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层卷积神经网络的连续光空间外差干涉图降噪方法
1
作者 罗炜 叶松 +4 位作者 熊伟 张紫杨 王新强 李树 王方原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2-365,共14页
空间外差光谱仪在探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噪声干扰的现象,导致具有连续光谱的目标特征信号被掩盖而无法获取所需信息,因此需要有效方法降低噪声对连续光空间外差干涉图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层卷积神经网络的连续光空间外差干涉图降噪... 空间外差光谱仪在探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噪声干扰的现象,导致具有连续光谱的目标特征信号被掩盖而无法获取所需信息,因此需要有效方法降低噪声对连续光空间外差干涉图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层卷积神经网络的连续光空间外差干涉图降噪方法,利用深层卷积结合残差的方式去除高斯噪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连续光空间外差干涉图有效地去噪并复原目标光谱信号。在Sigma=25高斯噪声条件下,深层卷积神经网络的降噪干涉图在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性和光谱差值方面分别达到51.74 dB、0.9997和2.20%,优于其他算法最佳值2.83 dB、0.001和0.49%。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深层卷积神经网络的层数对降噪性能有重要影响,为网络模型的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在“高分五号”数据中,网络模型表现出了不错的降噪有效性。该工作在降低噪声对连续光空间外差光谱信息的影响和实现对目标的高精度探测等方面具有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外差光谱 降噪 神经网络 干涉图 连续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与回归分析的空间外差光谱目标提取 被引量:6
2
作者 叶松 李源壮 +5 位作者 孙永丰 高凤艳 王新强 汪杰君 张文涛 王方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49-355,共7页
为识别空间外差光谱仪探测目标干涉信号的特征信息,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与回归分析的空间干涉谱目标提取方法。首先对预处理后的光谱进行经验模态自适应分解,得到各阶次固有模态分量并分别计算它们与原始光谱信号的Pearson相关系数... 为识别空间外差光谱仪探测目标干涉信号的特征信息,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与回归分析的空间干涉谱目标提取方法。首先对预处理后的光谱进行经验模态自适应分解,得到各阶次固有模态分量并分别计算它们与原始光谱信号的Pearson相关系数,根据相关系数分选准则判定背景与目标信息重构的分界点。然后计算重构背景与实测背景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来判定经验模态分解结果。对信号主导的固有模态分量利用小波软阈值进行消噪,重构较纯净的目标特征信息;利用目标特征信息与原始干涉光谱信息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最佳的近似滤波系数,构造滤波器并应用到目标信号,提取目标。最后通过差谱信号与提取的目标光谱的Pearson相关系数来判别提取的目标信号。实验结果表明:经验模态分解可将背景与目标近似分离;在未知背景信号情况下,利用经验模态分解与回归分析可实现钾共振双线特征光谱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外差光谱仪 光谱图 经验模态分解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Pearson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振融合的伪装目标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叶松 马源 +3 位作者 张玉婷 李树 王新强 王方原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28,共4页
为了提高对伪装目标的探测能力,结合偏振成像信息可以反映不同物体表面的纹理等特点,提出一种新的图像融合算法。先融合线偏振度与偏振角两个参量图像得到能量特征图像;然后,对能量特征图像使用直方图均衡化算法进行增强;最后,使用非下... 为了提高对伪装目标的探测能力,结合偏振成像信息可以反映不同物体表面的纹理等特点,提出一种新的图像融合算法。先融合线偏振度与偏振角两个参量图像得到能量特征图像;然后,对能量特征图像使用直方图均衡化算法进行增强;最后,使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将增强后的能量特征图像与光强度图像进行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后的图像比光强度图像平均梯度提高了80%,目标与背景的对比度则提高了92%,表明融合图像更能反映图像的细节,更有利于伪装目标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成像 图像融合 NSCT 目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IATRAN模型的大气CO_2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叶松 甘永莹 +4 位作者 熊伟 王新强 汪杰君 张文涛 王方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1-176,共6页
SCIATRAN是一种高光谱分辨率辐射传输模型,其参数丰富、调节性强,为反演CO_2浓度提供更可靠的仿真资料。研究采用SCIATRAN模型模拟了不同气溶胶类型、气溶胶光学厚度以及地表类型的CO_2辐射亮度,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影响CO_2辐射亮度的规... SCIATRAN是一种高光谱分辨率辐射传输模型,其参数丰富、调节性强,为反演CO_2浓度提供更可靠的仿真资料。研究采用SCIATRAN模型模拟了不同气溶胶类型、气溶胶光学厚度以及地表类型的CO_2辐射亮度,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影响CO_2辐射亮度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气溶胶类型对CO_2辐射亮度的影响比例在8%以内。由于城市型气溶胶成分复杂,对CO_2辐射亮度的影响比乡村型和海洋型气溶胶稍大;气溶胶光学厚度对CO_2辐射亮度的影响比例在-3.52%~42.97%之间,光学厚度越小,CO_2辐射亮度则越大;地表类型对CO_2辐射亮度影响最大,与参考值差值比例最高达166.43%,且CO_2辐射亮度随地表反照率的增强而增强。该研究还通过仿真信号与实测信号的对比,验证了SCIATRAN模型仿真信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ATRAN模型 地表反照率 气溶胶类型 气溶胶光学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外差的钾盐光谱探测与提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新强 王欢 +3 位作者 叶松 汪杰君 张文涛 王方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277,共5页
