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3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晓东油画作品
1
作者 王晓东 《美术大观》 2016年第11期92-9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晓东作品
2
作者 王晓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关键词 王晓东 山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晓东作品
3
作者 王晓东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8年第11期148-148,共1页
关键词 王晓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视域下征信数据质量监管研究
4
作者 王晓东 徐梓原 +1 位作者 段志飞 张雅婷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5,共8页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成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使得数字经济发展与征信业发展呈现出高度融合、协同发展的趋势。随着海量信用数据的增长和传输,征信数据质量成为征信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数据要素化和要素数据化、信用机制运...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成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使得数字经济发展与征信业发展呈现出高度融合、协同发展的趋势。随着海量信用数据的增长和传输,征信数据质量成为征信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数据要素化和要素数据化、信用机制运行的转变、数字化技术嵌入征信产业链条等都对征信数据质量带来了巨大挑战,亟须创新征信数据质量监管体系。因此,基于征信业务流程,从国家、行业、数据生产者三个层面构建征信数据质量的静态监管体系,从征信数据的采集、储存、加工处理、使用四个环节构建征信数据质量的动态监管体系,强化征信数据质量源头治理,充分释放征信数据要素价值,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征信数据 数据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ZSM-5分子筛膜微结构调控及其对乙二醇溶液的脱水性能
5
作者 魏海琴 杨璐 +2 位作者 王晓东 高志华 黄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0-650,共11页
在多孔α-Al_(2)O_(3)载体上,原位水热生长Ge-ZSM-5分子筛膜,并以其为分离膜使乙二醇溶液脱水。通过改变铝源NaAlO_(2)和锗源Ge(OC_(2)H_(5))_(4)在合成液中的含量及晶化时间实现对膜的微结构和分离性能的调控。采用SEM、EDS、XRD和N_(2... 在多孔α-Al_(2)O_(3)载体上,原位水热生长Ge-ZSM-5分子筛膜,并以其为分离膜使乙二醇溶液脱水。通过改变铝源NaAlO_(2)和锗源Ge(OC_(2)H_(5))_(4)在合成液中的含量及晶化时间实现对膜的微结构和分离性能的调控。采用SEM、EDS、XRD和N_(2)单组分渗透等手段表征Ge-ZSM-5分子筛膜。结果表明:采用乙氧基锗、二氧化硅、四丙基氢氧化铵、水、偏铝酸钠按摩尔比为Y∶300∶15∶7461∶X(Y=2、3、6,X=2、3、6)的合成液制备系列Ge-ZSM-5分子筛膜样品中,Al比Ge更快地进入分子筛的骨架,并抑制Ge的进入;合成液中Al含量增加,则膜的厚度减小,致密性和分离性能均先增加后降低。合成液中Ge含量增加或晶化时间延长,均使得膜的厚度增大,致密性和分离性能优化。渗透汽化实验结果表明,较低的操作温度(30~70℃)有利于水的选择性透过;在温度30℃下,当乙二醇溶液中水质量分数为1%时,MAl/Ge/Si-3-6-24分子筛膜作为分离膜,总渗透通量为23.70 g/(m^(2)·h),分离因子可达1825.91,并且膜的分离性能在渗透汽化进行的60 h内基本不变,膜的稳定性良好,该分子筛膜对乙二醇溶液脱水具备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ZSM-5分子筛膜 微结构 偏铝酸钠 乙二醇溶液 脱水 渗透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积雨条件下黄土水分入渗特征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6
作者 雷磊 王晓东 +4 位作者 魏小龙 刘子瑞 陈青云 白旭龙 田堪良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0,170,共9页
