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BCT图像构建牙颌面虚拟患者的两种配准方法比较
1
作者 叶嘉慧 王时敏 +4 位作者 王子轩 刘云松 孙玉春 叶红强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59,共6页
目的:比较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参与构建牙颌面虚拟患者时,软组织配准法和牙列配准法的准确度。方法:选择13名需要行CBCT检查的患者,分别获取其数字牙列图像、配准印模三维图像、面部三维图... 目的:比较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参与构建牙颌面虚拟患者时,软组织配准法和牙列配准法的准确度。方法:选择13名需要行CBCT检查的患者,分别获取其数字牙列图像、配准印模三维图像、面部三维图像和颌面部数据。以配准印模三维图像为媒介建立包含牙列和面部软组织的牙面虚拟患者,将CBCT数据三维重建并形成包含面部软组织、颌骨和牙列的牙颌面虚拟患者,分别通过面中下部软组织标志点(软组织配准法)及牙列标志点(牙列配准法)将CBCT来源的牙颌面虚拟患者和配准印模法建立的牙面虚拟患者进行配准,选择口内扫描来源的数字牙列图像、面部扫描来源的面部三维图像和CBCT来源的颌骨图像建立2种牙颌面虚拟患者(隐藏CBCT来源的面部图像和牙列图像)。以配准印模法建立的牙面虚拟患者面部软组织为参考,对2种牙颌面虚拟患者中CBCT来源面部图像的面下1/2区域及面上1/2区域分别进行三维偏差分析,记录各组偏差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2种牙颌面虚拟患者中CBCT面部图像的面上1/2与面下1/2区域之间,以及面上1/2区域之间的RMSE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2种牙颌面虚拟患者中CBCT来源面部图像的面上1/2与面下1/2区域之间的RMS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面上1/2区域软组织配准法的RMSE值小于牙列配准法[(1.696±0.420)mm vs.(1.752±0.424)mm,P<0.01]。结论:基于数字牙列图像、面部三维图像和CBCT来源颌骨图像建立牙颌面虚拟患者时,用软组织配准法将CBCT数据配准到牙面虚拟患者中的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患者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牙颌面 牙面 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附子方延缓3-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进展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沈水娟 王时敏 +4 位作者 李青华 邱杰山 吴国水 官继超 胡作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8期931-934,共4页
目的:探讨大黄附子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本院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肾衰宁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慢性肾功能不全常规综合治疗,试验组和肾衰宁... 目的:探讨大黄附子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本院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肾衰宁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慢性肾功能不全常规综合治疗,试验组和肾衰宁组分别加用以下治疗,治疗12周。试验组(大黄附子治疗):每天采用制大黄10 g、熟附子10 g(先煎40 min)煎服1 h以上,分2次服用。肾衰宁组:肾衰宁颗粒每次5 g,每天3次。比较三组肾功能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和肾衰宁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尿素氮、肌酐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治疗后12周相比,肾小球滤过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肾衰宁组治疗12周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0%(28/40),显著高于肾衰宁组的40%(16/40)及对照组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疗效更优于肾衰宁组。结论:大黄附子方辅助治疗3-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保护肾功能,疗效优于肾衰宁颗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 大黄附子汤 慢性肾脏病 肾衰宁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官继超 龚淑文 +1 位作者 汪艳艳 王时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781-1785,共5页
目的探讨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种类及耐药情况,分析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9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行规律腹膜透析的患者143例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分为... 目的探讨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种类及耐药情况,分析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9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行规律腹膜透析的患者143例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分为腹膜炎组(24例)和对照组(11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肠源性细菌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血红蛋白(Hb)水平、血清清蛋白(Alb)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合并糖尿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腹膜炎组患者共发生肠源性细菌感染27例次,其中最多见的为大肠埃希菌(13例次,占48.2%),其次为粪肠球菌(5例次,占18.5%)。