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城市沁河流域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
作者 李艳利 李艳粉 +2 位作者 李林霞 高梦蝶 王明仕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59,共9页
目的为了摸清晋城沁河流域浮游动物的空间分布及关键驱动因子,方法于2020年10—11月对山西省晋城市沁河和丹河的61个采样点的浮游动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鉴定出浮游动物4门37种,其中,轮虫动物和原生动物种类数较多,分别占总... 目的为了摸清晋城沁河流域浮游动物的空间分布及关键驱动因子,方法于2020年10—11月对山西省晋城市沁河和丹河的61个采样点的浮游动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鉴定出浮游动物4门37种,其中,轮虫动物和原生动物种类数较多,分别占总物种数的48.6%和32.4%。沁河干流和支流丹河共有优势物种2种,分别为普通表壳虫、球形砂壳虫;差异优势物种3种,分别为沁河干流的长圆砂壳虫和丹河的英勇剑水溞和无节幼体;沁河晋城段浮游动物密度为0.4~16 ind./L,以原生动物居多,生物量为0.01~164.02μg/L,以桡足类居多;丹河中下游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最高;沁河晋城段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H′)多样性指数为0.28~2.94,均值1.28;丹河中上游点位和沁河大多点位属于α-中污染型水平,物种的优势种主要普通表壳虫和球形砂壳虫。丹河下游点位属于β-中污染水平,对应的优势物种为英勇剑水溞和无节幼体。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沁河晋城段浮游动物的主要驱动因子为氯离子、总氮、硝酸盐和水温。原生动物门的普通表壳虫、球形砂壳虫和长圆砂壳虫等优势种主要受硝酸盐、氨氮与化学需氧量影响,桡足类的英勇剑水溞和无节幼体与氯离子和硫酸盐显著正相关。为了阻止和缓解沁河晋城段持续退化,应减少化肥、采矿、化学材料制造的废水的排放以及增加河岸带林地和草地的比例等。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晋城市沁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优势种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氧化增产煤层气研究现状及展望
2
作者 姜凤成 王璐瑶 +4 位作者 王籼铂 宋党育 张传兵 冯茜茜 王明仕 《能源与环保》 2025年第1期121-128,137,共9页
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的高效开发利用有利于减少矿区作业安全隐患,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确保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煤储层产气量远低于常规储层的问题,因而各种煤层气增产方法被广泛研究。其中,化学氧化具有成本... 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的高效开发利用有利于减少矿区作业安全隐患,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确保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煤储层产气量远低于常规储层的问题,因而各种煤层气增产方法被广泛研究。其中,化学氧化具有成本低廉、反应速率快、所需时间短的特点及提高煤生物成气率的潜力而受到青睐。从煤层气的成因及储存特征2个方面阐明煤层气氧化增产的必要性,分析煤层化学改性的增透机理,对具有应用潜力的次氯酸钠、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过硫酸盐4种氧化剂增产煤层气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指出氧化增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利用化学氧化改造煤储层,有望形成煤层气增产新模式,增加煤层气资源开采综合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氧化 煤层气 煤的氧化降解 煤层增透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中砷含量及分布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明仕 郑宝山 +2 位作者 胡军 李社红 王滨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4-348,共5页
通过对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采样的297个煤样中砷含量进行分析测试,从不同地质时期、不同变质程度,以及五大聚煤区等系统分析和考查我国煤中砷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我国煤以中、低砷含量为主,砷含量的算术平均值为6.40mg/kg,几何平均... 通过对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采样的297个煤样中砷含量进行分析测试,从不同地质时期、不同变质程度,以及五大聚煤区等系统分析和考查我国煤中砷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我国煤以中、低砷含量为主,砷含量的算术平均值为6.40mg/kg,几何平均值为3.96mg/kg,显著低于捷克北波希米亚高砷煤地区煤中砷含量,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煤中砷含量相近.按照成煤地质时代,我国煤中砷含量是从第三纪到晚三叠世、中石炭世、早石炭世、早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侏罗世、晚二叠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依次降低,在煤变质程度上,砷含量是按照褐煤、肥煤、贫煤、长焰煤、无烟煤、瘦煤、焦煤、气煤顺序依次降低,但它们对煤中砷含量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量 分布 聚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城市化程度与大气污染的相关性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明仕 何向东 +2 位作者 曹景丽 桂晨露 宋党育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1-76,共6页