降雨入渗是诱发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模拟降雨引发的不积雨入渗对于理解边坡失稳及滑坡等地质灾害至关重要。基于室内黄土土柱水分入渗试验,利用HYDRUS-1D软件模拟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并结合FLAC3D软件分析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 降雨入渗是诱发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模拟降雨引发的不积雨入渗对于理解边坡失稳及滑坡等地质灾害至关重要。基于室内黄土土柱水分入渗试验,利用HYDRUS-1D软件模拟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并结合FLAC3D软件分析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YDRUS-1D模型在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率模拟值与实测值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评价指标RMSE值的范围为0.023~0.039 cm^(3)/cm^(3),NSE值均在0.7以上,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且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表现出响应时间延长和变化幅度减小的特征;不积雨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的实测值与模拟值的湿润峰运移特征高度吻合,拟合相关系数达到0.997,模型对湿润峰运移时间和速率的模拟精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步提高,并产生显著的水流滞后效应;FLAC3D模型分析表明,降雨入渗深度的增加导致边坡土体剪切带从坡脚向坡顶扩展,边坡逐渐失稳,安全系数从天然状态下的2.46减小至入渗深度为200 cm时的0.72,表明降雨入渗深度对边坡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黄土边坡水分场变化和滑坡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预防边坡失稳地质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不积雨入渗 边坡稳定性 HYDRUS-1D模型模拟 湿润峰 FLAC3D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决策思想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故障辨识方法
7
作者 高兴 王晓东 刘颖明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1-538,共8页
针对风电场多分支结构引起的辨识精度和测点数量存在互斥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决策思想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故障辨识方法,用于辨识风电场故障分支及其故障类型。考虑风电场独特的树状多分支结构划分故障集电线路,上层决策用于确定风电... 针对风电场多分支结构引起的辨识精度和测点数量存在互斥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决策思想的风电场集电线路故障辨识方法,用于辨识风电场故障分支及其故障类型。考虑风电场独特的树状多分支结构划分故障集电线路,上层决策用于确定风电场发生故障的集电线路,下层决策进一步实现故障分支辨识和故障分类。上层决策基于能量相似度思想辨识故障集电线路,建立故障决策矩阵,缩小故障范围,无需人工设置阈值。下层决策基于时频响应特征融合辨识风电场故障支路及类型,基于集电线路双端测点各相特征状态矩阵建立故障特征融合矩阵,减少测点需求。该方法仅需风电场少量测点信息,即可实现风电场多分支结构故障辨识,兼顾故障电阻、起始角度、故障位置和噪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卷积神经网络 短路电流 故障选线 故障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的储能电站多机并联黑启动控制策略
8
作者 谢冰 孙广宇 +3 位作者 杨斌 刘志力 王晓东 刘颖明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51,共9页
在输电线路中,受线路阻抗影响,储能电站系统难以按照容量合理分配储能电站系统功率。为了更好地促进黑启动的稳定运行,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虚拟同步控制(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的储能电站电池发电功率分配方案。该方案... 在输电线路中,受线路阻抗影响,储能电站系统难以按照容量合理分配储能电站系统功率。为了更好地促进黑启动的稳定运行,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虚拟同步控制(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的储能电站电池发电功率分配方案。该方案首先引入虚拟阻抗,消除了由线路阻抗引发的母线电压波动,以提高储能电站系统功率分配精准度;然后,针对储能电站内多储能单元并联时,由于线路阻抗的影响造成各储能单元功率分配不均问题,分析了多个储能装置并联时的功率传输和环流特性,使得黑启动系统不断完善;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实验平台和半仿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分析,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能够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及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站 VSG控制 虚拟阻抗 功率分配 黑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疲劳载荷的双馈风电场有功功率分配方法