肠源性细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唑林、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50.0%,而对丁胺卡那、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考拉宁耐药率≤20.0%,未发现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Alb水平降低、hs-CRP水平升高、合并糖尿病为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肠源性细菌以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为主,且其耐药率高;对于存在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危险因素(高龄、Alb水平降低、hs-CRP水平升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推荐使用万古霉素联合丁胺卡那作为经验性初始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炎 腹膜透析 肠道细菌 耐药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葵胶囊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沈水娟 胡作祥 +1 位作者 王时敏 李青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135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分为对照组、黄葵胶囊组和联合用药组,三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控制血压及降蛋白尿治疗。黄葵...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135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分为对照组、黄葵胶囊组和联合用药组,三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控制血压及降蛋白尿治疗。黄葵胶囊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5粒,每日3次口服。联合用药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5粒,每日3次口服;雷公藤多苷片1 mg/(kg.d),分3次口服。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4、8、12周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肾功能、肝功能、血脂、血常规等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前24 h尿蛋白定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黄葵胶囊组和联合用药组尿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后黄葵胶囊组和联合用药组尿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联合用药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1)。治疗12周后黄葵胶囊组和联合用药组尿蛋白较治疗前进一步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和P<0.01)。其余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葵胶囊、雷公藤多苷片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均能降低尿蛋白,从而延缓肾功能进展,但联合治疗组不仅起效快,而且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葵 雷公藤多苷片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PLA_2R抗体对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邱杰山 李青华 +2 位作者 沈水娟 王时敏 朱晓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15-151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PLA2R抗体(anti-PLA2R)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 Med、Elsevier、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中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国内... 目的:探讨血清抗-PLA2R抗体(anti-PLA2R)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 Med、Elsevier、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中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血清anti-PLA2R诊断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诊断精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估方法(QUADAS)评价文献质量,通过Meta-Disc和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通过汇总后的敏感度、特异度、似然比及汇总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综合评价血清anti-PLA2R对IMN的诊断价值。采用依次减少一篇文献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Egger漏斗图检验文献发表偏倚。结果:共筛选出7篇文献。累计病例967例,其中IMN患者454例,对照组513例。异质性检验提示不存在阈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107,P=0.819),但存在非阈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Cochrane-Q为16.89,P=0.009 7)。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诊断指标。合并后的灵敏度为69%,95%CI:0.65-0.73,特异度为98%,95%CI:0.96-0.99。汇总阳性似然比16.37,95%CI:4.06-65.95,汇总阴性似然比0.32,95%CI:0.24-0.43。SROC曲线显示AUC为0.854 0,Q*指数为0.785 0。