含钾消焰剂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火箭尾焰的二次燃烧及辐射量,提高了对其探测与追踪的难度。基于空间外差光谱技术微弱光谱信号精细探测的优势特性,采用自行设计的近红外波段仪器,以室外天空为背景,用酒精喷灯火焰模拟火箭尾焰,实验研究了... 含钾消焰剂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火箭尾焰的二次燃烧及辐射量,提高了对其探测与追踪的难度。基于空间外差光谱技术微弱光谱信号精细探测的优势特性,采用自行设计的近红外波段仪器,以室外天空为背景,用酒精喷灯火焰模拟火箭尾焰,实验研究了其中钾盐信号的探测,并以现代谱估计方法中的自回归AR算法和MUSIC算法对测量信号进行提取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均能实现对钾特征信号的提取及对噪声的抑制,使特征信号的峰宽变得更窄,其中AR算法对钾766.49 nm特征峰的半峰宽减小率为21%,噪声减小率为42%;MUSIC算法对钾特征峰的半峰宽减小率为50%,噪声减小率为47%,两相比较可见MUSIC算法的效果更好,说明将空间外差技术应用于火箭等喷射式飞行器的识别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空间外差光谱仪 钾光谱 信号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调制全偏振成像系统带宽影响分析
6
作者 叶松 郝平波 +5 位作者 汪杰君 李树 王新强 张玉婷 王方原 张文涛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1,共5页
空间调制全偏振成像系统可以通过单次成像获得完整的Stokes参量信息,其系统的有效光谱范围内对图像重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当带宽超出有效光谱范围时,会影响Stokes参量解调精度,甚至无法解调。通过对空间调制全偏振成像系统的调制模型... 空间调制全偏振成像系统可以通过单次成像获得完整的Stokes参量信息,其系统的有效光谱范围内对图像重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当带宽超出有效光谱范围时,会影响Stokes参量解调精度,甚至无法解调。通过对空间调制全偏振成像系统的调制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依据波段宽度判据表达式,对有效光谱范围内的图像重构算法进行修正,最后对不同带宽的解调精度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效光谱范围内,修正后的图像重构算法可以提高Stokes参量解调精度,偏振度解调误差<6.5%,优于修正前的重构效果。且在超出有效光谱带宽的一定范围内,修正后的图像重构算法的解调效果较理想,拓宽了有效光谱范围,尽可能保证最大的光通量。研究结果为空间调制全偏振成像系统的带宽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成像 空间调制 全偏振 有效光谱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单层氢化石墨烯特性分析
7
作者 汪杰君 张存 +2 位作者 王方原 甘永莹 李树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67,共5页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不同尺寸H-graphene的稳定性、HOMO-LUMO能隙以及电子激发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C_(16)H_(10)、C_(30)H_(14)、C_(48)H_(18)、C_(70)H_(22)、C_(96)H_(26)、C_(126)H_(30)计算的比结合能,C_(...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不同尺寸H-graphene的稳定性、HOMO-LUMO能隙以及电子激发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C_(16)H_(10)、C_(30)H_(14)、C_(48)H_(18)、C_(70)H_(22)、C_(96)H_(26)、C_(126)H_(30)计算的比结合能,C_(126)H_(30)相比C_(16)H_(10)的比结合能增长23.9%,且比结合能随着H-graphene尺寸扩大而增加,意味着稳定性不断提高.通过对HOMO-LUMO能隙分析发现,在较小尺寸的H-graphene中,由于量子效应起主要作用,因此出现了较大的HOMO-LUMO能隙,且随着H-graphene团簇尺寸的增加,能隙逐渐缩小可以看出,对于无限大的H-graphene团簇中,HOMO-LUMO能隙无限趋近于零(相当于零带隙),其电子性质与纯石墨烯相似.通过分析C_(16)H_(10)、C_(30)H_(14)、C_(48)H_(18)、C_(70)H_(22)激发态以及了吸收光谱,发现随着尺寸的扩大,吸收光谱发生红移,为石墨烯在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H-graphene HOMO-LUMO能隙 电子激发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敏感膜温度响应特性及补偿方法研究
8
作者 汪杰君 王志胜 +2 位作者 叶松 王新强 王方原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5-28,共4页
敏感膜荧光光谱受温度影响较为明显,引起荧光淬灭型溶解氧传感器测量误差。基于SternVolmer模型分析荧光强度与温度对应关系。通过研究敏感膜温度响应特性及光谱变化趋势,确定温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补偿方法。用蓝光LED激发敏... 敏感膜荧光光谱受温度影响较为明显,引起荧光淬灭型溶解氧传感器测量误差。基于SternVolmer模型分析荧光强度与温度对应关系。通过研究敏感膜温度响应特性及光谱变化趋势,确定温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补偿方法。用蓝光LED激发敏感膜,置于三种不同溶解氧浓度的水体中分别进行温度响应实验,发现光强度比值随温度上升呈现衰减趋势。通过基准温度回归法进行补偿后误差减小90%,结果表明该补偿方法有效降低了温度对敏感膜测量结果的影响,为设备的研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膜 温度响应特性 光强度比值 基准温度回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外差干涉图调制项误差分析与校正