为探究区域城市化程度对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影响,以河南省1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收集2016年1—12月的PM_(2. 5),PM_(10),SO_2,NO_2,CO,O_3等数据,结合《河南省统计年鉴(2017)》,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等方面出发,选取人均生产... 为探究区域城市化程度对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影响,以河南省1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收集2016年1—12月的PM_(2. 5),PM_(10),SO_2,NO_2,CO,O_3等数据,结合《河南省统计年鉴(2017)》,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等方面出发,选取人均生产总值、综合能源消耗量、城镇化率、建成区面积、第三产业比例等8项城市化指标与大气污染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各城市PM_(2. 5)和PM_(10)的质量浓度与城市化程度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在城市化进程中,控制污染源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降低PM_(2. 5),PM_(10)的质量浓度;(2)河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第三产业比例对SO_2污染影响较大,能源消耗量对NO_2污染影响较大,O_3污染程度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建成区面积、能源消耗量、机动车使用量等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城市化 大气污染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粉煤灰烧结砖中微量元素的浸出特征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明仕 刘琳瑶 宋党育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3-827,共5页
为掌握煤矸石-粉煤灰烧结砖中微量元素的浸出特征,以煤矸石和粉煤灰为原料的烧结砖为研究对象,采用ICP-MS测定不同pH值及不同振荡时间下浸出液中微量元素(V,Co,Ni,Cu,Zn,As,Se,Pb)的质量,探讨烧结砖中微量元素在不同条件下的浸出特征及... 为掌握煤矸石-粉煤灰烧结砖中微量元素的浸出特征,以煤矸石和粉煤灰为原料的烧结砖为研究对象,采用ICP-MS测定不同pH值及不同振荡时间下浸出液中微量元素(V,Co,Ni,Cu,Zn,As,Se,Pb)的质量,探讨烧结砖中微量元素在不同条件下的浸出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烧结砖中大部分微量元素的浸出量与振荡时间成正比,与浸提剂的pH值成反比;参考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烧结砖浸出液中Co,Ni和As元素的最大浸出量分别是III类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的1.8倍,2.8倍和4.6倍,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砖 微量元素 浸出特征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作市公园土壤中Mn,Zn,Cr,Ni,Cu污染现状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明仕 桂晨露 +2 位作者 曹景丽 刘艳萍 宋党育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76,共8页
为探究焦作市公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焦作市3个代表性公园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部分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表层每千克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Mn,Zn,Cr,Ni,Cu的质量平均值分别为609.42,100.15,62.... 为探究焦作市公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焦作市3个代表性公园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部分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表层每千克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Mn,Zn,Cr,Ni,Cu的质量平均值分别为609.42,100.15,62.74,32.93,19.21 mg,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Zn>Cr>Ni>Cu>Mn;(2)单项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及富集因子的计算结果显示,土壤污染程度由重到轻排名为人民公园>龙源湖公园>森林公园;(3)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公园土壤中Ni的生态风险指数最大,但从整体来看,3个公园的污染程度都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游客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4)相比国内其他城市的公园,焦作市公园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相对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土壤 污染 风险评价 焦作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渔塘坝高硒环境中硒的分布、迁移和生物可利用性 被引量:15
7
作者 朱建明 凌宏文 +2 位作者 王明仕 李社红 苏宏灿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35-843,共9页
渔塘坝是中国恩施地区较为典型的高硒地区之一,对整个渔塘坝土壤硒、植物硒和水硒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表明,含硒较高的土壤和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富硒碳质岩石出露地段、上坝和下坝地段。在对应的土壤和植物间,硒含量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渔塘坝是中国恩施地区较为典型的高硒地区之一,对整个渔塘坝土壤硒、植物硒和水硒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表明,含硒较高的土壤和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富硒碳质岩石出露地段、上坝和下坝地段。在对应的土壤和植物间,硒含量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这表明植物对硒的利用并不完全受土壤总硒的影响。30 多年来,坝内土壤硒含量基本无变化,而植物硒含量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说明土壤中植物可利用性硒已降低。