敏感性分析显示本研究稳定可信,Egger漏斗图显示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血清anti-PLA2R对诊断IMN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PLA2R抗体 特发性膜性肾病 血清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前牙种植单冠修复体切导的数字化设计正确度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穗 马雯洁 +3 位作者 王时敏 丁茜 孙瑶 张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目的:通过虚拟数字模型实验比较动态咬合记录法(patient-specific motion,PSM)和平均值数字牙合架法设计前牙种植单冠修复体切导的正确度。方法:招募12名牙列完整、有稳定切导的健康受试者,口内扫描获得受试者牙列模型,并采集两种动态... 目的:通过虚拟数字模型实验比较动态咬合记录法(patient-specific motion,PSM)和平均值数字牙合架法设计前牙种植单冠修复体切导的正确度。方法:招募12名牙列完整、有稳定切导的健康受试者,口内扫描获得受试者牙列模型,并采集两种动态咬合记录:(1)仅包括前伸运动;(2)包括前伸运动及侧前伸运动。加高原始模型上中切牙参与前伸引导的部分舌面作为参考模型;虚拟拔除单个上中切牙,虚拟种植获得上颌工作模型。在修复体设计软件中使用复制功能进行种植单冠形态设计,使用不同数字化方法设计切导:对照组为平均值数字牙合架法,试验组为仅包括前伸运动的动态咬合记录法(PSM1)和包括前伸运动和侧前伸运动的动态咬合记录法(PSM2)。通过逆向工程软件分析比较修复体切导形态与原始切导形态的三维偏差,评价指标包括代表高牙合程度的正值平均值、正面积比、最大值,代表低牙合程度的负值平均值、负面积比、最小值,以及代表整体偏差程度的均方根。结果:数据采用中位数(四分位距)表示。PSM2组的正值平均值、正面积比、负值平均值小于对照组[8.0(18.8)μm vs.37.5(47.5)μm;0 vs.7.2%(38.1%);-109.0(63.8)μm vs.-66.5(64.5)μm],负面积比大于对照组[52.9%(47.8%)vs.17.3%(45.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1组的正面积比[0.1%(7.0%)]和负值平均值[-97.0(61.5)μm]均小于对照组,负面积比[40.7%(39.2%)]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1组的正值平均值[20.0(42.0)μm]和正面积比均大于PSM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设计前牙种植单冠修复体切导时,相较于平均值数字牙合架法和仅包括前伸运动的动态咬合记录法,包括前伸运动和侧前伸运动的动态咬合记录法更有利于减少修复体的咬合干扰,提高咬合适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牙修复体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上颌前牙 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黄子久山水图》
7
作者 王时敏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F0004-F000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数字化夜磨牙保护牙合垫的制作和初步应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时敏 李峥 +5 位作者 王冠博 叶红强 刘云松 佟岱 高文慧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建立一套夜磨牙保护牙合垫的全程数字化设计制作流程,并将其初步应用于临床,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需要通过佩戴牙合垫缓解夜磨牙症的患者24名,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口内扫描仪获取患者的上下牙列数字印模和抬高... 目的:建立一套夜磨牙保护牙合垫的全程数字化设计制作流程,并将其初步应用于临床,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需要通过佩戴牙合垫缓解夜磨牙症的患者24名,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口内扫描仪获取患者的上下牙列数字印模和抬高后的咬合关系,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进行数字化设计,将设计数据导入计算机辅助制作软件(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进行切削;对照组通过真空压膜法制作传统软牙合垫。将两种方法制作的牙合垫分别让两组患者进行口内试戴,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分析佩戴两种牙合垫后的牙合接触特征,并由患者对牙合垫的固位、美观与咬合舒适度进行评分,采用IBM SPSS 20. 0软件进行Mann-Whitney双侧检验,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成功建立了夜磨牙保护牙合垫的全程数字化设计制作流程。临床应用发现,两组患者对两种牙合垫的固位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 538,P=0. 590),实验组的美观评分(Z=2. 038,P=0. 042)与咬合舒适度评分(Z=-2. 579,P=0. 01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can结果显示,正中咬合时,对照组仅有双侧第二磨牙区存在牙合接触,而实验组可与下颌全牙列接触,前后牙合力均匀。结论:全程数字化设计制作的夜磨牙保护牙合垫改良了咬合设计,极大地简化和优化了牙合垫的制作流程,节约了医疗资源,有益环保,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地为患者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夜磨牙症 牙合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方法复制暂时修复体[牙合]面形态在重度磨耗病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峥 柳玉树 +7 位作者 王时敏 张瑞 贾璐 叶红强 胡文杰 赵文艳 刘云松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68,共7页
