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物全光控突触研究进展
1
作者 单海 应宏微 +4 位作者 程培红 胡令祥 王敬蕊 叶志镇 诸葛飞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9,共15页
类脑神经形态计算有望克服传统冯·诺依曼计算架构瓶颈,实现低功耗、高效信息处理,进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突触是构建神经形态系统的关键硬件,其中光电突触结合了电子学和光子学优势,具有光学感知、信息计算和存储等多种... 类脑神经形态计算有望克服传统冯·诺依曼计算架构瓶颈,实现低功耗、高效信息处理,进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突触是构建神经形态系统的关键硬件,其中光电突触结合了电子学和光子学优势,具有光学感知、信息计算和存储等多种功能。新兴的全光控光电突触,其电导非易失性增大和降低均通过光信号实现,可有效避免电信号对器件微结构的破坏,改善工作稳定性,并且赋予突触器件新的功能。氧化物易制备,与CMOS工艺兼容性好,是使用最广泛的人工突触材料。本文梳理了具有长程可塑性的氧化物全光控突触器件研究进展,分别讨论了基于光波长和光功率调控的全光控突触,主要聚焦器件结构、材料选择和光电响应机制,最后分析了当前全光控突触发展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形态计算 光电突触 全光控突触 长程可塑性 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误差扩散的半色调图像隐藏算法
2
作者 诸葛霞 袁红星 +2 位作者 廖远江 邓菲 王敬蕊 《无线互联科技》 2015年第21期112-114,共3页
数字半色调处理是将连续色调图像转换成二值图像的一个重要过程。使用有限色彩的打印机打印灰度图像或彩色图像时,该处理过程是必须的。文章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半色调处理的图像隐藏算法,该算法将1幅二值图像隐藏到其他2幅二... 数字半色调处理是将连续色调图像转换成二值图像的一个重要过程。使用有限色彩的打印机打印灰度图像或彩色图像时,该处理过程是必须的。文章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半色调处理的图像隐藏算法,该算法将1幅二值图像隐藏到其他2幅二值图像中。实验结果显示,文章提出的算法可以很好地隐藏和再现秘密图像,因此,该算法既可应用于水印技术,也可应用于娱乐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 半色调 误差扩散 水印 图像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微米棒的微观生长过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维维 朱丽萍 +4 位作者 叶志镇 王敬蕊 杨叶锋 何海平 赵炳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8-351,共4页
利用物理热蒸发方法在光滑的(111)硅衬底上生长氧化锌微米棒,生长温度为700℃。在硅衬底的不同区域由于生长环境不同,生成物的形貌也不相同。利用扫描电镜图可以很直观地推测出一个完整的氧化锌微米棒生长过程。透射电镜图片显示了纳米... 利用物理热蒸发方法在光滑的(111)硅衬底上生长氧化锌微米棒,生长温度为700℃。在硅衬底的不同区域由于生长环境不同,生成物的形貌也不相同。利用扫描电镜图可以很直观地推测出一个完整的氧化锌微米棒生长过程。透射电镜图片显示了纳米棒与微米棒之间完美的外延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外貌 外延生长 物理热蒸发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忆阻器在人工神经网络方面的研究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雨桑 王敬蕊 《通讯世界》 2016年第2期280-281,共2页
忆阻器是一种具有类似突触特性、记忆特性的新型非线性器件,它具有无源性,低耗能,记忆特性以及纳米尺度等特点,因此常用于构建结构简单、权值灵活可调、集成度高的人工神经网络。而人工神经网络是现代信息处理和智能控制领域的一个重要... 忆阻器是一种具有类似突触特性、记忆特性的新型非线性器件,它具有无源性,低耗能,记忆特性以及纳米尺度等特点,因此常用于构建结构简单、权值灵活可调、集成度高的人工神经网络。而人工神经网络是现代信息处理和智能控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法,将忆阻器应用于人工神经网络方面将会加速实现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此方面的研究有许多,比如忆阻器实现神经元电路的研究,忆阻器的智能PID控制器等,本文列举概括了忆阻器在人工神经网络方面的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阻器 人工神经网络 智能领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用硅片技术及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敬蕊 蔡晓晨 +1 位作者 陈锐 蒋碧蕾 《通信电源技术》 2013年第2期38-40,共3页
多晶硅片或单晶硅片是光伏产业链中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的基板材料。近年来,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硅片制造技术和装备的飞速发展。文中介绍了当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用硅片制备的主要工艺,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及发展状况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硅片 铸锭 拉棒 切片 技术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短程抑制特性的超低功耗全碳质子突触器件
6
作者 徐慧文 竺臻楠 +6 位作者 胡令祥 李俊 俞家欢 卢焕明 张莉 王敬蕊 诸葛飞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6-405,483,共11页
短程突触可塑性保证了对神经形态计算系统中神经信息处理和短程记忆的动态调节。短程易化特性(STF)在多种人工突触器件中被广泛报道,与之相比短程抑制特性(STD)的研究则进展缓慢,仅有为数不多的器件表现出STD特性,并且其单个刺激下的功... 短程突触可塑性保证了对神经形态计算系统中神经信息处理和短程记忆的动态调节。短程易化特性(STF)在多种人工突触器件中被广泛报道,与之相比短程抑制特性(STD)的研究则进展缓慢,仅有为数不多的器件表现出STD特性,并且其单个刺激下的功耗比生物突触(1~10 fJ)高出许多。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室温下通过溶液法制备的新型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石墨烯(G/GO/G)质子突触器件,该器件在几十毫伏的连续脉冲电压刺激下表现出电导逐渐下降的特性,这种特性源于质子在GO/G界面处连续积累导致的逐渐增强的反向质子电流。G/GO/G器件可以很好地模拟STD突触特性。由于操作电压和电流极小,器件单个刺激下的最低功耗可低至几十阿焦,此超低功耗特性有助于解决散热问题从而实现高度集成的神经形态电路。因此,全碳结构器件在脑内植入神经假体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突触 氧化石墨烯 全碳 超低功耗 短程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