9
作者 王新强 梁福梅 +2 位作者 叶松 李树 王方原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7-93,共7页
空间外差光谱仪一体化制作过程的光学缺陷会导致光学仪器采集到的干涉图存在误差,将仪器的相位误差和非均匀误差共同作用下对干涉图产生的影响称为“调制项误差”。结合空间外差干涉图与光谱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卷积特性提... 空间外差光谱仪一体化制作过程的光学缺陷会导致光学仪器采集到的干涉图存在误差,将仪器的相位误差和非均匀误差共同作用下对干涉图产生的影响称为“调制项误差”。结合空间外差干涉图与光谱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卷积特性提出了一种干涉图调制项误差校正算法以达到同时修正干涉图相位误差和非均匀误差的目的,提高光谱反演精度。对比校正前后光谱与理论光谱之间的均方误差和信噪比来定量说明校正效果。通过数据对比发现,经校正后光谱的均方误差由1.17×10^(-2)减少到8.86×10^(-5),光谱信噪比从10.36提高到30.11,体现了校正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外差 干涉图 光谱 调制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偏振中性点的便携式测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睿 梁磊 +2 位作者 王方原 李树 汪杰君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0-705,共6页
为了避免常用的天空光偏振模式测量仪器中鱼眼镜头所引起的图像边缘区域扭曲的缺点,采用手机相机和线性偏振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际验证,得到了大气偏振模式的分布情况和中性点位置的数据。结果表明,实际测量的中性点区域... 为了避免常用的天空光偏振模式测量仪器中鱼眼镜头所引起的图像边缘区域扭曲的缺点,采用手机相机和线性偏振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际验证,得到了大气偏振模式的分布情况和中性点位置的数据。结果表明,实际测量的中性点区域与理论仿真的结果间高度角的偏差为2.4°±2.6°,方位角的偏差为1.4°±0.8°,证明了测量方法的可行性;随着天空中云层的增加,天空光偏振分布图像会发生扭曲,但仍然可以确定中性点位置,为天空光偏振仿生导航提供了参考。该研究可用来确定太阳位置、实现自身定向及导航定位,并且具有易操作、便携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天空光偏振仿生导航的成本,提高了民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 中性点 Rayleigh散射 大气偏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n resonanc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a single Au atom in S–Au–S junction and Au–Au–Au junction
11
作者 王方原 李桂琴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387-392,共6页
The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S–Au–S junction and Au–Au–Au junction between Au nanowires are investigated with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nd the non-equilibrium Green's function. We mainly focus on the spin re... The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S–Au–S junction and Au–Au–Au junction between Au nanowires are investigated with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nd the non-equilibrium Green's function. We mainly focus on the spin resonanc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the center Au atom. The breaking of chemical bonds between anchor atoms and center Au atom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eir spin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We find the 0.8 eV orbital energy shift between anchor S atoms and the center Au atom can well protect the spin state stored in the S–Au–S junction and efficiently extract its spin state to the current by spin resonance mechanism, while the spin interaction of itinerant electrons and the valence electron of the center Au atom in the Au–Au–Au junction can extract the current spin information into the center Au atom. Fermi energy drift and bias-dependent spin filtering properties of the Au–Au–Au junction may transform information between distance, bias,and electron spin. Those unique properties make them potential candidates for a logical nanocircu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nonequilibrium Green function spin resonance tunnel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