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间深度特征的城市海岸带景观空间规划设计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赵茜瑶 王向荣 +1 位作者 李倞 王晞月 《风景园林》 2023年第5期54-62,共9页
【目的】海岸带作为陆地和海洋交融的纽带空间,是人类活动和城市开发的热点地带。景观特征对于城市海岸带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海岸带在快速发展中面临景观趋同、地域特征丧失等诸多问题,亟须规划设计方法的更新。【方法】... 【目的】海岸带作为陆地和海洋交融的纽带空间,是人类活动和城市开发的热点地带。景观特征对于城市海岸带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海岸带在快速发展中面临景观趋同、地域特征丧失等诸多问题,亟须规划设计方法的更新。【方法】针对现有研究成果和海景特征识别方法存在的不足,引入时间深度概念,在深入挖掘海岸带景观的时间深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时间深度特征的城市海岸带景观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并以厦门环东海域海岸带为例,阐释了四方面的具体内容和策略。【结果】在探讨时间深度概念介入海岸带景观空间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基础上,提出了“摸底识别—空间再生产—系统建构—过程响应”的方法框架。【结论】这一方法通过对城市海岸带空间内涵和时间层积的充分挖掘和利用,能够在维度、尺度方面实现对既有方法的拓展,进而形成从场地分析到设计方法的思维贯通,同时在保留景观动态性、可持续发展和适应场地复杂性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海岸带景观 时间深度 设计方法 厦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水城市的水系治理战略项目评述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8
2
作者 吴丹子 王晞月 钟誉嘉 《风景园林》 2016年第5期16-26,共11页
城市与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今生态园林城市的构建,不能忽视对城市水系脉络的梳理和重构。一些经过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的城市,都经历了先发展后治理的过程,尤其是一些水系丰富的城市,在充分意识到传统水利治理的弊端后,将河流水系的治理... 城市与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今生态园林城市的构建,不能忽视对城市水系脉络的梳理和重构。一些经过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的城市,都经历了先发展后治理的过程,尤其是一些水系丰富的城市,在充分意识到传统水利治理的弊端后,将河流水系的治理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考量,营造城市与水相融合的生态水城市。德国、瑞士等国的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日本"多自然型河川"工程、荷兰"给河流以空间"战略项目以及新加坡"ABC水计划",均为国家层面的针对河流水系改造的战略项目,剖析与借鉴他们的经验,对于重塑我国生态园林城市的景观格局,提升城市品质与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水城市 水系 河流治理工程 河流近自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国当代艺术性花园展与展览花园 以法国肖蒙花园节与加拿大梅蒂斯花园节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晞月 吴丹子 王向荣 《风景园林》 2016年第4期47-53,共7页
艺术性花园展是以推动园林艺术探索与发展、向公众普及园林艺术思想与应用为主要目的一类园林展。当代艺术性花园展与当代园林艺术在不断相互启发与促进的过程中逐渐发展成熟,对我国现阶段园林展的举办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外国... 艺术性花园展是以推动园林艺术探索与发展、向公众普及园林艺术思想与应用为主要目的一类园林展。当代艺术性花园展与当代园林艺术在不断相互启发与促进的过程中逐渐发展成熟,对我国现阶段园林展的举办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外国艺术性花园展与展览花园的历史发展研究,系统介绍了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艺术性花园展,深入分析了艺术性花园展及展览花园的特征,并以肖蒙花园节与梅蒂斯花园节为例介绍了艺术性展览花园主要的五种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园展 展览花园 园林艺术 肖蒙花园节 梅蒂斯花园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风景”视野下古代陂湖的风景体系及典型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晞月 王向荣 《风景园林》 2021年第8期74-79,共6页
陂湖是中国传统陂塘水利系统中承担调蓄功能且具有一定蓄容量的水体单元。基于水源调蓄的功能需求,历史上的陂湖空间及其所形成的风景具有一些相似的识别特征,形成一类具有代表性的、可区别于其他湖泊风景的“水利–风景”范型,并且对... 陂湖是中国传统陂塘水利系统中承担调蓄功能且具有一定蓄容量的水体单元。基于水源调蓄的功能需求,历史上的陂湖空间及其所形成的风景具有一些相似的识别特征,形成一类具有代表性的、可区别于其他湖泊风景的“水利–风景”范型,并且对许多历史城市的景观结构和风貌具有一定的塑造作用。以历史留存的关于陂湖空间与风景的描绘为依据,通过解析陂湖调蓄系统的功能单元和空间结构特征,将陂湖风景体系大致分为自然环境基底、功能系统单元、风景游赏空间、世俗教化空间、人居聚落与生产生活5个层面,归纳了陂湖风景体系的基本结构和风景特征。对于陂湖“水利–风景”双重属性的挖掘能够帮助理解古代人居环境中景观空间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辩证关系,同时为古代水利风景的再阐释和人居营建逻辑的探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水利–风景” 陂湖 历史风景 风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毛竹林生态经营技术的PRA-DPSIR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宏 应叶青 王晞月 《世界竹藤通讯》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融合参与式农村评估(PRA)和"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DPSIR)2种工具,对浙江11个主要毛竹县(市)1591户竹农的经营技术开展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浙江竹农毛竹经营采伐强度较大、土地负载高、粗放随意;对留笋养竹、立竹... 