9
作者 王瀚博 刘颖明 +3 位作者 王晓东 郭国先 王黎明 荆赫君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5-473,共9页
由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策略的双馈发电机(DFIG-VSG)组成的风电场在响应电网功率指令值(P_(grid))变化时,会加剧风电场内各台DFIG-VSG的主轴疲劳载荷。风电场中央控制器通过合理地将P_(grid)分配至各台DFIG-VSG,可使得风电场在响... 由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策略的双馈发电机(DFIG-VSG)组成的风电场在响应电网功率指令值(P_(grid))变化时,会加剧风电场内各台DFIG-VSG的主轴疲劳载荷。风电场中央控制器通过合理地将P_(grid)分配至各台DFIG-VSG,可使得风电场在响应P_(grid)变化的同时,降低场内各台DFIG-VSG的Ms疲劳载荷。为此,提出了一种计及主轴疲劳载荷的风电场有功功率分配方法。首先,构建可量化表示场内单台DFIG-VSG的有功功率指令值与其主轴力矩(M_(s_T))之间关系的离散化方程。然后,基于该离散化方程,在中央控制器中以各台DFIG-VSG的M_(s_T)波动总和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并根据P_(grid)以及各台DFIG-VSG的运行状态设定有功功率约束条件。最后,基于中央控制器中的fmincon算法实时分配各台DFIG-VSG所需的有功功率指令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分配方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虚拟同步发电机 主轴疲劳载荷 有功功率分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催化酚醛型邻苯二甲腈的制备与热性能
10
作者 高明宇 张钧钧 +4 位作者 陆奇 徐锦文 刘敏 周权 王晓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5,共7页
以热塑性酚醛树脂和4-硝基邻苯二甲腈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3种不同取代度的酚醛型邻苯二甲腈树脂(NPN60,NPN70和NPN85)。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R和^(13)C-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流变... 以热塑性酚醛树脂和4-硝基邻苯二甲腈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3种不同取代度的酚醛型邻苯二甲腈树脂(NPN60,NPN70和NPN85)。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R和^(13)C-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流变分析、FT-IR和热重分析探讨了邻苯二甲腈基团的取代度对NPN树脂自催化、流变行为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PN树脂可以实现自催化聚合,取代度增加,NPN树脂固化温度升高和加工窗口拓宽;NPN树脂固化形成热稳定的酞菁结构,树脂耐热性良好,NPN85固化树脂在氮气和空气中质量损失5%的温度(Td5)分别为511.8℃和506.9℃;经250~400℃长时热氧老化实验,NPN85具有良好的热氧化稳定性,质量保留率为8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腈树脂 酚醛树脂 自催化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干燥方式对花生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谢永康 王茜 +2 位作者 巨浩羽 王玮娜 王晓东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7-203,共7页
[目的]确定花生适宜的机械干燥技术。[方法]以新鲜花生为原料,采用热泵干燥(HPD)、远红外干燥(FID)、电加热干燥(EHD)、远红外联合热泵干燥(FI-HPD)及自然晾晒(ND)5种干燥方式对花生进行干燥,对比不同干燥方式对花生干燥时间、单位能耗... [目的]确定花生适宜的机械干燥技术。[方法]以新鲜花生为原料,采用热泵干燥(HPD)、远红外干燥(FID)、电加热干燥(EHD)、远红外联合热泵干燥(FI-HPD)及自然晾晒(ND)5种干燥方式对花生进行干燥,对比不同干燥方式对花生干燥时间、单位能耗、干燥速率、营养品质、色泽、质构、发芽率的影响。[结果]在4种机械干燥过程中,花生的水分比、干燥速率随干燥时间的延长不断减小,干燥过程均为降速干燥,其中FI-HPD组的干燥时间最短,单位能耗最低。干燥方式对蛋白质、油酸、亚油酸含量影响显著(P<0.05),对脂肪含量影响不显著,4种机械干燥后,EHD和FI-HPD组花生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油酸含量较低。干燥方式对花生的色泽、硬度、黏附性也有显著影响(P<0.05)。机械干燥后,花生的酸价为0.75~2.00 mg/g,过氧化值为0.03~0.14 mg/g,符合国家标准。4种机械干燥后,花生的发芽指数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其中FI-HPD组的花生发芽率和发芽势下降最多,HPD和FID组的发芽指数均>90%。[结论]FI-HPD适用于食用花生干燥加工,HPD和EHD适用于花生种子干燥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干燥方式 干燥特性 营养品质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昌硕笔墨风格在现代大写意花鸟画中的传承
