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堂教学共同体建构:从“共存”走向“共生” 被引量:38
1
作者 蔺海沣 杨柳 王昕也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9期3-6,共4页
当前学校课堂教学实践的"非共生态"困境,彰显出共生的课堂教学共同体的存在价值。基于共生理论分析框架,可以通过观察、访谈等田野调查审视课堂教学实践的生态。研究发现:共存样态下课堂教学实践面临着共生单元中课堂师生角... 当前学校课堂教学实践的"非共生态"困境,彰显出共生的课堂教学共同体的存在价值。基于共生理论分析框架,可以通过观察、访谈等田野调查审视课堂教学实践的生态。研究发现:共存样态下课堂教学实践面临着共生单元中课堂师生角色的迷失、共生关系中教学交往过程生命性的轻视、共生环境中教学文化生态的疏离等生态之殇。构筑共生的课堂教学共同体,必须彰显共生单元生态位,转变师生角色定位和重构课堂专业权威;构建共生关系生态链,丰盈教学知识谱系和促进师生生命交往;迈向共生环境生态圈,塑造课堂诗意情境和厚植教学生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共同体 共生理论 共生单元 共生关系 共生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精神的生命内涵、特征与建构 被引量:2
2
作者 蔺海沣 刘慧琴 王昕也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共4页
当下学校教育实践的"非共生态"困境,彰显学校精神的存在价值。学校精神所蕴含的精神超脱特征,相互影响和协作共进的本质特征,以及体现学校精神特征的学校群体共识价值观所内生和塑造的团队内聚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学校精神... 当下学校教育实践的"非共生态"困境,彰显学校精神的存在价值。学校精神所蕴含的精神超脱特征,相互影响和协作共进的本质特征,以及体现学校精神特征的学校群体共识价值观所内生和塑造的团队内聚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学校精神的生命价值和特征所在。建构更具生命张力和价值的学校精神生态,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应从以下途径着手:特色催生,创设孕育师生精神的特色活动;自我建构,培育学校师生专业自主发展的动能;环境熏陶,厚植优雅与共生的诗意化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学校精神 生命内涵 生命特征 建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