尽管在流经富硒碳质岩层或废弃的石煤堆旁能够采集到较高的水硒样品,但水硒含量基本无变化的现象说明,在无人为活动的干预下,富硒地段硒的释放已进入了稳定的平衡阶段。渔塘坝硒的分布除与富硒碳质岩石的出露特征、地形特征有关外,还与硒的迁移途径有关。渔塘坝西北部地区出露的富硒碳质岩石仅为高硒区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而导致坝内高硒土壤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村民的土地耕种方式,如石煤熏土作肥或石煤与石灰的混合来改良土壤等,并进而引起硒在食物链中的富集,且这种影响是长远的。因此,如果当地政府在硒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上不能够保持合理的规划和使用,渔塘坝仍然是硒中毒可能发生的高风险区,且恩施所有的高硒区也应当是硒中毒的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分布 硒迁移 硒利用 硒中毒 渔塘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沉陷坡面土壤氮磷钾养分有效性的空间变异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孟红旗 郭晓明 +1 位作者 杨英 王明仕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44-854,共11页
探索采煤沉陷坡面上土壤氮、磷和钾养分迁移转化的作用机理,对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科学决策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以焦作九里山矿典型低潜水位采煤沉陷坑内的耕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土壤氮、磷和钾全量及有效态养分含... 探索采煤沉陷坡面上土壤氮、磷和钾养分迁移转化的作用机理,对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科学决策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以焦作九里山矿典型低潜水位采煤沉陷坑内的耕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土壤氮、磷和钾全量及有效态养分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和林地)、沉陷坡位(中心、坡底、坡中、坡顶和对照)和剖面深度(0~10、10~20、20~30、30~40、40~50 cm)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沉陷坡面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变异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磷(118%)、有效氮(69%)、全氮(41%)、速效钾(27%)、全磷(19%)、全钾(4%)。相对于耕地,林地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显著(P<0.001)降低,速效钾含量显著(P<0.001)升高。在沉陷坡面上,耕地土壤氮和钾的有效性在坡底凹陷区最大,而磷有效性在坡顶裂缝区最大;林地土壤氮、磷和钾的有效性均在坡底凹陷区最大,在中间坡面区最小。通过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在沉陷坡面上空间变异作用机理的分析,提出了低潜水位沉陷区土壤可持续管理的具体区划模式,以实现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改造的最小经济投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 土地利用 低潜水位 养分有效性 土壤可持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煤中元素含量及分布 被引量:7
9
作者 胡军 郑宝山 +4 位作者 王滨滨 王明仕 李社红 吴代赦 朴贤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4-768,共5页
对朝鲜50个煤样中61种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显示朝鲜煤相对地壳高富集元素Li,B,P,As,Se,Cd,Sn,Sb,Hg,Pb等,大多数元素含量均值与美国煤较为接近,与中国煤中元素含量相差稍大,各元素含量基本分布在世界平均范围内,没有发现异常高值... 对朝鲜50个煤样中61种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显示朝鲜煤相对地壳高富集元素Li,B,P,As,Se,Cd,Sn,Sb,Hg,Pb等,大多数元素含量均值与美国煤较为接近,与中国煤中元素含量相差稍大,各元素含量基本分布在世界平均范围内,没有发现异常高值,大多数元素在早晚侏罗世、古近纪煤中较其它时期更为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元素 含量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作市空气可吸入颗粒物元素组成及其来源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东 杨伟 王明仕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106-111,共6页
对焦作市城区与郊区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进行了研究,城区和郊区空气中PM10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31±68)μg/m3和(320±106)μg/m3,PM10质量浓度表现出一定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城区空气中PM10质量浓度高于郊区,冬季P... 对焦作市城区与郊区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进行了研究,城区和郊区空气中PM10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31±68)μg/m3和(320±106)μg/m3,PM10质量浓度表现出一定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城区空气中PM10质量浓度高于郊区,冬季PM10质量浓度高于其他季节.采用ICP-MS对PM10中的Fe,Zn,Pb,As,Mn,Cu,Cd,Se,Ni,Cr和Co质量浓度进行分析,也表现出一定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元素组成以地壳元素为主(如Fe和Mn).采用相关矩阵和富集因子法对PM10中元素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Mn,Ni,Co和Cr主要受自然因素控制,如土壤;As,Cd,Pb,Se,Cu和Zn主要受人为因素控制,如燃煤和交通尾气排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元素组成 富集因子分析 焦作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