12
作者 卜思文 王晓东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5年第1期78-80,共3页
吴昌硕作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在诗、书、画、印方面造诣颇深,尤其是他的大写意花鸟作品风格独树一帜,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境界。在中国画艺术体系中,大写意花鸟画与人物画、山水画截然不同,主要归因于“书画同源”的观点,这在... 吴昌硕作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在诗、书、画、印方面造诣颇深,尤其是他的大写意花鸟作品风格独树一帜,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境界。在中国画艺术体系中,大写意花鸟画与人物画、山水画截然不同,主要归因于“书画同源”的观点,这在花鸟画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画在陶器上的花、鸟、鱼、兽等。吴昌硕笔墨的力量感、韵律感、拙重感使大写意花鸟画更具有绘画的表现方法和形式,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齐白石、陈半丁、潘天寿等。主要以吴昌硕的大写意花鸟画为例,对其笔墨风格在现代大写意花鸟艺术创作中的传承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写意 花鸟画 笔墨风格 吴昌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多维困境与对策建议
13
作者 李昕怡 王晓东 《北方经济》 2025年第4期30-34,共5页
内蒙古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养老服务产业面临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度不足、专业人才短缺、政策标准滞后等核心挑战,必须尽快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强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政策顶层设计、实施智慧养老行动,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向高质量、... 内蒙古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养老服务产业面临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度不足、专业人才短缺、政策标准滞后等核心挑战,必须尽快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强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政策顶层设计、实施智慧养老行动,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向高质量、多层次发展,切实满足老年群体多元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服务产业 供需失衡 人口老龄化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量测的海上风电场集电线路故障选线方法研究
14
作者 王晓东 吴家豪 +1 位作者 高兴 刘颖明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3-249,共7页
针对海上风电场多分支集电线路故障定位大都依赖于多测点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集电线路故障选线方法,基于稀疏量测利用局部连接实现集电线路故障选线。该方法以少量节点电流信号作为特征量,建立以稀疏样本的CNN初始... 针对海上风电场多分支集电线路故障定位大都依赖于多测点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集电线路故障选线方法,基于稀疏量测利用局部连接实现集电线路故障选线。该方法以少量节点电流信号作为特征量,建立以稀疏样本的CNN初始网络损失最小为目标的量测位置优化模型,利用离散二进制粒子群(BPSO)算法进行模型求解得出最优量测位置。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可在稀疏量测下以较高精度实现故障选线,对采样频率要求较低,不受故障起始角、故障电阻、故障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且对量测噪声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集电线路 卷积神经网络 离散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 故障选线 量测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倾斜与偏航的漂浮式风电场模型预测尾流优化控制
15
