作机制。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而言属于高经济密度地区,有着重要的市场引导作用,可以通过开发性金融引导国际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缩短彼此之间的经济距离,有效解决市场准入限制问题,实现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经济地理 金融地理 开发性金融 “一带一路” “中心-外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央行货币互换的多边化趋势及其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启示
2
作者 王曙吉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49,共4页
通过详细分析近年来中央银行货币互换的多边化趋势特征,以货币互换的多边化机制为借鉴,提出了创设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具体方案,以此实现改革并完善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 央行货币互换 多边化趋势 国际货币体系 超主权储备货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历史演进与设计思路
3
作者 王曙吉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1,共4页
本文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出发,梳理了超主权储备货币在历史上的各种设想和具体实践,结合2008年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分析了近几年关于创建超主权储备货币的设计方案,包括发展和扩展特别提款权、创设新的超主权储备货币等。同时,提... 本文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出发,梳理了超主权储备货币在历史上的各种设想和具体实践,结合2008年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分析了近几年关于创建超主权储备货币的设计方案,包括发展和扩展特别提款权、创设新的超主权储备货币等。同时,提出了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理想的超主权储备货币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超主权储备货币 历史演进 设计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