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I)Y分子筛表面酸性对其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旺银 潘明雪 +2 位作者 秦玉才 王凌涛 宋丽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76-1180,共5页
用固相离子交换(SSIE)和液相离子交换(LPIE)法制备了不同离子交换度的Cu(I)Y分子筛,采用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表征了分子筛的表面酸性,并用固定床吸附穿透实验评价了分子筛的吸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的离子交换法改性后,Cu(I)Y分... 用固相离子交换(SSIE)和液相离子交换(LPIE)法制备了不同离子交换度的Cu(I)Y分子筛,采用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表征了分子筛的表面酸性,并用固定床吸附穿透实验评价了分子筛的吸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的离子交换法改性后,Cu(I)Y分子筛仍然保持了完整的Y型分子筛结构.Cu+的交换量和表面酸性的分布显著地影响分子筛的吸附脱硫性能,固相离子交换后随离子交换度的增加,分子筛表面Brnsted(B)酸逐渐转化为Lewis(L)酸,吸附性能增强.对不同离子交换法制备的Cu(I)Y分子筛吸附脱硫性能与表面酸性关联后,发现分子筛表面B酸量减少,提高了分子筛的吸附脱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I)Y分子筛 吸附脱硫 表面酸性 固相离子交换 吡啶吸附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B/C催化剂用于硝基苯加氢制备对氨基苯酚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宋威 王旺银 +3 位作者 张宇 殷光松 张翻 宋丽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2-17,共6页
以负载型非晶态合金NiB/C为催化剂、硫酸锌溶液为酸性介质进行硝基苯催化加氢制备对氨基苯酚的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NiB/C催化剂加入质量和硫酸锌加入质量对反应的影响,得到了对氨基苯酚取得较高选择性的反应条... 以负载型非晶态合金NiB/C为催化剂、硫酸锌溶液为酸性介质进行硝基苯催化加氢制备对氨基苯酚的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NiB/C催化剂加入质量和硫酸锌加入质量对反应的影响,得到了对氨基苯酚取得较高选择性的反应条件。通过建立的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确定了较佳实验方案:反应温度为120℃,反应压力为0.1MPa,反应时间为3h,催化剂加入质量为3g,硫酸锌加入质量为4g。分析结果显示,硝基苯的转化率达86.78%,对氨基苯酚和苯胺的选择性分别为15.62%和76.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氨基苯酚 硝基苯 NiB/C催化剂 硫酸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B/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合成对氨基苯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利 宋威 +3 位作者 张宇 秦玉才 王旺银 宋丽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10-13,共4页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NiB/C催化剂,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直读光谱(ICP)、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表征手段对其组成、结构、形貌及最高晶化温度进行了分析,对硫酸锌水溶液中硝基苯催化加氢制备对氨基苯酚...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NiB/C催化剂,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直读光谱(ICP)、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表征手段对其组成、结构、形貌及最高晶化温度进行了分析,对硫酸锌水溶液中硝基苯催化加氢制备对氨基苯酚(PAP)的反应及其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表征结果显示,NiB/C催化剂中非晶态NiB合金的组成为Ni79.4B20.6,最高晶化温度为643K,合金颗粒粒度约为30nm。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锌溶液中硝基苯催化加氢反应硝基苯转化率为80.23%,对氨基苯酚选择性为11.21%,NiB/C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加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B/C催化剂 硝基苯 催化加氢 对氨基苯酚 硫酸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光合转化甲酸生产蛋白质的研究
4
作者 郑伟杰 邢蒙蒙 +3 位作者 江静 王旺银 曹旭鹏 李灿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24年第11期71-79,共9页
蛋白质是重要的食品原料,其高质量稳定供应对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保证国家粮食战略安全至关重要。目前中国对蛋白质的进口依存度较高,急需高效的非粮来源高品质蛋白质的生产技术。近年来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C. reinhard... 蛋白质是重要的食品原料,其高质量稳定供应对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保证国家粮食战略安全至关重要。目前中国对蛋白质的进口依存度较高,急需高效的非粮来源高品质蛋白质的生产技术。近年来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C. reinhardtii)作为一种显著增长的可食用蛋白质资源受到广泛关注,但其主要以乙酸为碳源进行异养发酵,无法利用其光合作用在绿色生物制造方面的优势。作者利用CO_(2)清洁能源还原产物甲酸作为强化碳源,探索甲酸提高C. reinhardtii光合生产效率的可行性。基于HCOO^(-)对光合活性的抑制作用,以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为依据,通过逐步提升培养基中HCOO^(-)浓度,获得HCOO^(-)耐受浓度达到150 mmol/L的驯化藻株。在50~150 mmol/L的HCOO^(-)下,驯化藻株的光系统Ⅱ的最大量子产率(Fv/Fm)以及光合作用相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维持稳定。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接近于乙酸添加的培养效率,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30%~35%,达到或超过常规衣藻乙酸发酵产品的蛋白质质量分数。该研究在人工光合杂化高效转化CO_(2)的背景下,提供了一种以甲酸为原料快速生产C. reinhardtii蛋白质的技术路线,也为绿色生物制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选择。该研究所获得的高浓度HCOO^(-)耐受藻株,为探索光合活性调控机制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光合成 莱茵衣藻 甲酸 蛋白质 绿色生物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