作者 王晓东 李彬彬 +3 位作者 刘颖明 朱若男 王若瑾 徐雪峰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5-242,共8页
针对漂浮式风电机组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尾流优化控制的漂浮式风电场卷曲尾流模型。该模型针对漂浮式风电场内机组倾斜的尾流动态特征,基于准稳态卷曲尾流模型考虑倾斜与偏航偏差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模型预测尾流优化控制方法,以... 针对漂浮式风电机组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尾流优化控制的漂浮式风电场卷曲尾流模型。该模型针对漂浮式风电场内机组倾斜的尾流动态特征,基于准稳态卷曲尾流模型考虑倾斜与偏航偏差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模型预测尾流优化控制方法,以漂浮式风电场输出功率最大为目标协调各机组出力。在FAST.Farm中,将所建准稳态卷曲尾流模型(curl-N)与初始卷曲尾流模型(curl-O)、极性尾流模型(Polar)、大涡模拟(LES)计算的尾迹亏损速度对比,验证所建模型的准确性。为证明优化控制方法有效性,与无尾流优化、传统尾流优化进行出力特性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准稳态卷曲尾流模型可适用于尾流优化控制,模型预测尾流优化控制可有效提高漂浮式风电场整场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尾流 模型预测控制 优化控制 发电量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无监督学习的差示扫描量热特征峰分析方法
16
作者 王晓东 许金鑫 +2 位作者 丁炯 王晓 叶树亮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8,共6页
为解决传统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信号分析需要手动选点来构造基线,存在人为因素引入误差且操作繁琐等问题,将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DSC信号分析中,提出一种融合无监督学习的DSC自动基线构造及特征峰信... 为解决传统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信号分析需要手动选点来构造基线,存在人为因素引入误差且操作繁琐等问题,将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DSC信号分析中,提出一种融合无监督学习的DSC自动基线构造及特征峰信号分析方法。首先使用改进的聚类算法将特征峰两侧的基线与特征峰信号初步分离;其次对特征峰两侧的基线信号结合迭代多项式拟合进行基线重构;最后将原始信号减去重构的基线信号得到净特征峰信号,进行热力学分析。对多组实验数据分析表明,基于机器学习的DSC信号分析方法可自动实现良好的基线构造与峰信号分析,提高DSC信号分析的速度和精度,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分析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法 基线重构 峰识别 聚类 迭代拟合 信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义感知的变长序列数据预处理框架
17
作者 王晓东 王继维 +3 位作者 钟智昊 杨欢 姚红静 郭阳明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8-397,共10页
深度学习框架处理变长序列时,通常采用填充(padding)或截断(truncation)的方式,以方便模型批量训练与处理。然而,填充会加剧内存占用,而截断则会使序列丧失原本的语义信息。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感知的变长序列预处理框架,该框架利... 深度学习框架处理变长序列时,通常采用填充(padding)或截断(truncation)的方式,以方便模型批量训练与处理。然而,填充会加剧内存占用,而截断则会使序列丧失原本的语义信息。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感知的变长序列预处理框架,该框架利用典型的无监督学习方法,压缩多维度数据并减小信息损失。同时,基于最小化信息损失理论,采用信息熵度量语义丰富度,为变长表示分配权重,并通过语义丰富度进行融合。此外,实验表明该框架的信息损失相较传统的截断嵌入有所降低,所提方法在信息获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多个文本分类数据集上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长序列 数据预处理 填充 截断 语义信息 最大化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断层控制带含煤地层地应力分布规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晓东 罗永江 +2 位作者 石佳林 梁运培 胡千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18-3931,共14页