融合参与式农村评估(PRA)和"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DPSIR)2种工具,对浙江11个主要毛竹县(市)1591户竹农的经营技术开展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浙江竹农毛竹经营采伐强度较大、土地负载高、粗放随意;对留笋养竹、立竹保留量、采伐时间和对象、垦复砍杂等通用技术以及作为新兴基础设施的水分管理有待改进,土壤生态化管理和施肥则需要优先考虑。应强化面向农户的应用技术推广,避免急功近利式的经营导向,重视土壤水肥管理基础上的综合措施应用,确保生态可持续前提下的经营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毛竹林 生态经营 PRA DPSI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土地
6
作者 张诗阳 王晞月 +2 位作者 崔滋辰 佟思明 林箐 《风景园林》 2016年第12期43-45,共3页
人类从农业社会走来,土地曾给人们以富足温饱的生活,帮助人们构建起稳固的社会结构,孕育了世代繁荣的农业文明,它曾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更是维系社会关系与延续生活方式的中枢神经。在中国农业文化的背景下,人们基于当地自然系统... 人类从农业社会走来,土地曾给人们以富足温饱的生活,帮助人们构建起稳固的社会结构,孕育了世代繁荣的农业文明,它曾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更是维系社会关系与延续生活方式的中枢神经。在中国农业文化的背景下,人们基于当地自然系统的特征,利用自己的智慧,祖祖辈辈通过对土地与自然的梳理获得丰产的作物,悉心经营并维系着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生活方式 自然系统 农业社会 社会结构 农业文明 中枢神经 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水系统营建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晞月 《风景园林》 2022年第2期8-9,共2页
风景园林学科的工作对象面向广大的土地地表空间,工作内容主要涉及人工营建的建成环境和自然区域2个范畴。一方面,人们在建成环境中关注自然的营造,以满足人类对于自然空间的原始追求;另一方面,在国土及区域的视角下,以人工干预的方式... 风景园林学科的工作对象面向广大的土地地表空间,工作内容主要涉及人工营建的建成环境和自然区域2个范畴。一方面,人们在建成环境中关注自然的营造,以满足人类对于自然空间的原始追求;另一方面,在国土及区域的视角下,以人工干预的方式介入自然系统,通过整理土地、梳理自然过程、营建区域风景,形成适于人居的环境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学科 人工干预 营建 整理土地 人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杭南湖与“城-湖”风景体系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黄楚梨 王晞月 +1 位作者 王向荣 林箐 《风景园林》 2022年第2期46-52,共7页
余杭南湖是太湖流域古老的陂塘水利系统之一,是人工结合自然改造土地的典范,裨益着区域发展。从风景特征、城湖发展沿革与陂塘水利系统组构、城–湖空间关系与支撑关系3方面展开,厘清水利建设、农业生产、聚落营建、社会背景、风景营建... 余杭南湖是太湖流域古老的陂塘水利系统之一,是人工结合自然改造土地的典范,裨益着区域发展。从风景特征、城湖发展沿革与陂塘水利系统组构、城–湖空间关系与支撑关系3方面展开,厘清水利建设、农业生产、聚落营建、社会背景、风景营建5个方面相互影响、协同发展的“山–陂–城”风景体系特征,结合余杭新城建设,为余杭南湖与古城景观体系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湖关系 陂塘系统 余杭南湖 人居环境 风景特征 传统景观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多功能利用政策下的美国非木质林产品发展
9
作者 王宏 王晞月 《中国林副特产》 2015年第5期82-85,共4页
介绍了美国森林多功能利用的林业政策下,不种类型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全国非木质林产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 多功能利用 美国林业 国有林 非木质林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营建引导下莆田平原传统聚落景观特征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耸 王晞月 林箐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0期111-118,共8页
【目的】莆田平原传统聚落的生成、发展与水利营建密切相关,并衍生了相应的景观特征。厘清人地系统中传统聚落和水利营建的作用关系,可促进传统聚落的保护利用。【方法】通过史料梳理、实地勘察,结合空间图解、ArcGIS空间分析,从水利系... 【目的】莆田平原传统聚落的生成、发展与水利营建密切相关,并衍生了相应的景观特征。厘清人地系统中传统聚落和水利营建的作用关系,可促进传统聚落的保护利用。【方法】通过史料梳理、实地勘察,结合空间图解、ArcGIS空间分析,从水利系统和聚落的演变过程出发,分析水利系统的结构及其影响下传统聚落的分布特征、形态特征和形成机制。【结果】1)莆田平原水利系统和传统聚落历经了“筑塘蓄水,围塘而居”“截溪筑陂,凿渠引水”“增涵固堤,围海渐垦”3个演变阶段,形成了由防御单元、引水单元、传输单元、调控单元组成的水利系统;2)传统聚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多个集聚区域,其中水系对传统聚落具有基础性作用,由此形成了堤塘聚落、陂闸聚落、灌渠聚落、河迹聚落、山麓聚落五大类,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3)莆田平原传统聚落是水环境限定、水系统建设、水管理调控、水信仰凝聚下综合形成的产物。【结论】揭示了水利营建引导下莆田平原传统聚落的演变过程、景观特征、形成机制,对人居环境营建逻辑的阐释和国土景观多样性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水利营建 演变过程 空间形态 莆田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