目的:探索数字化方法复制暂时修复体牙合面形态在牙齿重度磨耗病例中的应用,以减少最终修复体的调牙合难度,节约临床时间,提升修复的精准度。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因牙齿重度磨耗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患者12例,实验... 目的:探索数字化方法复制暂时修复体牙合面形态在牙齿重度磨耗病例中的应用,以减少最终修复体的调牙合难度,节约临床时间,提升修复的精准度。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因牙齿重度磨耗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患者12例,实验组(6例)最终修复体制作时应用数字化复制暂时修复体牙合面形态,对照组(6例)应用传统方法制作最终修复体,分别记录两种方法制作最终修复体的调牙合时间、患者复诊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由患者对初戴修复体和戴用修复体3个月后的咬合舒适度进行评分,比较两种方法制作的最终修复体咬合舒适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正中牙合和非正中牙合平均每个牙冠调牙合时间的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平均复诊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戴时实验组患者对最终修复体的咬合舒适度评分中位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戴冠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对最终修复体的咬合舒适度评分中位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应用数字化方法复制暂时修复体牙合面形态的设计方法具有可行性,有利于降低重度磨耗病例修复的调牙合难度并达到可预测的功能和美学效果,对节约临床时间,提升修复精准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生物复制功能 牙磨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预成帽的研发与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茜 张磊 +5 位作者 王时敏 何明珠 浦婷婷 佟岱 周永胜 谢秋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0-534,共5页
目的:研发一种用于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的预成帽,进行初步临床应用。方法:基于愈合基台三维数据,设计系列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预成帽,光固化3D打印加工。选取1例26、27、47缺失拟行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进行初步临床应用,采用预成... 目的:研发一种用于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的预成帽,进行初步临床应用。方法:基于愈合基台三维数据,设计系列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预成帽,光固化3D打印加工。选取1例26、27、47缺失拟行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进行初步临床应用,采用预成帽制取咬合记录,通过三维数据测量分析及咬合纸评价对比模型咬合与口内的差异。修复体试戴时记录调[牙合]时间并进行咬合评价。结果:预成咬合记录帽具备良好的临床操作便利性和易用性。模型与口内咬合接触点数目及分布一致性良好,模型与口内左、右侧咬合面平均间距值的差值分别为126和68μm。平均每个修复体临床调[牙合]时间为17.0 s。受试者无不适感觉。结论:运用预成帽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具备较高的精确性、修复体咬合适合性和临床便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固定修复 咬合记录 预成帽 精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姿势微笑位口唇对称参考平面的数字化构建及初步应用验证 被引量:6
11
作者 邱淑婷 朱玉佳 +6 位作者 王时敏 王飞龙 叶红强 赵一姣 刘云松 王勇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3-199,共7页
目的:探索数字化技术构建姿势微笑(posed smile)位口唇对称参考平面(symmetry reference plane,SRP)的方法,实现姿势微笑位口唇SRP的自动化构建,并评价其初步应用效果。方法:收集18名研究对象的三维面部和牙列数据,基于赋权普氏分析(wei... 目的:探索数字化技术构建姿势微笑(posed smile)位口唇对称参考平面(symmetry reference plane,SRP)的方法,实现姿势微笑位口唇SRP的自动化构建,并评价其初步应用效果。方法:收集18名研究对象的三维面部和牙列数据,基于赋权普氏分析(weighted Procrustes analysis,WPA)算法和区域迭代最近点(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算法,分别构建每位受试者WPA算法和初学者ICP算法的姿势微笑位口唇SRP作为实验组,以专家定义的“真值平面(truth plane,TP)”作为对照组,比较WPA算法和初学者ICP算法确定的SRP与TP间的角度差异。将姿势微笑位下WPA算法自动获得的口唇SRP应用于前牙美学修复的数字化设计,进行临床初步应用评价。结果:18名受试者姿势微笑位下WPA算法建立的口唇SRP与TP角度差异为1.78°±1.24°,初学者ICP算法建立的口唇SRP与TP角度差异为7.41°±4.3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牙美学设计时,参照姿势微笑位下WPA算法自动获得的口唇SRP进行前牙修复体美学设计,受试者评分为(8.48±0.57)分;常规数字化方案按照原有牙列对称平面进行修复体设计,受试者评分为(5.20±1.31)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WPA算法自动构建的姿势微笑位口唇SRP较初学者ICP算法更准确,与“真值平面”非常相近,可以为口腔美学分析和设计提供重要参考,参照WPA算法自动构建的口唇SRP进行前牙修复体设计,能有效促进医患交流,提高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美学 面部不对称 成像 三维 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P-SVR的驾驶员能力预测模型设计
12
作者 王时敏 孙涛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1年第2期95-99,共5页
基于Prescan仿真平台搭建的驾驶场景,搭建了人机交互式的驾驶仿真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实验,计算了驾驶能力判断中各评价指标因素的权重。通过ANP-SVR算法建立了驾驶能力预测模型,模型精度高,可以为实时驾驶能力预测的研究进行铺垫。基于熵... 基于Prescan仿真平台搭建的驾驶场景,搭建了人机交互式的驾驶仿真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实验,计算了驾驶能力判断中各评价指标因素的权重。通过ANP-SVR算法建立了驾驶能力预测模型,模型精度高,可以为实时驾驶能力预测的研究进行铺垫。基于熵权法计算驾驶风险度,通过比较驾驶风险度与驾驶能力评估的数据,得出数据的一致性,验证了ANP算法应用于驾驶员能力评估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能力 预测模型 ANP-SVR 网络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