为深化对逆断层控制下含煤地层的地应力分布特征的认识,运用自主研发的大型真三轴仪器“矿山地质构造模拟实验系统”,基于相似原理,开展考虑深度、断层倾角、落差等影响因素的物理模拟实验。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条件下扰动区宽度和地... 为深化对逆断层控制下含煤地层的地应力分布特征的认识,运用自主研发的大型真三轴仪器“矿山地质构造模拟实验系统”,基于相似原理,开展考虑深度、断层倾角、落差等影响因素的物理模拟实验。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条件下扰动区宽度和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断层上盘的应力扰动宽度大于下盘,且2者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倾角45°断层的扰动宽度比60°断层小,在500、1000、1500 m深度处,前者分别为35.72、27.33、10.71 cm,后者分别为47.03、32.15、17.85 cm。②临近断层处最大水平应力(σ_(H))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当断层倾角大于45°时,倾角越大,应力集中程度越大。45°断层下盘临近断层处的4号测点在500、1000、1500 m深度的应力集中系数分别为为0.95、0.94、1.15,与区域应力场接近。而60°断层的4号测点在500、1000、1500 m深度的应力集中系数分别为1.11、1.44、1.42。③在远离断层处的未受扰动区,σ_(H)偏转角度较小,几乎都小于15°。在扰动区,σ_(H)偏转角度受倾角控制,σ_(H)偏转角度最大达到约90°。倾角45°断层中,σ_(H)偏转角度最大的区域在下盘临近断层处;在倾角60°断层,这一区域则出现在距离断层有一定距离的上盘中。④当落差大于煤层厚度时,扰动宽度(尤其上盘扰动区宽度)明显变大。应力集中区域出现在弹性模量更大的地层中,煤层中各测点σ_(H)离散性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分布 含煤地层 逆断层 应力集中 应力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磁测异常分离及井中磁测处理在大乌苏南沟(M24)研究区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付东阳 杨磊 +3 位作者 沈志清 王晓东 马天航 付荣钦 《矿产勘查》 2025年第2期309-326,共18页
大乌苏南沟(M24)研究区位于燕山台褶带北缘,受复杂构造控制,矿体群呈多层叠加分布,导致地表磁异常呈现多源叠加特征,严重制约深部矿体识别与定位。本研究针对叠加磁异常分离难题,以地面高精度磁测数据为基础,结合井中三分量磁测技术,通... 大乌苏南沟(M24)研究区位于燕山台褶带北缘,受复杂构造控制,矿体群呈多层叠加分布,导致地表磁异常呈现多源叠加特征,严重制约深部矿体识别与定位。本研究针对叠加磁异常分离难题,以地面高精度磁测数据为基础,结合井中三分量磁测技术,通过化极、向上延拓(100 m、200 m、500 m及1000 m)及反演分析,实现了垂向叠加异常的逐层分离,揭示了不同空间矿体分布特征。研究通过化极处理消除斜磁化影响,采用向上延拓方法压制浅部干扰,分离出浅部铁磷矿体群((2)号)、中深部钒钛磁铁矿体((1)号Fe1)及深部辉石角闪岩型超贫铁矿体((3)号)。结果显示:(1)号Fe1矿体走向长度达1200 m,倾向延伸1800 m,平均厚度180 m,顶部埋深770 m,钻孔验证误差小于6%;(2)号矿体顶部埋深约200 m,叠加异常强度3000~6000 nT;(3)号矿体埋深593 m以下,水平模差矢量特征指示其侧向延伸潜力。井中三分量磁测数据进一步验证了矿体产状与空间展布规律,水平模差分析表明主矿体向东、向西延伸趋势显著。本研究将地面磁测异常分离与井中磁测三维解析结合,解决了复杂构造区多层叠加磁异常识别难题,定位精度提升约30%,勘探深度突破1500 m。成果为燕山地区深部隐伏铁矿勘查提供了可推广的方法体系,对同类矿区资源评价与开发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异常 叠加异常 向上延拓 异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金属射流引爆反应装甲能力的数值模拟
20
作者 徐永杰 王晓东 +1 位作者 赵雄飞 郑娜娜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33-139,共7页
针对反应装甲日益广泛应用于装甲车辆防护的情况,提出了一种用于引爆反应装甲的小口径非金属药型罩聚能战斗部方案。在实验探究尼龙射流可以引爆模拟反应装甲的前提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5种非金属材料药型罩射流的成形情况确定了... 针对反应装甲日益广泛应用于装甲车辆防护的情况,提出了一种用于引爆反应装甲的小口径非金属药型罩聚能战斗部方案。在实验探究尼龙射流可以引爆模拟反应装甲的前提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5种非金属材料药型罩射流的成形情况确定了环氧树脂作为药型罩材料;以Held引爆判据为标准对炸高、药型罩壁厚、药型罩锥角以及罩顶内圆半径四个因素开展正交设计和极差分析,得到了非金属药型罩聚能装药对带壳装药起爆能力的影响程度结果,以及优化后的药型罩结构参数;基于优化结构的非金属药型罩聚能装药,对多种炸高下非金属射流冲击起爆反应装甲的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非金属材料药型罩聚能装药能够形成形态良好、头部速度高的非金属射流,同时具有在多种炸高情况下引爆反应装甲的能力。研究结果可为非金属材料药型罩聚能战斗部的设计提供相关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能装药 非金属材料 反应装甲 正交设计 爆炸反应装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